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熊继柏:从古代名医治病救人创奇迹想到的……

熊继柏:从古代名医治病救人创奇迹想到的……

时间:2020-09-27 21:13:21

相关推荐

熊继柏:从古代名医治病救人创奇迹想到的……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者按

历代的名医治病创造奇迹的事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们有资料记载的,也庞大得很,一下子也讲不完。我随便举几个例子,举几个名医治病创奇迹的故事。

先举一个例子就是汉代名医华佗的故事。华佗走在路上,看见一个人用车拖了一个小孩去看病。是什么病呢?就是想吃东西,但一吃就梗塞在咽喉,不能下咽,小孩已经奄奄一息了。华佗一看,明白了,要病家用3升白醋泡大蒜,给病人灌服。服药后病人吐出大量蛔虫,很快就好了。实际上这个病就是我们现代所谓的蛔虫性肠梗阻。

三国时期人家就有这个本事,真是了不得。他没有我们现在用的驱蛔虫药,当时只能采取简单的办法,就吃醋和蒜,病就治好了。这不是奇迹吗?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

我还讲两个特殊例子。有一本书叫《续名医类案》,专门记载以明清时代名医为主的验案,我们现在很少有人去读过。书中有两个案例,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明代名医李中梓,他看了一个病,是这么记载的:病人姓韩,“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六脉皆无。”这是什么病?这是要死的症候啊,人就要死了。李中梓看病时注意到,这个病人还没有死,因为以手按其趺阳,也就是足部一个按脉的地方,趺阳脉大而有力,摸到脉了,就说明没死,只是假死。那问题出在哪儿呢?再按其腹部,病人皱眉痛苦,说明腹部有积滞,阳气阻隔,壅遏在内,不能畅达于外,于是出现“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厥冷,六脉皆无”的症候。李中梓真是高手,就用一剂大承气汤,猛一下将腹部积滞实热攻逐之后,病人就好了。

这个病案对我启发很大,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禁拍案叫好。这个李中梓真是太聪明了,要是我们碰到这样的病人,恐怕当时还一下子搞不准。古人的记载用文言文,简捷明了,不讲啰嗦话。这个病例说明我们中医本事有多大!是不是?这是一个起死回生的案例,这不是奇迹吗?

这本医案里,还有一个叫喻嘉言的清代名医,记录了他诊治的一个很特殊的案例。一个16岁的小孩,姓朱,下痢疾,暑天受热劳累以后得的病。这病很厉害呀,“昼夜达百次”,一天一晚拉肚子上百次。拉到什么程度?不能起床,只能“用粗纸铺于褥上,频频更换”,“肛门疼痛如火烙”,肛门痛得好像用烙铁在烧,病人痛苦呻吟,“但欲水而不欲食”,也就是只要喝水,一点东西都不想吃。这种情况中医称噤口痢,痢疾如果不吃东西,就叫噤口痢,是要死人的危重症候。病人还“躁扰无奈”,伴有烦躁不安,手足乱动乱蹬,大叫大喊大动,就是这么一个危险的案例。喻嘉言诊断为大火毒证,用黄连4两,大黄2两,甘草1两。三味药,就把这个病人治好了。是奇迹吧?

我阅读《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读到这种案例时,我总是拍案叫绝。哎呀,中医能有这种本事真是了不起!讲实在话,我的中医为什么学得比较好,我受他们的影响很深。读书之后我常想,学中医就一定要学好。清代的大温病学家吴鞠通,他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就是说,学医如果学不好就不如不学,因为学不好就要害人啊。学得好你是救人,学得不好你是害人的,而且害人不现形。本来是可以治好的一个病,如果没能给他治好,病变就发展了,这是不是你的责任?这个病人快死了,本来可以救活的,你没这个本事,他就死了,这不是误人吗?还是你的责任。本来是个寒证,反把它当热证治;本来是个热证,反把它当寒证治;本来是个实证,反把它当虚证治;本来是个虚证,反把它当实证治,用药用错了,这不是庸医吗?中国历史上把中医分为上工、中工、下工,也讲名医,也讲庸医,总是分几等的。所以吴鞠通讲“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人,广大人民,也就是群众的忧患是什么呢?群众的忧患是疾患太多,现在也是这样,老百姓害病的太多,患病率有多高啊,老百姓今天这病,明天那病,大病小病不少。“医之所病病道少”,我们医生的忧患就是本事太少了,道就是本事,就是你的技术太差了,你的水平太低了,你的本事太小了,你治不好病,这就是医生的忧患所在。这些话都是一针见血的话。

所以我经常讲,我们全国的中医有很多,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重视临床,要提高我们医生的技术水平,提高我们医生的专业素质,我一直这么讲。如果不重视临床,大家都在讲空话,学生学什么?病人靠什么?如果一个病人在发高烧,烧到40°C了,你跟他讲道理,有用吗,行不行?不行啊,你要把他治好啊。所以,中医一定要重视临床,一定要提高我们自身的临床水平、临床素质和临床本领,一句话,提高疗效。

只有提高疗效,老百姓才信赖你,这是关键。如果真正学到了中医的本领,掌握了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汲取了古人的许多经验,再在实践中长期地磨炼、摸索,自然会积累很多的经验,那就必然会创造奇迹。

我举华佗、李中梓、喻嘉言这3个古人治病的例子,无非就是说明,我们的古人早已创造了奇迹。我们这一代医生能不能真正创造奇迹,那就取决于我们自己能不能认真刻苦地学习,能不能认真刻苦地临床,这才是关键所在。

熊继柏医学感悟 --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

读中医经典,重临床实践!

学好中医,要做到‘三不’,一是不蠢(即聪明而有悟性),二是不懒(即勤奋读书,刻苦实践),三是老师不糊涂(即老师一定能传道、授业、解惑)。

当一个好中医,必须三具备:第一,扎实的理论功底;第二,丰富的临证经验;第三,敏捷的思维反应。

中医疗效是有必然性的!

|作者简介 |

熊继柏(1942-),男,湖南常德人,国家级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历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中医经典古籍教研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国中医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内经教学委员会委员。

十三岁习医,十六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从事中医高等教育三十多年。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临证善于辨证施治,因证选方,因方用药,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善治各种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病证,以及各种疑难杂证。

已发表学术论文108篇,出版中医专著17部,其中独著《内经理论精要》一书,先后被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列为藏书。编著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曾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个人临床专著《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

来源:本文摘自《中医创造奇迹——熊继柏诊治疑难危急病症经验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