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老街老树老房 难忘儿时记忆

老街老树老房 难忘儿时记忆

时间:2022-07-09 01:59:01

相关推荐

老街老树老房 难忘儿时记忆

作者:巴图

8月26日,回老家新安县铁门镇庙头村,参加82岁本家大娘的葬礼。专门抽出半小时,用手机拍下了老街老树房老房和一些乡亲的生活场景。睹物思人,勾起了一些儿时记忆。

我从小在这条几百米的老街生活、成长,直到1984年上大学,我们家才搬到后街。这几年老家亲戚的婚嫁喜事参加不多,但老人的寿礼、葬礼,大多数都参加了。来往帮忙的还是庙中二队这些人,看到这些乡亲感到分外亲切。是啊,每个人都有老家。无论漂泊多久、身在何处,故乡永远是溶入血脉和真情的根,永远珍藏在心底。 老家这么美,常回来看看!

这是我们西边邻居朱家大院,小时候经常来玩。朱光明老人很有本事,5个儿子都当过兵,其中3个成了公家人;一个姑娘朱秀云在洛阳市广州市场百货大楼上班,还是我们两口的媒人。

朱家大院,现在是一个亲戚居住,房子是80年代翻修过的。

邻居邓大朋、邓小毛家。

这个院是我们家的老宅。原来我家住东侧,三间瓦房,一间平房,早些年我们搬后街,大伯翻盖一新。院内曾有一棵枣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老宅斜对面是曾经当过生产队队长邓西子家,房子没多大变化,还是旧时模样。

庙头村位于铁门镇和新安县城之间,距县城约8公里,距镇政府约4公里,连霍高速、新老310国道、运煤路、庙石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村域面积20平方千米,耕地4251亩。全村辖67个村民组,2605户11900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管理。

庙头村因居于"韩擒虎"庙前而得名,由于村内人口众多,企业林立,经济繁华,常被称为"豫西第一大村"。198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庙头乡,但未形成建制,1994年撤乡。一直以来,庙头村作为行政村隶属铁门镇管理。

20世纪70年代,庙头村曾是新安县主要产粮区。1987年随着新安电厂(如今的万基控股集团)落户,一批企业陆续兴建,庙头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

庙中二队大约20多家老宅,70年代300多口人,大多姓邓,我们常家共6家。改革开放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生产队有粮库、磨坊、拖拉机、牲口室,全队生活水平在全村属中等。

自拍一张

东边邻居,也是我们一大家子的伯家,四个儿子三个姑娘。大门前曾有一颗皂角树。

隔壁是邵家,几个儿子和姑娘分别通过当兵、上学参加工作,现在已经无人居住。

再往东是邓金星、邓卫星家。看到小时候的邻居,拉拉家常,多拍几张。可惜他们用的都是老年机,无法传图片。

往南是长长的胡同,上小学时的必经之路。

这妹子领我到家里看一看。

邓小友家,小时候经常来他家玩。他家堂屋有两张去世老人的黑白照片,记忆犹新。

邓小友家的另一个大门,出门是长长的胡同。

胡同的南头,是过去老大队所在的主街道,有一口水井。

胡同里,以前住有三家,小时候都去玩过。

这是当时庙头初中语文老师邓绍文家,4个儿子分别是天运、来运、转运、发运,都很能干。

一棵老槐树,是当时的老大、老七、老八家。老大邓焕文的孙子邓明庄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校长、学区区长,现在是村里红白喜事的主持人。

继续往东。

读读对联吧, 浓浓的文化味。

老街的老房老屋很多,浓浓的乡愁!

看到高高的的房梁,一直想起这是当时生产队的粮食仓库。

庙中二队,北边最东一家,俗称“八家院”,弟兄八人。我记得有个叫孙秀荣的,曾当过生产队干部。小时候晚上大队广播经常通知,“社员同志们注意了,社员同志们注意了:请村干部,各生产队长、民兵营长、妇女主任到大队部开会。”

不知何时,村子渐渐空了,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出去当了农民工,像父辈那样视土地为生命的老一辈农民已渐渐逝去。故乡还在,村子的魂却渐行渐远。

街东头另一口水井。

参加葬礼的亲戚,娘家人。

葬礼开始,老的习俗虽然有所简化了,但仍然很隆重。只是现在懂得老习俗的人越来越少了。

贾平凹:农村的衰败已经很久了,而我这几年去那些山地和高原,看到好多村子没有了人,残垣断壁,荒草没膝,知道它们在消失。我们没有了农村,我们失去了故乡,中国离形乡下,中国将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而现在我心里在痛。我曾经取笑说,农村人死了,烧那么多纸钱,城市人死了,尸体立即送去了火葬场,而在家里设个灵堂,或者象征性地烧几张纸钱,那么在另一个世界或有托生的话,那城市人是最穷的。

葬礼从9:30起殡到安葬,原路返回,11:00左右开饭。

豫西老家人的特点:有衣服不穿披着,有鞋不穿提拉着,有凳子不坐蹲着……

中文名: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含义: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淳朴的民风、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得传统村落古建筑风貌、民风民俗得以完整保留。保护意义: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回到我们家现在所住的后街,有6家也是过去庙中二队的。

农村老家虽然在衰败,但毋庸置疑的是,农业不会消失,农村不会消亡,农民不会绝迹。即便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0%,仍将会有数亿人生活在乡村。乡土社会一直是,也将永远是现代中国的一部分;乡土文明,哺育了中国,也必将承衣钵开新命,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进程!

这是我们家现在的房子,父母健在,身体尚好,兄妹四家孝顺和谐。

这是10月2日,我们家老宅,叔伯侄女儿结婚时拍的。

发几张去年回老家拍的照片

老家是我们儿时的家园,老家是我们中年的回想,老家是我们老年的牵挂,老家是我们永久的印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