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剥皮 食人 虐尸 先秦典籍里记载的真实黄帝到底有多可怕?

剥皮 食人 虐尸 先秦典籍里记载的真实黄帝到底有多可怕?

时间:2019-04-24 17:59:25

相关推荐

剥皮 食人 虐尸 先秦典籍里记载的真实黄帝到底有多可怕?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先秦文献中对黄帝征伐蚩尤的记载。不过由于“蚩尤”以及其中涉及的其他人物我们还要单独进行梳理,所以下面的分析侧重点主要放在“黄帝”上。

首先是《逸周书·尝麦解》,由于《逸周书》在流传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校勘,所以我们在引用文字的时候不得不强调一下底本,笔者这里引用的是嘉靖元年跋刊本版文字:

宗揜大正,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旧校:疑是太常)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我们从文字中可以看出所谓黄帝伐蚩尤的大体过程:首先是蚩尤逐赤帝,然后赤帝求助黄帝才杀死蚩尤。这段描写基本上成为后世描写黄帝、炎帝、蚩尤之间战争与联盟的范本。

不过和前面引用的《归藏》、《逸周书·史记解》的内容相比,有点点细微的出入。

《逸周书·尝麦解》说是蚩尤在涿鹿之河驱逐了打败了赤帝。

而《归藏》(准确地说是后世古书所引《归藏》,秦简《归藏》有残缺)中所言是黄帝与炎帝战于涿鹿。

《逸周书·史记解》中省略了阪泉氏所面临的敌人,只是说在涿鹿被打败。与《尝麦解》的说法可以统一起来。

那么其他先秦文献中是怎么提到这段“历史”的呢?

《孙膑兵法·见威王》:“黄帝战蜀禄。”省略了征伐的对象。

《战国策·秦一·苏秦始将连横》则引用苏秦的言论说:“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这里强调一点。《孙膑兵法·见威王》中连续引用了神戎(农)、黄帝、尧、舜、汤、武王、周公;而《苏秦始将连横》分别引用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齐桓。是从讨伐的对象上看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苏秦始将连横》描写苏秦说秦惠文王的内容应该是纵横家假托苏秦之名所写的拟作,《孙膑兵法·见威王》虽然也不见得是孙膑与齐威王问对的实录,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孙膑比苏秦略早,那么《孙膑兵法》也相应地比《战国策·秦一·苏秦始将连横》内容略早。所以不排除《战国策·秦一·苏秦始将连横》所谓上古征伐之事借鉴《孙膑兵法·见威王》。

黄帝与蚩尤的故事在战国时期已经逐渐形成具有特定风格的故事,并且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当属马王堆帛书《十大经》中的相关文字:

《五正》:黄帝于是出其锵钺,夺其戎兵,身提鼓鞄(枹),以禺(遇)之(蚩)尤,因而禽(擒)之。帝箸之明(盟),明(盟)曰:反义逆时,其刑视之(蚩)尤。反义伓(倍)宗,其法死亡以穷。

《正乱》:大(太)山之稽曰:可矣。于是出其锵钺,奋其戎兵。黄帝身禺(遇)之(蚩)尤,因而擒之。剥其□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翦其发而建之天,名曰之(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鞫(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噍之。上帝以禁。帝曰:毋乏吾禁,毋留(流)吾醢,毋乱吾民,毋绝吾道。止〈乏〉禁,留(流)醢,乱民,绝道,反义逆时,非而行之,过极失当,擅制更爽,心欲是行,其上帝未先而擅兴兵,视之(蚩)尤、共工。屈其脊,使甘其俞。不死不生,悫为地桯。帝曰:谨守吾正名,毋失吾恒刑,以视(示)后人。

这两段文字记载中展现出了不同于后世仁义化身般的黄帝,而是花了很多笔墨描写如何对蚩尤进行残酷性的惩罚。包括将蚩尤的皮剥下来作为射箭的靶子,将蚩尤的头发制成蚩尤之旌,将蚩尤的胃进行填塞制成“鞠”,并将剩余的骨肉做成肉酱,令天下人共食之。还以上帝之名下达禁令,不许他人将蚩尤的肉酱丢弃,要向世人展现这恐怖的一幕来震慑人心。这种可怕的场面在后世的一些残忍帝王那里一再重演,兹不赘述。

▲汉代石刻蚩尤,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黄帝战蚩尤,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可能觉得这样的描写中表现了原始社会真实的残酷景象,倾向于认为《十大经》中的描写属于“历史”范畴。但是从笔者的角度来说,在先秦列国纷争人心惟危的时代,通过一些恐怖故事来宣扬某种特定的思想也并无奇特之处,不一定非要将此段描写完全当做原始记忆的遗存,更不必将之等同于真实的历史。

西汉初年黄老大兴,如此残酷的描写可能在黄老学派看来无伤大雅,所以能一直保留。但是随着独尊儒术时代的到来,如此可怕的描写就不太符合儒家心目中那个仁德的上古帝王形象,包括与专制的汉武帝格格不入的司马迁,可能也无法接受类似描写。于是诸如此类的文字逐渐失传。直到1972长沙马王堆墓的发掘,我们才知道古人笔下的黄帝还有如此残酷的一面。

虽然黄帝虐杀蚩尤的描写没有完全流传下来,但是一些零散的传说倒是流传于世。

笔者在这里简单谈一谈所谓“鞠”的问题。

《尔雅·释诂》:鞠,盈也。

按照《十大经》的描写,“鞠”是用蚩尤的胃填塞东西制成的,那么“鞠”在这里可能就是当“填塞”讲。这个“鞠”又可称为蹋鞠、蹹鞠、蹙鞠、蹴鞠,被誉为原始的足球。

《战国策》注引刘向《别录》:蹙鞠,黄帝作,盖因娱戏以练武士。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至少在战国时代,人们便认为蹴鞠这个“恐怖发明”是黄帝的杰作。

这让笔者联想起关于美洲玛雅和阿兹特克文明中的足球比赛。

玛雅和阿兹特克人在许多神庙内设立球场进行比赛,并且将足球作为一种宗教活动,被称为“乌拉马(Ulama)”。对战双方的球员三到五名,用臀部、膝盖以及肘部推动重达4公斤的实心橡胶球进行比赛。以将球顶入用岩石雕成的环形球筐为胜。但是比赛的结果是残酷的,据说得胜一方的队长将被推上断头台处死。

▲玛雅足球、球门、球员像,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

最早的乌拉马球场建于墨西哥州的恰帕斯,大约修建于公元前1500年。相当于中国殷商时期,而住在恰帕斯以西的奥尔梅克人使用的橡胶乌拉马球。

此外,考古学家还发现玛雅人还以人头作为足球。由此我们不难体味到人类早期文明中体育运动背后所包含的荒蛮与恐怖。

有些人试图将玛雅文明与中华文明联系起来,足球便是一例,笔者仍保持谨慎态度。仅仅是描述可信的事实。

说到黄帝“发明”蹴鞠,自然可以联想到一些其他据说与黄帝相关的“发明”。从现有资料来看,记载某某作某某最多的要数战国时期的《世本》。很可惜《世本》可能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残缺不全,东汉末年的大儒宋忠(又作宋衷)根据《史记》等资料进行补缀并作注。传至后世,又遭流散。经不同学者辑录古书整理,合编为《世本八种》。

其中《作篇》部分内容可以反映出战国时期的人对黄帝的种种“发明”或“改进”的认识。

例如“黄帝作旃冕”。

黄帝作旃。(《尔雅释文》引)

黄帝作冕旒。(《士冠礼疏》引)

“旃”又可称为“通帛”,是一种纯赤色的丝帛。可以用来做旗帜。

“冕”则是一种帽子。后世见的比较多的帝王之冕即俗称的“平天冠”。

宋忠在《世本》注释中说:“冕,冠之有旒者。”也就是在平天冠前后挂上珠帘。但是另一个东汉学者应劭在《汉书》注释中说“周始垂旒”,也就是说周代才给平天冠挂上珠帘,之前就是一光板。

“平天冠”作为君王象征至少从周代开始逐渐形成定制,但是商代的冕是否是这种类型?笔者深感疑问,因为现在所见的商人石像造型,其帽饰与“平天冠”并无相通之处。商王是否会戴上“平天冠”?从遗物考证角度难以获得实证,但是从金文“冕”字初文的象形来看,与“平天冠”不类。

在战国时期的人看来,“冕”自然是“平天冠”那种造型,那么所谓黄帝用纯赤色丝帛制成的“平天冠”能跳过商代直接被周人继承,似乎不太符合典章制度的流传规律了吧。

▲商代石人像冠造型。

▲西周大盂鼎“冕”字初文(图片释文“冕衣市”)。

阅读原文,了解详情,请登录北朝论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