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9-04-30 10:54:27

相关推荐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壳体;以及设置在上述壳体内的风扇、热交换器和排水盘,由上述风扇朝上述热交换器吹出的气流经由上述壳体内的出风通道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如图6所示,经由出风通道从出风口11x吹出的气流受到设置于热交换器3x下方的排水盘边缘的阻挡而产生涡旋(紊流)tx1,从而无法充分、均匀扩散并吹出至朝向下方开口的出风口11x。这样一来,靠近排水盘一侧的一部分出风口的出风量变小,大大降低了热交换器中与排水盘相邻部分的利用率。

因此,需要对上述空调室内机、特别是其出风口处的结构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够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扇和热交换器,由所述风扇朝所述热交换器吹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壳体内的出风通道从所述出风口吹出,其中,所述出风通道的靠近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至少由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两个以上的倾斜部构成,其中,越位于上方的倾斜部相对于所述侧面的投影长度越长。

根据上述结构,在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出风通道的靠近壳体的侧面具有凹陷部。藉此,通过该凹陷部,能改善位于出风通道下游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此外,凹陷部至少由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两个以上的倾斜部构成,其中,越位于上方的倾斜部相对于所述侧面的投影长度越长。藉此,与形成相同尺寸的倾斜部的情况相比,能进一步改善位于出风通道下游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优选的是,所述倾斜部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使所述凹陷部越靠下方越远离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倾斜部比所述第一倾斜部靠下方,且使所述凹陷部越靠下方越靠近所述热交换器。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倾斜部使凹陷部越靠下方越远离所述热交换器,第二倾斜部比所述第一倾斜部靠下方,且使凹陷部越靠下方越靠近所述热交换器。藉此,无需另外设置引导构件,仅通过两个倾斜部构成的简单结构就能实现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的改善,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排水盘,所述排水盘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且具有构成所述出风通道的背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壁面的围边,所述凹陷部具有最大深处,所述排水盘的所述围边的顶端低于所述最大深处。

根据上述结构,排水盘围边的顶端低于凹陷部的最大深处。藉此,与排水盘围边的顶端高于凹陷部的最大深处的情况相比,能更好地对出风口中靠近排水盘围边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该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优选的是,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热交换器的顶部到所述顶端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尺寸e为a的三分之一以上。

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第一倾斜部、热交换器以及排水盘围边之间的尺寸关系,能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优选的是,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热交换器的顶部到所述顶端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尺寸e小于等于a。

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第一倾斜部、热交换器以及排水盘围边之间的尺寸关系,能更好地对出风口中靠近排水盘围边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底端低于所述顶端。

通过如上所述设置第二倾斜部的底端与排水盘围边的顶端之间的位置关系,能更好地对出风口中靠近排水盘围边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底端与所述顶端齐平。

通过如上所述设置第二倾斜部的底端与排水盘围边的顶端之间的位置关系,能更好地对出风口中靠近排水盘围边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优选的是,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顶端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底部的距离为c,所述凹陷部的所述最大深处的最大深度为c的四分之一以上。

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凹陷部、热交换器以及排水盘围边之间的尺寸关系,能更好地对出风口中靠近排水盘围边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优选的是,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顶端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底部的距离为c,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尺寸小于c。

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第二倾斜部、热交换器以及排水盘围边之间的尺寸关系,能更好地对出风口中靠近排水盘围边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尺寸大于c的二分之一。

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第二倾斜部、热交换器以及排水盘围边之间的尺寸关系,能更好地对出风口中靠近排水盘围边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优选的是,所述凹陷部的所述最大深处的最大深度为10mm以上且20mm以下。

通过将凹陷部尺寸设为上述值,能更好地对出风口中靠近排水盘围边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倾斜部由平面或曲面构成,所述第二倾斜部由平面或曲面构成。

此处,可以是: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均由平面构成;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均由曲面构成;第一倾斜部由平面构成而第二倾斜部由曲面构成;或者第一倾斜部由曲面构成而第二倾斜部由平面构成。藉此,以简单的表面加工就能形成作为气流引导构件的凹陷部(倾斜部),能降低凹陷部的加工成本,进而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制造成本。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直接或间接连接。

此处,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直接连接是指:不增设引导面或过渡面,而将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直接拼接形成凹陷部。藉此,能降低凹陷部的加工成本,进而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制造成本。与之相反,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间接连接是指:在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之间设置引导面或过渡面。在该情况下,能根据实际情况方便地调节凹陷部的曲率。

优选的是,所述热交换器环绕所述风扇设置,所述壳体在底面具有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风扇经由风帽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于壳体的底面。藉此,能使气流在壳体内部折返,与供气流单向流动的结构相比,能使空调室内机小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出风通道靠近壳体的侧面具有凹陷部。藉此,通过该凹陷部,能改善位于出风通道下游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此外,凹陷部至少由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两个以上的倾斜部构成,其中,越位于上方的倾斜部相对于所述侧面的投影长度越长。藉此,与形成相同尺寸的倾斜部的情况相比,能进一步改善位于出风通道下游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

本文所描述的空调室内机的额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的详细描述中陈述,并且通过下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或者从通过实践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这些描述包括下文的详细描述、权利要求、以及附图。

应了解前文的一般描述和下文的详细描述说明了各种实施方式并且意图提供理解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性质和特征的概述或框架。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各种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合并于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部分。附图示出了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并且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中清楚地描述,并且其优点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显而易见,附图以示例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不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

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凹陷部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凹陷部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凹陷部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凹陷部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气流分布的效果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气流分布的效果图。

(符号说明)

1壳体

11、11x出风口

12进风口

2风扇

3、3x热交换器

4出风通道

41侧面

41a、41aa、41ab、41ac凹陷部

41a1、41aa1、41ab1第一倾斜部

41a2、41aa2、41ab2第二倾斜部

41aa3、41ab3第三倾斜部

5排水盘

51围边

51a顶端

100空调室内机

j、ja1、ja2交界

t2a、t2b、tx1、tx2涡旋

x外侧方向

z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效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为了便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解释和精确定义,术语“上”、“下”、“内”和“外”用于参考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特征的位置来对这些特征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凹陷部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凹陷部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凹陷部的剖视图,图5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凹陷部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气流分布的效果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气流分布的效果图。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0的主要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具有出风口11的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风扇2和热交换器3,由风扇2朝热交换器3吹出的气流经由壳体1内的出风通道4从出风口11吹出,其中,出风通道4靠近壳体1的侧面41具有凹陷部41a,凹陷部41a至少由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的两个以上的倾斜部41a1、41a2构成,其中,越位于上方的倾斜部41a1相对于所述侧面41的投影长度越长。

根据本实施方式,出风通道4靠近壳体1的侧面41具有凹陷部41a。藉此,通过该凹陷部41a,能改善位于出风通道4下游的出风口11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提高热交换器3的利用率。此外,凹陷部41a至少由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的两个以上的倾斜部41a1、41a2构成,其中,越位于上方的倾斜部41a1相对于所述侧面41的投影长度越长。藉此,与形成相同尺寸的倾斜部的情况相比,能进一步改善位于出风通道4下游的出风口11处的气流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3的利用率。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100例如为吊顶空调室内机,整体大致呈立方体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空调室内机整体也可以大致呈圆柱状或多棱柱状,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出风通道的靠近壳体的侧面设置凹陷部且使凹陷部环状壳体内侧,藉此,能进一步改善位于出风通道下游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与之相应,包围该空调室内机100内部结构的壳体1也大致呈立方体状。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状态下,如图1所示,风扇2例如经由马达安装在壳体1内部顶面(图1中的上方)的大致中央位置处,而热交换器3环绕该风扇2设置。此外,在壳体1内还设置有排水盘5,排水盘5位于热交换器5的下方,且该排水盘5具有构成出风通道4的背向热交换器3的壁面的围边51。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出风通道4与壳体1之间例如设置有发泡材料,该发泡材料的背向壳体1的侧面(即,侧面41)和热交换器3的壁面(远离风扇2的外壁面)围成上述出风通道4。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出风口11设于壳体1的底面(图1中的下方),且壳体1在底面还具有进风口12,风扇2经由风帽6与该进风口12连通。具体而言,出风口11设置于壳体1底面中靠近侧面的位置处,而进风口12设置于壳体1底面中靠近中央的位置处,且出风口11与进风口12通过环绕设置的热交换器3和风帽6等内部构件彼此隔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进风口12和出风口11均设置于壳体1的底面。藉此,能使气流在壳体1内部折返,与供气流单向流动的结构相比,能使空调室内机100小型化。

以下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凹陷部41a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部41a包括第一倾斜部41a1和第二倾斜部41a2,第一倾斜部41a1使凹陷部41a越靠下方越远离热交换器3,第二倾斜部41a2比第一倾斜部41a1靠下方,且使凹陷部41a越靠下方越靠近热交换器3。藉此,无需另外设置引导构件,仅通过两个倾斜部41a1、41a2构成的简单结构就能实现出风口11处的气流分布的改善,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具体而言,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41a1和第二倾斜部41a2均由平面构成。第一倾斜部41a1随着靠近上下方向z下方侧而向壳体1的外侧方向x倾斜,并与第二倾斜部41a2相交于交界j(在实际中,交界j形成为交界线,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平滑的倒角)。第二倾斜部41a2从该交界j开始,随着靠近上下方向z下方侧而向壳体1的内侧方向(即,与外侧方向x相反的方向)倾斜。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41a1与第二倾斜部41a2直接连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增设引导面或过渡面,而将第一倾斜部41a1与第二倾斜部41a2直接拼接形成凹陷部41a。藉此,能降低凹陷部41a的加工成本,进而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制造成本。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41a的最大深处即为交界j处。如图2所示,若将第一倾斜部41a1的远离交界j的倾斜起始点与第二倾斜部41a2的远离交界j的倾斜终止点相连而得到连接线,则交界j与该连接线之间的距离d即为凹陷部41a的最大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的倾斜部(凹陷部)均由平面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多个倾斜部也可以由平面和/或曲面构成。举例而言,可以是: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均由曲面构成;第一倾斜部由平面构成而第二倾斜部由曲面构成;或者第一倾斜部由曲面构成而第二倾斜部由平面构成。藉此,以简单的表面加工就能形成作为气流引导构件的凹陷部(倾斜部),能降低凹陷部的加工成本,进而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制造成本。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部的数量为两个,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倾斜部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倾斜部(凹陷部41aa)由第一倾斜部41aa1、第二倾斜部41aa2以及第三倾斜部41aa3构成。此时,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经由作为引导面或过渡面的第三倾斜部)间接连接。在该情况下,能根据实际情况方便地调节凹陷部41aa的曲率。在该第一变形例中,第一倾斜部41aa1、第二倾斜部41aa2以及第三倾斜部41aa3均由平面构成,且第一倾斜部41aa1与第二倾斜部41aa2相交于交界ja1,第二倾斜部41aa2与第三倾斜部41aa3相交于交界ja2。此时,凹陷部41aa的最大深度处位于交界ja1与交界ja2之间。

此外,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倾斜部(凹陷部41ab)由第一倾斜部41ab1、第二倾斜部41ab2以及第三倾斜部41ab3构成。此处,第一倾斜部41ab1和第三倾斜部41ab3由平面构成,而第二倾斜部41ab2由曲面构成。除了第二倾斜部41ab2由曲面构成这一点以外,第二变形例的凹陷部41ab与第一变形例的凹陷部41aa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二倾斜部41ab2的曲面与第一倾斜部41ab1、第二倾斜部41ab2的平面相切连接,形成平滑的过渡面,以顺畅地引导气流。

另外,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凹陷部41ac也可以包括由多个曲面构成的多个倾斜部。在该情况下,同样可以将各个倾斜部的曲面交界处形成为平滑的面,例如在交界处相切连接,以顺畅地引导气流。

以下主要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凹陷部41a与其他构件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和尺寸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排水盘5的围边51具有顶端51a,该顶端51a低于凹陷部41a的最大深处。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51a比第一倾斜部41a1与第二倾斜部41a2之间的交界j靠下方,即,在上下方向z上,顶端51a位于交界j的下方侧。

藉此,与排水盘5的围边51的顶端51a高于凹陷部41a的最大深处的情况相比,能更好地对出风口11中靠近排水盘5的围边51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该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3的利用率。

此外,在上下方向z上,若将热交换器3的顶部到排水盘5围边51的顶端51a的距离设为a,将排水盘5围边51的顶端51a到热交换器3的底部的距离设为c,将第一倾斜部41a1的尺寸设为e,则:

在上下方向z上,第一倾斜部41a1的尺寸e为距离a的三分之一以上,即:e≥a/3。

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z上,第一倾斜部41a1的尺寸e小于等于a,即e≤a。

通过如上地设置第一倾斜部41a1、热交换器3以及排水盘5的围边51之间的尺寸关系,能更好地对出风口11中靠近排水盘5的围边51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11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3的利用率。

此外,如上所述的凹陷部41a的最大深处的最大深度d为距离c的四分之一以上,即:d≥c/4。在实际中,将凹陷部41a的最大深处的最大深度d设为10mm以上且20mm以下,即:10mm≤d≤20mm。

同样地,通过将凹陷部41a的尺寸设为上述值,能更好地对出风口11中靠近排水盘5的围边51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11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3的利用率。

以下对第二倾斜部41a2与其他构件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和尺寸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上下方向z上,第二倾斜部41a2的底端低于顶端51a。也可以是,第二倾斜部41a2的底端与顶端51a齐平。其中,“第二倾斜部41a2的底端”即为上述“第二倾斜部41a2的远离交界j的倾斜终止点”。换言之,在上下方向z上,排水盘5的围边51的顶端51a与第二倾斜部41a2的倾斜终止点同高或在该倾斜终止点的上方侧。同样地,通过如上设置第二倾斜部41a2的底端与排水盘5的围边51的顶端51a之间的位置关系,能更好地对出风口11中靠近排水盘5的围边51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11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3的利用率。

此外,若将第二倾斜部41a2在上下方向z上的尺寸设为g,则:

在上下方向z上,第二倾斜部41a2的尺寸g小于距离c,即,g<c。

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z上,第二倾斜部41a2的尺寸g大于距离c的二分之一,即,g>c/2。

通过如上地设置第二倾斜部41a2、热交换器3以及排水盘5的围边51之间的尺寸关系,能更好地对出风口11中靠近排水盘5的围边51附近的气流进行引导,以更进一步改善出风口11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3的利用率。

以下参照图6和图7,对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效果进行说明。

与图6中未设置凹陷部的现有技术相比,图7所示的设置有凹陷部的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在出风口11中靠近排水盘围边附近(图7中出风口的右侧)的气流的涡旋消失(即不存在图6中的涡旋tx1),气流分布变得更均匀,显著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并且,对比图6和图7,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的风帽6的靠热交换器3一侧(图6和图7中的左侧)的涡旋由一个转化成两个(即图6中的涡旋tx2转化成了图6中的涡旋t2a、t2b),因此,涡旋t2a、t2b处的风速也随着变小。这样一来,涡旋t2a、t2b对正常气流的影响也被大大减小。

本发明在其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自由组合,或是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变形、省略。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具有出风口(11)的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风扇(2)和热交换器(3),由所述风扇(2)朝所述热交换器(3)吹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壳体(1)内的出风通道(4)从所述出风口(11)吹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通道(4)靠近所述壳体(1)的侧面(41)具有凹陷部(41a),

所述凹陷部至少由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两个以上的倾斜部构成,其中,越位于上方的倾斜部相对于所述侧面的投影长度越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部包括第一倾斜部(41a1)和第二倾斜部(41a2),

所述第一倾斜部(41a1)使所述凹陷部(41a)越靠下方越远离所述热交换器(3),

所述第二倾斜部(41a2)比所述第一倾斜部(41a1)靠下方,且使所述凹陷部(41a)越靠下方越靠近所述热交换器(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排水盘(5),

所述排水盘(5)位于所述热交换器(3)的下方,且具有构成所述出风通道(4)的背向所述热交换器(3)的壁面的围边(51),

所述凹陷部(41a)具有最大深处(j),所述排水盘(5)的所述围边(51)的顶端(51a)低于所述最大深处(j)。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热交换器的顶部到所述顶端(51a)的距离为

(a),所述第一倾斜部(41a1)的尺寸(e)为(a)的三分之一以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热交换器的顶部到所述顶端(51a)的距离为

(a),所述第一倾斜部(41a1)的尺寸(e)小于等于(a)。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倾斜部(41a2)的底端低于所述顶端(51a)。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倾斜部(41a2)的底端与所述顶端(51a)齐平。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顶端(51a)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底部的距离为(c),所述凹陷部(41a)的所述最大深处(j)的最大深度(d)为(c)的四分之一以上。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顶端(51a)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底部的距离为(c),所述第二倾斜部(41a2)的尺寸(g)小于(c)。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倾斜部(41a2)的尺寸(g)大于(c)的二分之一。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41a)的所述最大深处(j)的最大深度(d)为10mm以上且20mm以下。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部(41a1)由平面或曲面构成,

所述第二倾斜部(41a2)由平面或曲面构成。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部(41a1)与所述第二倾斜部(41a2)直接或间接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3)环绕所述风扇(2)设置,

所述壳体(1)在底面具有进风口(12),

所述出风口(11)设于所述壳体(1)的底面,

所述风扇(2)经由风帽(6)与所述进风口(12)连通。

技术总结

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够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分布,从而提高热交换器的利用率。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扇和热交换器,由所述风扇朝所述热交换器吹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壳体内的出风通道从所述出风口吹出,其中,所述出风通道靠近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至少由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两个以上的倾斜部构成,其中,越位于上方的倾斜部相对于所述侧面的投影长度越长。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璐;王哲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07.13

技术公布日:.02.1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