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堇华小記】02丨新年民俗记 ——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同安镇沙江村委老屋寨村“除夕·初

【堇华小記】02丨新年民俗记 ——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同安镇沙江村委老屋寨村“除夕·初

时间:2018-10-13 23:20:05

相关推荐

【堇华小記】02丨新年民俗记 ——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同安镇沙江村委老屋寨村“除夕·初

堇华小记

.02.06

♪新年民俗记

今年过年时

应爱华老师要求

写了这篇杂文

也是为了记录族中民俗

以备修族谱之用

文笔不佳

今后许会再作修改

近年来,新年的年味愈发淡了下来,只有在除夕这天,还能感受一下家乡迎接新年的味道。

除夕这天,整个村庄从鞭炮声中苏醒,大家都会早早地起来,为年夜饭的准备忙里忙外。

父亲母亲会在清晨早起为我们准备可口的早餐——“熟粉糍粑”。(这也是家乡传统的小吃之一。)父亲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按1:2的比例混合配好,在锅中加水煮熟。母亲将馅料一一准备好。因姐弟三人所喜口味不一,我与弟弟随父亲喜咸,姐姐则随母亲喜甜,所以馅料也就分甜咸两种。准备好这两项工作后,母亲就会将我们从暖暖的被窝中叫醒,迎接这微凉的早晨。

早起后还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按自己的喜好,将馅料包进糍粑中,做成饺子状或饼状,这样一个散着余温与香气的熟粉糍粑就完成了。

父亲在做糍粑的时候总喜欢自豪地讲起他小时候过年的情形。他说:“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自己做自己吃,你婆(方言翻译:你奶奶)一喊‘起身吃朝(方言翻译:起床吃早饭)啦’,呼啦啦,头头(方言翻译:个个)都起身动手了。”在父亲的追忆神情中,似乎能窥探到在“长山”山脚下老屋里生活的过往。

饱含温情的清茶早食不仅果腹,更是早晨祭祀天地的贡品。在香枝蜡烛的袅袅轻烟和爆竹的声声催促中。我们投入到了祭神与年夜饭准备中。

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家姐去采买年夜饭的菜品材料,父亲将祭祀用的祭品准备好。母亲将香枝蜡烛、鞭炮、钱纸、瓜果、酒水、酒杯、食盘等祭神用品收拾到“簸箕”中,我外出采摘准备祭祀以及备作洗澡水中除晦用的酸柚的柚子叶,弟弟则将屋子打扫干净。

约莫11点这样,祭神所需物品大抵都准备好了。家姐也回了来。我们母子四人开始贴春联,而父亲则开始准备年夜饭的菜品。

近年来每年贴春联都几乎是我打头,贴完后不免会沾染了一手的浆糊味和一片春联的红。有时还会留下点点金粉,早些年时尚且年幼,尤喜……欢闹,将金粉红染抹于家姐脸颊,家姐与我笑闹作一团。贴完春联后满邻居地跑,看别家的春联是否贴完,对比着哪家春联好看。这都是在抚平春联时留下的有关童年的年的痕迹与记忆。

- 民俗的旅程,正式开始 -

祭神系列

-01-

时间的推移

印象中除夕这天我们大都不准备午餐的,若是饿了便吃一些糍粑或零食。随着记忆逐年回溯,愈发发觉,我们年夜饭的时间愈发地早了,祭神的时间亦是愈发早了。早四五年时还是下午四点这样出发到老村去祭神,近年来从下午三点多提到两点多。

▼ 糍粑 ▼

-02-

缅怀与羁绊

一直忙碌到下午两点,就会有亲戚来相邀一同去祭神。两家的祭品合做一担,由两家人轮流挑担。每年我们一大家五家分家几乎都是结伴相行的,去老村祭神的路上大家说说笑笑,时隔一年未见地道声寒叙,询问一下近况,交流一下情感。也许祭神不仅仅是祭祀神灵,缅怀祖先的仪式,更是亲人间加深羁绊,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

▼ 生活 ▼

-03-

虔诚的祈愿

今年天公作美,风和日丽,山青(嗯,水没有小时候那样秀美了)……一步一步迎向的是族人希望的美好。每一炷香、每一次虔诚的礼拜,都是祈愿来年的顺遂,蕴含着这凡尘中乡村处热烈而富有生命力的生活。

家乡的方圆百里,几乎都会举行祭神的仪式,当然仪式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本村传统也会有不同。以我本村为例,祭祀的地方包括以下九个地方:1佛子岭、2庙、3田头社、4土地公庙、5泰山公(泰山石敢当)、6古井、7桥头、8家门前天地、9祖宗祠。

▼ 担担(挑担)而行 ▼

▼ 老村佛子山下▼

01佛子山

询问了家里的老人有一种说法是,佛子山下从前原先是有一座庙的,但由于当时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将当时的所有庙宇都摧毁了。这座庙宇的名字由于年代久远已是无人知晓,但传说是祖先迁徙到此处时,以此为村门镇守,原因是此处有一块巨大落石,背向落石,面向长山(意为生长的山,一方地域中不能砍伐的一座山),祖先便选定了此处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作为聚居的地方。发展成为今天的宗族。想来这座庙也许是祭祀山神的也不一定。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佛子山之所以叫佛子山是因为从前这块落石的地方有一尊佛子像。老人家说这里祭祀的神灵就是这尊佛子。

02“水头宫”庙

佛子山向南往前走200多米,又是一座庙。这座庙是在旧庙的遗址上新建的,庙里还留有旧庙的莲花石基的残垣。父亲说,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停止祭祀的,到后来文革结束后才又兴起往时的民俗祭祀。“水头宫”属于什么庙宇我多番询问与查询资料也未果,各地的水头宫祭祀的神灵好似也是因地而异的。

旧庙残垣

旧庙残垣

03田头社

我国是农业大国,民生之本为农,在农事上历代人民都非常之重视。“田头社”的祭祀表明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与赖以生存。这个“社”是在一大片水田中间,“社”的祭祀寄托了人们祈愿来年禾苗无病无灾、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美好期望。

04土地公庙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是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凡有民众居住的地方就有土地庙。本村的土地庙亦是废后新立之庙。土地庙作为人们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每一方住居都有一方土地神,按照中国的民俗传统,这一方土地神便是护着一方人的。

05泰山公(泰山石敢当)

祭祀泰山石敢当的祈愿按照老人家的说法是,居住在水源边上的人家几乎都会祭祀这一位神灵来保佑不受水下邪物的侵害。本村的泰山公石碑就立在江边不远处。

根据资料得知泰山石敢当是古代驱鬼辟邪的神灵。泰山石敢当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各地的泰山石敢当有许多传说。

泰山公泰山石敢当

06古井

近些年随着老村住户几乎都搬迁过到新村,老村的古井的使用频率也随之下降。说是古井其实它说年久也没有百年,说年轻它又与我父亲同年,都是一九五二年的。在第一口饮水井的旁边刻着立井的具体日期。这些井都是引山里的泉水下来,形成活水水源的井。这三口井根据距离长山山体远近,可分三个作用。最小的一口为第一口,这是日常饮水的。第二口则是清洗蔬菜瓜果等食品的。而第三口则是清洗有污泥的作物或者清洗手脚的。关于这几口井的回忆,让我仿佛能隐隐感觉到肩膀的疼痛,忆起那记忆深处沿着长长的斜坡一步一步挑着担回到三姐弟生活的长山脚下的老屋。对于古井的祭祀,其实包含了人们对饮水思源的缅怀之情以及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

07桥头

1991年建成好的两座石桥,起着新村老村之间的沟通之路的作用。在此之前过江的桥仍然是木桥,这两座桥的建成也意味着,新的一个生活时代的到来。村民逐渐从老村搬往新村。从这一年起,便开始了桥头的祭祀。

这一祭祀目前还未找到同同样祭祀目的祭祀行为,许是本地自发形成的一处祭祀点。像行船一样需要向江河祭祀,对于本村村民来说连接着新村与老村的这座桥有着重要意义。在桥头进行祭祀寄托着人们对江河的敬畏,祈求着过江的平安。甚至也许在他们潜意思里存留着对老村的感怀以及旧时辛勤合作的建桥回忆。

08家门前天地

祭祀天地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家门前祭祀的目的还有一个是迎接祖先回家吃年夜饭。只有在祭祀天地的同时向祖先道一声,祖先才会回到宗堂。每年在烧完纸钱礼拜完后,母亲都会念念有词:“我公、我婆、太公、太婆,转来吃夜了···”(方言翻译: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回来吃晚饭了···)

08宗堂(祖宗祠)

宗堂本指家谱。由于家谱在重要的日子要挂在正厅,所以正厅又称宗堂或家堂。宗堂是民间供奉祖先的地方。有的地方的宗堂是挂轴式的,布制或纸质,而本地的宗堂是木制的。在第二季的《国家宝藏》中看到金漆木雕大神龛时,突然想起宗堂和神龛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神龛的文化存留保护没有日本那么全,而如今本地的宗堂文化亦是没有江南宗堂文化记载得多。今后宗堂文化的去留走向何方尚且不知。也许在如今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时代潮流趋势下能够觅得一些遗存。

祭祀完祖先,我们并不撤祭品。燃放完长卷鞭炮后,夕阳洒落在客厅,伴着香烛的燃烧,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一年难得的年夜饭、团圆饭。

笔者:堇华

摄影:堇华

文章写于己亥年大年初二夜

注1:因文献资料获得渠道有限,文中部分民俗概念未深入探索,如有不正之处,请大家多加指正。

注2:祭神时笔者需要帮忙,一次祭神并不能拍全,因此文中图片是18、两年所拍摄的。

【堇华小記】02丨新年民俗记 ——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同安镇沙江村委老屋寨村“除夕·初一祭神”民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