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读古诗 知情怀(枫桥夜泊-张继)

读古诗 知情怀(枫桥夜泊-张继)

时间:2023-06-21 07:45:01

相关推荐

读古诗 知情怀(枫桥夜泊-张继)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是我所喜欢的唐诗之中最喜欢的几首其一,也是很小时候就熟记在心了,这么多年了,读过的文章诗歌不知多少了,很多时候,独自时,便会想起这首诗,浮现脑海,甚至感觉身临其境。

这首诗很简单,容易理解。月亮已经下山了,乌鸦啼叫着,天很冷,寒气满天,江边枫树和船上渔火,也难挡我的孤独和忧愁,无法入睡。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我们先来了解下诗人张继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再介绍下诗中所提到的几个地点。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据说这首诗是诗人张继在唐朝安史之乱后,途经姑苏寒山寺时写下的。”安史之乱”,想必诗人是要南下避乱,途径此地,短暂停留吧。秋天的夜晚,诗人将船暂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自己被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正因为有了这个短暂停留,从而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个每每吟唱的佳作。

我最喜欢其中两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和“夜半钟声到客船”。

先说“夜半钟声到客船”吧。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古代的寺庙会半夜敲钟,特地去查了一下,古时候,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确有打半夜钟的风俗,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在沉沉暗夜中,人的听觉是异常灵敏的,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静谧,深永和清寥,这样的秋夜,诗人独自卧听疏钟,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统统的袭上心头,怎一个“愁”字了得。

“江枫渔火对愁眠”。经霜后火红的枫叶与渔船上点点的灯火,想想都是那么的悦目赏心。然而诗人的这首诗整个就是一个“愁”字。诗人为什么愁?有几多愁?景愈美则情愁愈烈。诗人面对美景,却没有半点的欢乐,愁得辗转反侧,这是为什么?是他的仕途得失、宦海沉浮?还是家事索怀、亲朋离散?诗中没说,我们也不得而知。

我猜测诗人当时必是身处逆境,景物伤怀,客舟孤苦、愁怀难遣。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又偏偏只有一钩残月,再加上乌鸦悲鸣,实在是不祥之兆。 每每吟诵这首古诗,感觉身临其境,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乃千古绝唱。

-4-19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