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触碰死亡4次 征服14座高峰 一个银行职员35岁起步的职业登山之路

触碰死亡4次 征服14座高峰 一个银行职员35岁起步的职业登山之路

时间:2023-06-29 21:36:15

相关推荐

触碰死亡4次 征服14座高峰 一个银行职员35岁起步的职业登山之路

“请听题——”

某天在街上有人突然拦住你,请教世界最高峰的名字,恐怕两秒解决没什么难度。如果这位求知心切的提问者,偏要继续追问世界第二、第三……乃至第十四高峰的名称和高度,大概你就要向搜索引擎求助了。

今年五十五岁的张梁恰恰是能说出世界全部十四座8000米以上高峰名字和高度的那0.0001%地球人中的一个。不仅如此,张梁还能掏出移动硬盘展示它们的照片和视频。因为过去十八年他逐一登上所有这些地方,记录下了大量常人一生无缘见到的壮丽景象。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在三十五六岁才开始用业余时间尝试登山的银行员工,除了征服了七大洲的最高峰,还拖着雪橇徒步几百公里穿越南北两极极点,屡次刷新了中国登山探险史。

最近,张梁做客鹅厂,为大家分享了他的探险之路。

卸下装备,张梁的“日常照”

人活一辈子,总要有目标

要讲述张梁的故事,得先把时钟拨回二十年前。在偶然的机缘下,他参加了《万科周刊》组织的一些户外活动,跟一群业余爱好者在深圳周边走走,根本没想过登雪山这件事。

他第一次登雪山是在 2000年9月底。当时在深圳生活多年的张梁跟老手们挑战青海的玉珠峰。来到海拔5000米的张梁因为高原反应吐得一塌糊涂。有了这次糟糕的体验后,张梁扬言再不登山。

2000年9月30日玉珠峰营地,因高原反应头痛欲裂

可没想到,第二年他就食了言。

几年后,在登上了包括珠峰在内的三座8000米级高峰后,张梁在登山这件事上仍然没有太具体的目标。直到登第四座8000米高峰的时候,同行人王石的一句话启发了张梁,让他知道全世界一共有十四座最具挑战性的雪山。当时张梁回了一句:“那就(都)试试吧。这个高山营地炉边的随口一答,渐渐成为了张梁后面十几年的人生梦想。

9月27日,与王石(左)登顶海拔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

但这个壮丽的梦想也曾一度坍塌。4月,看着3名队友在鬼门关边上捡回性命,刚刚惊魂初定的张梁对着镜头再次说出了放弃登山的想法:“我喜欢登山,非常热爱雪山,但是我更热爱生活。再见,安纳普尔纳!再见,雪山!”

不过,后来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悬念——张梁又重演了初次登雪山后的食言,经过短暂的调整休息,他向余下的目标继续发起挑战。

在两次说出不再登山的背后,必定还有过更多次想放弃的念头。在放弃和坚持之间,张梁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他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有血有肉,想追梦也会恐惧的现实的人。这份真实的感知让他看清楚了自己。

6月8日是张梁人生的里程碑。那一天,他成功登顶目标清单上最后一座高峰,完成了“14+7+2”的壮举。这件事迄今为止只有两个人做到,张梁是世界第二、中国第一人。

回想逐梦之路刚开始的时候,那些跟着张梁一起出发的朋友渐渐都转行了,只有他一个人走到最后。

张梁完全理解别人的放弃。他说,登山不像其他运动会让人产生很强的成就感,也不会让身体分泌多巴胺,这项运动的底色是痛苦的,“身体和心理都是痛苦的”。痛苦一旦到了极限,并且挺住了,反而会成为一种喜悦。这个AB面极限反转中的百般滋味,或许亲身经历过的张梁才清楚。

懂得放弃的人有厚度

对于许多生活工作在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人来说,打造一款月活千万的爆款产品、获得一次超越同事的优秀绩效、或者被提拔为更高一级的管理者是公认的成功标签。对于登山者而言,这个成功的标签只有一个,就是登顶。

不妨设身处地想象一下,当你与同伴耗时数月做了最妥帖的筹备,一行人跋涉上万公里到达山脉之下人迹罕至的大本营,又费尽艰辛用几十个小时到达了顶峰之下。面对一边是百十米外唾手可摘的桂冠,另一边是因为潜在风险临时放弃的遗憾,这时转身回撤无疑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决定。

然而这样令一些“勇敢无畏”的同行者颇为费解的放弃,过去十八年里在张梁身上发生了不是1次,也不是2次,而是9次。曾经有那么9次,他在接近顶峰时决定放弃冲顶。

有人说张梁是在乎自己的一条命。这种猜测放在别人身上或许说得过去,但对于几乎倾其所有走上登山这条路,见过天地、见过众生、也见过自己的张梁来说,显然并不成立。

“虽然我把生死看得比较淡,但绝不是一个玩命的莽汉”,张梁把自己定义成一个理智的攀登者,这份清醒不允许他玩命去登山。在他看来,成功登顶并安全下撤才是一个完整的攀登。

张梁说,登山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通过这场生死考验的人需要有大智慧。一个登山者如果轻率冒险,不仅仅是藐视生命,更是暴露了他无法抗拒世俗欲望的懦弱和被胜利之名诱惑的不成熟。

见过了很多身经百战的高手铤而走险,最后消失在冰雪断崖的事故后,张梁更加确信自己的想法。十八年里,他时刻能做到既全身心投入,又能在必要时刻清醒地够抽身出来。“我的亲友从来不会担心梁哥能不能活着回来”,张梁笑着说。

往深处聊,张梁说他认为放弃与失败是两件事。看似遗憾的临门一脚前的放弃,其实充满了价值。这种价值既可以兑现为下一次登顶全身而退后饱满的成就感,更可以转化为铸炼人性的三昧真火。

汇报分享活动现场,不时有人问张梁,走到今天靠什么?他谦逊地说除了幸运以外,最终靠的还是既懂坚持又会放弃的内心。如果在人格和心理上有弱点,很可能扛不住冒险当中的诱惑和挑战,自然也活不到今天。

正因为如此,在盘点成功登顶的要素时,张梁会把心理素质、人生阅历、团队精神、道德水平排在前面,往后才是攀登技术、身体素质、后勤保障等。

回到都市生活的语境,有些人面对他们渴望的成功标签时,会在痴狂和沮丧两种极端情况中摇摆,有时热情满满,有时又看不到希望。张梁说,这大概还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成长没有达到一个厚度。

把人生活得更有厚度是张梁一生的追求。在这个方向上,他会像处理登山与冲顶的关系一样,有弹性地去追求自己看重的一些东西。不管这种状态被叫作妥协也好,叫坚韧也好,反正就像在登山一样,张梁稳稳地往前走着,绝不会让自己失控。

生命的价值并不只取决于长度

在成功登上所有十四座8000米级高峰的世界登山家名单上,我们发现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这些人的平均年龄较一般运动员偏大一截,四五十多岁的居多,六十多岁的也不乏人在,二十岁竟然没有一人。这似乎有悖常识,按理说,体能和精力更好的年轻人应该更多一些。

6月7日 张梁登顶海拔6194米的北美洲最高峰迪纳利峰,完成“14+7+2”的壮举

张梁说,二十多岁的人登一两座山或许还可以,但很难完成所有十四座高峰的挑战。最后往往是年长一些的登山者走了出来。

年轻人在体力、精力、乃至才智上或许已经具备了登顶的条件,但这些只是获得成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在此之外,还有许多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需要时间的沉淀和锤炼。

张梁说,当一个登山者心态上成色不足、性格还缺乏厚度的时候,途中发生的各种看似偶然的状况会逐渐叠加累积起来,最后几乎必然导致失败。

如果把登山冒险这件事看作是人生的一个缩影,登顶就好比是得意尽欢的巅峰时刻。在那一刻到来前,其实需要付出和准备许多。等到能上8000米的所有条件统统齐备之后,胜利就是迟早的事。

登顶北极前的模拟训练

张梁自己也不是一开始就能上到8000米、能坦然面对与大自然巅峰对决的终极身心考验。十八年的时光是一块粗糙的磨刀石,在心态、性格和技术上不讲情面地打磨了他。

从极限运动说回日常生活,看似两件事,内在的逻辑其实相同。作为岁月的过来人,张梁十分确信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都会经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都有自己的挑战和焦虑。有些时候面对这些东西“甚至比登山探险还难”。

从自己身边的一些人身上,张梁发现大家都活得很累。各种累的背后有一个大致相同的原因,就是追求的并不是内心认同和需要的东西。在信息流动异常方便的时代,光怪陆离的媒介内容植入进了很多商业诉求,更容易让人产生错觉。时间久了,人会以为贴在身上的那层东西就是自己。

张梁说自己并不是因为不食人间烟火才去登山,他不反对、也不抗拒物质,但是当看到太多年轻人过于追求物质,也难免会为之叹息。

现在的中国已经基本没有了生活难以为继的绝对贫困,有的只是比较中带来的相对匮乏。对大多人而言,只要不太过执着于追求奢侈的享受,都可以过上舒适体面的日子。在这个前提下,张梁觉得精神性追求的回报远远胜过多余的物质享受带来的价值。

张梁说,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十四亿人口大国的一员,现在每个人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成长。于是他尽量让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更多人,参加了很多公益分享活动,鼓励大家的精神成长追上物质的进步。

带着在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高峰反复验证过的道理,张梁用自己的脚印告诉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如何走上一条真正属于他们自己、散发璀璨光彩的人生之路。

张梁认为,决定生命价值的并不只在于长度,更重要的是宽度和深度。找到自己认同的精神追求是拓展生命宽度和深度的重要支点。没有这个支点,物质再丰富,终究是干瘪萎靡的。

但是寻找这个支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在社会洪流的裹挟推攘中走出了很远,回过头来才突然意识到竟然从没想过什么是能点燃自己的事。

张梁用自己从一个三十多岁的登山门外汉逐渐成为登山冒险家的经历,告诉那些还在寻觅中的人,只要打定决心要活出自己,这个支点就一定能找到。

他建议说,最开始可以先去脚踏实地做一件能够点燃自己的事情。在做这个事的过程中感受什么是真实地活着,进而得到精神的锤炼和成长,机缘到了甚至可以更进一步活出真我。

除了支点难找之外,定力不够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容易去与接近的人,比如同学、同事、同辈亲友相互比较。

张梁说,这样的比较有害无益,可能给自己设定一个超出当前能力的目标。结果理想与现实一番摩擦,人就在焦虑和沮丧中打转。超越实际情况的空想和埋怨没有任何价值。他建议说,正确的起手式还是摆正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去做那一件能让自己燃烧的小事。

我们是普通人,但我们很强大

要不是坐在足够近的距离与张梁深谈,我们很难想象这位勇攀高峰、横跨极地、时常向千百人汇报分享的极限登山探险家骨子里竟是一个相当内敛的人。

张梁对此也毫不避讳,他说自己从小性格非常内向,甚至有些懦弱和自卑,整个人在上学期间一直处于非常“low”的状态。但他也很清楚,自己内心深处埋着一颗不安分的种子。

在二十出头的时候,这粒晚熟的种子开始萌发。1986年毕业时的张梁对未来虽没有清晰的规划,但隐约觉得“人生不该这样荒废下去”。他不想等分配留在家乡石家庄过安稳日子,于是来到离家最远的深圳,在农业银行工作。

在此以后十多年的一段时间里,他基本是家庭和单位两点一线的稳定状态。刚刚萌发的种子似乎又休眠了。“我(现在)50多岁,男人该经历的我都经历过”,演讲中张梁常常这样讲。对这段看似平淡的岁月,早前媒体的报道通常一笔带过,但在我们看来,却是张梁成为张梁必经的准备。

2000年前后,户外运用的兴起让张梁眼前一亮。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他亲眼看到了不同行业、不同层面人的精彩。这一次他内心的那粒不安分的种子彻底勃发了。后面就有前面讲述的一切。

回顾自己前五十多年的人生,张梁说成长对于他不是外界看到的一场英雄人物戏剧化突变,反而是一个潜移默化、静水流深,甚至看着有些平淡无奇的过程。但每一段经历都是一块不可抽出忽略的砖石。

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讲,张梁说,并不是每个人在青年时期就会展现出某方面的优势,有些种子和天赋注定是埋藏在深处,经过岁月的沉淀才能长出来的。

相信内心有火种的人会在别人不见的某个地方安心积蓄着、成长着。没有灯光和掌声并不打紧,正如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花开一样,这种人相信万物有时,充分接受自己的节奏。

不明白这一点的人总是在纠结中度过,不断切换目标,无所适从,自暴自弃。他们总是埋怨命运抛过来的球角度不好,一脸委屈地把人生的主动权拱手让出去。

4月,二十天徒步600余公里到达北极点

张梁说,自己的大学老师和同学根本无法想象当年那个“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张梁竟然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对于他们来说,光是张梁登上珠峰就已经感到吃惊,更无法想象他竟然能走遍世界上最高和最远的地方。

在故人们惊异的目光之下,张梁清醒地知道自己还是那个张梁,变化的只是那粒与生俱来的那颗种子在不同季节里的表达。

经历了三十年默默蓄势、二十年艰难磨剑的张梁,对时间和成长有他的体悟。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把优点放大,把缺点改善,是我一辈子努力的功课。”

现在流行一句话——做最好的自己。这句话落到张梁这里就意味着一个招式,或者说一个职业。张梁笑着说,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登8000米,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出王者荣耀,但每个人一定都可以在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上尽全力做得最好。

不论在这一点上能做到什么程度,都要宠辱不惊。张梁说他直到今天,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然而这个以普通人自居的张梁的确又很不普通,在他所求追求的那一件事情上不惧成败、无问东西、不断拓宽自己生命之河的宽度和深度。

“我们是普通人,但我们很强大”,张梁意味深长地说。

精彩的人生不需要标签

长谈一番后,我们问了张梁一个有些挑战性的问题: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完成“14+7+2”壮举的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梁坦率地说,回头看,十八年既短暂又漫长,大功告成的那个时刻像在做梦,相当开心和振奋,也觉得自己挺了不起。但没过多久,他就主动把自己的人生翻向了下一页。

很多身边的人羡慕张梁,说他活了一般人好几辈子的体验。听到这类感叹,张梁最真实的想法是,其实很多人都可以做成这件事,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去做罢了。对于自身的经历,张梁一直保持着一种谦逊与智慧。他常笑着跟新认识的朋友解释说,“我不是登山的”。言下之意,他的人生还有很多正在谋篇布局的平行篇章。

张梁说,人都是按阶段成长的,每一二十年是一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主题和生命状态。踩着他自己的节奏,五十五岁的张梁摘下桂冠再出发,“14+7+2”对于他而言既是终点也是起点。

在张梁看来,自己下一个阶段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前五十年的人生已经很精彩,但后面五十年还会更精彩。最近他正在计划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但也是有所挑战的事情。

比如,他希望好好学一下从小没怎么学好的英语,把身材再练一下,争取到六七十岁时还有八块腹肌。另外他会在今年出版一本书,也会继续驾驶帆船环球航海。据说不久后,他还会与二十多岁的儿子一起穿越亚马逊原始森林。用他的话说,“进去前是父子,出来时是兄弟”。

“14+7+2”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开拓新的篇章

张梁说他的这种人生状态看上去是很个人的事情,实际上跟他所生活的城市、跟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分不开。

孕育了腾讯、华为等创新型企业的深圳,有着敢想敢干的城市气质。这种气质理应让这里的年轻人成为时代精神的先锋塑造者。而国家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更是给了每一个普通人实现人生理想、活出意义来的充分条件。每一个听过张梁分享的人都生活在同一片阳光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尽可以像他一样追求别样精彩的人生。

二十年的攀登探险塑造了张梁,给了他俯瞰人生意义的智慧与豁达。现在,这个遍历世界上最高和最远地方的“普通人”决定再次出发,用脚印书写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国家、时代的精彩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张梁完整登山故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