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跳出龙门臻化境——走近恩师孙伯翔先生(上)

跳出龙门臻化境——走近恩师孙伯翔先生(上)

时间:2020-01-17 13:17:13

相关推荐

跳出龙门臻化境——走近恩师孙伯翔先生(上)

孙伯翔先生是当代书坛的北碑巨匠,他以丰富的艺术实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树立了一座丰碑。我在跟随孙先生学习书法的三十余年里,无时无刻不被先生的思想、学养和精神所激励。研究孙伯翔先生,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孙伯翔先生对后学者的启示

孙伯翔先生毕生砚耕不辍,从一介布衣而独步书坛,成为开一代书风的领军人物,他的书学思想和学书经历给后学者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在师从孙先生学习的过程中,我耳濡目染,从先生身上获得了许多启示。

(一)要提高认识。

识的高度决定了对书法取法的高度、理解把握程度和不懈追求的力度。在北碑有刀法无笔法,北碑方笔是刻手所为等舆论影响的大环境下,20世纪70年代孙先生不迷信权威,认为北魏文化是夏夷文化瑰异结晶,是夷变夏而复归夏的新变。北碑书法既含汉晋雍容方正之态,又具北方少数民族金戈铁马、粗犷强悍之神。北碑书法雄强的笔法是刀笔合臻的。他坚持认为:“着世的方笔魏碑有明显的刀刻成分,不可泯除,但欲得方,必得厚方能称雄,形态易得,质感难求、刻工只能得其表无法得其质,无法得其厚,无法得其神。如果魏碑石刻是刻工所为、那么云峰山圆笔石刻怎么解释呢?”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孙先生不被世俗观念所困,一生钟情北碑,立志要在宣纸上把北碑笔法搞清楚。用一管柔毫破解了北碑笔法之迷,还原了北碑书法的本来面目。

(二)要植根经典。

中国书法上迄商周,下至近现代,书家的碑帖墨迹不胜枚举。书法艺术其深不可测,其高不可攀,其价不可估。在浩如烟海的碑帖中,如何撷取适合自己的碑帖,关系到学习的兴趣、质量和效果。在取法问题上,孙伯翔先生主张要固守经典。他在《孙伯翔谈艺录》中谈到计学书当学法,学法当从古人这个道理似乎人都承认是源流之理毋庸置疑。我们讲的从古入手是强调以名碑、名帖来作为法则来学,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法源,比如无名的或以刀代笔的小墓志、小造像、刑徒砖以及竹简、木简、一般的写经等等,只能取其意、悟其天趣,不能作法。学隶书的只取汉简为法,不临《礼器》、《曹全》、《张迁》诸名碑;学魏碑的只把重点放在以刀代笔的小石刻,而不以《张猛龙》、《始平公》、《张黑女《郑文公》、《论经书诗》为宗,虽是学古,却是歧途。”他主张取法乎上,要向古人学习,向经典学习,向优秀传统学习,特别是对经典要存有敬畏之心.若否定经典、漠视经典,不能在经典上下工夫,而向今人学习,就是艺术追求上的一种短视行为和取法上的投机行为,最终只能是舍本逐末、昙花一现。

(三)要讲究方法。

“文革”结束以后,我开始向天津的张静轩、龚望等名家学习书法,后来师从孙先生。跟孙先生学习书法,我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北碑方笔的书写。张静轩老师也写魏碑。他对魏碑方笔的写法是描和画,这样写虽然有做作的成分,但是比较有把握。现在想起来,静轩老师这样写方笔是受了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当时社会上有许多名家对魏碑持排斥态度,特别是对魏碑的方笔是不认可的,认为方笔不是书家所写,而是刻工所为。但是孙先生用羊毫给我们示范方笔的写法时,他那种生动鲜活的行笔状态使我豁然开朗。他用凌空切锋、翻笔的方法写出了魏碑干劲利落的方雄之笔,方法简单但内涵丰富。相比较而言,这种方法更先进,更能体现魏碑的书写性。另一个是方圆笔法的辩证问题。龚望老师当时教我写《郑文公碑》要方起方收,线条要平直。但孙先生临《郑文公碑》时,起收都是圆笔,且主圆主曲,多用绞锋。在自己无所适从感到迷惘时,我看到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谈到《郑文公碑》为“圆笔之极则”。这使我对识别方圆之笔从理论上找到了根据。无疑孙先生的写法是正确的,他的圆笔写出了浑穆气象。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孙先生主张:“写方笔主按,以顿为主,按中有提,按提得宜,万毫齐发,墨液外拓,故称外拓为方雄写圆笔主提,以提为主,提中有顿,提按合度,万毫收拢,墨液内聚,泯去外拓,故称内聚而圆浑。在写龙门方笔基础上,奠定好四指争力万毫齐发的基础,然后再转向圆方,按以力按,提更以力提,其道理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匮乏方雄外拓之功,就难以做到圆笔的深穆之象了。否则表有其形,内无其质。”他的书学思想一直指导着我的学习实践。

(四)要夯实基础。

孙先生在教学中一直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强调打牢基本功要专精一家,追求绝对值的高度。要以生知之资,治困勉之学用最聪明的脑袋在最笨处下工夫,而且是下死工夫、下硬工夫。王学仲先生曾说:“在学习传统上没有人下过孙伯翔那样的苦功。”孙先生也说:“自己练字用过的纸一卡车也拉不走。”比如在《(始平公造像》的临写上,孙先生有四句话:“奠其基、沉其气、强其骨、壮其怀。”奠其基,就是要莫定雄强茂密之基;沉其气,就是要沉养正大之气、浩瀚之气、纵横之气气是生命之源,只有把气养足了,生命才有活力;强其骨,就是要把字写得像钢打铁铸的一样,突出线条的质感;壮其怀,就是把胸襟打开,胸纳万境。只有胸中有天地,才能最终写天、写地、写中华民族。这是写《(始平公造像》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和基础,写其它的方笔就容易了。在对《郑文公碑》的临写上,先生要求把圆笔写得像锈铁一样,具有斑驳、锈蚀的感觉。这都是要求要打好基本功,对书法线条的质感进行不断的锤炼。

(五)要批判继承。

孙先生不迷信权威,他主张对北碑的认识要亲自实践,不要盲目迷信权威。要敢于否定权威,并建立自己的权威。他还指出:别人认为错了,自己认为对的,就要坚持;别人认为错了,自己也认为错时,就马上改正。”在当时名家、大家对北碑持排斥、轻视、怀疑态度的背景下孙先生坚持己见,一意孤行,他要在宣纸上将这个争论的问题搞明白。正是这种认识上的高度和实践中的执着精神,经过不懈努力,他还原了北碑笔法的本来面目,使人们对北碑有了全新认识。

微信公众号:mjshy686

客服电话:02283767078

公众号邮箱:13821151966@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九华山路韩江道玉水园旁

更多挑选欢迎添加微信号LYL467或扫描二维码添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