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美与自然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 《大自然的笔记》读后感(6篇)

美与自然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 《大自然的笔记》读后感(6篇)

时间:2019-08-11 15:13:02

相关推荐

美与自然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 《大自然的笔记》读后感(6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与自然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评判美与丑的标准,我们好似与生俱来却又各不相同。

在这个美丑分明的时代,人们往往将美与丑的评判标准过多地放在了外貌之上。如今在人们的心中,美与丑的定义,无疑就是外貌的好看与否,样子令人看起来舒坦大方的就叫“美”,相反,样子不雅观,便被人们定义为“丑”。

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也不必太过追求一件事物的表面美丑,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其本质美丑。

就像常见的“公车让座”,若让座的人是一个样貌奇丑的人,那我们也决不能另当别论的判断此人就是“丑”的一类,因为外貌的丑只是表面而不能代表整体,让座这一行为体现的是其心灵美。要知道本质美实际上比外貌美重要得多,若是全世界都是外貌美而心灵丑的人,那无疑是最可怕的。

本质的美丑固然是重要的,但我们对于本质的美丑之态度更加重要,这便为我打击那些心灵丑恶的人而赞扬心灵美丽的人打下了基础。前不久,一篇“商丘小伙儿因太丑找工作频被拒百家企业愿伸出援手”的一篇报道更是正实了这一点。报道里说小伙儿因外貌丑陋,而遭人唾弃,以至于无法找到一份工作,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外貌丑吗?其次,报道又介绍说小伙儿找工作是为了供弟妹上学,因而得到了百家企业的帮助,这就是一种人们对心灵美的人的赞扬方式啊!此报道正是折射出了人们对心灵美这一根本的大力赞扬。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世界上都是心灵美的人,毕竟心灵美丑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世界上所以都是美好的事物,久而久之人们肯定会因为习以为常就漠视掉“美”的定义,那便失去了评判的意义。正是有了“丑”的存在,才有了“美"的存在,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美”的存在才有了“丑”的存在。“丑”为“美”的评判提供了条件,“美”也为“丑”的评判提供了条件。如此一来,美与丑便是相影相随的了,这种美丑共存的局面并不局限于个体或整体之中,就像一个人的心灵美也叫“美”,相貌丑也叫“丑”,它们的存在也不会矛盾。

世间的美丑太多,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也有不同,但美与丑的评判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件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外表,这和前文所提到的评判一个人的美丑,心灵美要比外貌美重要得多。

【每日写作指导: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一直是语文中重要的一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语言应用的考察,也在考试分数中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同学们来讲却一直是个难题。

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教学思路灵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分数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应当也是能力的提高,靠一次、两次的押题或许一时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但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及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或补差,或提优,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此,老师教你用独特的方法学好初高中语文。

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是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告诉大家不妨用刘勰的话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间”启发他们: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谈如何生活,体察入微。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的水喝”,可见观察是中学生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结合课本中的名篇交给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学了《我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尊敬的老师,让他们明白老师的高风亮节,除了表现在批改作业到深夜,或带病上课,累倒在讲台上等外,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以前,同样的材料上代人用来赞颂老师,下一代“涛声依旧”。似乎老师永远是身穿中山装,口袋里插一支钢笔,不苟言笑;老的,少的,农村的,城市的,一个样。通过观察,让其明白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科目的老师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教学方式等都有差异。当今教师不但追求内在美,还注重外在美;他们不仅仅追求脚踏实地,还注重巧干。课上,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评估论今,妙语连珠;课外,他们驰骋球场,泼洒丹青,舞文弄墨,雅趣如流。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践证明,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是靠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来的。

要关注生活,博采众长。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应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可写身边的人或事,也可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优美的段落,或介绍一部生动的有趣的影视剧作;规定每月读一本优秀期刊;每个假期读两本名著,如学了《美猴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建议学生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施耐庵的《水浒传》,让他们领略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法。

我们只有“行万里路”——广泛深入生活,只有“读完卷书”——博采众长,才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美与自然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美与丑的区别是什么?读完《丑鸽》这篇文章好久了,我一直在回味着这个问题,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可能是我并不了解这篇文章吧,所以我不清楚这篇文章的意思,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我并没有理解。于是,我又读了起来。不知读了多少遍,我终于弄明白这篇文章的意思了。

二十多年来,信鸽一直是“我”的爱物。一天,邻居的小男孩来我家玩,顺便帮我给信鸽喂食。无意间发现一只眼皮上净是白疙瘩的信鸽,就嚷嚷着不给它喂食。在“我”的眼中,任何鸽子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分贵贱,也不分美丑。在“我”和小男孩说完话并送走他后,无意间发现刚才被小男孩说长得丑的鸽子离家出走了,从此一去不回。显然,是因为小男孩说他长得丑伤了自尊,觉得呆在这里太没面子,就离开了。自从这只鸽子离开后,有许多鸽子也是觉得自己长得丑而离开了。

任何善良与灵性,一旦涂抹上“丑”的色彩,都有可能酝酿出各种无辜的悲剧。

在乎外表是人自尊自爱的表现,也是人容易虚荣的原因。自然界万物的形态在原始的眼光里本无所谓美丑,但生活在文明社会里的人,不得不接受既成的文明,于是有了“美”与“丑”的分别,人也因此高兴或者痛苦。对此现象,作者展示了批评和怨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不幸长得如故事中的信鸽,也应该坦然面对,“自行消失”肯定不是聪明的做法。

我不禁疑惑起来,心想:难道人的审美天性与鸽子的灵气会产生同感?难道动物也和人一样惧怕戴上“丑”的镣铐?

我真希望,这世界上不再有美丑之分,人们不要再惧怕自己带上“丑”的镣铐,应该乐观的对待生活,对待每个人,动物也是一样的。

美与自然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美与丑只在你的一念之间。——题记

为什么说“美与丑只在一念之间?这不是在忽悠人嘛!这美丑可是天注定的啊!”

其实,这衡量美丑的标准,决不是靠外表来判定的,而是靠心灵。一个人只有外表的美,却没有内心的纯洁,那么他,只能是一个不美之人。

你应该知道童话吧!它可是我们从牙牙学语就开始接触的,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认知的。还记得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的后母吗?那个自以为外表美就可以获得一切的女人。但是她由生到死都无法领会。“美”这个词的真谛,只是以自己对美的认知,而去伤害善良的人,这是美吗?不,不是的。这不是美,更不是去感受美,获得美,而是用一种极端的手段,以获得美为借口去伤人。也许她获得美的梦想是对的,但是她的方法错了。她以外表之美,去隐藏自己内心的丑恶和黑暗。最终也导致了她的痛苦悲惨的结局!

可是,另一个她却不是这样。

她用善良去化解敌视,用诚恳去面对阻挡在面前的艰难。一个弱女子,一个善良的人。她的外表被后母嫉妒,让后母想尽办法去害她。她的外表美,但是心灵却胜过外表几百倍!也许你已经猜出来了,她,就是白雪公主,一个诚实善良而且美丽的女人。她帮助困难的人们,对后母的伪装全然不知,但她却一次又一次地接待后母,每次都是无微不至地伺候,但是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惨遭毒手。她天真,一点心机也没有。虽然,她几次在鬼门关口徘徊,但是都是回归人间,也许是她的善良连阎王都心软了吧!后来她回归了城堡与王子举行了婚礼。好人有好报,不是吗?

其实,善恶美丑,仅在自身内心的一念之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因为嫉妒之心而燃起的火焰去伤害别人,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大度量,不是一个真正的“美”人。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是外表美不能说明一切,但是一个心灵美的人,哪怕外表不美但她还是会受人拥戴!

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嘛!

美与自然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美,穿越流光,悄然绽放。

——题记

绿草茵茵之间,挂着晨露的花朵,含苞待放。

在午后微醺的阳光里,独倚窗前,泡一杯清淡香茗,看茶叶在杯中翩翩起舞。翻开一本书,一瞬间,指尖触到冰凉的书页时,思绪随着那温柔的阳光,渐渐飘远……

悬崖峭壁之间,犹记斑羚飞渡峭壁的身影。前有断壁,后有饿狼,当斑羚走投无路之时,“飞渡”,或许成了羊群最无奈,最壮烈的办法吧。饿狼来势汹汹,羊群被迫自动分为老幼两队,同时向前飞奔,奋勇一跳。跳过,是生;坠下,则是粉身碎骨的毁灭。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幼羊重重地踩下老羚羊的脊背,再次轻捷一跳,踏在了对岸的地面。而那只老羚羊,毫无疑问的坠下深渊,随着一声悠远惆怅的哀鸣,粉身碎骨。就这样,一生,一灭。老羚羊的坚忍退让,换来了年轻斑羚的生的机会,他们的灵魂,也将在年龄斑羚的身上,得到永远的延续。坚忍退让的美,就在斑羚们生死一跳中,悄然绽放。

田园乡村之中,犹怜美人梨花带雨的音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愁”字,这世上,谁又能比得过李清照这位女词人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心生伤悲,愁绪满怀的样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愁绪感人肠的样子。汉字成千上万,偏偏在她的笔下,每一个字都用的恰到好处,越读越美。舞文弄墨的美,就在李清照的笔下,悄然绽放。

辽辽戈壁之上,犹记戚家军浴血沙场的身姿。当外族来犯,你是否会勇敢冲到前线?当外族在我国烧杀抢掠,你是否愿意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相信很多人都会为了一己私利选择逃避,但戚继光不然。若干年剿匪之路,数千将士为国丧命,面对如此危险的环境,他毅然决然踏上了七年剿匪之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他,面对着国家,面对着人民,发出了势要剿灭倭寇的决心。为国而战,是他的归宿,是他的荣耀,是他的使命。为国而战的美,就在戚继光抗倭的矫健身姿之中,悄然绽放。

美,就在这些有血有肉的生命的悄然绽放。无涯的时间荒野里,不迟不早,我遇见了他们。于是,美,悄然绽放,流动着,温柔地长留心中。

旭日高升,春风徐来,花香扑鼻而来。看那绿草茵茵之间,花朵在悄然绽放。

中考美悄然绽放作文2

冬去春来,春风徐来,花香扑鼻而来。看那花丛中,花朵在悄悄中绽放。

在充实的生活里,也许从不会注意那些细腻的事物,何时花开,又何时花谢,总觉得与自己无关,少那一分赏美之情。今年春风又来了,自己依走过那花丛。起初是含苞待放的几朵,有人形容成嫣然的一笑,如此美丽而自己从未感觉,只是歆然有了茂密的绿枝遮盖着光秃秃的土地,冷视那些美丽。话与事物的变化都悄悄经过,也许这就是生命的伟大,因为这伟大寓于平凡。每一次看到这些花儿,都有不同的姿色。瞬间,悄悄绽放的一切全部排在眼前,花儿盛开似火,醉的是有心之人,自己无心赏花,更无心摘花。绿油油的枝叶更是增添着凉意。自己知道,生命也如这一朵朵花,在青春时绽放,寻求阳光,充满了快乐,洋溢着生命中最美丽的幸福。悄悄而来,又匆匆逝去。花未眠,人心更无法平静。

有时幻想自己能在一个百花盛开的地方漫步,最好还有丝丝细雨,燕雀低飞寻找避雨处,无意触到早已等待的花朵,花羞涩点头,落下晶莹的水滴。燕雀虽沾上雨水,已匆匆飞去,无暇回眸。这一切被自己巧然看见,自己无法形容这美丽,只有静静走过。雨后天晴,花悄悄绽放,显现出它的娇艳,最值得人们观赏,而这一切只有自赏,燕雀不会再回来,人们早已忘却昔时的多情。美丽在悄悄中绽放,但花儿只有沉默,等待下一个花季,下一次相遇。

在花开时无人赏,美丽空对月。等到花谢,是否有人会悲伤?抱怨不知珍惜的自己。

对于花朵,花开花谢也许很简单,而人总把自己的情感夹杂在其中,故意渲染气氛。从未体会花谢时流露出美丽,它也在绽放另一种幸福------从容的面对,悄悄而短暂,期待重生。花儿似雪飞翔,花瓣伪装成一种坚强。才知道人的渺小,与生命最可贵的到底是什么。

窗外又呼风唤雨,自己想起自己该珍惜的,那些花儿就在雨中悄悄绽放,这一切不就是自己曾想象的美丽画面。自己放下所有疲惫,在重生后出发。

凉夜,美丽在悄悄中绽放。

中考美悄然绽放作文3

在自己们生活的周围,总会围绕着美或不美,美的事情让自己们赏心悦目,不美的事又让大家为之厌恶。很多时候人们总会抱怨、批评世间各种各样的恶,却常常忽略轻视了身边好的、美的东西。

在前段时间发生的舟曲泥石流中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电视上经常不断的插播那些名人来到灾区,做戏般的向镜头哭诉着那些感动,可又有谁注意到远处一位中年人站在汹涌的泥水中,甘当人梯般的举着摇摇欲坠的木架让老人、小孩们从他身上踏过,他的衣服湿透了,不知是泥水还是汗水或者是血水。可不远的地方,那位西装革履的名人,是怕弄脏了名贵的衣服,还是觉得这样做无法显示他的爱心,扶都不愿意扶一下微微颤抖走过去的老人。难道这样的人还能心安理得的说自己有爱心吗?而那位中年人却没有说些什么,默默无闻的一直尽职尽责的坚守在一线,没有一声抱怨、也没有想到去休息一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美,才是真正值得自己们敬佩的人。

在自己耳边,常常传出“谁谁谁长的真漂亮”的谈话,可又有谁真正认为自己长的丑喃?美与丑并不仅仅介与外表怎么样,其实很多时候也重点在于他的行为与心灵,难道会有谁会觉得一个行为丑陋,心灵肮脏的人很美吗?人世间美好的事物总会令自己们为之歌颂和赞扬。遥看从古至今,一段段经历都见证着这个说法。西施为国无私的来到一个充满危险的国家;王昭君远下西域,离开了熟悉的亲戚朋友,甘守寂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些人被自己们称之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的代表。自己想,这不仅仅是她们外貌的动人,还有她们那为了自己的国家而付出一切、无私奉献的感人精神。

人间的美,埋藏在各个角落,等待着自己们去发掘,让自己们做一个甘愿为国家为社会做奉献的人,那么他才是一个真正美丽的人。

中考美悄然绽放作文4

漂亮的东西总会引来人们驻足观看,但在绽放光彩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丽。

一天,走进厨房,突然发现角落里放着一颗土豆。仔细一看,已经长出了芽。“土豆不能吃了,怎么办呢?”“你把它种上吧。”爸爸给我提建议。种上?好,那就种上吧,城里的孩子没体验过种菜,这次可要尝试一把。

怀着兴奋和期待,我把土豆种到花盆里。“要浇水。”爸爸提醒道。我马上拿起水壶开始浇水。“这可是你第一次种东西,一定要好好照顾它!”爸爸笑着给我分配了任务。“好,我尽力吧!”

第二天,我一起床便奔阳台看我的土豆。花盆里依然是原来的样子,除能看到土别无他物。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仔细一想,哪会有刚种下一天就破土而出的呢?是自己太心急了。

第三天,我又兴致勃勃地去看那个种下土豆的花盆,虽然明知道花盆不会有什么变化。

第四天,第五天……天天如此。

我每天除了给它浇浇水,松松土,就只能望着这个看起来空无一物的花盆发呆,有时我甚至怀疑土豆已经死掉了。但凭着相信它一定会发芽的信念,我还是坚持着。

直到有一天。

“姑娘,快来看看,你种的土豆发芽了!”爸爸的声音从阳台上传来。就像被电击了一样,我立刻跑到了阳台。再见到那花盆,粉红色的土壤中立着挺拔又翠绿的土豆苗,顶端像花苞一样一层包着一层,嫩绿色的身躯格外引人注目。

“我昨天还没看到它长来呢,一夜之间就长了这么多!”爸爸惊叹道。我也为这变化感到惊奇。但我仿佛好像又知道了什么。

一个多星期的等待与积蓄,终于在今天绽放了自己。在土壤中深埋的那段日子,看不到阳光,只能在黑暗中努力向上。为了看到阳光,土豆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长时间的积累成就了这一刻绽放的美丽。

那么,人不也应该是这样的么?为自己的目标暗自努力积累能量,最终总会有绽放的那一刻。只有在黑暗中默默积蓄自己,才会有破土绽放的美丽。

美与自然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材料中提到了“中国古代诗人”“审美感受”,这就提示考生可以将自然之美与人文视点结合起来进行写作,如某个地方被古今文人赋予了一种特别的文化内涵而显现出其人文之美,这样就可以将自然美与人文美结合起来。写作时,考生要注意在思想境界上的提高,不要写得肤浅,但也不要写得晦涩。佳作展示:

未名湖是个海洋

去北京参观学习时,我没事在燕园逛了几次,情有独钟的还是未名湖。从东门入校前往未名湖,要经过体育馆。如果把燕园比做一把名贵的古琴,那体育馆就是琴匣上鎏金的篆刻,是现代艺术与古典质朴融为一体的典范。

来到未名湖,首先看到的是声名远播的博雅塔。据说博雅塔原来是座水塔,它有中国古代特有的木榫结构和佛教中的莲花座,青灰的塔身显示出一股厚重和沧桑。博雅塔往南紧邻的就是号称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和名扬海内外的百年讲堂。

再前行,便真正走近了未名湖。未名湖很美,平静的水面没有一丝波澜,水面上青烟缭绕,实在是美极了!那水的温润,直击人柔软的心底。弯弯的垂柳和金黄的银杏交相辉映,默默肃立在湖边。树影倒映在闪着片片银光的湖面上。仲秋将尽,远处水面上的荷花已经枯萎了,不远处的野鸭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着,湖面映着博雅塔的倒影。或漫步环湖小路,或小憩于树下石椅,感觉格外有韵味,学子们来了,在湖边僻静的角落坐着一动不动地看书;游客们来了,在湖边最热闹的地方,或休息,或拍照。

未名湖是一个神奇的湖,据说,它虽没有活水的注入,却从来没有干涸过。我猜想也许是哪条暗河在默默为它提供水源吧。阿忆在《我的生死北大》中这样写道:“高中时到北大玩,一次途经燕南园,见一位身材矮小的老者,静静坐在青石板上。看到我们走近,老人拄起拐杖,慢慢绕到燕南园残垣之后,隔墙递过一枝盛开的花朵。”那递花的老人,就是朱光潜先生。也许,只有一位将美学思考浸透整个生命的、可爱的人,才会这样不须情由地将手中的小花,递给陌生的路人。阿忆说:“直到今天,我一直偏执而迷信地认为,那不是自然界中一枝普通的花朵,它分明是人类精神之树的果实,是一代宗师无言的暗示。在即将熄灭生命之火的岁月里,先生不断越过隔墙,把旷世的风范吹进晚辈们的心灵中。”是不是无数这样的大师成就了未名湖的传奇?它无须“朝涂曦霞,暮染烟岚”的斑斓,无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辽远,只那一眼望去就觉得厚重。它的美不只在于形,还在于那意识形态之上的人文与历史之美。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未名湖包含的文化底蕴很深,有人就曾把未名湖比做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若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有一天,那跃起的鱼会是我吗?

美与自然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美是什么?我们怎样去认识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有点让我无从下手。如果单纯的说美是漂亮,有些肤浅;说美是善良,又有些抽象;说美是看着顺眼的东西,又有些狭隘……那么美到底是什么?我有些疑惑了。

然而,当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以后,我受益匪浅。也深刻体会到了文学力量的伟大。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用他毕生精力,向人们谈论美。这是他对美的魅力的深刻体验,是对他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更是给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他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力图在促进年轻一代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参照和指南。此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谈美书简》是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书中的13封信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等美学范畴,作了生动而详细的阐释。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第一封《代前言:怎样学习美学?》

朱光潜先生首先谈了写作《谈美书简》的动意,并且谈了学习美学的基本方法。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朱光潜先生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美学是科学工作的一种,它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恒心以及排除万难的勇气。马克思的名言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是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到这里人们就应该排除一切疑虑;这个领域里不容许又丝毫畏惧!’”朱光潜先生也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学道路的不懈追求。

第二封《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抽象概念出发?》

人们在不断的探究美的定义是什么?但是并没有固定的结论。美可以变为丑,丑也可以转化为美。80年代,朱光潜先生坚持“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总命题,认为这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不是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正确辨认生活与艺术中的一切丑现象”,认为“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

第三封《谈人》

谈美离不开谈人,因为美是一种对于人来说才具有意义的价值。文中写到:“一个活人时时刻刻要和外界事物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为着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因此,人的活动大致分为知情意这三种,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一个整体”。并且对康德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批判。

第四封《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一些误解》

在此,朱光潜先生重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郑重提出“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专著,说不上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等一些误解,朱光潜先生说,构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这个完整体系“是长期发展而且散见于一系列著作中的。要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对我们学习美学是一大启发。

第五封《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朱光潜先生认定“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交融的”。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一方面,自然经过人的改造而日益丰富化,成了“人化自然”;另一方面,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使其在改造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肯定了自己,使自己的本质力量日益加强和提高了。这是一个双向过程。人类历史就这们日益发展下去,以至于达到“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

第六封《冲破文艺创作和审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四人帮”统治时期,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禁区是“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感”。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为人的自然本性, “人道主义”总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因为人虽是一种动物,却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心和精神生活。”在阐释“共同美感”时,朱光潜先生援引了马克思“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论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共同职能”,它所产生的美感也就是“人类的共同美感”。因此,老先生呼吁我们冲破禁区,解放思想。

第七封《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在这封信里,朱光潜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生理学知识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美与美感,如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而且向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节奏感,而不应一味高昂”“审美者和审美对象各有类型”等观点。人的审美标准不同,美的标准也就不一样。情人眼里出西施,难道西施都长一个样吗?

第八封《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朱光潜先生认为“把从感性认识所得来的各种映象加以整理和安排,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就叫形象思维;“把许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综合,求出每类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规律,这是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形象思维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也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第九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文学是用语言为媒介,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即语言要通过符号(字音和字形)间接引起事物的观念。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在艺术门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文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他提醒我们青年一定要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如多读文学作品等。

第十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朱光潜先生认为不能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绝对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这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像旗帜那样鲜明对立。要“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高尔基曾说过:“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十一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起着决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但是再现典型人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它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

第十二封《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悲剧与喜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具有两种不同的审美特性。悲剧与喜剧很难截然划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现实世界的矛盾本来就很复杂,纵横交错,很难分出悲喜,同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戏剧往往产生不同的感受。“世界对.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思考的人是个喜剧。”

第十三封《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朱光潜先生对来信问到关于学外语和美学问题朋友们提出忠告:“学美学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学好马列主义”;其次,“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掌握国际最新资料”;第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就是这样一本书,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在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美的启示,逐步的认识美,理解美的问题,掌握美的体系。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正如他几十年前创作《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一样,不是掉书袋的,而信手所致,拿来谈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美学、理解美学,而不是空洞的来谈论美学大理论。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