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哪吒用的混天绫 前身竟是它!

哪吒用的混天绫 前身竟是它!

时间:2022-09-07 16:38:39

相关推荐

哪吒用的混天绫 前身竟是它!

特约好声音:袁嘉骏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

——(明)徐谓《风鸢图诗》

(图片来自网络)

风筝为汉族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成为“纸鸢”。

自七岁起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风筝的70多年间,他制作了5000多个风筝,从长120米的“中华第一龙”,到受风面积960平方米的五星红旗风筝,无一不是他的自豪佳作,他就是闻名全国的东北风筝王,锦州吴氏风筝传人——吴铁铎。

如今风筝已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被保护起来了,吴铁铎老人也作为锦州市吴氏风筝第三代传承人而备受尊敬。


(图为电视台采访吴铁铎时的照片)

说起吴铁铎老人,在国内风筝界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的“东北风筝王”的称谓更不是浪得虚名。走进他的家仿佛走进了一个风筝的小型制作车间,他的简易工作台下方摆放着正在做着的沙燕,传说中的“中华第一龙”和眼镜蛇分列阳台两侧,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据老人介绍,除了我们眼前能看到的,他自己的两间卧室还有客厅还存放着一百多支风筝。

(图为沙燕和眼镜蛇)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吴铁铎老人经常工作的工作台,因为常年在桌面削竹缠绳桌面已经斑驳了。除此之外还有随处可见的风筝全集,风筝图谱。

一聊起风筝,吴铁铎爷爷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老人和我们介绍,他出生在北京,从七岁开始父亲就带着他做风筝。“那时家里条件好,父亲在电力公司供职,薪酬是100块袁大头。那个年代,只有有钱人才能玩得起风筝。”

在父亲的熏陶下,幼时的吴铁铎经常拿着风筝去北平附近的火神庙放,也就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北平有名的“风筝金”金忠福。当时金先生已经五十多岁,而吴铁铎只有七八岁,两人仿佛忘年交一般一起没日没夜的钻研风筝技艺,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便正式拜“风筝金”为师。这之后的几十年间,从风筝的手提线、到选竹子、制作骨架,再到风筝绘画的基本知识,“风筝金”全部倾囊相授。后来带着师傅的指点,吴铁铎第一次参加比赛就在潍坊风筝节一举夺得了金牌。

(图为吴铁铎老人在北京做的大风筝)

在吴铁铎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沈阳铁路局工作。1994年退休后吴铁铎被北京一家公司返聘担任总工程师。在老人退休后的闲暇时,经常去天安门,看到有许多人在那里放风筝,就此勾起了他少年以来的风筝情结。

吴爷爷说:“北京人历来就有玩风筝的传统,再加上他们都是老玩家,他们就叫我‘老东北’挺不屑一顾的,看不起我的风筝。我不服气,回去就做了个风筝,一上天,他们的态度全变了,不叫‘老东北’全改口叫吴老师了”。说话间吴铁铎老人的语气中满满的都是自豪。

在采访中,老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风筝的制作技艺。他拿出了在风筝节上获得金奖的“中华第一龙”展示给我们看时,还讲了一个小趣闻,当这个120米的超大风筝在首次试飞的时候,一个火车司机把风筝当做了不明飞行物,急停了火车两分钟,还把此事报告给了警方,当时真的让啼笑皆非。

据老人介绍,传统的风筝工艺一共分为四步:扎、绘、糊、放。风筝骨架扎得牢,竹子选材就得好。吴爷爷告诉我们他做风筝的竹子只能选用冬至以后,立春之前采摘的三年以上的毛竹,而且节间长大约40厘米,这时的竹子材质坚硬,强而韧,不容易被虫蛀,吴爷爷平时就把精心挑选的竹子原料扎成几捆放置在这里。

(图为吴铁铎老人正在削竹)

这最关键也是第一步的“扎”中扎骨架的技艺,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他摸索出了独特的结线法。他说把各个竹条连接在一起组成风筝的整体骨架的方法有很多,在中国传统风筝制作中使用最多地是绑扎,除了扎之外还有扣楔、活头、插接等。吴爷爷说着便给我们展示了扎骨架的方法。

要说这风筝像不像还得看绘画技巧的熟练程度了,吴爷爷说这每一支风筝都是他亲手绘制的,有的时候为了画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用上几个小时,足以见得绘制的精美程度了。

爷爷介绍说他们这些民间艺人画家主要吸收潍坊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特点,风筝的内容多为吉祥欢乐的意味,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基础色。

当然了,这风筝能不能飞起来还要看牵引它的线够不够“劲儿”,这些都是吴爷爷平时自己手工制作的线轴和线轮。如果风大的话就需要用上方的工字拐,如果风小或者放中小型风筝就用到下面的手握拐子。

吴铁铎老人如今已经80岁了,他和老伴共有两个儿子,却都没能成为吴氏风筝的传人。为了能将自己的风筝技艺传下去,老人手写了45万字的心得,眼下他最希望的是自己的这本书能够被相关人士慧眼识珠,能够公开发表;除此之外,老人还收了几个徒弟,他希望把自己的技艺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多的传授给他们。

在吴铁铎看来,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了解太少了,老手艺在新时代里仍能形成新的文化事业,“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做风筝不仅能够养家糊口,只要持之以恒,用心去守护这项技艺,这小风筝也能做成大事业!”

您有什么不希望被世界遗忘的“记忆”呢?

在留言板与我们分享吧~

103个锦州

我们重新发现,一座

发现|创新|分享

● 点击这里,开启你的“蓝染”人生

● 在“整容”路上一去不复返的锦州城

● 郭德纲救了相声 谁又来救救戏曲呢

● 小王子有他的玫瑰花,你有我的塑料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