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个体和心理群体的对抗 哪吒选择了第三条路

《哪吒之魔童降世》:个体和心理群体的对抗 哪吒选择了第三条路

时间:2022-03-29 20:26:23

相关推荐

《哪吒之魔童降世》:个体和心理群体的对抗 哪吒选择了第三条路

今天终于去电影院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感觉很震撼。这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片,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好几拨眼泪,更有好几个角度的启发。除了育儿策略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人类的命运,究竟是天注定,还是人决定?如果命运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的话,命运的齿轮究竟是英雄还是庸人推动呢?

这部电影以封神大业为背景,讲述了魔丸转世的故事。因为申公豹心怀嫉妒,偷走了宝莲里的灵珠,将神力传给龙王三太子敖丙,而魔丸则降生到李靖夫人肚子里,哪吒带着符咒出世,注定只能活到三岁。陈塘关的老百姓害怕排斥哪吒,哪吒得不到接纳与认可,愈加顽劣,后来李靖夫妇骗其说是灵珠转世,让哪吒跟着太乙真人学习法术。在三岁生辰上,申公豹故意揭开真相,而敖丙接受龙族使命来到陈塘关,被人发现后打算杀死所有的人。哪吒与敖丙大战一场,保护了陈塘关的老百姓,天雷还是按时到来,敖丙和哪吒共同承受,后来肉身被毁,灵魂得以存活在宝莲里。

作者将这个故事讲的很圆满,哪吒最后的命运,既有天意,又在人为。在哪吒出生时,陈塘关的百姓得知哪吒是魔,所以害怕排斥哪吒,而哪吒正是因为百姓的排斥和否定,激发出体内的魔性。只是在最后,自己的坐骑告诉自己,他的父亲李靖愿意拿自己的生命来拯救自己,哪吒才转变个性,喊出了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真正找到了自我,建立自我人格。

在很多英雄主义的电影里,都遵循一个母题:英雄只有在真正找到自己,接纳自己,建立起自我人格之后,才能激发起内在的力量。比如说漫威电影里的《银河护卫队》里的星爵,惊奇队长等等。而在个人特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类人不可或缺,那就是普普通通的群体。

这些电影里,存在着一种对抗:个人特性和群体心理的对抗。这种对抗会一直持续到英雄开悟,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

在《哪吒》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典型的3类人:一.心理群体:陈塘关的百姓

电影里,哪吒和母亲踢完毽子逃出李府来到街上,陈塘关的百姓落荒而逃,有的甚至藏到了水井里,哪吒又去捉弄那群孩子。作为观众,我们知道哪吒并非天性如此,当他还很小的时候来到街上,向一个小女孩表达友好的时候,街上的百姓看到他的眼神就像看到了鬼一般,而正是电影一开始被捉弄的那几个小孩,率先向年幼的哪吒砸去了蔬菜和鸡蛋。

我们很疑惑,这个时候,哪吒并没有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为什么老百姓对待他如此的冷酷和残忍呢?《乌合之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群体,发现在一个心理群体中,人的个性和判断力会消失,智力水平下降,感情会发生变化(有可能会变得更好,有可能会变得更加糟糕)

当哪吒以妖魔的身份出生后,陈塘关的百姓已经自动形成了心理群体,潜意识中认为,妖魔都是伤天害理,应该被憎恨的。个人的理性消失后,群体变得更加的冲动,易变和暴躁。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群体轻信且易受暗示。

最典型的一幕就是,哪吒追海夜叉追到海边,救了石化的敖丙和小女孩。而一开始满怀敌意的村民带着一大群人追到海边,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认为哪吒是伤害孩子的妖魔,也不管小女孩说的话,随后因为一句“妖怪”激化了矛盾,引得哪吒拳打四方,被李靖带回去惩罚。心理群体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推理能力低下,只看到表面现象,无法触及实质。没有人动脑子想一想,如果哪吒想要伤害小女孩,哪儿会等到村民一起赶到海边呢?

面对这样一群有着单纯道德观,固执又偏激的人们,哪吒没有办法得到他们的接纳和认可,更加没有办法告诉他们真相,只能通过暴力的手段来惩罚他们,正如哪吒所说:“他们认为我是魔,我就偏偏做给他们看!”

和心理群体对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么完全发生冲突,毁灭对方,要么选择妥协,融入对方,当然,哪吒最后通过第三条路,拯救对方,超越对方。

二.异类:哪吒

哪吒的出身带着魔丸的身份,除了李靖夫妇和太乙真人,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这是一部他的成长史,也是一部他的对抗史。成长和对抗相互融合,相互推进。

当哪吒还很小的时候,他第一次来到街上,想要交朋友。但是迎接他的,却是老百姓的逃跑躲避,以及臭鸡蛋,烂菜叶。这突出了他的异类特质。

后来哪吒长大了,他开始和群体不断发生冲突,来到街上倒数10个数字,然后捉弄别人,毁坏建筑。

当李靖夫妇欺骗他是灵珠转世时,虽然顽劣,但是他依然想要融入群体,想要通过斩杀妖魔获得人们的认可,这也是他在海边和敖丙大打出手,甚至不顾及小女孩安危的原因。救人只是赢得认可的一种手段。

最后,哪吒和敖丙在李府上空激烈的战斗,拯救了自己的父母,也拯救了陈塘关的百姓,他对敖丙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这个时候,他和陈塘关的百姓没有冲突了。他超越了对抗或者妥协的牛角尖,获得了真正的自我。令人欣喜的是,陈塘关的百姓对着宝莲里的哪吒磕头,感谢哪吒救了自己。就好像漫威电影里的那些英雄一样,为了人民,但是不属于人民。

群体和个体的交锋:敖丙和李靖夫妇

如果说哪吒是群体外的那个异类,那么还有一类人,就是游走在心理群体边界的人,比如说李靖夫妇和敖丙。李靖夫妇守卫着陈塘关,和陈塘关的百姓是一体的,敖丙属于龙族,肩负着龙族大任。然而,他们却没有完全丧失自己的个人特质。

当陈塘关的百姓在哪吒出身时请求李靖大义灭亲的时候,李靖站出来保护哪吒,当李靖得知哪吒只能活三年时,李靖求来了换命符,准备在最后两年将哪吒引入正途。最感人的一幕是,李靖居然抓来了海夜叉,准备在哪吒的生辰宴上,还给哪吒一个清白。在陈塘关百姓自发形成的心理群体中,李靖是清醒和明白的。他明白百姓的固执和偏见,所以他在海边即使闻到了海夜叉的味道,也依然惩罚了哪吒。李靖的内心和行为是分裂的,表现着个体和群体的激烈交锋。

敖丙同样如此,最后敖丙要冰埋陈塘关,正是他于心不忍,想要救哪吒,想要救李靖夫妇导致的。他的身上背负着龙族的使命,他的内心却是向往着友情和良善的。他和李靖夫妇一样,同样面临着矛盾和强烈的内心冲突。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电影中还有一个小女孩,就是一开始给哪吒毽子,后来被哪吒救了的小女孩。她是纯真无暇的,没有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因为她还没有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意识。我在想,如果这个女孩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成长,很大可能,她也会被同化,仇视那些被认定为妖魔身份的人。

这部电影有太多可以挖掘的东西,所幸在电影的结局,我们看到的是,在个体特质和群体的激烈对抗下,没有产生毁灭性的的结果,相反,哪吒和敖丙,以及李靖夫妇,都保存了珍贵的理性和自我。

作为观众,我们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究竟是成为了戴着有色眼镜,有偏见而不自知,有情绪无推断,极其容易被集体煽动情绪的群体成员之一呢?还是面对群体的否定时,不断坚守自我,接纳自我,获得超越的人了呢?

希望,我们都是后者。

你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