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9-06-24 05:42:52

相关推荐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上升,人们都意识到了烟草对身体的危害,因此产生了电子烟。电子烟具有与香烟相似的外观和味道,但一般不含香烟中的焦油、悬浮微粒等其它有害成分,大大减少了对使用者身体的危害,因而多作为香烟的替代品,用于戒烟。

电子烟一般由雾化装置和电源组件构成,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发热组件一般由纤维绳及缠绕纤维绳上的发热丝组成。例如申请号20498010.8的中国专利中,导液绳由玻纤材料制成,其横穿与通气管的侧壁中,且两端露出在外,该露出的端部与储液件相连通,以通过毛细作用将储液件中的烟液吸入到通气管中,发热元件设置在通气管内并配合在导液绳上,通过加热的方式将导液绳位于通气管内部的部分上的烟液雾化。由于导液绳为柔性材质,因而需要在通气管上设置与容置导液绳的通孔相连通的切口以固定导液绳。另一方面为了防止通气管在切口处塌陷,需要在切口位置处设置定位套筒以增强切口处的抗外力能力。因而设置导液绳后还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固定装置,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及其电子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结构复杂,组装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烟弹管及雾化组件;所述烟弹管内设有烟气通道和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烟液,所述烟弹管的一端形成有出液口;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上盖及发热组件;所述上盖包括顺次连接的导引部、配合部及容纳部,所述导引部与所述烟弹管设有所述出液口的一端配合,且所述导引部上开设有进液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气孔设置在一体结构的所述导引部内;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发热组件配合;所述容纳部上形成有收容部分所述发热组件的容纳腔;其中,所述进液孔通过所述配合部而与所述发热组件流体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液口流出的烟液输送至所述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用于将所述进液孔输送的烟液进行加热使其雾化成烟雾;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发热组件流体连通,用于将所述烟雾通过所述出气孔传送至所述烟气通道流出。

可选地,所述上盖是一体成型的部件。

可选地,所述配合部包括下表面和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进液孔流体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容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设置在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下表面之间,进而实现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发热组件的密封配合。

可选地,所述进液孔为非圆形孔。

可选地,所述进液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出气孔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两个进液孔设置在所述出气孔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导引部的上表面和侧表面。

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多孔陶瓷导液体和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的底面的发热结构以及电极,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用于将经所述进液孔输送的烟液输送至所述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用于在通电时发热而将烟液转化为烟雾,所述电极用于将所述发热结构电连接至电源。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之间的侧壁,以实现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之间的密封配合。

可选地,所述发热结构为发热涂层、发热线路、发热片或发热网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增大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与烟液的接触面积,并且减小烟液到达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的底面的流阻。

可选地,所述侧壁包括环形壁部和自所述环形壁部向外凸出的凸脊部,所述环形壁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之间且与所述容纳部形成间隙,所述凸脊部紧密配合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用于与所述上盖配合而将所述发热组件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中。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底壁和底座侧壁,所述底座侧壁具有用于与所述容纳部进行卡扣配合的结构,并且所述底座底壁上开设有进气孔。

可选地,所述进气孔为至少一个,且所述进气孔的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小于等于0.2mm。

可选地,所述进气孔为圆孔,且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等于0.2mm。

可选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盖设在所述导引部上,并在对应所述进液孔的位置开设有导通孔,在对应所述出气孔的位置向所述出气孔的方向形成夹设在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烟气通道之间的围壁,以使所述导引部和所述储液腔密封配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电源组件和前文所述的雾化装置,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装置电连接,并且用于给所述雾化装置的发热组件提供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利用上盖将储液腔和烟气通道与发热组件流体连通,通过上盖的进液孔将烟液输送至发热组件,通过上盖的出气孔将所转化的烟雾传送给烟气通道,并且通过将进液孔和出气孔设置为一体结构,使得雾化装置的安装更加便捷且相关的密封性能更好。另外,进液孔和出气孔同时设置在导引部上,还可以提高导引部的利用率,使得雾化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雾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上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电子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可包括雾化组件100和烟弹管200。其中,雾化组件100容纳在烟弹管200内,雾化组件100可包括发热组件10、上盖20和底座30。其中,发热组件10设置在上盖20和底座30之间,且发热组件10和上盖20以及底座30容纳在烟弹管200内。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0可包括多孔陶瓷导液体12、设置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底面上的发热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及与电源(图中未示出)电连接的电极18。

其中,多孔陶瓷导液体12由多孔陶瓷材料制成。多孔陶瓷材料一般是由骨料、粘结剂及造孔剂等组分由高温烧结的陶瓷材料,其内部具有大量彼此连通并与材料表面连通的孔道结构。由于多孔陶瓷材料具有孔隙率高、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体积密度小、导热性低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在冶金、生物、能源、环保等领域有着众多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多孔陶瓷材料制作多孔陶瓷导液体12,位于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12一侧的烟液经由多孔陶瓷材料内部的大量彼此连通并与材料表面连通的孔道结构渗透至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另一侧,并与设置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底面上的发热结构相接触,从而将烟液转化为烟雾。

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顶面开设有一凹槽122,该凹槽122的截面积沿凹槽122深度方向逐渐缩小。该凹槽122一方面可以用于容置烟液;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大烟液与多孔陶瓷导液体1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烟液的扩散速度;同时该凹槽122还能缩小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烟液到达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底面的流阻,进一步提高烟液的扩散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发热结构16设置在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底部,用于对多孔陶瓷导液体12底面的烟液进行加热。具体地,该发热结构16可以为发热涂层、发热线路、发热片或发热网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发热结构16为发热涂层。其中,发热涂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感应发热涂料和红外感应发热涂料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在发热组件10的底面均匀的涂覆电磁感应发热涂料,使用时,利用电磁感应作用使得发热涂层对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底面进行加热。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发热结构16可以为发热片或发热网。其中,发热片可以为金属片,也可以为其他通电可以产生热量的材料,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结构16为发热线路。电极18将该发热线路与电源电连接,当电源通电时,发热结构16发热,从而对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底面进行加热,使位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底面的烟液转化为烟雾。

请参阅图3和图4,雾化组件还包括一密封件14,密封件14设置在上盖20和多孔陶瓷导液体12之间,且套设在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上表面123和侧表面125上。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4具有与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上表面123配合的上壁142和与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侧表面125配合的侧壁144。密封件14的上壁142位于上盖20和多孔陶瓷导液体12之间,且在该上壁142上开设有与多孔陶瓷导液体12上的凹槽122对应的避让孔146。该避让孔146的尺寸可约等于凹槽122的开口的尺寸,且小于多孔陶瓷导液体12上表面123的尺寸,以密封上盖20与多孔陶瓷导液体12之间的间隙,而实现上盖20和发热组件10的密封配合,防止烟液在由上盖20流入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过程中发生泄漏。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烟弹管200内设有烟气通道40和储液腔50,并在烟弹管200的一端形成有出液口52,该出液口52与储液腔50连通。其中,储液腔50用于储存烟液,烟气通道40用于将转化后的烟雾从烟气通道40送出。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0部分容置于上盖20中,上盖20设置在储液腔50和发热组件10之间,用于与发热组件10配合而将储液腔50中的烟液导引至发热组件1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上盖20可包括顺次连接的导引部22、配合部24和容纳部26。其中,导引部22上开设有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储液腔50与进液孔222通过出液口52流体连通,烟气通道40与出气孔224流体连通。容纳部26上形成有收容部分发热组件10的容纳腔262,发热组件10部分容置在容纳腔262内。配合部24与导引部22连通且与发热组件10的上表面123配合,进而将进液孔222与发热组件10流体连通,从而使得进液孔222中的烟液可以通过配合部24输送至发热组件10。发热组件10用于通过发热而将输送而来的烟液转化为烟雾,出气孔224与发热组件10流体连通,用于将转化的烟雾从出气孔224进行传送。

其中,导引部22设置在上盖20靠近储液腔50一侧。导引部22上的进液孔222与储液腔50的出液口52流体连通,导引部22上的出气孔224与烟气通道40流体连通。从而,储液腔50中的烟液可以进入进液孔222以传送至发热组件10,产生的烟雾可以经由出气孔224由烟气通道40传送出。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导引部22上的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为一体结构。具体地,在上盖20靠近储液腔50的端面上开设分别与储液腔50的出液口52和烟气通道40相连通的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其中,进液孔222将导引部22的相对的两端面连通,使得储液腔50中的烟液经出液口52和进液孔222流入多孔陶瓷导液体12。出气孔224将导引部22的端面和侧表面连通,转化后的烟雾随气流流入导引部22的侧表面处,并进一步经由出气孔224和与出气孔224连通的烟气通道40流出。

本实施例中,将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设置为一体结构,不需要对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分别进行固定,使得安装更加便捷。而且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同时设置在导引部22上,还可以提高导引部22的利用率,使得雾化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的数量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进液孔222有一个,出气孔224有多个,或者进液孔222有多个,出气孔224有一个,或者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同时有多个。本申请中,对于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烟液经由一个进液孔222进入发热组件10,转化后的烟雾经由一个出气孔224随气流流出。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一个进液孔222和两个出气孔224。其中,进液孔222位于两个出气孔224之间,烟液经由进液孔222流入发热组件10,转化后的烟雾经由两侧的出气孔224随气流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导引部22上开设有两个进液孔222和一个出气孔224,且两个进液孔222设置在出气孔224的两侧。其中,两个进液孔222与出液口52连通,用于将储液腔50中的液体传送至多孔陶瓷导液体12。一个出气孔224与多孔陶瓷导液体12另一侧连通,用于将转化后的烟雾经出气孔224送出。在导引部22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液孔222的好处在于,可以使烟液分别从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两端进入,使得烟液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表面,避免因局部烟液过少造成多孔陶瓷导液体12局部温度过高,影响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孔222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孔。具体地,进液孔22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椭圆形、矩形、三角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四边形、五边形等不规则形状,此处不一一列举。

将进液孔222的形状设置成非圆形孔的好处在于,非圆形孔可以防止烟液在进入进液孔222时产生液体薄膜,从而可保证烟液传送的流畅性,避免连续抽吸时出现干烧或者烟雾量减小的现象。

其中,液体薄膜是指,当烟液流动到进液孔222时,会在进液孔222的开口处形成一层气泡薄膜,进而堵塞进液孔22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孔224的内部表面设置成包括有弧形曲面,以增加烟雾在出气孔224中的逗留时间,从而有效降低转化后的烟雾的温度,防止烟雾从出气孔224和烟气通道40内流出时温度过高,发生烫伤。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合部24包括一下表面241和通孔242,配合部24的下表面241与发热组件10的上表面123配合,通孔242与导引部22上的进液孔222导通。配合部24上通孔242的数量可与导引部22上的进液孔222的数量相同,即,在每一进液孔222的位置处对应地在配合部24上设置一通孔242,从而将进液孔222与发热组件10导通,使得烟液可以经由进液孔222到达发热组件10。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部26用于部分收容发热组件10。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容纳部26与配合部24连接,发热组件10部分容置在容纳部26的容纳腔262中,且发热组件10的上表面123通过密封件14抵接在配合部24的下表面241上,进而实现配合部24与发热组件10的密封配合,即上盖20与发热组件10的密封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密封件14的侧壁144夹设在容纳腔262的内壁和多孔陶瓷导液体12之间。具体地,多孔陶瓷导液体12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便于可以将密封件14套设在多孔陶瓷导液体12上,并夹设在多孔陶瓷导液体12和容纳腔262的内壁之间。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对多孔陶瓷导液体12进行定位,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多孔陶瓷导液体12一侧的烟液从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侧表面125渗出,从而造成浪费。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侧壁144可包括环形壁部145和自环形壁部145向外凸出的凸脊部147。环形壁部145设置在容纳部26和多孔陶瓷导液体12之间且与容纳部26形成间隙,凸脊部147紧密配合在容纳部26和多孔陶瓷导液体12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环形壁部145贴附在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侧表面125上,且与容纳腔26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以防止密封件14受热膨胀时挤压容纳部26。

凸脊部147设置在环形壁部145和容纳部26之间,一端与环形壁部145连接,一端抵接在容纳腔262的内壁上,从而将发热组件10定位,防止发热组件10在烟弹管200中晃动。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硅胶制作密封件14。由于硅胶具有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优点,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硅胶件套设在多孔陶瓷导液体12的上表面123和侧表面125上,可以很好的吸附在与之接触的表面上,从而防止多孔陶瓷导液体12上的烟液从侧表面125漏出。

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0是一体成型的部件。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0包括一体成型且顺次连接的导引部22、配合部24和容纳部26。具体地,在上盖20的靠近储液腔50的端面上分别开设进液孔222和出气孔224,而后在相对端面上形成包括一容纳腔262的容纳部26,最后在配合部24上开设将进液孔222与容纳腔262导通的通孔242。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加工顺序在上盖20上加工出导引部22、配合部24和容纳部26,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采用导引部22、配合部24和容纳部26一体的结构,可以减少雾化装置的元件数量,使得安装更加便捷且相关的密封性能更好。

如图3和图4所示,雾化组件100还包括一密封盖60,该密封盖60盖设在导引部22上,且位于导引部22和储液腔50之间,用于使上盖20和储液腔50密封配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盖60的其中一部分设置在导引部22的外壁与烟弹管200的内壁之间,用于密封上盖20的外壁和烟弹管200的内壁之间的缝隙。

密封盖60在对应导引部22上进液孔222的位置开设有导通孔62,在对应出气孔224的位置向出气孔224的方向形成夹设在出气孔224与烟气通道40之间的围壁64。密封盖60上的导通孔62一方面用于将储液腔50的出液口52和导引部22上的进液孔222导通,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出液口52和进液孔222密封配合,防止烟液溢出。由于出气孔224设置在两个进液孔222之间,进液孔222与储液腔50上的出液口52连通,为了避免储液腔50中的烟液进入到出气孔224中,设置围壁64夹设在出气孔224与烟气通道40之间,可以隔绝储液腔50与出气孔224之间的缝隙,以密封出气孔224与储液腔50,防止烟液从出气孔224发生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0用于与上盖20配合而将发热组件10固定在底座30和上盖20之中。具体地,发热组件10部分容置在上盖20之中,部分固定在底座30上。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0包括底座底壁32和底座侧壁34,底座侧壁34上设置有用于与上盖20连接的卡扣配合结构,底座底壁32上设置有进气孔36。

其中,底座30和上盖20之间可以通过卡扣配合结构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在上盖20上设置卡勾,而在底座30上设置卡槽;或者在底座30上设置卡勾而在上盖20上设置卡槽。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底座30和上盖20的连接是在底座侧壁34上设置卡槽38,而在上盖20的外表面上设置卡勾28,通过将上盖20插入在底座30的底座侧壁34内部,并通过上盖20外表面上的卡勾28与底座侧壁34上的卡槽38进行卡扣配合而实现上盖20和底座30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在底座底壁32上设有进气孔36,该进气孔36与外界流体连通,将外界的气流从进气孔36送入底座30与发热组件10之间,并进一步地带走发热组件10转化的烟雾,经出气孔224送出烟气通道40。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底壁3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36,多个进气孔36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底座底壁32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以其它排布的方式设置多个进气孔36,例如,以阵列的形式或者星形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进气孔36的形状也可以为任何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此处本申请也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进气孔36的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均小于等于0.2mm。经多次研究和试验发现,当孔的最大尺寸小于等于0.2mm时,液体将无法通过该孔。因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进气孔36的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小于等于0.2mm可以防止经发热组件10加热转化成的烟雾再次液化形成烟液从进气孔36漏出,从而影响使用。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底壁32上开设多个圆孔,且每一圆孔的直径小于等于0.2mm。具体地,该多个圆孔作为进气孔36与外界连通,将外界的气流从进气孔36送入底座30与发热组件10之间。

圆孔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可以有多种,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底座底壁32上开设有6个圆孔,且6个圆孔按照梅花形排布。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烟300。请参阅图6和图7,该电子烟300包括电源组件310和雾化装置320。其中,电源组件310与雾化装置320电连接,用于为雾化装置320中的发热组件321提供电源。本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32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相同,此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具体可参阅上述实施例中关于雾化装置的结构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电源组件310和雾化装置320之间设置有磁铁330,该磁铁330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组件310和雾化装置320相互吸引,从而将电源组件310和雾化装置320进行连接。即,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310和雾化装置320采用磁性吸引的结构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的电子烟300进一步包括气流控制器340,该气流控制器340设置在进气孔336与外界连通的通路上,用于在通过对电子烟300的抽吸而产生的吸力的作用下打开电子烟300的气体通路,并且在没有该吸力的作用时关闭电子烟300的气体通路。具体地,当气流控制器340检测到抽电子烟300的吸力时,气流控制器340打开气体通路,从而使气流由进气孔336进入雾化装置320,流动的气流带动产生的烟雾从烟气通道342流出,供使用者吸食。当气流控制器340未检测到抽电子烟300的吸力时,气流控制器340闭合气体通路,从而避免烟雾从烟气通道342流出,起到节省烟液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采用多孔陶瓷导液体与烟液接触,并通过发热结构对多孔陶瓷导液体上的烟液进行加热,使烟液转化为可供吸食的烟雾。多孔陶瓷导液体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形状,方便固定和组装。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液孔和出气孔设置为一体结构,可以减少雾化装置内多个元件的固定结构,使得雾化装置的整体结构新颖且方便组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烟弹管及雾化组件;

所述烟弹管内设有烟气通道和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烟液,所述烟弹管的一端形成有出液口;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上盖及发热组件;所述上盖包括顺次连接的导引部、配合部及容纳部,所述导引部与所述烟弹管设有所述出液口的一端配合,且所述导引部上开设有进液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气孔设置在一体结构的所述导引部内;

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发热组件配合;

所述容纳部上形成有收容部分所述发热组件的容纳腔;

其中,所述进液孔通过所述配合部而与所述发热组件流体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液口流出的烟液输送至所述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用于将所述进液孔输送的烟液进行加热使其雾化成烟雾;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发热组件流体连通,用于将所述烟雾通过所述出气孔传送至所述烟气通道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是一体成型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下表面和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进液孔流体连通;

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容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设置在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下表面之间,进而实现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发热组件的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为非圆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出气孔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两个进液孔设置在所述出气孔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导引部的上表面和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多孔陶瓷导液体和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的底面的发热结构以及电极,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用于将经所述进液孔输送的烟液输送至所述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用于在通电时发热而将烟液转化为烟雾,所述电极用于将所述发热结构电连接至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之间的侧壁,以实现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之间的密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结构为发热涂层、发热线路、发热片或发热网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增大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与烟液的接触面积,并且减小烟液到达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的底面的流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环形壁部和自所述环形壁部向外凸出的凸脊部,所述环形壁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之间且与所述容纳部形成间隙,所述凸脊部紧密配合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多孔陶瓷导液体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用于与所述上盖配合而将所述发热组件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底壁和底座侧壁,所述底座侧壁具有用于与所述容纳部进行卡扣配合的结构,并且所述底座底壁上开设有进气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为至少一个,且所述进气孔的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小于等于0.2mm。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为圆孔,且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等于0.2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盖设在所述导引部上,并在对应所述进液孔的位置开设有导通孔,在对应所述出气孔的位置向所述出气孔的方向形成夹设在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烟气通道之间的围壁,以使所述导引部和所述储液腔密封配合。

17.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包括电源组件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装置电连接,并且用于给所述雾化装置的发热组件提供电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该雾化装置包括烟弹管及雾化组件;烟弹管内设有烟气通道和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且其一端形成有出液口;雾化组件包括上盖及发热组件;上盖包括顺次连接的导引部、配合部及容纳部,导引部与烟弹管设有出液口的一端配合,且导引部上开设有一体结构的进液孔和出气孔;其中,进液孔用于将烟液输送至发热组件;发热组件用于将烟液进行加热使其雾化成烟雾;出气孔用于将烟雾通过出气孔传送至烟气通道流出。通过将进液孔和出气孔设置为一体结构,使得安装更加便捷且相关的密封性能更好。另外,进液孔和出气孔同时设置在导引部上,还可以提高导引部的利用率,使得雾化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研发人员:韩纪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8.28

技术公布日:.09.06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