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神”是辨证的关键所在

“神”是辨证的关键所在

时间:2023-07-14 14:47:43

相关推荐

“神”是辨证的关键所在

关于如何临床上应该如何辨证。

1.辨证论治的三个思维

首先,我认为辨证论治的之所以成为中医治疗特征,是因为它必须是由三个基本思维构建,第一个是宏观思维,第二个是辩证思维,第三个是取象思维,失去其中一个都不能说是中医的辨证论治。所以有人认为现代医学中根据感染的性质选择对应抗生菌或联合用药再根据病人体质与病状调节剂型与剂量也是辨证论治的说法,我并不认同。调整治疗方案不等于辨证,看检查数据不等于取象,综合治疗不等于宏观。

2.优势辨证方法

第二,我认为每个学科,甚至每个系统的疾病,都有其相应的优势辨证方法。所谓优势的辨证方法,比如在伤寒中六经辨证有其独特优势;在温病,特别是儿科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有其特殊的优势;比如在治疗脾胃疾病中许多中医师都推崇圆运动的辨证思路;在妇科病症中注重奇经的辨证;针灸师注重经络辨证;推拿正骨则需要讨论经筋之学;而在我比较熟悉的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更注重病人整体趋势的判断,所以比较粗糙的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用得更多;等等。

当然,每个辨证方式并非都是局限的,相反,每个辨证都可以扩展到各种系统疾病领域。

比如常常说的六经辨证,在《再传伤寒论》里用“气化学说”解释六经,从而六经、脏腑、三阴三阳皆有相连,致使六经辨证无所不通;比如现在很热门的圆运动,在诸多奇难杂症中多有奇效;比如火神派的医生中更多注重脏腑辨证治疗各类疾病,并且对脏腑阴阳的理解与其他学派医生有所差异。

辨证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医者本身对于各种疾病的认识深度,也取决于医师自身的辨证方法能不能与其用药策略相互配合。如果说辨证是运筹帷幄的诸葛亮,那么中药方剂就是进行实战的赵子龙。如果两者脱节,就会是一个心有宏图的陈公台与有一个勇猛无敌的吕奉先,两者不能配合也终是一个败局。

3.辨证与辨病结合

第三,我认为在当今时代,辨证与辨病必须相结合。

有人认为中医要求辨证,西医要求辨病,两者是分开的。我认为这是一种静止的、割裂的观点。

我们知道大家经常听到很多西医生排斥中医,但是在事实上却是西医教材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在越来越多的疾病(儿科、皮肤科尤甚)治疗方案中常加入这么一句话:本病使用中医辨证论治效果良好,或者说中医药辨证论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可尝试使用。虽然表达很委婉,但是说明现代医学已经在逐渐吸收我们中医的精华了,而我们这么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兼收并蓄的医学,为什么要固执地排斥现代医学,而不是把它们的精华用在自己的钟爱的医学上呢?

那么,现代医学的精华在哪里?我认为就是它在不断追求诊断的明确性,就是我们说的辨病。

为什么说辨病重要?因为中医的认识疾病的方式存在认识的盲点。李东垣有一个治疗消渴的医案,在哪本书我不太记得了,这个病案在现代看来其实就是糖尿病,李东垣的时代认为消渴的治疗怎样就算好呢?他们认为,脚趾没有烂掉就已经是不错的预后了,这种看法在现代看来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在糖尿病的初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当时的医生,就算是李东垣也难以做出判断,但实际上当出现明显并发症时常常提示病程有一段时间,病情较重了。

再说一个例子,在《千金方》里,有一个章专论“脚气”,它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脚气,而是一种双脚无力且浮肿的病症,在现代看来这些症状像是肾脏与其他系统的损害,肾损害导致脚肿其实可提示病程有一段时间了,而当时往往认为这是疾病刚刚开始的先兆,认为是由于风毒从脚上入脏腑而致病重难治,于是出现了对疾病认识的本末倒置(虽然治疗方法有效)。

而在临床上,我也常常遇到误诊来求治的,比如肋部的带状疱疹被误诊为肝郁气结的来治的,脑部肿瘤被误诊为普通头痛来治的,耳石症眩晕导致呕吐被误诊为胃病呕吐来治疗,中风手麻被误诊为颈椎病来治疗的等等,另外如果同侧手脚麻木无力,这可能已经不是中风先兆了,往往是已经中风了。误诊错诊,不仅损坏了中医的声誉,更是延误了病人的病情。

中医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我们只需要辨证就能施治,面对的是什么病其实并不影响我们的处方用药。但是,明确的诊断可以帮我们明确这个疾病的起因、发展、演变、缓急、轻重程度、预后情况等等,使自己与病人心里都有底。对疾病进行全面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医师技术与道德的要求,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辨病与辨证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在当代,一个好的中医师应该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对自身业务的要求都要高,只有在继承的前提下吸收、追求甚至创造更高明的医术,中医的未来才会崛起。

4.“神”是辨证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说说自己的常用的辨证思路,我的辨证思路来源于我的导师陈根成。

常说到的辨证方法与获取辨证素材的方法我就不要赘述了,我只重点说说我的辨证方法的最重要的特点。

特点就是十分注重整体观、系统论。简单来说,不管这个病人得的什么病,从这个病人走进来到坐下来的各种行为、说话的语气、求诊的情绪等等的整个过程,这个病人本身所散发的“神”与透露出的“气场”就已经决定了这个病的根基是虚还是实,是阴还是阳,是通还是郁,“神”是辨证的关键所在。

所谓整体观,认为“神”是所有部分构成的整体的反映,所以不管是胃痛、头痛、中风、咳嗽、外感等等什么疾病,有实象但只要是虚为本,则用补为基础作补泄;有虚像只要是实为本,则可以用攻法,即“不补之中真补存焉。”

所谓系统论,其实是动态的整体观,比如在治疗上,就算个别要素虽得到改善,但“神”没有变化甚至衰退,其实是系统内部相互间仍存在动态的进行性的耗损,不算是好转,只有“神”得以恢复,就算个别要素没有明显的改善,但也是提示整体的好转,整体可以逐渐带动部分。

本文摘自大象医友会第二期中医沙龙分享活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