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在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中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讽世手法?

在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中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讽世手法?

时间:2020-11-23 23:10:45

相关推荐

在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中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讽世手法?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鲁迅曾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文言梦幻小说中,作者往往普于抓住讽刺形象最本质的特征,进行高度夸张的描写,所以其笔下的讽刺形象和讽刺情节往往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极强的战斗力。

1.自相矛盾法

一般说来,之所以构成讽刺,其根本点在于作品所描写的人和事,是作为揭露对象而被否定了的。这种否定主要是通过人物自身的种种不和谐、不协调、悖于人情、违反常理等荒谬现象的揭露来实现的,如描写人物的自我吹嘘、大盲不惭、自作聪明、自鸣清高、欺世盗名、自相矛盾,甚至包括顾影自怜、风流自赏等等。使读者感到人物及其言行的可笑、可恨、可憎或可鄙、可悲,从而达到对丑恶事物的鞭挞和否定。《桂迁梦感录》中桂迁在得到施氏周济时千恩万谢,表示来生愿意化作犬马看家护院报答施氏,但是,当施家落难,施子上门求助之时,桂迁却左推右阻,不愿相助。

因为良心的折磨,梦见自己一家变成施家之犬,备受呵斥凌辱而觉悟。作者没有对桂迁忘恩负义的行为进行描画,而是通过桂迁落魄时行为、言语与发迹后行为、言语的铺叙,刻画了一个被金钱熏花眼的市侩形象。同时,又将其所发誓言与誓言的梦中成真两相对照,使其虛伪的外表和丑恶的内心暴露无遗。上文所举《叶生》、《扫帚村钝秀才》中叶生和钝秀才,才高被黜,名落孙山,抑郁而亡,但其魂灵所教授的富家学生以其旧作应举却连连告捷。通过前后相同事件的不同结局的对比描写,对科举制度的不公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不露褒贬,读者却在矛盾的事件中有所深思,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的社会与腐朽的科举制度的抨击。

2.夸张白描法

夸张白描法常常高度夸张人物的行动,把某种需要否定的观点延伸放大,在人们看来是违反常规的不合逻辑的“言是若非”,而讽刺性人物却认为是正常的,符合逻辑的“盲非若是”,越是把主观的假定逻辑和生活中现实逻辑的关系错列、歪曲,就越发生可笑的行动。《骂鸭》(《聊斋志异》卷5)中白某偷食邻居老翁的鸭子而长出一身鸭毛,梦中神灵指示他只有求得鸭主人的骂胃才能消退鸭毛。白某反复找到老翁求骂,但老翁宽容待人总是拒绝。白某无奈,只好说出真相,老翁骂后,鸭毛褪去。生活中,没有人希望自己挨骂,但白某却不断请求老翁骂他。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人盗鸭生鸭毛,疗方是还骂的故事,意味深长地调侃了人性的弱点,充分显示了其针贬世风的力度。

莫里哀在《伪君子●序》中所说:“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画他们的过失更见效了。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致命的打击,责备两句人容易受,却受不了揶揄,人宁可作恶人,也不要作滑稽人。”《梦中梦》(《谐铎》卷6)中曾孝廉科考途中夜投庙宿,梦见自己科考高中,志得意满,顾盼自豪。念及夫人年长色衰,欲纳妾填房,而逢迎者揣摩曾某心意,购置美姬四名进献,曾某春心荡樣,左拥右抱。却被夫人唤醒春梦而怒斥夫人,夫人于梦中谴责其喜新厌旧,懊恼而醒。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里形形色色的“无行文人”参加科举的真实目的不过是渴望获得物质的丰富和奢靡的生活,而非真正地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家国,剖析了在科举制度毒害下某些文人士子潜在的不便言说的精神实质,对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系,以至整个社会风尚,做了无情地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十姨庙》(《谐铎》卷8)中某生过十姨庙而梦到与十位年轻女子月夜诗酒唱和,十位女子均锦绣满腹,出口成章,而某生却“汗流手战,若扛巨鼎,吮毫数十次,对壁气喘如牛”,勉强写出一句诗,却无根无据,盲词人诗。在杜甫神灵出现后,女子告知某生此人为杜少陵后,某生竟然不知何人为杜少陵,被女子们打出庙门,惊而醒觉。作者把讽刺对象的突转过程故意拉长,先着力刻画他风流倜傥的外表,然后再像剥笋似地层层剥露,逐步展现他腹内草莽的银样锹枪头的丑恶本质,让人物在自我虚构的逻辑中不知不觉间被真实的逻辑所否定。可笑可鄙的事物都是因为其本身存在着本质与现象之间明显的矛盾,外表文质彬彬、风流俊雅,骨子里却是庸俗卑微、灵魂空虚,这是作家着力揭露的也是最有讽刺力量的一种矛盾。

3.对比映衬法

对比映衬是艺术辩证法的一条法则,也是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经常使用的一种讽世方法。作者通过梦幻的方式,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状态表现出来,从而与现实世界中不够理想、不够和谐的态势形成对比映衬,使真善美与假恶丑显得更加鲜明突出,彰显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弊端,达到讽世的目的。明清时期,负隅顽抗的封建势力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思潮形成持续抗衡的力量,僵死的封建统治阶级妄图以强劲的政治力量压制新思想的发展,使得政治局面、社会关系较为紧张。关注现实的文人心中有话不能明言,乃借梦幻文字以疏泄孤愤之情,用以鞭挞现实,通过拟人化的虚幻形象,用冥间世界的公正廉明,曲折地表达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以梦幻小说的形式展现了个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令狐生冥梦录》、《何思明游酆都录》中主人公梦游冥官地府,看到大小官吏秉公执法、清正廉明,严格执法、不徇私情,是人们对死后世界的理想化期待的集中体现。在人民善良天真的想象中,幽冥阴间是个公正无私、赏善罚恶的地方,并对这个幻想的世界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这里,执法者严明、公正,为弱小者和正直者主持正义,对贪官污吏、奸佞屑小之徒则严惩不贷,毫不姑息迁就。作者将冥间世界作为现实世界的对立面,以阴间的公正无私映村阳世假公济私、贪赃枉法。《李伯言》(《聊斋志异》卷3)中冥府小吏说:“阴曹不与人世等,意念之私不可容”,一语道破作者个中查奥。《董生》(《聊斋志异》卷2)中狐妖害死董生后,又欲加害董生的朋友王九思,董便从阴间托梦告知王事情真相,并“诉诸其府,泄此忧愤“。

当阳世的法令无法达及某些方面时,人们就只能借助其法来寻求帮助。冥法的公正主要体现在冥王的公正,如何执行,毕竟还是要靠长官的意志的。但是阎王的判决不光受自己的意识的控制,还要受到各种监督来确保绝对的公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其间官吏时时刻刻都是清正廉明的,有些官吏、甚至阍王偶尔也做收受贿赂、阳奉阴违之事,如《席方平》(《聊斋志异》卷10)中,城隍、郡邑、冥王接受了羊某的贿赂而迫害席方平,但在灌口二郎神的公正审判下,终于沉冤昭雪。小说中,作者借助冥间断案控诉人间的不平,在诙谐嘲讽中对丑恶痛加鞭挞,以神异力量满足了弱势群体的愿望,用这种方法让人在摔腹大笑之余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那黑暗时代的种种现实弊端,充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是非分明的价值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