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望调庭》:表达诗人对权贵的蔑视 和屡遭贬谪仍不改初心的坚定

《望调庭》:表达诗人对权贵的蔑视 和屡遭贬谪仍不改初心的坚定

时间:2021-05-24 18:45:40

相关推荐

《望调庭》:表达诗人对权贵的蔑视 和屡遭贬谪仍不改初心的坚定

本文乃“东方如南说娱乐”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在洞庭湖里有一个小岛,叫做君山。君山面积不大,只有0.96平方公里,却因为美丽的自然景致和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而成为一处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历代文人墨客路经洞庭湖的时候,都会坐船上岛去游览受番。他们或作文,或赋诗,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

诗人刘禹锡

公元82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著名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边。秋夜寂静,月光下的洞庭湖清澈平静。远处的君山,在月色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青翠。这一派宁静和谐的景象把诗人吸引住了。他静静地伫立在湖边,享受着远离现实权力争斗时片刻的舒适和平静。此时此刻,他回想起自己52年来走过的坎坷道路。

刘禹锡雕塑

公元793年,21岁的刘禹锡考中了进士,意气风发的他怀着一颗报国之心走上了仕途。这时,他和与他同年考中进士的柳宗元成了好朋友。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吟诗作文、纵谈国事。他们都感觉到官场腐败、藩镇割据给国家安危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希望能够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公元805年1月,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在朝廷内开始了一次大改革。

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十分高兴,他和柳宗元一起积极加入了改革派的行列,成为王叔文身边的得力助手。谁知道才过了半年,唐顺宗因病把皇位让给了儿子唐宪宗。反对变法的唐宪宗即位后,朝中大臣趁机攻击改革派。唐宪宗便把参与变法的大臣都贬到偏远的地方去,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当了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刘禹锡在朗州呆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生活艰难,壮志难酬,他只能通过写诗来排遣内心的苦闷。

诗人刘禹锡

公元8,唐宪宗下大赦令把刘禹锡和柳宗元一起召回京城,准备给他们重新安排职务。谁知道放逐生活并没有消磨刘禹锡的锋芒,他不愿意去讨好当时的权贵,还写诗讽刺那些利用反对改革向上爬的官僚。当时的宰相武元衡十分恼火,在宪宗面前说刘禹锡的坏话。宪宗一生气,又把刘禹锡赶出京城,贬到连州(今广东连县)做刺史。在这期间,他的母亲生病死了,他最好的朋友柳宗元也因病去世。

刘禹锡《望调庭

这些事情虽然让他悲痛万分,却没有改变他蔑视权贵绝不屈服的坚强性格。刘禹锡在连州做了六年刺史后又被派往夔州(今四川奉节)做刺史。过了三年,朝廷又把他调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在去和州的途中他来到了洞庭湖边。经历过宦海沉浮,目睹了官场险恶的刘禹锡被月夜下洞庭湖的宁静温柔陶醉了,他多么希望这澄静的湖水能够洗去心中的愁苦和烦闷啊。夜深了,湖面吹来的凉风唤醒了陷入沉思当中的刘禹锡。

刘禹锡《望调庭》

他抬头远望,只见平静的湖水和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湖面迷迷蒙蒙的,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湖中的君山映着粼粼水光显得晶莹剔透,如同放在银盘中的一颗小小的青螺,惹人喜爱。面对着这高旷淡雅的景象,刘禹锡早已把所有的愁绪都抛到了脑后,他诗兴大发,大声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他用优美的诗句把洞庭湖这美丽的一刻永远留在了自己的心中。

洞庭湖

附:

望调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