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向老巴看齐是投资者必须努力的方向:论高抛低吸神话可持续性(二) 对大部分投资者来

向老巴看齐是投资者必须努力的方向:论高抛低吸神话可持续性(二) 对大部分投资者来

时间:2021-07-05 13:10:00

相关推荐

向老巴看齐是投资者必须努力的方向:论高抛低吸神话可持续性(二) 对大部分投资者来

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无论投资的成果如何。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对一家企业买入,卖出阶段都是十分短暂的,比方买入哪怕从开始研究这家企业算起,也就2-3月,多一点可能需要半年到1年的跟踪研究和学习。

但是持有阶段是最长的,也是变数最多的,所以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市场中大部分投资者关注的是买入,卖出。因为这2个地方会有一个差价,可以直接计算出是否盈利。这就如同一些部分短期的机构券商研究员与企业管理层交流企业未来业绩时,会直接无脑问到,请问咱们预测明年增长率会是多少这样对投资很重要但很无知的问题。

聪明的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交流时是绝对不会问这些一开口惹管理层烦,同时也衬托个人对一家企业研究水平的问题。而更可能会问企业管理层对行业产品容量未来3-5年的判断,还有未来3-5年对应的产能大小,企业是否有政府优惠政策以及为了可持续期的长短,企业未来还可能面临什么样风险,行业还有什么机会可供企业施展拳脚等发展方向的问题等,然后根据以上所获得的各方信息,可以大致估算出未来3-5年企业如果正常发展的合理业绩区间。以及企业未来的核心风险在什么地方?

个人认为,根据时间的长短以及复利威力的大小来看,持有阶段比买入和卖出的价值高1000倍不止。想想看,是否曾经在买入某家企业时,当时的估值真不高啊,但是因为企业下跌时,暂时的困难,结果却在后来的持有阶段卖出了?还有在一片市场中别人家股票一直涨,甚至后面一直大涨的时候,我们的股票企业没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啊,但是受不了其他朋友,球友间收益率的比拼,关键是短期的比拼。可能追高买入他们的概念股,丢下手中宝贵的股权资产?

1.全面讨论:高抛低吸的可持续性与风险

投资者在持有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研究的企业发生了什么利空消息,甚至企业业绩大幅下滑都不是什么大事,而是老巴所教授的第二门课,即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隔壁小王高抛低吸赚取差价几个月工资,成本降了不少;刚才打开的这家企业如果前天卖出,现在再买入,5%的收益率到手,同时成本也降低5%。这样以后视镜来看完美无缺的问题,在投资者开始操作的一段时间整体看来,所谓的高抛低吸后果是怎样一种情况?

1.1.高抛低吸下的低收益率高赔率

确实,高抛低吸是挺不错的。看,我持有的企业既能赚取差价,也能摊低成本,同样提高收益率。这是一石三鸟的操作啊,投资者多做些这样的操作是不是该给个99分,少1分以免骄傲。但是仔细想想,高抛低吸的后果:背后有个问题是n个10% - 15%的收益,抵不住一次-50%的收益。所以整体仓位上来高抛低吸注定是一个小惊喜不断,若干重大惨叫搭配的最终惨痛的游戏。

1.2.曾经笑脸送走优秀企业,未来无奈追高优秀企业

高抛低吸还有一个问题是:留不住优秀的企业。

投资者一定要意识到,真正优秀的企业是不会不断在某个股价附近做布朗运动,从而让投资者可以有机会一直高抛低吸的,真正优秀的企业,一定是股价不断上涨突破投资者以前判断认知的企业。一句话糙理不糙的话来说,真正优秀的企业是不会甘心在投资者设定的区间内遭到投资者蹂躏的。

一旦优秀企业突破投资者比方曾经的卖出价位50%以上为标志时,高抛低吸的投资者面临的问题是企业内在价值确实提升了。那么我们是再设定更高的高抛低吸区间呢,还是就算了,一直等待他落入我们设定的区间内呢?如果是前者,恭喜你,可以循环走下高抛低吸所面对的第三个问题的情况了。而如果是后者,很简单的问题就是真正优秀的企业大概率是不会再落入投资者设定的区间了,而是开足马力,一骑绝尘而去。在此过程中也会有少部分绝尘而去的企业,突然跌落入投资者观察的区间。这可能是馅饼,更可能的是陷阱。因为企业本身质地不咋地,这些企业曾经绝尘而去之后又回归原位的核心是因为整个过程这些企业本身内在价值没变化,结果因为风口来了后,被风口吹上去的猪,现在跌落到投资者设定的树梢上休息会,但毕竟是猪要回到猪圈里,所以它吃饱喝足后会继续跌落,直到内在价值附近为止。所以这时候又回到了第1个高抛低吸面临的问题。

1.3.吃遍大波段中的小差价,但风险越来越高

正如潮水涨落周期,冰山一角展示表面的内容。前面2种情况对一家企业或者一次操作高抛低吸来说,都是一次性的收益或者亏损。但对一家一段时期内比较优秀的企业来说,真正的高抛低吸所带来的亏损是同一家企业,同样的操作,不同的价格,n次高收益率的刺激和鼓舞下,最后一次仓位最重,价格近乎最高,所以亏损也自然最大了。

用老巴的话来说,是用错误的赚钱姿势鼓励投资者最后一次慷慨赴死。

比方一家企业投资者在低位10元买入,随着企业内在价值的不断提高,比方在2年后15元附近是企业合理的内在价值,而投资者认为自己赚取了50%的收益。高兴的落袋为安后,企业要么绝尘而去,要么真如投资者预料的企业开始下跌之路。但是投资者依然期待10元附近的价格。最终企业在12元附近深蹲以后,开始了更大的反弹。不仅突破曾经的15元附近的合理价值,在又2年后,企业直接搞到了20元以上。这时候投资者眼看着这家企业的产品越卖越火爆,企业内在价值确实在上升,所以继续买入后,就这样重复的赚一点差价就高兴的落袋为安。随着每一次买入的价格逐步提高,仓位越来越重。任何一家企业都有消亡的那一天。哪怕百年不亡。但是,再优质的企业在短期高点下跌个20% - 50%其实也很正常的。而对投资者来说,企业虽然优秀,但是因为不断的提高价格买入,仓位不断的加重。最终短短的20%回调估计就让投资者迷茫了。说好了一直上涨呢,说好了前面10多次成功套利的机会呢?

在那一刻,如潮水褪去,如冰山露出全部面貌。等待投资者的就是是不是裸泳,是不是被融化的冰川淹没的结局。

2.投资结果的选择:改善还是改变生活

投资者对待一项投资的结果的态度,是赚取几天,几个月零花钱改善一下生活,还是坚定看好一项生意陪伴成长赚取改变生活的资金和底气。

相信,关于投资结果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既然说投资就是投资一家企业,一家企业经营的生意。那我们就观察一下身边那些身价千万,上亿的企业老板与楼下摆个小摊,开个饭店,小型超市的生意人之间对一笔投资的区别点。

投资者如果仔细观察那些资金量比较大的老板级别人物,都是比较稳重有气。比方真正的大老板都是一笔投资投下去后,几年不动,然后突然等到行业爆发,后面直接就是赚取了几倍的收益。就这样一辈子观察几次机会,获得几个几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缺钱。别看那么多资金量,企业现金流很好,但是因为利润一般。再加上已有资金的不断投入,发挥复利的效应,所以投入的多了,自然手上一直处于缺钱的状态。而身边的哪些小商小贩则是比方今天倒卖一些蔬菜,水果,稀罕玩意儿,明天搞点货物运输,赚个10% - 15%的差价。最终也差不多能够获取个平均10%左右的收益,当然依然会有一大部分生意人因各方面原因而赔钱的陪衬者。

证券市场中,其实也一样,投资者是否可以一动不动以企业内在价值为茅,专注研究企业为核心,其他的技术和市场以及政策为辅助来综合判断一家企业,长期的价值是否可以提升。这是一个优秀投资者像大老板一样错过平庸的机会,抓住历史性机会并一直拿着。

如何判断一家企业长期的价值提升,其实很简单,企业的股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者根本不担心跌落下来。

而不是高抛低吸,赚个5%仓位的15%收益率,大致就是对个人总资金贡献率也就1%不到。投资者需要自问的是仅仅追求这点所谓小收益来的?不更应该是未来家庭资金量级的几倍,十几倍的整体账户收益来解决一些比方买房买车,财务自由的,追求个人所向往的生活的大问题?

何况回到上面高抛低吸的问题1中,对总资金1%的收益面对的是未来可能-5%的亏损,而且根据次数足够多,是一定会发生的。

所以,投资者的眼光一定要放的足够的长远,但同时要留有余地,给自己买入任何一家企业可能会犯错的机会。毕竟我们不是老巴,而且离老巴的投资能力很远。单单一条二十多岁就认识到股权的价值以及活到80多岁的时间上这一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去比。跑赢老巴我真的没有一点信心,如果有的话,将全部归结于国运所带来的机会;

但是放平心态,以我们没必要非要持有一家企业股权的心态去对待市场,则如果有4毛买1元价值的机会持有了一家企业的股权的时候,肯定可以跑赢基本通货膨胀,M2的增长,一些高抛低吸的神话,一些唯技术分析马首是瞻,一些券商分析下面的唯业绩马首是瞻的基金经理,这一点我有极强的信心和实力。

这想必就应该是一名普通投资者在市场中长期生存下值得努力的方向和价值。

向老巴看齐是投资者必须努力的方向:投资态度与买入策略(一)

其实,除了这种以企业股价涨跌,即自己是否盈利,过于关注成本价与目前市场价的投资者的高抛低吸明显不可取。但是投资需要盈利的根本,必须是卖出价大于买入价。而这个差额背后还有另一种高抛低吸的方案是值得普通投资者尝试的,这种方案唯一需要处理好的是投资者高抛低吸前后对这笔投资心态的把控,或者说提前给自己做好心理按摩,那么就会淡定对待获取属于自己的收益。

$长江电力(SH600900)$$伊利股份(SH600887)$$价值投资保未来(ZH1248575)$

#做多中国#

#爱折腾的公子哥杂文思考梳理#

#今日话题#

@今日话题

向老巴看齐是投资者必须努力的方向:论高抛低吸神话可持续性(二) 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 无论投资的成果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