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寻找诗词里的贵州!即日起 记者将携手省内学者探寻贵州文化之根

寻找诗词里的贵州!即日起 记者将携手省内学者探寻贵州文化之根

时间:2021-03-03 16:47:41

相关推荐

寻找诗词里的贵州!即日起 记者将携手省内学者探寻贵州文化之根

古往今来,细数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众多诗词大家纷纷对贵州的景色、交通、经济、人文风情进行了诸多描写。4 月 23 日,在 " 全民阅读日 " 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将携手省内多位学者、教授,从诗词里寻找贵州。

1413 年,贵州正式建制。然而早在此之前,随着荆楚人与蜀汉政权的移入,汉文化与土著文化交融,贵州大地上形成独特的文化,引来文人墨客下笔描绘,在诗词歌赋里种下了贵州的文化之根。

听闻好友被贬,诗仙李白曾作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甲秀楼中南庵里,流水青瓦间,文学大儒王阳明曾写下 " 隔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 ";在遍游贵州风景后,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曾感慨 "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与诗歌里的贵州相比,今天的贵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生产总值较之新中国成立之前翻了 937 倍。 年,贵州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7% 左右,经济增速有望连续 9 年位居全国前列。在 " 世界的十字路口 " ——纽约时代广场,贵州宣传片循环播放。人们来贵州,不用再 " 闻道龙标过五溪 ",贵州人也不用再感叹 " 明月楼中音信疏 "。

与诗歌里的贵州相比,不变的是,贵州人对找寻自身文化之根的坚持。社区、景点、街头巷尾,一句句的 " 秋惊洞庭叶,雪压贵州岚 "、" 塘上钲声隔岭闻,黔山积翠楚山分 ",是贵州人自身文化自信在不断地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厚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多彩贵州文化品牌走向到世界,得到全球点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当我们再次翻开书本,朗读诗词,是在萃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寻找实现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精神力量。

诗词里的贵州与新时代的贵州精神一脉相承。在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新时代,在 " 全民阅读日 " 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将重回千百年前,从诗词里寻找贵州,寻找我们的文化之根。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田坚 李慧超

【来源:ZAKER贵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