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横峰地名故事】岑港河

【横峰地名故事】岑港河

时间:2023-10-27 03:03:42

相关推荐

【横峰地名故事】岑港河

岑港河是横峰县的母亲河,是信江上游右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上饶县的茗洋关(上饶县称茗洋水)。从上饶县湖村乡孔屋村入境横峰,流经龙门畈乡的霞坊、满团、龙门畈、柯家,进入岑阳镇的岑港、茅坪,再由姚家乡的建作、姚家村、七甲杨家流入弋阳县朱坑乡,汇入信江河。岑港河是信江河水系常流河,是横峰县的主要河流,以流经岑山脚下而得名。岑港河是这几个乡镇大部分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也曾经是横峰县城居民生活用水的取水之地。主河道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357平方公里,横峰县境内28公里,最宽处120多米,最窄处仅仅50米左右。河床纵坡平缓,水流不急,境内落差达到了35米。岑港河经过毛家村时,有北来的铺前河汇入,此处河面宽阔,岑山高矗入云,倒映水中,两岸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岑港河湿地公园的精华所在地区。岑港河沿岸土地肥沃,聚集了很多村庄,人员来往频繁,古时少有桥梁,来往靠渡船。在今上茅坪岑港河边,由村民“合邑捐造,并置有田产善后”,作为渡船维修费用和撑船人的报酬,是横峰县较早商业化运作的民间行为。后来河面建了许多桥梁,“渡口废圮。”岑港河上横峰境内目前有大大小小十几座桥梁,比较有名的当属由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建造的“建慧桥”。此桥位于岑港叶家村,距县城3公里左右,由僧慧菴募建。当时横峰县城有东门、西门、南门和北门4条出城官道,其中北门经北门岭、岑港、铺前、朝堂至德兴。慧菴发起捐资倡议,在河上修建了木桥,因岑港河屡发洪水,木桥曾两次被冲毁。同治年间,生监童可夫、张选、童佐周、僧俉周“远近协力”,共筹银1100多两,将岑港桥修建完成,“桥长二十二丈,广一丈四尺,分为七孔。”桥之创始于僧,“今之成亦赖于僧。”横峰民间人士的善举,其心可鉴。据县志记载,大学士郑以伟作碑铭,表彰慧菴建桥的功德。郡守陈世增作记略,内称:“兴安有岑港,其源发自灵山,路当闽浙徽饶之要冲,是恶得无桥以通济哉?岑山僧慧菴募建木桥。”解放后,这座7孔石桥被改建成公路桥。为缓解市民进出城交通压力,在下茅坪和白沙岭路段兴建横峰大桥,于1985年10月破土动工,1987年11月1日建成通车,主桥长135.5米,宽12米,4孔大桥,大桥以下至“建慧桥”间几公里的河堤,结合上德公路建设,采用路堤结合加固施工方式,建成了省级公路。原从下茅坪到“建慧桥”的那段公路车流量骤减,“建慧桥”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了受保护的“风景桥”,作为积翠公园一个景点留存于世。岑港河是龙门畈乡、岑阳镇和姚家乡三个乡镇农田灌溉的主要河流,解放前沿岸的村子常为争水发生械斗。尤其是姚家乡与弋阳县朱坑乡交界,争水尤为激烈。后来在岑港河建造了多座大坝,以缓解沿岸用水困难。其中横峰段的水坝当以白水坝历史最长。白水坝始建于何年不详,据清代同治县志记载,白水坝位于四都祁水岭下。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毁于战乱。康熙三十五年修复,逶至今姚家乡建作村。上世纪末,横峰县政府重建白水坝,用于发电。1971年,在龙门畈乡境内还修建了满团坝,使沿线的满团、土岩、柯家等村万亩农田受益。历史上,由于未能有效修建防洪堤,岑港河曾多次发生洪水灾害。清顺治五年九月,大水决岑港桥。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二十四日,山洪暴发,岑港河水陡涨,洪峰冲倒白沙岭陈家村张姓房屋30余栋,数十人死亡。1955年6月18日,连续暴雨一周,后山洪暴发,岑港河两岸一片汪洋,全县灾情严重。如今在县城区域,岑港河两岸采用80号浆砌石,以挡墙形式固堤,达到了城市河堤防洪标准。其他堤段也进行了高标准的固堤,近几年来,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洪涝灾害。1月,岑港河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规划总面积128.5公顷。湿地公园气候宜人,风景秀美。山与水完美结合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晨曦曰出、黄昏金霞、雨后彩虹、雪后苍茫的绝好去处。公园内不同形态的水体、多姿多彩的湿地景观、原野趣味的森林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秀丽河流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岑港河湿地科普馆、湿地文化公园、滨江湿地长廊是江西省生态科普基地,游客观光、休闲游憩的旅游胜地。如今,“建慧桥”边的积翠公园已初具规模,河道清淤也初见成效,公园之美呼之欲出。岑港河将不仅仅是灌溉农田的河流,同时也是横峰一条璀璨的旅游观光带,它美丽的景色将让更多的游客在此停留驻足。岑港河,美丽的母亲河,清清河水从家门口缓缓流过,将再现前清兴安知县刘仪宠笔下诗意的情景:横溪清浅水,共说似兰亭。细细鱼翻浪,幽幽鸟下汀。流来一涧绿,照去万峰青。不断如琴响,高人彻夜听。(徐和生)

编辑:马倩玲 王 晨

审核:宋林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