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这场内乱导致盛世唐朝开始走向衰落 为何会突发“安史之乱”呢?

这场内乱导致盛世唐朝开始走向衰落 为何会突发“安史之乱”呢?

时间:2023-04-20 21:55:42

相关推荐

这场内乱导致盛世唐朝开始走向衰落 为何会突发“安史之乱”呢?

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贝儿说历史,每天给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评论和转发。“安史之乱”作为唐朝时期一个重要的事件,这场长达八年的叛乱,让大唐这个盛极一时的帝国开始走向了衰落。如果问起唐朝为何会爆发安史之乱,一般教科书给我们的答案都是统治因素,唐玄宗晚年昏庸、内部朝政混乱、藩镇四处割据等等,仅仅安禄山一人就把控了三镇兵马,所以他才有了反唐的本钱和信心。这些说的都没错,但是真的仅仅如此吗?

唐玄宗早年确实励精图治,晚年也确实昏庸。唐玄宗治下的大唐,到达了最为鼎盛的时期,但是这样一个明君,到了统治后期却变得安于现状,不图进取,任用奸佞之臣。在生活上也失去自检,追求安逸享乐,并对神仙符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史载:“玄宗御极多年,尚长生轻举之术,于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兴,焚香顶礼。”

开元二十八年,本是儿媳的杨贵妃入了宫,唐玄宗彻底沉迷于女色。内政方面,杨国忠仗着妹妹杨贵妃为靠山,胡作非为。李林甫滥杀忠义大臣,大量的重用胡人为将,导致大唐的有才人士纷纷的投奔河北的藩镇,李林甫最关键的还是放开了胡人出人藩镇节度使方面的限制,导致胡人大量开始执政一方,渐渐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

可即便如此,由于古代忠君思想严重,安禄山虽有十五万兵马,士兵主观上肯定不同意造反,而且安禄山造反时正是开元盛世,士兵也没有造反的必要。那为什么这十五万人还是跟着安禄山造了反呢?《旧唐书》中有一段非常奇怪的记载,史朝义在篡夺父亲史思明的位置时,说道:“莫惊圣人否?莫损圣人否?”史思明是大燕皇帝,本该称呼“圣上”,怎么在儿子口中就成了带有宗教色彩的“圣人”?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安史之乱的背后,确实有一个教派的影子——拜火教。拜火教又叫“祆教”,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中亚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祆教传入唐朝境内。而此时的唐朝对外非常宽容,祆教没遇到什么阻拦,得到迅速发展。据记载,唐朝的重要城市长安、洛阳都建有祆教寺庙,不仅是汉地,塞外胡人更是深受影响,安禄山和史思明也不例外。

《旧唐书》记载,安禄山的母亲就是祆教巫师,《新唐书》记载安禄山出生时“有光照穹庐,野兽尽鸣,望气者言其祥”。而祆教信奉的就是光明之神,所以后来起事时,安禄山自称“光明之神”,鼓动了大量祆教徒和他一起造反。安史叛军明显受到祆教影响,情绪狂热,战力彪悍。《旧唐书》记载叛军“死力,无不一当百,遇之必败”,唐军不能敌。

虽然最后安史之乱被郭子仪平定了,但是大唐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仍被唐朝北方胡人百姓称为圣人,更奇葩的是,为了稳定民心,唐朝竟然为这四个叛徒立祠,还称他们为“安史四圣”。虽然之后唐代宗毁了“安史四圣”的祠堂,但胡人百姓仍然把安禄山和史思明称为“二圣”,可见祆教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唐朝过于包容的对外政策,在唐武宗时期大有改观,唐武宗大力打击宗教势力,祆教衰败转入民间。元末时发展出了明教,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深知祆教的厉害,严厉禁止毫不留情,仍难以清除,清朝时期更是改名换姓,以白莲教的名义大肆传播,让清朝头疼不已。(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隋唐史》)欢迎在下面留言区说出你的想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