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一路向北 天下大同

一路向北 天下大同

时间:2018-09-16 09:23:35

相关推荐

一路向北 天下大同

一路向北 天下大同

看到这个晋北的行程推送纯属偶然,冲着推送里面佛光寺、释迦塔等在逛古建筑博物馆时令我心驰神往的名字和全程专业讲解,我无脑报了名。报过之后才意识到整个行程的天气异常寒冷,行程又比较密集,有点担心老人和孩子的接受程度。

本来第一天只是集合,但领队老师很贴心地额外请本次行程的讲解老师带领早到的团队成员们一起参观山西省博。时间有限,我们主要浏览了晋侯霸业和民族熔炉两个展厅。

山西省简称晋, 山西在当今是个低调而不太有存在感的省份,但晋国在春秋时期却是完全不能忽视的存在。了解晋国历史要从晋侯霸业展厅开始。晋国历史始于周成王时叔虞封唐,经燮父徙晋、成侯迁曲沃、穆侯迁绛、孝侯迁翼、景公迁新田,直至赵魏韩三家分晋,晋绝不祀。晋地处西北,与北方戎狄接壤,在军事上可拱卫周王室,开拓疆土;政治上可对北方戎狄融合、同化,稳定边疆,对周王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室东迁,文侯首功,践土会盟,晋文称霸,其后纵横中原、九合诸侯,成就百年霸业。晋国六百多年伟业奠定了山西历史文化的基础。晋南有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侯马晋国遗址-新田、晋中有赵卿大墓,这些遗址遗存甚丰,既印证了文献记载的晋国历史,也展现了当时令人叹为观止的青铜铸造工艺。

鸟尊占据中心展柜的位置,山博的LOGO就是它。这座鸟尊出土于晋侯墓地,其主人是从唐迁晋的燮父,其盖内和腹底的铭文中出现了金文“晋”。该尊凤鸟首、象尾,凤鸟翻飞的双翅正好可作象的双耳,造型独特,极富想象力。

这些不太起眼的玉圭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发现于侯马,也就是当时晋景公迁都的新田,上面记录着当时晋国六姓公卿之间表面上歃血为盟的历史,这就是着名的侯马盟书。

这座青铜小车仅有巴掌大小,上盖有猴子、小鸟,车身四周趴着虎豹等猛兽,古时专供贵族狩猎的囿中会有这些动物的形象。车后一侧门上有个左腿被截去的刖人,因犯错而受刖刑的刖人常被派去看守主人的囿,这个小车正是刖人守囿的形象,所以称刖人守囿车。车的上盖和后门均可开启,盖上的小动物还可转动,显示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

这件是战国时期的铜牺立人擎盘,整个器物分三部分,下部是一只神兽,貌似貘又似牛,中间站立一女子,擎一个布满镂空的蟠虺纹的盘子,可能是用失蜡法制成,想象不出具体的实用价值,但工艺巧夺天工。

当中国的政治中心还地处偏西时,山西是阻隔在西方、北方游牧民族与政治中心之间的一道屏障,因此其政治及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后来晋室衰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趁西晋八王之乱之时在北方建立了十数个大小不一的非汉政权,而晋皇室和部分北方居民南渡长江,史称衣冠南渡。北方大地上政权迭起,直到北魏统一北方,与南方东晋王朝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史称南北朝。民族熔炉展厅讲述的就是这片土地上民族融合的故事。

中原人喜爱玉不同,北方游牧民族尤爱黄金,喜欢用黄金做装饰,而且其动物造型写实,不似中原文化,好写意、抽象。这是装饰在器物上的金箔片。

北魏司马金龙墓是这个展厅的重点。司马金龙是司马懿的后代,因宫廷争斗而北上降了北魏,娶了北魏公主为妻,其夫妻合葬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件石帐座就是司马金龙墓中出土的一件精品。帐座,顾名思义是用于固定帷帐的,类似于中原的柱础。上有覆莲,中间高浮雕了几条游龙,下部为山形,器形完整,与同时出土的其他金属配饰一起记录了当时北魏王朝的生活习惯,具有很高的艺术及考古价值。

司马金龙墓中出土的漆屏风本应是这个墓葬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但漆色艳丽,是漆器珍品,而且书法、绘画也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北魏原迹。由于其题材取自《女史箴图》《列女仁智传》,其画法又是高古游丝描,因此有观点甚至说该屏风是顾恺之的真迹,这个已无从考证。可惜当时原物在南京博物院的琅玡王展借展,复制品笔法较为粗糙,我连拍照的兴趣的没有。

在山博入口处的打击文物犯罪展厅里,还有国家一级文物晋公盘和萌萌哒兽形觥,晋公盘可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件晋文公时的器物,铭文再现了晋文公时期的春秋霸业信息,弥足珍贵。兽形觥为商代饮酒器,头似蜗牛,眉毛似蜡笔小新,双眼小又圆,撅着小扁嘴,专业人士认为面部狞厉,而我却觉得萌萌哒。可惜整个展厅不让拍照,网上可以搜到图片。目前这个展厅中的大量文物已经转移到新落成的山西青铜博物馆,可以在那里从容地一饱眼福。

大年初三的清晨,太原市的街巷还没有完全苏醒,我们便循着梁思成林徽音先生的足迹一路向北。首先来到的是当年梁林擦身而过、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的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南禅寺。这是一座隐居深山的民间小庙,其大殿的屋顶为歇山顶,典型的唐代风格,坡缓檐阔,斗拱恢宏,整个大殿顶部“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有浓郁的唐代遗风。

续北上就来到了五台山上的佛光寺,其东大殿当时被认为是最古老木构建筑,经幢和梁上的题记都显示该殿比南禅寺大殿晚75年。由于是官办寺庙,其设计及筑造技艺均优于南禅寺,建筑、塑像、壁画及题记被称为四绝。

整个寺庙依山势而起,踏入山门便是一处正殿(东大殿)、南北配殿四围的清静院落,只是正殿建在高台之上,需仰视也仅能见到苍翠掩映下的东大殿的屋檐,陡然一种肃穆的感觉。拾级而上便是建于高台之上、岩壁之下的东大殿。东大殿后半部建在凿空的岩石之上,前半部建在人工夯实的地基之上,岩石之上的部分已经发生了沉降,而人工夯土部分却依然坚实,足见当时夯土技术之高明。

东大殿为单檐庑殿顶,出檐近4米,斗拱宏大,与柱子的比为1:2,柱顶微微内缩,无普柏枋,补间铺作下无直枓或人字拱,不施蜀柱,直棱窗,柱础承覆莲状,这些都有浓浓的唐代特征。

檐下露出的斗拱在岁月的侵蚀下只留原木本色,映着落日余晖,泛出醇和的金色,华拱、令拱纵横交错,下昂气宇轩昂地兀自刺出,这木质的交响乐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了千年……

殿前的经幢、石栏杆也洒上一片温暖的金黄色,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映着亿万年的日光,讲述着千百年的故事。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北周武帝灭法,唐又重建,后又毁于唐武宗的会昌法难,唐大中年间又重建。东大殿外的南侧的一座莲瓣造型的北魏祖师塔忠实地记录着这段历史。

每个景点之间的车程较长,一路之上,带队老师洋洋洒洒的即兴发挥也很精彩,从三晋大地的历史到考古专业设置演变及中外考古研究差异,从梁林生平到灵丘地名的由来,整个旅程丰富而充实,老人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梁林发现佛光寺不久之后抗日战争就爆发了,两人回京,后又辗转长沙昆明宜宾等地,食不饱腹也不忘为国之古建史留下珍贵史料。然古建之活标本北京旧城城消失在自己眼前,林幸逝于某运动之前而梁未能幸免,林之墓碑上仅有的“建筑师林徽因”几个朴实无华的墓志铭也被革命小将砸坏,令人唏嘘。

第三天清晨,我们穿过一片高粱地,来到一处晋北农村。正是农闲的时候,还没有破五,小山村还在沉睡在薄雾之中。唤醒守寺之人,我们来到一座不起眼的小寺庙——公主寺,就在这座寂寥的山野荒寺之中,却保存着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明代壁画。这是一幅水陆画,描述的是神、人、鬼、儒、释、道皆能成佛的故事。虽然守着国宝,但是荒寺之中的寂寞却非一般人能够忍受的。这个守寺的师傅年纪不小了,若是师傅干不动了,会有年轻人愿意接下这份清苦的工作?

公主寺之后来到繁峙县岩山寺。岩山寺的壁画为金代原物,画面保存完好,从题记来看,出自宫廷画师王逵之手。画面之上,亭台楼榭精巧细致,沥粉贴金的工艺使得历经近千年,殿宇楼阁的轮廓依然清晰,为后人了解宋辽时期的建筑结构留下了证据;穿插在佛本生故事之间的是市井风情画,吃饭的、送外卖的、叫卖的、算命的、卖艺的、提笼架鸟的,生动地记录了宋辽时期的风土人情和芸芸众生相,宛若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远处的山水则一如宋画中的青绿山水,宋画难以保存,更显出这幅壁画之珍贵。由于庙内采光不好,无法拍照,只能从网上搜些照片。

看罢壁画,趁着太阳落山之前我们来到觉山寺。觉山寺辽塔庄严巍峨,须弥座上的浮雕人物肌肉线条遒劲,颇显张力,衣带飘逸,可惜人物的头部大多被盗去。由于文保经费不足,承载这些珍贵文物的建筑年久失修,墙体已经出现裂缝,壁画也因存放物资而局部损伤严重,即使是现代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相较北京法海寺,保护措施也不甚到位,各种划痕、污渍、满目尽是,令人惋惜。

正月初五应县的早晨,天气极寒,大概有零下20度左右,我们生生在刺骨寒风中站了半个小时,带着朝圣的心情来膜拜佛宫寺释迦塔。此塔俗称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塔高约67米,是当今现存最高的木塔,全身上下不着一根铁钉,经受了数次地震、炮击仍屹立千年不倒,堪称奇迹。塔高明5暗4,共9层,“斗拱不同者三四十种”,可谓是中国古建的博物馆。只可惜民国时期应县百姓在风水先生苏墨的倡议下,拆除了塔上所有夹泥墙,改装成现在的格扇门,危及木塔结构,导致现在塔身倾斜11.3度,而且无人敢接手维修,不日有倾覆之风险,实则令人扼腕叹息。

听讲解老师讲梁思成发现此塔的故事,猝不及防被梁林撒了一脸狗粮。初见这些古建对梁先生的视觉冲击以及梁先生迫切地想与爱人分享美的事物与感受在信中显露无遗。

第四日我们来到了昔日北魏都城——平城,今日山西第二大城市——大同市。首先来到大同西南隅的善化寺。该寺始建于唐,其中三圣殿和大雄宝殿是辽金遗构。三圣殿的次间斜拱为辽金建筑所独有,不仅承重,花朵一般重重绽放的样子还有装饰性,是断代的明显标志。殿内一侧有块不起眼的石碑,经老师辨认,是南宋朱弁撰写的《金碑》。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南宋建炎初年,朝廷提议派遣使臣北上向被囚于金人治下的徽钦二弟问安。朱弁奋身自献,随正使王伦北上。北上之后,金人劝其降,朱弁宁死不屈,金人便将其软禁在善化寺内。后金人说议和可成,让王伦与朱弁其中之一人回去报信。朱弁让王伦回朝。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蚤申四海之养于两宫,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王伦即将启程,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金人逼迫弁投靠卖国贼刘豫,弁曰:“豫汝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发怒了,不给吃喝将其囚禁。弁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日子久了,金人又想让其在治下为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因多日低温、长途跋涉加行程烧脑,儿子有些闹情绪,我要照顾儿子,往返穿梭于寺内外,不能完整地听老师讲解,对很多斗拱藻井结构、雕塑、壁画印象都模糊了,但却由一块石碑认识了这忠义守节的朱弁,时至今日,记忆依然清晰。建筑、壁画、雕塑、文物承载着历史,更承载着历史人物的故事,历史由这些人物书写,更经由这些人物而鲜活。

华严寺在一处繁华所在,始建于辽,历经战火,只有大雄宝殿和薄迦教藏殿是原物。大雄宝殿屋顶的鸱吻高达三米,北吻为金代原物,龙头鱼尾造型。虽色彩已黯淡,但龙头的造型较对面重修的南吻更为灵动。大同市博物馆有该鸱吻的复制品,近距离观看,龙口怒张,龙目圆瞪,龙须飘逸,龙鳞细腻,甚是震撼。

这是薄迦教藏殿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这尊佛像承唐代遗风,体态丰腴、身姿绰约、裙裾飘逸、露齿微笑,被赋予“东方维纳斯”之雅号,与独乐寺观音阁中的胁侍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五日我们来到云冈石窟和大同博物馆。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衣冠南渡建立东晋,史称南朝。而此时北方五胡乱华,一片混战,各种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计其数,史称十六国,后被鲜卑所建立的北魏所统一,史称北朝。南北朝时期民不聊生,于是佛教兴盛,所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句。然而寺僧不事生产不纳赋税不守清规,加上政治的需要,导致矛盾激化,后有三武一宗灭佛,这是后话。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迁都之前在云冈处大兴石窟礼佛,工程未完成又迁都洛阳。千百年后的我们在大同云冈石窟、大同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联展)得见北魏的佛像,乱世硝烟中仅存这拈花微笑使我们见证这段动荡不安的历史。

最后一日我们穿过雁门关来到此行最北之处——朔州。可惜观崇福寺时,春节假期已经结束,虽然我仍处在休假状态,但是不得不随时处于电话会状态,别人围着老师认真地听讲解,而我只能避开人群寻找静谧所在。一边电话一边踱到一处空无一人的大殿,繁复的窗棂密密织起朵朵的花,开在朱红的窗上,迎着静谧冬阳,洒下斑驳的影,在佛前灵动了千年。而我竟看得有些呆傻了…...

61年第一批国保单位、石窟寺14处,此次到了云冈石窟1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共77处,此次到了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善化寺、华严寺、释迦塔等5处。此外还有第二批的岩山寺、第三批的崇福寺、第六批的公主寺和第五批的观音堂。亲见了许多唐、辽、金木构建筑、塑像和壁画,收获满满。零下十几、二十几度的温度,刺骨的寒风,破败的庙宇,很多团友做了一两年的说服工作才说服家人让自己参加,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才让我这段神往已久的行程很快得以成行。一路向北,感受漠北的风、唐代的大气、北魏的民族融合、辽金所承的唐风,体会建筑之美、壁画之美、佛造像之美,美得目不暇接。虽然行程已结束数月,仍觉得意犹未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