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禁毒社工的工作体会: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

禁毒社工的工作体会: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

时间:2020-05-04 08:58:12

相关推荐

禁毒社工的工作体会: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

翁绿芪是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第2142号公益基地-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杨浦工作站)社工。从事禁毒社工,主要为药物滥用人员及其家庭提供戒毒康复为主的专业服务。在工作中,她的体会是:“没有所谓的命运,只有不同的选择。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性。”因为有这样的理念,在做个案服务中她看到了希望。

禁毒社工会被分到每个街道社工点,开展具体的个案工作,主要是以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为主。翁绿芪所在的社工点,登记在册人员80多位,这些人因为有吸食毒品的经历,可能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一些不太好的后果,甚至有些人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工介入可以尽可能帮助服务对象去戒毒,降低因吸毒行为给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危害。所以对于禁毒社工来说,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注服务对象是不是存在实际问题和需要,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

禁毒社工是有规定时间和期限的,不论这段服务期限内服务对象有没有需求或者状态是否平稳,都要定期进行服务。翁绿芪说,平等、尊重、接纳是禁毒社工的专业价值观。“在禁毒社会工作领域,我们所面对的服务群体,从社会大众的角度来看,或多或少会对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有非对错的评价,但从社工角度来说,对服务对象的接纳是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的重要前提。在服务中我会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尝试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思考,试着去看到成瘾背后所遭遇的困境及存在的需求是什么,这样也会更容易去理解我面前的这个人。”

当看到服务群体行为背后的需求,以及不适应行为导致的困境时,翁绿芪会和他们一同面对,并注重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提升他们的应对能力。

翁绿芪曾接触过一个20多岁的女性成瘾者小R,当时她因吸食冰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中。从其母亲处得知,小R自进所后不时触犯队规队纪,完不成生产任务,很难适应所内的环境;此外她写信给自己的父亲,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回音,这些都让她情绪状态很不好。

深入接触后,翁绿芪得知小R的父母在她3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因母亲是海洛因成瘾者,小R自小跟着父亲生活。在发现小R有吸毒行为后,父亲对她盯得很紧,也带着小R换了个环境在外租房居住,但因为要上班,只能让小R一个人待在家。好几次,父亲发现家中的吸毒工具,便对小R十分失望。翁绿芪在与小R父亲的多次访谈中,再三表示已经做过多次努力,但是女儿却反反复复,他认为女儿已经这么大了,也应该要为自己今后的人生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此前小R有说谎行为,所以她的信中内容父亲并不相信。小R则在信中提到了自己进所前的那段生活,当时精神状态很差,没有工作人也很空虚,曾尝试过戒毒但一直出现反复,自己QQ的名字叫做“行尸走肉”,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在服务该个案的过程中,翁绿芪感触较深:首先我看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小R提到说在父母离婚后,跟着父亲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家里有些重男轻女,没能感到温暖,好几次自己在家附近徘徊,觉得无处可去。其次可以看到周围环境,尤其是朋辈群体的影响力,小R最初接触到毒品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虽然内心也挣扎过,但最后还是受到了影响。第三,吸毒行为也许最初是为了逃避一些事,但最后却让本人和家庭受伤更多,毒品影响的不仅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于和家人的信任关系也有巨大的破坏力。小R的父亲和我说得最多的,就是不相信女儿可以有改变,因为此前一次次的失望。所以戒毒过程不仅仅是完成生理脱毒,调试心理,更重要的是要去修复原先因吸毒被破坏的各种信任关系。那社工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些什么?在这个个案的前期介入中我倾听和同理了小R和其父亲双方,在他们直接沟通不畅的时候,社工像桥梁一样为他们建立了连接,传递和澄清了他们对于彼此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小R父亲的态度也有所变化,从而为小R出所回归社会后的康复过程奠定了基础。

翁绿芪表示: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都会碰到困扰和内心冲突,也不知道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服务对象在其人生旅途中也会碰到一个个困难,当自己无法很好地解决时可能会求助家人、朋友,当他们能够有这样的“解忧”渠道时,就会多一些选择。我觉得社工的服务也提供了这样的渠道,即为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可能性。这种助人过程也体现了人和人之间的连接,传递了温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