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20.《楞严经》的义理 究竟是深 是浅呢?【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20.《楞严经》的义理 究竟是深 是浅呢?【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时间:2020-08-23 05:33:39

相关推荐

20.《楞严经》的义理 究竟是深 是浅呢?【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经前悬谈

宣化上人讲述

—九六八年夏 · 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肆 · 义理深浅

那么第四门“义理深浅”,义,就是经上所有的意义;理,就是道理。这一部《楞严经》的义理,究竟是深、是浅呢?它这个理是深的,就好像大海那么深。你知道大海有多深?有的人测量说是多深;但你测量这个地方是这样深,那个地方或者又浅一点、或者又深一点,所以测量不出来究竟有多深。《楞严经》这个道理,亦复如是,也就是你不容易穷尽这个道理。

你们每个人,这个人在《楞严经》上得到这个好处,那一个人又得到他的好处,各人所得的不同。但是这种的智慧,都是在这一部《楞严经》里边所得的。因为经典深,我们得的智慧也就会大,得的定力也就坚固;所以叫“一切事究竟坚固”,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个深而又坚固的定力,我们每一个人研究这部经典都会各有所得。但是对这部经的义理,你也得到了,他也得到了,是不是这个经上就少了一点?不是的。这个理也就像大海的海水,你取去了一些,这大海里的水还是这么多;他取去这海里的水,又有他的用途,海里的水还是这么多——它无穷无尽的。

这经上的道理也是不能穷尽的!你开悟了嘛,这个经上的道理还是这么多;你没有开悟嘛,它也是这么多。你就取出去多少的智慧,这个经里头还是包藏这么多智慧,也没有增、也没有减。所以这个经的义理,就比如大海那样地深,无穷无尽的!

【编按】以下录自一九八七年四月六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现在我们研究经典,谁都不一定讲得正确;所以谁讲得不正确的,都必须把它纠正一下,不要以讹传讹。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把它纠正,到外面一说,仿佛是对的,就会闹笑话。

法虽然是圆融无碍的,可是它也有它本来的面目、本身的这个样子;不能雷同,一概而论,不能随随便便的。理是圆融无碍的,但事上有很多不同的。好像这个“义理浅深”,就是说这部《楞严经》的本身是深、是浅;不是说旁的,不是说小乘怎么样、大乘又怎么样——它是说这部经的本身。就如这个人究竟是长得多高多矮?是肥是瘦?那个浅的就像瘦的,深的就像肥的;浅也可以说是矮的,深也可以说是高的。

这部经有多深?不错,它是开智慧的,还有修定。开智慧须修定,要修定你要有戒;有戒来帮助这个定,有定才能帮助这个慧,所以这样到极点是深。

而且《楞严经》上也讲到〈四种清净明诲〉,那是由浅入深的地方。这个很简单的,很容易认识它。所以说〈四种清净明诲〉是《楞严经》的基本!也可以这么说,这部经是开悟成佛的——这是一个深的地方。

经典的道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大人看就是大人的道理,小孩看就是小孩的道理。就像知贞所说的,她的看法是对的——从一个没有学过佛法的人来说,是很有逻辑的。

为什么佛说这部《楞严经》?是为了开悟成佛,开大智慧的!所以这部经是究竟坚固,是最究竟、最深、最奥妙的!它这种的道理是不可思议的!虽然有人说是通教,它通前通后,它能通于前边的藏教,和通于后边的别教;但是那不是正题,是附带的意义。

所以,看法要看得圆融无碍,然后认识、了解它。好像我们认识人一样,看这个人是高矮胖瘦、黑白红;知道什么是外表,什么是内在。如果我们拿一部经当一个人看,内外都认识了,然后才能了解经义,就不会差到哪里——没有旁的要诀。每个人有一部经,他这部经是义理浅深、是藏乘所摄的,这都有的。

所以看法,你要把它看得活动的;可是虽然活动又不可乱讲,必须要有条不紊。

——“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至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