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教育孩子:讲道理不听话怎么办?

教育孩子:讲道理不听话怎么办?

时间:2024-08-21 18:38:24

相关推荐

教育孩子:讲道理不听话怎么办?

在教育孩子时,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越是讲道理,孩子反而越不听话。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缺乏情感连接

如果你在讲道理时,只关注事实和逻辑,而忽略了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孩子可能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们的感受,从而不愿意听从你的建议。

过分强调权威

过于强调家长或老师的权威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他们可能会认为你在试图控制他们,而不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缺乏具体指导

有时候,我们在讲道理时,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执行这些建议,因此不愿意听从。

说教式沟通

说教式沟通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厌烦。他们可能会觉得你在唠叨,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听话。

♀?缺乏榜样作用

如果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可能会觉得你的道理没有说服力。

环境影响

孩子身边的环境和朋友可能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他们的朋友或同伴不遵守规则,孩子可能会觉得不听话也没关系。

建立情感连接

在讲道理之前,先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系,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和支持。

使用正向语言

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言,而是用积极的、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期望和要求。

提供具体指导

给孩子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做。

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或老师,要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

了解孩子的需求

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倾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

创造积极的环境

尽量让孩子生活在一个鼓励良好行为的环境中,避免与不良行为的人接触。

如今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要想小孩子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取得好的成绩,就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问题好好的进行教育,由于外界环境或者性格方面的影响,不少的小孩子都会对家长的话语非常的抗拒,那么小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询问原因

在第一时间就要对小孩子不听话的原因,进行很仔细的询问,千万不要动手打小孩子,这时候家长要自己保持一种平静的状态,而周围的家人在教育方面要达成一致,不能一个家长在管教小孩,而另一个却在护着,这样是不利于很好的进行教育。

行为鼓励

在小孩子的身上也是有各种的闪光点,所以要很好的发现,当小孩子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要给予行为上的鼓励,比如说拥抱,不能对小孩子给予冷漠的态度,这样只会让对方在心理上形成阴影,产生更多的叛逆心理。

多领小孩子到景区玩耍

在自己工作之余,要多领着小孩子到风景秀丽的景区,或者大型的游乐场进行玩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增进彼此间的感情,有效的进行亲子方面的互动,这样子发现问题之后,家长也能很好的站在小孩子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同时自己也要做好榜样的力量,工作生活上处于一种正确的态度,不说谎话更不能打骂家人。

人们之所以会出现家庭教育的观念错误,是因为不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或者不愿相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而更习惯于、倾向于从历史传承、生活经验,日常容易接触到的资讯中,接受并认同甚至坚信不疑一些错误的孩子教育的观念。那么,儿童心理发展到底有哪些规律呢?有哪些违背这些规律的错误教育观念在指导错误的家庭教育行为呢?

·

一、强求孩子超越自身的天赋限制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遗传决定了每个个体一些天赋,如智力水平,智能结构、气质、感知敏感类型等。每个孩子只能在遗传限定的这些天赋可能性范围内发展。

1.强求孩子超越自身的智力、智能天赋

个体天赋的智力水平,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天赋智商的高低决定着个体的聪明程度。这种聪明程度,不会因为后天影响,有多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一个天赋智商水平只有80分的孩子,你再怎么努力地去促进,其智商都不可能从80分变为100分。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如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基因决定了每个个体在这些只能任一维度上的天赋水平是一定的。基因决定了每个个体在这些智能中,总有一些占优势一些占弱势,这就构成了不同个体的智能结构。每个个体任何一方面智能的发展,都不可能超越遗传赋予的可能性。譬如你的孩子音乐智能天赋有限,无论你怎么逼迫ta练钢琴,ta都不可能成为钢琴家。

譬如你的孩子数理逻辑智能天赋有限,无论你怎么培养ta的数学兴趣,逼迫ta学习数学,他的数学成绩,都不可能像别人家有数理逻辑天赋的孩子那么好。然而,在孩子教养过程中,我们却无视这种智力与智能上的天赋差异。很多家长,总是相信只要努力,自家的孩子,就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于是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家孩子。殊不知,自己的孩子,与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在天赋智力和智能结构上是有差异的,无论怎么逼迫孩子做出努力,都不可能成为那个你想要的“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长和老师,总是将“偏科”视为洪水猛兽,是孩子出了天大的问题,以为是孩子不努力,只要逼迫孩子,就可以解决“偏科”的问题。殊不知,由于天赋智能优势上的差异,绝大多数孩子,都是不可能做到每门学科都一样感兴趣、一样好的。

2.期望改变孩子天赋气质特点

遗传决定着,每个孩子的天赋气质不一样,也就是大脑对环境信息的反应有差异。有的孩子天生就敏感、快速、强烈而不稳定,有的孩子天生就相对不敏感、缓慢一些,而且反应也不那么强烈而稳定,有的介于两者之间。无论是何种天赋气质,都没有好坏之分,各有各的相对势和劣势。然而,在孩子教养过程中,众多的家长却认为自己孩子的这个天赋气质特点不好,那个天赋气质特点不好,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学样。

3.强制孩子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学习

遗传决定着,不同的孩子对信息感知敏感类型不一样。有的孩子属于听觉学习型,采用听的方式学习效率更高,有的孩子是视觉型的,采用看的方式学习效率更高,而有的孩子是运动型的,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效率更高。同时,儿童在发育和心理发展过程中,运动觉参与到各种感官感知中形成良好的感知觉统合,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运动,有利于儿童心智的发展。所以,好动是儿童的一种自然倾向性。然而,绝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将孩子爱动,尤其是对动觉学习型孩子的爱动,当成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甚至动辄冠上“多动症”、“行为问题”的罪名,大加鞑伐,不遗余力地试图将孩子正常的行为,强扭到自己认为的“正常”状态。

二、压制孩子的天性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追求自主、独立、富于创造的天性。正是这些天性,使每个孩子能够发展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索世界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在自主探索、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和施展想象力的时候,也促进了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每个孩子一有了自主支配自己身体的部分能力,天然地就会抓住一切机会,去探索世界,尝试各种事物。如十个月左右婴儿,会饶有兴趣地抢筷子勺子,尝试着自己吃饭。如一旦爬会走了,就会四处探寻、观察各种东西,像蚂蚁、昆虫等。每个孩子,一旦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然地追求独立。譬如孩子接近三岁就会进入第一个反抗期,对大人的帮助、提示、要求等说“不”。譬如11-12岁进入青春期后,就会强烈地追求独立。正是这种追求自主、独立的天性,是每个孩子发展学习兴趣、自主意识、独立能力的源泉。

每个孩子,天生就会自然地发展出丰富的想象力。譬如孩子对很多事情,都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他们的奇思妙想,创造出成人无法想象到的游戏世界来。正是这种丰富想象力的释放,使孩子创造能力发展的源泉。然而,众多家长和老师,却把孩子们这些天性的自然释放,当成不听话、不懂事、不懂规矩、瞎调皮、乱搞、叛逆……等,给孩子自然地追求自主、独立、进行创造的行为,贴上种种“问题”标签。然而,众多的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的这些天性释放,因为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要么给孩子过多限制,要么替代了孩子。殊不知,这些观念支配下对孩子的评价、限制、替代,恰恰剥夺了孩子学习兴趣、自主意识、独立能力、创造力以及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机会,严重阻碍孩子心理发展。

三、违背孩子心理发展顺序与水平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按照一定顺序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同。违背发展顺序的做法、不符合孩子理解能力的沟通方式,都会阻碍孩子的心理发展,甚至造成对孩子心理发展的损害。

1.违背孩子心理发展顺序的错误观念

儿童的认知能力与社会性,是随着年龄逐步发展的。特定的年龄,只能发展出特定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性。譬如,多数0-3岁儿童,智能发展出一定的机械记忆能力和初步的自我意识。譬如多数儿童只有到6、7岁的时候,才能发展出借用形象的事物理解数的表面意义。然而,盲目相信“赢在起跑线上”,盲目相信一些不科学的商业宣传,急于求成地过早地强制孩子学习一些孩子不可能学会、学懂的知识,过早逼迫孩子参加一些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能力训练,过早地要求孩子拥有一些超过其年龄的理性自我控制能力……等等。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促进孩子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反而会因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给孩子制造极强的学习痛苦体验,从而伤害孩子的学习兴趣,阻碍孩子的能力发展。

2.超越孩子理解能力进行沟通

孩子的理解能力发展,是有其固有规律的。多数0-2岁的孩子,只能知觉到其感官直接接触到的事物样子以及事物之间直接呈现的简单关系。多数3-6岁的孩子,只能借助对熟悉事物的形象、体验记忆和呈现在感官范围内“直观”样子,理解事物的简单关系和表面意义,难以理解抽象的含义和隐含在事物内在的含义。多数7-11岁的孩子,只能更多地借助具体的形象和体验,理解事物之间没有复杂逻辑关系的意义。多数孩子,只有到11、12岁以后,才能做到以抽象的概念理解事物的逻辑关系和相对较的深隐含意义。然而,绝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却错误地认为,给孩子讲道理,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责无旁贷的、必须的,并且认为,孩子应该听懂、听进去自己所讲的道理,一旦孩子没有听进取这些道理,就是孩子“不听话”。殊不知,在众多的情况下,恰恰是孩子听不懂大人的这些道理,才是孩子“不听话”的真相。

四、教育目标本末倒置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孩子心理不健康,ta就很难有良好情绪状态去学习任何东西,一个孩子如果自主意识、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发展不良,ta就很难有自信把学习搞好。这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性格比能力重要,能力比知识技能重要。中国人总结的“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正好吻合这样的心理发展规律。然而,众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却是本末倒置的,把孩子学知识、学专项技能、上好的学校,当成了孩子教育的重心,不仅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生存能力放到次要的位置,甚至几乎忽略,而且还因为逼迫孩子学知识、学技能、考好的学校,长期采用一系列错误的方式逼迫孩子,牺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能力的发展。

以上就是常见而且广泛存在于家长和老师头脑中的错误教育观念。正是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了众多司空见惯的错误教育行为。这些,恰恰是多数人慨叹孩子教育难的根本原因。其实,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正确教育理念,指导孩子的教育,充分发挥孩子自然地追求自主、独立、创造的天性,顺应孩子的天赋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自然顺序,用孩子喜欢听的懂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沟通,孩子自然就会自己“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孩子的教育就会变得简单、轻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