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清人编《唐诗三百首》 杜甫诗最多 为何杜诗在唐代不受推崇?

清人编《唐诗三百首》 杜甫诗最多 为何杜诗在唐代不受推崇?

时间:2023-10-05 13:57:51

相关推荐

清人编《唐诗三百首》 杜甫诗最多 为何杜诗在唐代不受推崇?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清代,《唐诗三百首》问世之前,充当儿童启蒙读物的是《千家诗》,因易学好懂,能够轻易成诵,在民间广泛流传。然《千家诗》“工拙莫辨”,止于五、七绝、律二体,唐宋两代诗人杂出其间,“殊乖体制”。

鉴于此,清人孙洙(蘅塘退士)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共录三百余首,作为家塾课本,供儿童习之,是为《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除去像《千家诗》所涵盖的五、七绝、律二体,还包含五、七古诗及乐府诗,共七十七家之作。在数量上,杜甫的诗最多,是38首,王维、李白、李商隐紧随其后。

《唐诗三百首》中,杜诗在数量上何以一骑绝尘?

一,《千家诗》虽号称千家,实际只122家。其中,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名氏2家;选诗尤以杜甫的诗最多,共25首,与杜甫合称“李杜”的李白只8首诗入选。

《唐诗三百首》的序言里,蘅塘退士先就《千家诗》的优缺点论述了一番,然后引出《唐诗三百首》。可以说,《千家诗》是《唐诗三百首》的依据,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化繁就简。有一点二者是全然一致的:无论《千家诗》,抑或《唐诗三百首》,杜诗的数量最多,以绝对优势霸居榜首。

《唐诗三百首》收录杜诗最多,与“前任”《千家诗》不无关系。

二,杜甫是诗家集大成者,在诗坛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杜诗字句精纯,语言锤炼,通俗易懂,以格律见长,文学价值高;郁达夫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杜诗亦如是,这对于认识和研究唐时的人文历史有着借鉴、参考意义。

《唐诗三百首》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知识框架具有塑造性。良好的开端是成长的基础和保障,因此选诗须是好诗,透过这些诗既能让儿童习得诗的精华、要领,也能了解诗的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启蒙是打基础的阶段,作为启蒙角色的诗须是通俗易懂的诗中精品。

《唐诗三百首》收录杜诗最多,是对杜诗质与量的肯定,可见杜诗之上乘,也体现出蘅塘退士身为编者的严谨学风。

杜诗为什么在唐时不受推崇?

杜甫的诗是好,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俯拾皆是,在靠作品说话的时代,杜甫无疑是佼佼者。那么,杜诗为什么在唐时没受到广泛关注?

一,唐代是诗的国度,吟诗写诗者不在少数,有被贺知章赞为太白星精下凡的李白,贺知章亦是诗人之一,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王维,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等等。

这些诗人,不是当官的,就是炙手可热的文化大V,随便写首诗,分分钟引爆热搜,外在的光环使他们盛极一时,也是他们的流量。

杜甫有什么呢——李白的小迷弟、文化大V的仰慕者;官位不高,始终在七、八品之间徘徊,他的左拾遗远远无法与高适的散骑常侍、贺知章的工部侍郎并驾齐驱。社会存在感不怎么高,诗写的再好,也不会有多大的关注度。就像一条微博写的那样,某文二代写得再烂,那玩意儿属于文学;某某某写的再好,那东西叫QQ签名。背后隐藏的是知名度的加持。

在文人辈出、诗作浩如烟海的唐代,一鸣惊人真的太难了。

二,有句话是李白从未老去,杜甫从未年轻。沉郁顿挫是杜诗的整体基调,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仿佛一位年迈的老者在不停地碎碎念,诉说往事。杜甫自己显得老也就罢了,在诗里竟以“老妻”指称小他十余岁的妻子。

杜诗的这种风格脱离不了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记录的是时局的变迁和在此前提下的个人阅历。

杜甫过于真实,杜诗所镌刻和反映的也是如假包换的真实。或许人们不大喜欢太过耿直的诗人,也不喜欢把残酷的赤裸裸的已经看腻了的现实用文字加以呈现的诗,却喜欢在李白的浪漫里自由畅享,在王维如画的田园风光里安然小憩。也就是在唐代,杜诗没有广阔的市场,不太容易被时人接受,受众少,自然得不到广泛推崇。

无人问津又怎样,杜甫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脚踏实地地前行,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条路是否值得走下去,是否有存在的意义。

事实证明,杜甫走的不是歧路,完全值得。时间推移至宋代,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两宋有许多杜诗书籍,宋以后关于杜甫及其诗作的文字记载更是层出不穷,以至两宋时期乃至清代,学诗的人多尊杜甫为师,这就不难理解清代的《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中为何杜诗的数量最多。

《月亮和六便士》里,思特里克兰德生前默默无闻,他的画让多数人迷惑,看不懂画的是什么。可是,待思特里克兰德离世,他的画成为众多画家争相效仿的模子,画作由一文不值到价值飙升,他成了人们眼里伟大的画家。杜甫亦是如此,他的诗在唐时不受推崇,多年后却摇身一变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楷模,不得不说是一种意想不到的转折和奇迹。

经典,经得起冷眼相看,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清代学者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即便如此,李杜诗篇至今仍然万口相传,代代吟诵,历经百年、千年日久弥新。

诗没有新鲜、不新鲜之分,只有优劣之别。那些永不过时的优秀诗篇堪称经典,杜诗是其中之一。

杜甫有着独特过人的文学才华,在万物皆可入诗的感召下,他把真切深刻的人生体验与真知灼见融合在一起,把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记之录之,真实而人情味十足,构成了具有自我风格的诗篇。诗中那些走心的文字,字字珠玑,滴滴泣血,触碰了日常生活里最朴素、脆弱的部分,感人至深;其所蕴含的人生关怀与精神状态让后来的人们同情心满满。那些人性考验、生命困境、价值观,在数百年之后,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时代依旧成立,依旧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于是传承为经典,杜甫遂成了人们心中伟大的诗人。

若没有坎坷的人生,就不会有“诗圣”杜甫,不会有经久不衰的杜诗。坎坷成就了杜甫,成就了杜诗。只是这一“成就”,须在时间的漫长发酵里渐渐崭露头角,直至走向成熟,由此拨开尘封在时间深处鲜有人知的陈年往事,悠悠岁月,有欢愉,有泪痕,有生死离别的人事无常,有久别重逢的把盏小酌,全都娓娓道来。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