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同为三国之主 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 那孙权为什么唯独被遗忘?

同为三国之主 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 那孙权为什么唯独被遗忘?

时间:2023-01-07 09:34:16

相关推荐

同为三国之主  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  那孙权为什么唯独被遗忘?

三国之所以叫三国,全因为当时有着三足鼎立的形式,有着三个国家互相对峙。然而三国这一段历史我们记住了奸雄曹操,记住了枭雄刘备,却唯独没能记住孙权。似乎孙权就是个配角,一个历史需要但又可有可无的衬托一般。其实这是偏见,假如孙权泉下有知,知道现在的三国历史他是这么一个形象,估计当场就要吐血再身亡。实际上他是三国中第二强大的势力,而且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对手。

之所以被忽视,和能力无关,但和年龄有关。18岁的孙权就执掌江东,此时面对的就是第一个强敌曹操。年龄上孙权就是晚辈,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在赤壁大战之后,孙权才真正被两位以雄结尾的大咖所正视。如果说曹操是靠着厚脸皮和另类打的天下,刘备是靠着仁慈和宽厚赢得民心,那么孙权就可怜多了,不但是立足江东不稳,而且还不是正统。历史的偏见在于正统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武帝传》:“建安(196-220)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从这段资料上可以得知,曹操明白自己需要拉一张大旗,需要大汉天子这么一个背书。换言之刘备,在《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二》中首句就说道:“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作为汉室后裔,刘备本身就极具正统性。然而孙权却什么都没有,在江东他被视为是侵入者,天下人则认为他是名不正言不顺。

传统史学家只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是否正统。包括是在考证和艺术创作上,孙权这样特立独行的人物是很不受待见的。三国之后,史学家承认曹操,所以曹操就被洗白。后来承认了刘备,则刘备又得到了美化。唯独是孙权就那么孤零零的被排斥在外,甚至逐渐被人所忽视。但孙权是个毫无争议的英雄人物,这一点从他治理江东就能看出来。江东的困难和孙权的困难如果说曹操和刘备的压力都来自于外部,那么孙权则是来自内部。正是因为看起来没那么艰难,所以我们总会忽略孙权的艰辛。在孙权刚接手江东的时候,其实江东早已经是内忧外患。尤其是世家大族之间的利益固化,拉帮结派,随时就能瓦解整个江东。虽然孙家出自江东,但孙坚当年打出名声建立功业却是在北方。孙坚死后,孙策回到了江东。

但是在世家大族的问题处理上,孙策一直采取的都是暴力手段。很快孙策就遭到了反扑,在《三国志》中写道:“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这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孙策的暴力没办法压制江东氏族的怒火。这时候孙权的登台就至关重要了,关于孙权的能力,更多体现在他的政治能力上。孙策对孙权说的一番话基本上是对孙权能力的高度总结,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可见在兄长的心里也明白,真的想要立足江东,光是武力根本就无法解决问题。孙权的改革和演讲才华孙权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人事架构,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派。第一派是武力,以周瑜、程普为首。第二派是政治,以流亡江东的江北文人为首,比如张昭等人。第三派则是吸纳了当地士族豪门,其中就包括了顾陆张朱四大家族。除此之外,孙权就像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演说家,在江东他总是用演讲来笼络人心,以德服人。

年轻所以容易被质疑,很多决定都会被所谓的前辈所干扰。名曰指导,实为控制。就比如建安二十二年时的濡须之战,就记载了孙权说服众人任用周泰的故事。孝献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三月,操引军还,留伏波将军夏侯惇都督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屯居巢。权令都尉徐详诣操请降,操报使修好,誓重结婚。权留平虏将军周泰督濡须;朱然、徐盛等皆在所部,以泰寒门,不服。权会诸将,大为酣乐,命泰解衣,权手指其创痕,问以所起,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毕,使复服;权把其臂流涕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坐罢,住驾,使泰以兵马道从,鸣鼓角作鼓吹而出;于是盛等乃服。你看,孙权用周泰的血肉之躯来作为证据,不但是说服了众人,还上演了一幕君臣涕零相拥而泣的画面。那么孙权做此事的意义是什么?显然就是为了团结再团结。很多时候,一个集体的思想都无法统一,那这个集体注定就是失败的。所以易中天先生曾经也说过,曹操的政府像是沙龙,刘备的则像是帮会,孙权的则更像是家庭。不被待见的尴尬既然孙权有能力,又很能搞事业,那为什么他总是不被历史所待见呢?根本问题就在于孙权是个唯物主义者,信奉的教条是实用主义。孙权不像曹操和刘备,为了一个正统打的不可开交。孙权只想偏居一方,然后徐徐图之。这么赤裸裸的唯利是图,又怎么可能被史学家们所待见?而且对于孙权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委曲求全,中间摇摆。

在曹操南下时,为了生存和刘备交好。在夷陵之战时,又对曹魏俯首称臣。这么摇摆不定,如此一来又怎么不会被史学家所偏见?而且在三国演义当中,关于孙权的塑造也并不成功,似乎就像是一个典型的幸运儿,成名在于父亲孙坚,打基础在于兄长孙策,这也是为什么孙权总不被历史所接受的原因。而且孙权的早年和晚年是有明显区别的,前面懂得隐忍,晚年却失去了初心。就好像是之前的王莽一样,或许孙权还说不定就是王莽转世而来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