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中医70年”《大师有方不开药 走进国医大师张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中医70年”《大师有方不开药 走进国医大师张磊》

时间:2019-09-30 06:50:32

相关推荐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中医70年”《大师有方不开药 走进国医大师张磊》

今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变。农村广播立足于频率定位,突出频率特色,策划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发展。以微视频、微博、微信等形式,聚合发力,融媒体传播。每期节目从“身边小事70年变化”着手,深入农村,针对农村生活环境、居住房屋、看病医疗、基础教育、农业机具、三餐饮食、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全方位采、拍,以鲜活人物和生活,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进步。

经过前期记者的一线采访,制作,终于完美收官。今天刊播的是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中医70年”《大师有方不开药 走进国医大师张磊》。

导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推进健康中原建设,我们通过镜头和声音梳理河南中医药的发展脉络。河南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健康河南》节目通过多方采访,感受国医大师张磊高尚的医德医术和浓厚的中医情怀。

点击收听节目音频:

“我是学医的,学医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医术如果不用在临床和病人上是很可惜的。

耄耋老者每周坐诊三次

张磊老师每周一、三、五的早上7:35,都会准时在医院诊室坐诊。张磊微笑着说,过去他都是看到下午一两点,现在年龄大了,医院照顾他,基本都是中午12点下班。他觉得学无止境,医无止境,得努力学到老,干到老,小车不倒只管推,争取看到100岁!

从医以来,张磊以“方精、药少、量小、效奇”蜚声中原杏林。张磊老师今年已是91岁高龄,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到医院坐诊,风雨无阻。他的家人担心老父亲过于劳累,也劝说过父亲能不能在家颐养天年。张磊老师的小女儿张登荣言语中透露着心疼,但却被父亲的医者仁心所感动着。

早年边教私塾边学中医

张磊11岁那年,穷苦出身的父母节衣缩食,毅然送他走进私塾,开始了艰难困苦的求学之路。张磊特别珍惜上学的机会,他不但把每天所学内容背会,还把曾经学过的都背一遍。他的勤奋与禀赋受到了私塾先生的关注和厚爱,认为他记忆力超强,学习特别刻苦,假以时日,必成大器。私塾6年,为张磊后来学习中医奠定了深厚的古汉语基础。

1947年,张磊拜在当地名老中医张炳臣门下,从背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最基础的中医药知识开始,开启了学习中医的生涯。张磊说,那个时候觉得学中医也是为生活多谋一个门路,自己又念过书,就去学了中医。

那时的张磊既是私塾先生又是中医学徒,他在跟师学医的同时,还设私塾教学,惠及乡里。跟师3年后,张磊出师,开始行医。那时掌握的中医药知识虽不多,但已经入门,运用所学知识,也能治好一些病人。

1952年,张磊在臧集联合诊所工作学习。诊所医生不多,但都是经验丰富的当地名医,好学的张磊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又先后在固始县郭陆滩区、黎集区卫生院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1956年,张磊被调去一个乡卫生院任职,边管理边诊疗。

1958年考入大学深造 为医学人生夯实根基

数年的医学实践中,张磊看到了病人治愈后的欢喜,也看到了不少病人不治后的离世,更有很多疑难病症久治不愈的痛苦。他迫切期待自己能够有学习深造、提高本领、为病人更好服务的良机。

1958年,机会终于来了。作为全国第二批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河南中医学院宣告成立,开始招收第一届学员。通过组织推荐和考试,张磊满怀喜悦踏进河南中医学院的校门,成为该校建校后的首届六年制本科生。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为张磊的医学人生展开了新的一页,也为他的大医人生夯实了根基。

当时的学习条件异常艰苦,同学们要边学习、边建校。29岁的张磊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繁重的劳动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习。之前的中医根底和积累的困惑难题,促使他学习起来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他树立了牢固的中医信念和坚定的中医思维,脚踏实地、不畏艰苦的勤奋也赢得了同学、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张磊回忆,因为艰难,很多同学选择了退学。当时总共有两个班,一百多人,最后毕业时就剩不到一百人了。那时候粮食极其短缺,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他和很多同学全身浮肿。他情况稍好一点,因为他来上大学之前就有工作,学校按照工龄会发一些助学金。

苦难不但没有使张磊屈服,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医生的信念反而与日俱增。1964年,张磊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教授《黄帝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他在坚持临床工作的同时,潜心中医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大医者必有精诚情怀 医德和医术是双翼

留校的张磊历任教研室主任、医教部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1983年,他调任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当时的河南省中医药事业人才匮乏、基础薄弱,他力推县级中医院建设,引进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今,河南县县有中医院,中医机构、队伍、服务能力等得到了大力发展。

做医生不易,成大医则难之又难。古今之成大医者,必当有大医情怀,这种情怀就是“精诚”。张磊特别推崇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他认为医德和医术是医生展翅高飞的两翼,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既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

关于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具备的素养,张磊认为,医术就是必须通晓中医理论和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需要长时间的勤奋苦读和积累。医德更为重要,老话说“欲精医术,必先端心术”,要想医术精,心术必须要正。

1988年,张磊从领导岗位退休,之后的30年里,每周三次门诊,他都会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地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坐诊。3万余例保存完善的门诊医案,累计400多小时的影像资料,记录了张磊习医以来的辛劳。

他的家中也是一个“诊室”,一张对门摆放的书桌,加上3把椅子。门里门外,病人或站或坐,他们来自省内省外、城市乡村,数十年如此,不曾改变的是他那颗宽厚仁慈的大医仁心。根据医院统计,张磊在家免费为病人开的处方和在医院开的处方数量几乎对等。

大师风范 视病人如亲人

张磊经常说,当医生不能急,慢工出细活,诊病用药来不得半点马虎。他谦恭和蔼,视病人如亲人,看病认真,医嘱详细,在广大群众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对于张磊,除了为病人看病是他最为重要的事情以外,还有一件事对他来说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近年来,张磊先后获得“国医大师”、“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卫生系统“影响河南突出贡献人物”、“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等荣誉。面对诸多荣誉,张磊说每一项荣誉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他要做的就是以起点做为原点,再接再励,争取为病人服务到100岁。

两张木桌拼一起,6名学生包围坐,这是我们在张磊老师诊室所看到的画面,91岁的老者精神矍铄、慈眉善目,这就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磊。

70载杏林春暖,张老写下简朴却神奇的处方;90载磊落人生,张老修成至纯至善的操守。国医大师不惟医术高明更具济世仁心,坚守诊台,不求浮世名利,只重薪火相传。

做医生不易,成大医则难之又难。古今之成大医者,必当有大医情怀,这种情怀就是“精诚”,张磊老师不忘学医的初心,牢记为患者服务的使命,这是为医者的“精诚”。张老先生励志为患者服务到100岁,这是患者之福,我们祝愿张磊老师的身体硬硬朗朗的,同时也希望张老能把“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医者精神继续传播下去。

来源:《健康河南》节目组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