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最美林业故事]为了“母亲湖”的清纯

[最美林业故事]为了“母亲湖”的清纯

时间:2021-07-12 06:07:47

相关推荐

[最美林业故事]为了“母亲湖”的清纯

为了“母亲湖”的清纯

信阳南湾林场三代林工的奉献人生

美丽南湾似明眸刘平摄

深山老林话艰辛

黄连沟中无晨昏

林幽路远意志坚

宜居信阳,美在南湾。画家说,信阳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南湾就是那画中最靓的那颗耀眼明珠;诗人说,信阳是位清新可人的大家闺秀,南湾湖就是那美人顾盼生辉的明眸;信阳人说,信阳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母亲,南湾湖水就是那滋养他们茁壮成长的甘甜乳汁。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母亲湖”的清纯和甘美,有这么一群人,66年咬定青山不放松,献了青春献子孙,硬是把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茂盛的森林,成为“豫南明珠”一泓碧波的守护神。他们,就是南湾林场一代代普通的林业工人!荒草丛中安下家夏日六月,走进南湾,满眼逼人的绿。放眼望去,碧绿的水,翠绿的树,凉爽的风,常让人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物我两忘的感觉。登上游船,湖面泛舟,风平浪静时,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凝目四周,山青水碧,湖光潋滟,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油然而生。“如今的美景,是几代林场工人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林场副书记李平自豪地说。1952年,南湾水库开始修建,大量移民搬迁。第二年,1953年3月24日,为了管护水库移民搬迁留下的大量荒山林地,信阳县苗圃场正式成立,这是南湾林场最早的雏形。部分来此修建水库的工人和搬迁后的当地农民,成为第一代林场工人。今年83岁的黄开善老人,就是那时离开老家罗山,同其他近百名工友们一起,在荒山乱草丛中安了家,这一干就是一辈子。第一代木工扔下铺盖卷,“扛把锄头上山坡,一口咸菜一口馍”,开始了持续多年的植树造林和大面积封山育林工作。因为修建南湾水库,周边林木几乎砍伐殆尽。1957年,林场林地面积仅有724.3公顷,森林覆盖率不过20.9%。荒草满坡,林场无林,是摆在第一代林场人眼前的第一道难题。然而更困难的是缺钱、缺技术、缺苗种。因为经费拮据,无钱采购苗木;工人们没啥技术,自己育苗成活率低,因此最初造林速度很慢,苗木生长基本靠天收。1964年参加工作,目前已经退休的老场长李国柱,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仍记忆犹新。后来,国家整合原信阳县苗圃场、万胜山林场、浉河港经营所等零星林地,成立国营南湾实验林场。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林场情况慢慢有了好转。1965年前后,一方面南湾林场对重点砍伐区域进行了全面封育,另一方面从邻近的湖北省买回苗木,试种马尾松、油松和杉木,并开始慢慢研发育苗技术。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摸索,他们终于寻找到了适合信阳本土生长的杉木,于是开始加强了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基本达到造林一片、成活一片、三四年育闭成林的速生丰产目标。李平介绍,经过66年的接续奋斗,南湾林场如今管辖的333块土地,总面积达8041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超过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7%。建场以来,南湾林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3373公顷,造林1.4万余公顷。产生森林生态效益110.5亿元,在调节自然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信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抹绿。父子接续深山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老一代林场人口耳相传的这句话,正是南湾林场人矢志不渝造林、护林的真实写照。从修建南湾水库时主动留下植树造林的黄开善,一直到退休,几乎跑遍南湾林场的每个角落。在平桥区平昌关镇姥姥家长大的黄宏生,从记事起,就只记得父母一袋粮食一袋粮食地往山上背,一坛咸菜一坛咸菜地往山上带。初中毕业那年,他从姥姥家偷跑出来,走了整整一天才到父亲所在的响水沟林点。1989年退休时,黄开善把守护山林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黄宏生手上。自小就受父母耳濡目染的黄宏生,并没有觉得林场有多苦,几年间,从响水沟,到凉水井,他一干就是七八年,尽往深山沟里钻。眼瞅着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棒小伙子,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林场工人找对象成了大难题。老父亲和林场领导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1997年,黄宏生终于下山了,被调整到离信阳市区最近的贤山林区溢洪道护林点。“溢洪道是林场有名的婚介所。”回想起自己当年的尴尬生活,如今早已结婚生子多年的黄宏生忍不住哈哈大笑。下山不久,黄宏生便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结婚不久,我就申请调到离信阳最远的五峰岭林区了。机会得赶紧让给别人呀。”坐在黄连沟林点前的老柳树下,黄宏生笑着说。响水沟,凉水井,五峰岭,万寿山,老龙嘴,黄连沟……这些在信阳最大比例尺绘就的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点,却留下了一代代林场工人深深的足印和无数的汗水。无独有偶,1958年来到林场的第一代林场工人张延年,他的三个孩子全都无怨无悔地把根扎在了山中,一个是南湾林场的护林员,一个是育苗工,一个是司机。虽苦虽累,但无悔于青春、无悔于子孙,像黄开善、张延年这样的老护林员还有很多很多。84岁的第一代护林工郭启发,是河南省劳动模范,退休后,把家安在了当年种在车云山上的第一批马尾松边,他始终不肯离开这座大山。如今,第一代护林工多数已经慢慢逝去,追随着他们的足迹,接力守望着青山绿水的第二代林工,也正在慢慢老去。笃定与坚守,刻在老一代林场人的墓志铭上,也印在新一代林场人的心头,成为薪火相传的力量。不忘初心续辉煌车云山上58岁的第二代护林员刘孝林,笑称自己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山中生活,每天如果不在山林里走上十里八里,就觉得浑身难受。“只要还当一天护林员,我就得坚持巡山。”刘孝林说,让他放心不下的,是这片无数林场工人用心血和汗水种下的树林。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护林员刘坤则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一定会跟随老一代护林员的足迹,学习他们吃苦耐劳、埋头苦干、无怨无悔的精神,把这片林子种好、管好、看好。这是我们林场护林员永远不变的责任!”从黄开善、张延年、郭启发到黄宏生、刘孝林、刘坤,三代林场人虽然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但是在他们身上,却留下了同样的风霜侵蚀的痕迹、同样结满老茧的双手、同样把爱林护林当作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在老一代林场人艰苦创业、坚韧不拔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林场接班人,大无畏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1991年,南湾林场在水上林区和贤山林区的基础上成立南湾森林公园,1996年经批准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达2810公顷。南湾林场与南湾国家森林公园实行两块牌子、一个部门的管理体制。9月,南湾国家森林公园跻身全国首批37家“中国森林氧吧”之列,成为河南获此殊荣的3家氧吧之一。9月,南湾林场现有林改造培育1500亩,新造林500亩的度国家储备林项目,迎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组的外业抽样核查及内业检查,各项指标全面达标,顺利通过核查验收。“,林场栽植枫香、香椿、檫木等苗木约20万株。去年,全场积极参与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累计完成造林16万余株,在确保森林面积增加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提高林分质量。”林场场长罗坤自信地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文批准南湾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总体规划,他们将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强制性保护措施,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科学开展植树造林、林相改造等生态修复活动,严控人为因素对森林公园景观与生态的干扰,维护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不断提升森林公园的森林质量和景观品位。“66年来,南湾林场有林地面积增加了8.8倍,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25.6倍,森林覆盖率提高了78.1%。”罗坤说,66年来,南湾林场曾被原国家林业部定为全国示范林场,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国有林场100佳、全国国有林场500强,赢得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等多项殊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罗坤坦言,我们唯有时刻不忘“绿化荒山、涵养水土、保护生态”的建场初衷,世代传承“艰苦奋斗、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林业精神,才能在豫南大地上续写绿色辉煌。

(记者胡巨成刘宏冰通讯员李浩徐冉)

来源:河南日报

转自:中国林业网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部门转载的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转载使用仅为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共建生态文明家园,属纯公益行为。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我们转载,请联系我们处理:电话:0913—4731433.

2.本公众号其他原创性文章,只要有利于宣传林业工作、提高公众对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的认识,欢迎转载,如忘记注明来源,不会被追责。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更多森林华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