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黄仲琴--著名教授 学者 爱国知识分子 曾经为漳州现代教育 漳州地方文史研究做出杰出贡献

黄仲琴--著名教授 学者 爱国知识分子 曾经为漳州现代教育 漳州地方文史研究做出杰出贡献

时间:2019-03-20 01:28:31

相关推荐

黄仲琴--著名教授 学者 爱国知识分子 曾经为漳州现代教育 漳州地方文史研究做出杰出贡献

黄仲琴(1884~1942年),名嵩年,号嵩罗,字仲琴。祖籍广东省海阳县(今潮安县)。着名教授、学者,爱国知识分子,曾经为漳州现代教育、漳州地方文史研究做出杰出贡献。被漳州市委组织部和市科教兴市专家顾问组联合列入《漳州百年百杰》。

人物生平

其父黄卿云在漳州经商,娶于漳,生伯琴、仲琴二人,一家定居漳州府城。黄仲琴少时好学,14岁拜在漳州宿儒王咸熙门下 ,后和兄伯琴同进海阳县学为廪生。

1906年,黄仲琴从江苏法政学堂毕业。返漳后,在漳州府劝学所任职,努力推行新学制。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宣统二年(19),漳厦铁路修建,时断时续,黄仲琴在北溪参加治水工程,受到漳龙道尹陈培锟、漳州知府陈嘉言的赏识,共同荐任为龙溪县丞,分担教育、水利职务,随后当选为福建咨询局议员。

辛亥革命成功,漳州亦于同年九月光复,黄仲琴担任漳州军政府教育局长。

19,黄仲琴当选为国会议员,离漳赴京履责。由于袁世凯称帝,他愤然离京,赴粤从教。

民国4年(19),袁世凯复辟称帝,黄仲琴反对帝制,辞职南下。

19,护法军兴,粤军陈炯明部奉孙中山命入漳,他回漳从事护法工作,仍致力于教育事业。

民国至民国,先后在福建省立八中、龙溪县甲种商业学校、石溪中学(龙海第一中学前身)任职。

民国(1926),他得便到厦门大学结识顾颉刚教授,因而酷爱考据之学。

民国3月撰写《仙都之蓄奴》一文,登于《民俗周刊》第一期。文章追述民国5年他到龙溪二十五都仙都(今华安县仙都乡)所见的蓄奴风俗,揭露当时局部地方仍有农奴制度的遗存。1982年,此文引起厦门大学副校长傅家麟的重视,特派该校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写出《昔日华安仙都的蓄奴》,证实了黄仲琴50余年前论文的价值。

民国24年,黄仲琴写出《汰溪古文》一文,登于是年《岭南大学学报》4卷2期,追述民国4年8月他游览汰溪仙字潭,研究摩崖石刻的结果。这篇考古论文是自唐张读《宣室志》记载这古迹1000余年来的第一篇具有考古价值的文字。黄仲琴对此"古文"未下定论,至今国内学者仍纷纷论辩。仙字潭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国内知名的文物游览胜地。黄仲琴肇始之功不可没。他和罗雅达、陈汉际合写《关于华南民族通讯》,民国刊于《国立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月刊》1卷4期,对华南各民族作深入的研究。此外,他搜集漳州文献不遗余力,曾录存陈天定《秋吟十首》,收藏陈常夏《江园集》、陈伯衡《鳌峰诗草》等着作,其中甚或出资付印,使名贵孤本得以流传。

民国,他经顾颉刚教授推荐,任中山大学教授,后转任岭南大学教授,所交如容肇祖、邓尔疋、商承祚等人都是当世着名学者。

民国26年,全国抗日战争初起,黄仲琴随校迁至云南省征县(今澄江县),继续从事讲学和考古工作,后携藏书数箱前往香港保存,受任香港文化协会委员兼香港福建学校校长。

民国30年(1941)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香港,黄仲琴身处沦陷区,敌伪屡次对他进行威迫利诱,要求他出就伪职,他认为堂堂中国人,决不屈身为无耻汉奸,以羸弱多病之躯拼死抗拒,于是积愤致疾,于民国31年(1942)逝世,时年58岁,葬于香港。

作品

着有《嵩园诗草》、《湖边文存》、《木棉庵志》。50岁时辑集《嵩园五十自寿诗唱和册》,集当时名流诗书画于其中,成为珍品。

人物评价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周祖庠《黄仲琴教授书画作品集》序言评:黄仲琴在清末兴新学之际,即与蔡元培、马叙伦等交往,属一代着名文化人,"堪称国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