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语文 该怎么学呢?—读《我们的语文课》

语文 该怎么学呢?—读《我们的语文课》

时间:2023-05-19 13:12:40

相关推荐

语文 该怎么学呢?—读《我们的语文课》

假期宅在家,一本《我们的语文课》,翻了许久也才翻了一半,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地读本书,真是不应该。每日在家,不知做什么,只觉时间一晃而过,已到二月中旬,再过不久,可能便要开学。之前盼着开学,此刻却有点慌,实在要读点书,做点事,好让这颗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读点“厚”书

看完第二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便是“古文”。这些学者无一例外地在求学期间对古文、诗词、历史书籍都有所涉猎,当然,这和时代背景有关,那时候的语文课既有文言文,也有白话文,取决于上课的老师,正是这种“新旧并重”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很多人都走上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我想这都得益于他们读书时代所学的知识。

经典,之所以称“经典”,自有它道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要带着辩证的思维。

看着书中提到的《孔雀东南飞》、《陈情表》、《祭十二郎文》、《岳阳楼记》、《滕王阁序》、《桃花源记》、《病梅馆记》等,我虽已记不得具体的内容,但隐隐约约带着丝熟悉感,读书那会这些都是老师要求我们背诵的文言文,隔了半个多世纪之久,还活跃在我们的书本里。我不知道现在改编后的初、高中课本是否还保留着这些经典的文章。那时候学文言文,甚是痛苦。背诵倒是其次,还要理解一些字所代表的含义,最难的便是语法。什么倒装句、宾语前置,着实让我们焦头烂额,以至于我们都很不喜欢文言文。会不会就像邵燕祥老先生讲的“这些从繁复的语文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本该是简洁明了的规律性东西,可能被人为地弄复杂了,被弄成了繁琐不堪的东西。”

如果我们带着欣赏的角度,老师简单讲解,带着我们去吟诵、去背诵这些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为了考试而考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熟读成诵,许多清词丽句便牢牢地记在我们的心间,作品的味道是需要朗读品出来的,而不是刷题刷出来的。

写作是需要鼓励的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这么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而作文便是语文的重中之重,想想高考,作文占了60分,几乎是一半了,谁都想写一手好文章获得别人的青睐。但是作文,却成为了很多学子的噩梦。读着这些学者们的写作经历,仿佛当年的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

从一开始的日记、周记写起,无论什么都可以写下来。这样的写,就可以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其实有心,生活中到处都是素材。可惜的是我们的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一开始都会写得稚嫩、拙劣,这时候就很需要我们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了。如果你在孩子的作文本上用红笔尽挑错别字,语句不通的地方,可能一颗刚萌芽的写作小种子就被扼杀了。对于刚写作的孩子,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比起圈画错误的地方,我想孩子更盼的是老师的鼓励和赞扬。

梁启超说“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当孩子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我们不愁他不想写,不会写。班里有位孩子在参加寒假的8篇作文挑战的时候,他有篇记录的就是自己的梦境,这孩子平时也会在日记本上写他的梦境。写梦也是一种锻炼,你要去回忆梦里所发生的内容,还要去组织语言,把故事写完整。

写作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下功夫,没有捷径,而作文也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便可。等孩子愿意写作时,我们再教他们什么是“文章的立意”,什么是“谋篇布局”,再教他们技巧性的知识,进行训练。

要想在写作时下笔成书,就需要阅读的积累。语文的核心就是阅读和写作,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看的书多了,脑海里便有丰富的“底料”,写作便不愁了。越会写的人,越会读书,越会思考。可惜现在的学生,看的书便不多,“闲书”看得也不多,他们擅长写“应试作文”。

结语

最后引用先生洪禹平的话作为结尾:

“要是有人问我少时受过的语文教育有什么特点,我想说最大的特点、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语文教师几乎全是人文学者或学者化的教师。他们都是将自己读书治学的经验和成果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他们以自己的学识才华启发、开发学生的智慧才华、才能,他们从来不讲各体‘文章作法’之类的外行话,不让学生做那些烦琐不堪、毫无用处的‘练习’、‘作业’,也从来不用频繁的考试和分数为难学生;他们会让学生在多读、多写中自然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让确有文学天赋者自然脱颖而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