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铸山品读|梅墨生 时尚中的“笔法”散见

铸山品读|梅墨生 时尚中的“笔法”散见

时间:2021-10-08 15:33:22

相关推荐

铸山品读|梅墨生 时尚中的“笔法”散见

梅墨生

-Mei Mo Sheng-

梅墨生,号觉公。斋号一如堂。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1960年生于河北。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法院、台湾艺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文化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科学与养生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

在古代,对笔法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书法的用笔犹如中医中的脉法,武术中的拳法,军事中的阵法一样重要,甚至到了有人因为想得到笔法诀而要唾血掘墓的程度,如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记载的,作为锺繇弟子的宋翼竟然在锺殁后入掘其墓,他得读锺所撰《笔势论》而“名隧大振”,笔法的神秘与珍贵远超乎今人所能想象的程度。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里不是也说:“古人于笔法,无不自秘者。然亦以秘之基,故求之者心挚而思锐,一得其法,则必有成。”

然而,今天的人们对笔法很少怀抱古人那样的情感了。在这个书法泛化的时代,从事书法者“率尔操觚”,“法”自然是愈来愈被轻落,或谓自由化了。非书家自可不论,不管是沈尹默先生所谓的“善书者”之类的名人书还是中小学生、各行各业的爱好者,不讲究法度都是可以的,因为他的为书主要是为了陶冶性情。书法家则不能不论于此,不过若在今天,如果仍沿用沈先生“谨守笔法,无一点画不合者”(《学书丛话》)的定义去衡定当今书法家书法的资质,恐早已不适用。且不说这个标准的难度,就是真的“谨守”,如今的“书法家”也较少合格的。况且,“无一点画不合”的“笔法”,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在这个缺少“权威”而又“消解”了传统、唯一与同一的时代,天知道关于该如何与“笔法”对话?

清 何绍基 绕坐隔林隶书七言联

139cm × 35.5cm × 2 纸本 年代不详

成交价:46.00万元

(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

虽然如此,此一问题我以为却又不可存而不论。因为对它的宽泛含糊,理解正是某种意义上对“书法家”名誉的廉价出售与亵渎。我以为“书法家”满天飞的原因之一,便是有关书法组织乃至相关人物自身认识水平不够以及把关不严造成的。笔者虽有感于此,却不想愤世嫉俗,不是早有西哲说过,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是,我们现在需要降低或谓转换“法”的标准了。事实上,作为人文存在的书艺本身也确实是会与时俱变的。这可以视为进步或者发展什么的,但我更愿意认其为时变而已。遍索我目力所及的古代论书文献,也包括一些今人论述和阐释传统笔法的文字,我认为不妨将传统笔法论概括为如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藏头护尾——藏锋——中锋用笔;

二、下笔用力——骨法用笔;

三、辩证调锋——对偶运用,诸如藏露、逆顺、刚柔、尖钝、中侧、方圆、提按等使锋运毫技巧;

四、把握速度——用笔过程,体会濡墨、含水、入纸对于画线造型的影响效果。

尽管上述几个方面远远不能囊括运笔之“古法”,但是传统的主要要求可以说是基本包含在内了。

由于人们对“法”的标榜不一、理解不一、掌握不一,所以体现在书法作品上的“笔法”也就大异其趣,古今皆然。只是在今天这个思想解放观念多元的特殊时代,人文现象似呈现出一种悖反:人们希望政治经济为主的社会生活愈来愈趋于秩序化与规范化;而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要求却反是,总体上是崇尚自由化与多元化的。为此,“法”的个性化与随意性大大增强,我认为这即是当下书法时尚之一。

清 邓石如 李少卿与苏武诗

112.5cm × 25.2cm × 4 纸本 1800年

成交价:92.00万元

(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

纵观中国书法史,书写与文字的离合史,始终存在着“法”与“意”的强弱演变。

书法传统中不乏以法为指归和以法为手段的两种观念斗争。时至二十世纪中叶,沈尹默等先生所恪守的“二王”帖学派之主张,主要即在于笔法论的“正统”。如果说中国书法在清代乾、嘉以前始终是帖学“正统”派的天下的话(上限仅止于汉晋),那么,不妨认为这种“正统”观念是在嘉、道碑学中兴以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的,而形成真正的碑帖对峙或碑帖相融的势态是继邓石如、赵之谦、何绍基等第一代碑派书家之后,出现了第二、三代碑派书家才明显起来的。杨守敬、张裕钊、沈曾植、康有为、吴昌硕、李瑞清、于右任等第二、三代碑派书家的崛起,方使碑体书法风振,臻至了一种史的高度。应该说,清民之际的碑派书法成就正是嘉、道碑学中兴,碑体书法之花所结的后熟之果。

从美学立场上看,碑体书法或碑帖融合书法的出现,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历史性的美学建树。书法审美领域的扩展,极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二十世纪以来的书法,基本上也是清民之际这一势态的历史延续与推进,且情形更显复杂。八十年代后,由于与日本书法界交流的频繁以及西方文化艺术思潮的大量涌进,中国书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表面“热”态。随之,对书法传统从观念到技术、材质的反叛与变异愈来愈让人或惊诧或惊喜。传统书法从理论到创作方面都面临着一次非常性的考验。

清 赵之谦 远道登山篆书七言联

135cm × 38cm × 2 纸本 1869年

成交价:161.00万元

(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

自碑学中兴以来,体现在书法方面的最大变化,我以为在于笔法,自然,其结果是造成书法美感的变化。

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翁同龢等先驱书家使用的新工具——长锋羊毫,从根本上改变了、从结果上丰富了书法表现的审美内容。特别是康有为、沈曾植、于右任、谢无量等尚碑化帖的书法,成就尤为卓著,但他们并未彻底破坏传统的笔法,而是审慎地丰富着古之“笔法”,因而与一些尊帖派书家书法双峰并峙(如马一浮、沈尹默、白蕉等),蔚成新风。

新时期以来的书法,一开始便挟裹着一股“大气磅礴”的气势,无论是从参与者之阵营,还是从书法形式之风气,莫不呈现出云蒸霞蔚之态势。自所谓“中原书风”问世,尚碑版、重力势之书法继成一时之主流。稍后出现之辽宁“书谱风”,可视之为对“中原书风”粗犷时尚之风的矫正,只是深在之潜力似不够,至今亦不显彰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书法之佼佼者,多半以个体式创作方式生存着,多数属于能够在时尚中沉潜下来,专注书艺探索者。

清 沈曾植 行书四条屏

109cm × 34cm × 4 纸本 年代不详

成交价:115.00万元

(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想一语论断中国当代书法的大格局,诚属困难。但是,若是用一语概括当今书法笔法的总倾向,我以为不妨用粗率化与做作气称之,此点便在不少名家作品上亦多有体现。进一步追问,自然不难发现:一则是有不少书家心态上的急躁使然;一则是缘于一些书家艺术修养不够,对博大精深的书法传统以及此种独一无二之艺术形式理解上的浅泛化。上述原因,足以使我们清醒冷静地看待当代书法的整体水平与存在的不足之外了。

书法的表现风格,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用笔、运笔方法上去。我在此斗胆冒一句天下之大不韪,那就是:当代书法很大程度上失落了传统笔法,而在新观念掩护下出现的“新书法”(我杜撰之词,用以概括一切非传统型的书法)总体上尚处于襁褓中,其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尚不好遽下论断(相比而言其文化意义相对来说大些)。当然,它并没有想建立什么笔法新秩序。拙文无力牵涉到宏观视野上书法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力,拙文所关注仅仅是一个很具体的艺术问题。

清 吴昌硕 书法诗轴

113.9cm × 40cm 纸本 年代不详

成交价:5.5万元

(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

如果说当代书法所失落的恰恰是传统书法中最精微最玄妙最具艺术审美表现价值的“笔法”,那么,充斥在无数件宣纸上的点画线条显然就是不耐看的、经不住推敲的许许多多的“悬浮”的缺少内涵力的线画了。

我以为大体说来又有两种:一种是故作有力、深厚,而实则呆滞板结,缺少灵活张力者;一种是张狂其外,实则外强中干,缺少内蕴者。前者之病在书家才气不足、领悟力差,后者之病在书家矜才使气、有性无功。尽管我对沈尹默先生本身的艺术创作不特赞同,但当此之际,我以为呼吁书界沉潜下来,深研传统,特别是认真学习和继承历代书法“笔法”的优良传统,此乃当务之急,因此重视和重读沈先生对笔法的论述似又必要。否则,中国书法的优良表现传统恐怕只有在当代书家的一些临习之作上可以体察到,而在多数书家的自运之作上将愈来愈见“笔法”的粗率而欠缺内涵美了。

拙见以为,时尚自非某几位书家所创,乃是由一时众人推荡而形成。不过,时尚之中又必有开创乃至主导时尚之人。当今书法,风格众多,不过似未离三种类型:雄健粗犷、清丽娟秀与稚拙生辣者。限于本人能力及本文篇幅,略择个别书家书法稍形比议,自难免以偏概全,识者明察,当之者见谅。

清 于右任 草书《满江红》

153cm × 83.8cm 纸本 年代不详

成交价:196.00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

话及“中原书风”,不能不及于陈天然、费新我、王学仲等诸先生之作用。窃以为三家书法以王学仲先生感受力最敏锐,学养最佳。费先生书法之不足在于格调,而又因生理造成点画质量亦难言理想。陈天然先生书法,点画狼藉缠绕,每落粗野无韵。王学仲先生书法,精品迥出时流之上,但多数作品不精,且笔法随意性太强有粗率化之嫌。这些书家都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河南书法的总体追求,如果说河南书法有面目相近,不耐细赏的不足,恐怕多少与上述几位书家对中原书法的影响有关。曾几何时,中原书法频频获奖于全国大展,因而其余风至今尤烈于中原及部分临省地区。溯源追流,又需看到前代碑派书法巨擘在河南所具有之非常地位,此亦是一个重要成因,如王铎书法之作用,如康有为之影响等。

清 康有为 草书杜工部诗

141cm × 38.5cm× 4 纸本 年代不详

成交价:178.25万元

(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

康有为书法之夭矫盘纡,佳者古朴雄健,不可一世,卓然有英雄气概,劣者又难免粗直生硬,这种优缺点都在中原书法取法之时同被接受。事实上,河南书法群体其优点概来自于王铎、康有为、费新我、王学仲等先生书法,其不足也概来自诸家之书法。不知何故,河南书法中如谢瑞阶、庞白虹等先生书法之讲究笔法与气息之娴雅并未大受青睐。我以为中原书风的最大不足即在于用笔的随意而疏阔于法度。远绍王觉斯者,与上述碑风相绞合,雄浑类之,而精当远逊。王澄先生书法近年之变,愚见以为便难说不有一些习气在。周俊杰先生书法与理论双擅,愚见以为其书法也有时尚之憾,在追求碑版书法风格苍茫之同时,其“笔法”时显简单,缺少变化。张海先生书法,“草隶”有草率的缺点,近见其近期行草颇有进境。此外尚有李刚田先生之写碑,用笔稍嫌偏侧单调,视觉上不及六朝碑版书法丰富烂漫。王宝贵书法气息尚好。上述诸家在形成中原书风中功不可没,备受尊仰,其个人创作尽管有上述种种不足,但毕竟艺术成就斐然。实践经验丰富且文化素养超过庸流,足可名世。而其风格之步武者,或其主张之尊从者,似不可不警惕,如过于沉湎其框限之内,则难以超越了。

林剑丹 佛灭度后以兵为师

97cm × 33cm 纸本 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书法名作集》

日本中川美术馆1990年版 第94页

与上述崇尚雄浑风格(笔法上之不重精微变化者)不同者,当代又有一些书家属于追求清秀雅洁之书法。其中,如伦杰贤、张荣庆、孙晓云、黄敦、林剑丹、曹宝鳞等先生书法者是。这类书家,筑基于帖,喜好一种“文”气的表现,但在当下中国书坛算不得主流,影响似也相对小些。就诸书家之创作水平而论自然也不一,私见以为,此类书法基本上恪守着古典型之“笔法”,循规蹈矩,不落纵横习气是优,但如细究之,显然也有因循有余而创立不足之弊。且个中书法,多得古人之恒常技法,而少窥传统经典作品之理趣灵妙,此或“时代压之”抑或个人修为不足使然,难以强求。我以为张荣庆先生用笔不野,颇雅洁,但少变化、显尖薄,仅就笔法之灵变与力度而言便让同类书法之启功先生书法一筹。孙晓云女士才大气高,书法颇饮时誉,飘逸娟俊,确然有江左流风余韵,不过我以为正如帖派书之历史传统,其长在于小字,其短在于大字。林剑丹先生书法,有古雅静逸之气,笔致秀中含苍,当推为上选。此类书家作书,问津于帖,故笔有传统渊源,一般无放任笔毫之随机性与偶发感之弊,难在自立,固多属守成者。

横视当代书坛,笔法弱化,而驱毫濡墨之风远过古贤如徐渭、傅山之上矣!我以为江左书法重镇尉天池先生近年书作,用笔便有纵横使毫习气。但其整幅墨气颇有韵致,若从笔法上有所凝练与回归,想必为佳。

沈尹默 草书毛主席诗

93cm × 177cm 纸本 1985年

成交价:207.00万元

(北京匡时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我以为书法艺术,终归于书家人格境界与文化素养以及感受之整合外化。观今人书,每多矜躁气、做作气,正落古人所批评之“不知变而求变者”。作为热爱书艺之人,在下深为如今书法时尚、笔法之粗率化风气所忧。故斗胆“冒犯”并世名家之艺术,微言不足,诚有敬爱故无所顾忌也。

大体而言,书法笔法的简单化与粗率随意化,是碑学中兴碑派书体盛行以来之流风所造肇。古代碑刻既经刀工过手又或经岁月蒙蔽,从审美角度言,乃增一美,至若从学习师法角度言,便需审慎,更要讲究方法。艺术大师潘天寿谓:“凡事有常必有变。当知其常,始知其变。”所以我认为书法时尚实优劣混杂之时尚,清醒之书家当不轻落乎其中。只有“于墨海中立定精神”又耐得寂寞,信然乎始可就其大。

张荣庆 行书王翰《凉州词》

108cm × 47cm 纸本 年代不详

成交价:3450元

(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

必须申明,笔者并不认为今世书法创作必须恪守“古法”不能稍越雷池,倘若有旷世高才,能入古翻新,愈古愈新,愈新愈古,岂不胜哉?

可是,济济书界,毕竟常人多,因是,我以为适当回归传统,一定程度上遵从和保留古典精奥,在继承中扬弃与创造,是明智之举。知常达变,知平求奇,至少可以减少一些恶札乱墨,新文化垃圾之出现。

我自知这是庸人常论,又难免“开罪”一些同道师友,但因无思功利,故以平常心奉此平常话罢。

王学仲 红楼探春诗

58cm × 34cm 纸本 年代不详

成交价:5.52万元

(北京保利精品拍卖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梅墨生|制作与写意

梅墨生|制作与写意

2019-08-16

读梅墨生书法

读梅墨生书法

2023-09-16

当代名家梅墨生

当代名家梅墨生

2020-09-07

梅墨生花卉技法

梅墨生花卉技法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