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歙县棠樾的这个关于鲍嵇庵的故事 还有人记得吗

歙县棠樾的这个关于鲍嵇庵的故事 还有人记得吗

时间:2021-02-03 03:30:21

相关推荐

歙县棠樾的这个关于鲍嵇庵的故事 还有人记得吗

欢迎点击蓝色文字,

关注“新安杂谈”,一起来谈谈新安

欢迎提供图片、民俗素材,为徽州文史留一份温情


更有优质交通、住宿、餐饮信息提供

大凡到徽州(现在黄山市境内)旅游的人,一般都会去歙(she)县的棠樾牌坊去看看,那里有一连七道牌坊群,还有少见的女祠。

其实棠樾牌坊群的出名,和很多影视作品有很大关系,不过在历史上,棠樾鲍家真的是出了不少忠孝的人,除了忠孝之外,还有一些善人,为乡里做了大量的好事。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发生在唐樾的故事,看看他是怎么行善的。

主人公叫鲍嵇(ji)庵,是大盐商鲍志道的玄孙,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超级富三代。其人长得胖乎乎的,本性善良却不善经营,善诗词且素有仁义之心,性情放荡不羁,经常做些出人意料的事。

比如说,他对村中的穷汉视而不见,很少去帮助他们,对外面的乞丐反倒接济有加。这种大开方便之门的做法,传了出去,一些江湖人称他“小孟尝”,孟尝就是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号称食客三千,是有名的大善人。不过村里人则简称他“小孟”,这当然不是跟江湖人学舌,因为鲍嵇庵的字就叫小孟。

徽州方言里面有一个词,叫做“懵癔”也有做“梦癔”或者“猛癔”,这是歙县民间对长得胖乎乎的且言行不合常理者的一个特殊词汇。村里人对鲍嵇庵,虽谐音雅称“小孟”,实质上却可能带有迂腐、傻气等贬损之意。

传统木匠是真正的技术活,榫卯结构,全靠经验计算角度,做的东西精巧而美观,关键结实耐用,现在的射钉木工万万比不了的。

话说棠樾附近村子,有个张木匠,好长一段时间没找到木匠活,断了收入,家里几张嘴实在糊不去了,这张木匠仗着从小与小孟大爷交情不错的关系,来到棠樾,求小孟帮他介绍点事做做。

小孟打量了张木匠一番,笑咪咪地说:“不用介绍了,我就正好要用木匠,你明天来上工吧,”张木匠很开心,欢天喜地,一路笑声走了。

第二天,张木匠在鲍家吃过早饭,问小孟大爷要做什么家具。

小孟领他来到后园,指着一段尺把对心、五六尺长的木料对他说:“先把这段木料做圆了。”

张木匠说:“这容易,我拿斧子劈劈,推刨刨刨,很快就成。”

斧子劈木头比刨子刨木头可要省事的多了,不知道为什么小孟尝不让张木匠用斧子吗?

小孟大爷却把手中烟筒杆一摇:“不行,不行,此木不能用斧劈,只能用推刨刨!”说罢,迈八字步走了。

张木匠整整干了两天,才把那段树刨圆了,他请小孟大爷来看。

小孟大爷背拢着双手,在圆木前踱来踱去念叨着:“宁方为皂,不圆为卿”

张木匠听不懂,便问道:“这圆木派什么用场?”

小孟认真地说:“当然有用,不过你得把它刨方了才可。”

张木匠不敢多问,便又“嗤啦嗤啦”刨了起来,不一会儿推刨坏了,便取下来刨铁磨磨了又刨,刨了又磨,整整干了三天,才把那段圆木刨方了。

刨木头,除了腰吃不消,手臂也吃不消,我自己刨木头,非常容易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情况。

小孟大爷这回还是站在方木前,痴痴地看着,半天也不说一句话,害得张木匠心中犹如有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难道是什么地方没做好?”

只听小孟大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了:“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不能两全啊。”

张木匠似乎听懂了些,接口道:“你是说一头做圆,一头做方么,这个简单。”

哪晓得小孟大爷大摇其头说:“不,你把这方木再给我刨圆喽!”张木匠糊涂了,他不知道鲍嵇庵是不是在折腾,“啊,这…”张木匠还没有来得及问出口,小孟大爷早走远了。

俗话说,吃人家饭,受人家管,张木匠就这么按小孟大爷吩咐,把木料刨圆了又刨方,刨方了又刨圆。他不知道小孟大爷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问他又不说,后来干脆不问了,做手艺的一切听东家的,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还拿人家工钱,东家肯定不会错。

你们知道每种推刨的作用吗?

木料越刨越细,两个月后,那段尺把对心的木料,刨成一根拇指粗的小圆棍,小盂大爷说,“可以了,收工了。”

张木匠看着那根圆木棍云里雾里,又忍不住问道:“我的小孟大爷,你到底要做什么?”

小孟大爷神秘兮兮地把他领到拴在槽头吃草的小毛驴旁说:“你自已看吧。”

张木匠看了半天,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小孟大爷捻着胡子叹息道:“眼大无珠噢,你没看见驴屁股上那根吊棍裂了?”

张木匠一看叫起屈来:“哎呦,大爷哎,你早说,找根木棍一时三刻就做好了,何必害我硬是刨了两个月的料,耽误你的事情。”

小孟大爷哈哈一笑:“你老兄不是没事做么,我一下子没有办法帮你找事做,就只好自家找点事让你做啊!”

张木匠听得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小孟大爷却推了他一把:“去,到帐房算工钱去!”

有些人认为鲍嵇庵是过于迂腐,做一根棍子折腾了张木匠很久,也有人认为鲍嵇庵要是真的在帮助张木匠,完全可以直接给他钱,让他到别的地方找工作,这里面的各种理由也不知道哪个有道理。

其实这个故事和《济公传》里济公惩治灵隐寺的贪婪和尚的故事比较像,在那个故事里面,贪婪的和尚不想花钱就想得到建造大梁的木料,并挖坑算计济公,没想到到最后却少了最主要的一根大梁木,济公便叫贪婪和尚刨木花摆成需要的大小,把那贪婪和尚累的要死要活。故事都是叫人不停的刨木头,不同的是,一个是治人,一个是助人。

其实我认为鲍嵇庵真的在帮助小时候的玩伴,那时候都讲究不要嗟来之食,直接给钱的话,会伤害受助人的脸面;介绍别的工作,一时之间又不一定能找到,最后想出这么一个看似好笑的办法,把自己搞的里外不是人,做实了“懵癔”的名声。

反观现在,很多人捐个鸡毛都想要全世界来知道,鲍嵇庵还真的算是“小孟尝”。

如果有好的照片请联系我发给我哦!

你不提起,我不提起,大家都不提起,

以后连记忆里的徽州都没有了。

觉得好,请转发,为家乡宣传,出一指之力。

公众号关注 长乐微信

觉得好,请转发,为家乡宣传,出一指之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