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运河历史】杭州运河历史建筑(壹)▎小河历史文化街区

【运河历史】杭州运河历史建筑(壹)▎小河历史文化街区

时间:2021-07-14 16:03:18

相关推荐

【运河历史】杭州运河历史建筑(壹)▎小河历史文化街区

杭州运河历史建筑

是一方水土情感的化身,是一方水土人文的创造,是一方水土生活的积淀,是一方水土历史的纪念……

小河历史文化街区

古巷旧弄,石桥河埠,老宅民居,商行店铺,码头仓库,原本嚣闹纷杂的小河直街,这些年安静起来了。小河直街的商埠水街样本是杭州城市因水而兴、因水发展的硕果仅存的样本之一。

初秋的小河直街,在午后稀薄的阳光下显得静谧、优雅而端庄、这一带的民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有着江南式的精致。而作为小河直街的“眼睛”,街巷内的古井自然“眉清目秀”,更是带出江南独有的细腻韵味。

1街心井

步入小河直街入口处,一眼便可看见一口街心井。灰色的六角形泥石质井圈与石砖路面浑然一体,放佛这井是从地里发芽长出来的。井旁有一块石碑、一幢老屋、一群孩童的铜雕,流露出一股温馨气息。屋高井矮,老屋伸出的屋檐如同一副低头与古井聊天的姿势,细品起来也相当有趣。

小河直街的街景就由这井、碑、屋开始、早在南宋时期,因为紧挨京杭大运河,这一带就非常繁荣,是物资集散地。

到了清代中晚期,这里又开始重新发展,餐饮业、茶点业、百货业、酿造业、蚕茧业、旅店业等渐渐兴起,酒作坊、打铁店、酱园、饭馆、茶楼、客店、面坊、诊所、茧行、布庄、盐铺、碾米店、蜡烛店等各行各业都在小河地区扎下了根。

可以想象,当时的小河直街是如何兴旺热闹,人来人往,市井味十足。人们手里忙着自己的活,一边还和邻里聊着家常琐事。

小河市井民居作为清末民初所建的典型的水乡民居,属运河商埠文化,即一河两街格局,面街一楼为商铺,二楼为居所,是下店上宅的典型。

清末民初,杭州三墩人朱泰和等在小河直街造了大批两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依河傍街,自住或出租。这些民居处于小河直街两侧,沿小河东南至河港交汇处,有一大排木结构建筑,长约300米,还有狭街窄巷夹于其间,其中沿河民居有一部分仍存有一些或公用或私属的河埠头。

小河直街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南宋时期,现存街巷为民国改建,宽4到5米,长数百米。小河民居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标志着杭州这座文化名城的历史信息和生活情趣。

2临河井

顺着街道往里走,会在小河直衔15号正门白墙上看到一个大大的“酱”字,这便是老酱园。里面有一排存酱的大缸,是以前专门做酱油、豆瓣酱、酱萝卜、酱瓜这些东西的。在酱园大门的正对面是一处河埠头,临河井就在这河埠头边上。

临河井的井圈以白石砌成,呈八边形,加之东临小河,旁靠树圃,因此看起来比街心井多了几分清秀。作为典型的水乡民居,“远坊曲巷皆通水,家家门前泊舟航”,河埠头是小河直街一带交通至关重要的地方。

可想而知,这附近人群必然常常聚集,临河井的利用率想来也很高了。对面的老酱园当年做酱用的水,说不定也取自临河井呢。

井旁边原先摆放着的四个石盆,是以前住户们蓄水用的。小河直街现存街巷为民国时改建,大多为木质结构。在当时没有消防设施,住户们用的就是水井和石盆所蓄的水作为消防水源。在突发火灾的情况下,这些水可以用于应急灭火。

3庭院井

老街自然少不了深巷与庭院。“屋小山墙高,巷窄院门深”便是小河直街民居建筑的生动写照。这第三口庭院井就被藏在老街的庭院深处。

沿着主街往里探究,拐进小河直街18号旁的巷弄里,终于发现了这个小庭院。踏着石板铺成的小道来到这个院子,被保留下来的白墙黑瓦更让人感受到一份浓重的历史气息。

在石库门那褪了色的暗棕色门框边上,庭院井以躺卧的姿势睡在院子角落里。庭院井井圈为方形,用粗劣的泥石砌成,没有可以雕琢,反倒另有一种平实而古朴的神韵。立在井边,感觉如同时光倒转了一般,马上被这一情景扯回到那个大家同住一屋檐下、闲来无事拉拉家常的日子。

(网络配图)

一旁的老屋静静伫立,黑瓦轻斜,放佛在低头轻叹逝去的旧时人家那些井边洗菜、洗锅、凉西瓜,傍晚时共同用餐的温暖时光。

后记:

古人依井而居,邻里间见面聊天,互通有无,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中国是一种传统。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也墙裂渴望唤回和睦互助的邻里关系,在承受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同时,不愿再忍受邻里互不往来的孤独。就像透过眼睛看人物一样,透过这三口古井,我们看到了小河直街的“灵魂”,也看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内容来源:《杭州运河历史建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