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棉花糖实验+延迟满足+还是背后的家庭

棉花糖实验+延迟满足+还是背后的家庭

时间:2019-03-08 08:20:54

相关推荐

棉花糖实验+延迟满足+还是背后的家庭

棉花糖实验+延迟满足+还是背后的家庭

“我们最重要的发现是关于自控——这个人们控制自我感情的能力,其实是可以被教导和学习的。这些都可在后天获得,没有什么是命定的。”

父母和家人是孩子所处环境中非常主要的因素。父母和家人的信守承诺对于孩子的成功非常重要。

“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

你是否:无法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喜欢的物品总是念念不忘,立马就要买到手?无法控制自己的不安情绪,让珍视的伴侣濒临崩溃?减肥遥远无望,摆脱不了眼前一顿美食的诱惑?工作严重拖延,还在沉溺于社交网络和在线游戏?快买快卖导致投资频频失利?本书告诉你:自控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选择。看到第二颗棉花糖,自控便无须努力。

自控力与意志力的热论都源于50年前开始的棉花糖实验,实验结论一经报道便获得广泛关注,然而这场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却遭到了极大的误读。

《棉花糖实验》是实验设计者、自控力之父沃尔特·米歇尔对实验来龙去脉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众对棉花糖实验的普遍误解的同时,还给出了对从孩子的养育、雇佣新职员,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个人决定的最明智建议。

先简单介绍一下“棉花糖实验”。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博士(WalterMischel)1966年起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

受试者是4~5岁的小朋友,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块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掉,但如果可以再等待15分钟,他们就可以得到两块。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孩子忍不住,直接吃掉了棉花糖;有些孩子则用比如唱歌、蒙眼睛等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抵抗住了诱惑。

实验到这还没有结束,真正让这个实验成为心理学经典实验的原因是,在大约30年后,米歇尔对这些受试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当年那些能够抵制诱惑的小朋友,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考试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有更好的教育成就、身体素质更好等等。

这个实验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证明了自控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对个人成就的影响。对心理学、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听到这是不是觉得有点耳熟,不管是这个基础款的“棉花糖实验”,还是各类变种的曲奇饼、巧克力实验,在各类畅销书、演讲、课程当中频繁出现。

但就在今年的5月25号,纽约大学的泰勒·瓦特、加州大学的葛瑞格·邓肯和权浩南,在心理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心理科学》上发表了一遍论文,推翻了“棉花糖实验”的结论。并得出了一个结论,“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

孩子的家庭能给孩子稳定的感觉,就是让孩子觉得我通过忍耐可以得到第二块棉花糖,孩子大概率会选择等待。如果孩子的家庭经济背景不好,孩子觉得连第一块棉花糖可能都会消失,那他们大概率不会选择等待,对证明过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找原文。

我听到这则消息是在昨天凌晨4点,被蚊子吵醒打算听个音频接着睡,但是听的我是越来越精神。

有俩原因,一个是因为知道这个实验对心理学等领域的影响力,被各种课程各种书籍引用过很多次的实验。如果就此被推翻,那原有的结论需要通过什么去证实,是否有很多结论会变成没有根基和证据的?

第二个是因为这个付费课程的制作团队,在讲这个事的课程中,有逻辑漏洞,出于职业病,爬起来写长评向课程的制作者提问,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也许论文里面有很详细的推理和论述,但是这篇看似很有道理的解读里,细想却有很多说不通的或者是让人存疑的地方。不也就是这种证明的方式,让“棉花糖实验”流行了这么久吗?虽然有部分学者、老师对它的科学性、合理性表示过怀疑,但还是被大量的引用着。

因为思维惯性?因为它存在的时间长久是经典?还是因为就是需要这么个实验来说明自己想表达的观点?所以即便觉得哪里有点不对,还是会把它用在需要的地方。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这个小时候就会念的顺口溜,其实长大了也不一定每次都能用好。

参考: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被推翻了!请别再拿它举例了

参考:如何正确看待棉花糖实验?

参考: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参考:斯坦福大学盛行了52年的“棉花糖实验”上月被推翻

参考:棉花糖实验-自控力养成圣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