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合集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合集

时间:2022-04-04 09:38:44

相关推荐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合集

通过评估,可以清晰地发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师资结构不合理、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发现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下是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合集,可供参考。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1

一、引言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发展。

二、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XX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XX人,中级职称教师XX人,初级职称教师XX人。教师队伍整体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学校注重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

三、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我校教师普遍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各级教学竞赛中,我校教师屡获佳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科研创新能力增强

我校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学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我校教师普遍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滞后

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需加强

虽然我校青年教师占比较高,但部分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学校加强培养和支持。

教师队伍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改进措施与展望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培训

学校将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理念培训,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学校将制定更加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导师制度、教学观摩、科研指导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完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结语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我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评估报告,请领导审阅。我们将根据评估结果,认真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努力推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发展。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2

我校在xx县教育局和xx镇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上级要求,我校成立了教师队伍建设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自查和迎检工作方案,并认真开展了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师德建设和教师管理情况。

我校将师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师德档案,每学期开展一次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每学期初教职工结合工作岗位向学校呈报师风师德承诺书,经查我校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我校教师学历、年龄、职称、学科等结构合理,专任教师学历专科及以上达标率100%,中级职称教师达到50%。

(二)教师培训及经费使用情况。

制定“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五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校长和班主任全员参加专项培训,建立并落实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培训,制定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公用经费5%用于教师培训,本学年教师公需学科培训9人,中层干部培训1人,部室管理员培训8人次,班班通应用培训1人,新教师培训1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修引领培训8人,教育信息化培训3人,参与校长课题和教师小课题研究5人。

(三)新任教师管理和培养情况。

我校20XX年9月分配新任教师1名,郭金妮同志按时参加了在西安文理学院举办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学校积极配合上级教育部门,落实乡村学校教师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340元,一季度发放一次。

教师补充及在册教师上岗情况。20XX年度我校2名教师退休,补充1名新任教师,现有在册教师16名均按时上岗。由于教师编制不足,严重制约学校发展。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3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公办中小学141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395所,占全市总数的98.3%;全市共有中小学生388 968名,其中农村中小学生249 294名,占全市总数的64.1%。可见,我市教育工作的大头在农村。

现在,全市实有公办教师22 367人,其中农村15 937人,占全市的71.25%。其分布情况是:全市小学12 649人,其中农村10 225人,占全市的80.83%;全市初中7145人,其中农村5281人,占全市的73.91%;全市高中2573人,其中农村431人,占全市的16.75%。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在农村。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截止到底,全市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53%,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66%,农村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2.16%;二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的短期培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等,缓解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各县(市、区)也把教师继续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用了多种有效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三是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全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轮换任教工作意见》(晋市人字【】74号),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把此项工作与特级教师推荐、教师的评模推优、职称评定工作挂钩。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离岗全职、在岗兼职、轮岗支教教师达1087人。各级教研机构还不定期组织教学能手、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推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四是师德建设进一步规范。,市教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评议和整改。利用市电视台“行风大家谈”、市广播电台“百姓热线”等平台,召集有关科室进行纠风热线解答。各级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设立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各级中小学建立了师德记录档案、从社会上聘请了监督员。五是聘用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人事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工作的通知》(晋市人字【】56号),全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行。高平市教育局对原有的请销假制度进行了修订,对危重病人和其他无法继续执教的教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予以妥善安置。对聘任困难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仍无法返回教学岗位的实行转岗安置;六是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形成。各县(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各类具有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以来,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389人,其中充实到农村中小学973人。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从总体上看,我市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处于超编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调研中发现,我市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紧缺现象比较突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出现短缺。因国家没有明确标准,全市430所寄宿制学校普遍缺少生活教师,生活教师配备工作已成为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目前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情况是:农村小学1398人,农村初中376人,农村高中64人,合计1838人。

2.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年龄偏大问题在我市农村中小学较为普遍,尤其以小学更为突出。在农村教育工作实际中,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状况直接损害着农村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我市农村与城市在教育发展方面的不均衡。同时,农村小学教师新生力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市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3.代课教师在岗不在编较多,正式教师在编不在岗的不少。在我市,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两大倾向:一是在编不在岗教师487人,二是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数1704人。

为数不少的在编不在岗教师的客观存在,不仅降低不了财政负担,而且加重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对在职教师队伍稳定还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较多的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的客观存在,是我市农村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无奈之举,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市农村改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严重影响着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

4.培训经费缺口较大,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市教育投入不断增长,但从结构上看仅仅是一种维持性的投入,发展性的投入水平还不高。省教育厅、财政厅(晋教计字【1998】40号文件)规定:“每年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当地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由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中专项安排,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教师培训经费拨付机制,除了个别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市)能补充部分培训经费外,绝大部分县(市、区)还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许多应该开展的培训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调研中发现“民转公”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约有5000余人,占三分之一,成为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客观地说,这部分教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我市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今天仍在支撑着我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厦。但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大多起点学历偏低、达标学历是通过后期进修培训取得,因此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缺憾。在强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可见,目前的“民转公”教师基础差、人数多、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已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形成及原因分析

1.“账面超编,实际缺编”的原因。

(1)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01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01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而,现行编制标准已经过时。表现为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2)教师岗位编制挤占严重。在教师整体缺编的同时,学校实际缺编问题就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实际在岗教师的编制被非教学工作人员挤占。在我市农村教师队伍中,在编不在岗的人数不少,调研中发现,虽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一是长期重病、进修、产假;二是下海做生意;三是被有关部门借调或抽调。因此,教师编制岗位实际挤占严重,加剧了学校实际教师编制的短缺。

(3)教育投资短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新体制实行以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短缺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实际上是教育投资主体责任由乡镇向县级政府的一次转移。对于我市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县(区)而言,教师的工资始终是占据全县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有的更是“吃财政饭”,除了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本身并无力负担全县的教育支出,农村教育投资因此处于短缺状态。由于县(区)级财力的紧张,地方政府尽可能地压缩教师编制,不少学校长期处于缺编难补的状态,教育部门依据实际需要提交的教师进编申请往往遭到财政部门的否决。经费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教师缺编问题的根本原因。

2.小学教师知识老化的原因。

(1)“民转公”教师大多知识老化。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时,要求必须是1986年以前任教的民办教师,年轻教师多被辞退,留下来的教师普遍知识老化。

(2)中学的选拔抽调。农村初中教师紧缺,很多乡镇是从小学抽调教师,其中大多是年轻和高学历的教师,这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

(3)小学教师停止补充。“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小学教师总体超编,堵塞了招聘毕业生充实小学教师队伍的进口,使得小学教师队伍引不入源头活水。

3.代教人数多的原因。

(1)农村中小学在刚性的教师编制约束下,学校的教师数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只好雇用代课教师。

(2)“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也无法让家长满意,加上校长疏于管理、市场的诱惑力、财政拨款的工资保障,一些“民转公”教师干脆选择了自费雇用代课教师“顶岗”。

(3)尽管在我市严格执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包括各类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也把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作为前提条件之一,但我市目前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已有34 747名,也就是说我市教育系统以外有12 310名的教师储备资源,他们迫于就业压力,一些人把先步入代课教师行列作为一种临时选择。

4.队伍缺乏活力的原因。

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实行的是“一人、一编、一卡”的刚性编制管理。这一制度堵塞了教师正常流动的渠道,影响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师水平发展情况合理配置教师。学校缺乏自主用人权力,学校管理教师职能弱化,想引进的没有办法引进,想淘汰的没有办法淘汰。教师的紧迫感和进取心逐渐淡漠,加上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终身学习体系尚不够完善,正常流动渠道又不畅通,队伍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做好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重新核定,实行动态管理的对策。重新核定编制,要充分考虑我市许多农村学校地处丘陵山区、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办法。

2.采用定向招录教师的办法。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农村教育实际,出台我市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办法,形成在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前对农村学校补充一次新教师的制度,促进我市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逐步改善。

3.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尽快建立不合格教师离开教育行业的退出机制。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落实(晋教人【】41号五部委文件)精神,对在职教职工中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按文件要求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4.加大教师培训和民办教育工作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落实责任,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并建立起相应的拨付、落实、监察制度,确保足额用于教师培训;要加强培训机构力量的整合,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农村中小学要建立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考评制度和教师师德档案,将思想品德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和评优奖励的主要依据。要构建开放的办学制度和运行机制,大力提倡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交流,全面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活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健康发展。

5.严格教师队伍管理。要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杜绝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借调、顶岗等现象,刹住教师队伍超编进人和在编不在岗等不正之风;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考核管理。建立科学的农村教师考核淘汰机制;对德、智、体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年纪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尽快让其离岗或转岗,加快农村教师队伍更新步伐,尽快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6.建立长效支教体制。要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市(乡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要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建立农村学校教师的良性补充机制,有效推进长效支教体制的建立健全。

7.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建议市委、市政府对各地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临时代课教师的招聘、管理、工资统一划归县(市、区)教育局管理,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清退临时代课教师。

8.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因此,要进一步为农村教育发展打造一支“领头羊”队伍,必须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推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聘任机制,让我们的校长能够真正担负起领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9.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我市统一的中小学教师工

资标准,尽快缩小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别,实现“三个同酬”:城乡教师同酬、中小学教师同酬、教师与公务员同酬。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将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责任主体由县(市、区)政府提升到市政府。同时,要全面落实农村边远贫困山区和山区村镇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认真解决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艰苦工作岗位对于优质教师的吸引力,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10.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坚决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各种现行教育法规,并要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全面履行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法定责任,实行教育财政经费“三个单列”。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各县(市、区)政府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目标责任制度,把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作为考核各县(市、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推进我市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推动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4

一、背景介绍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议题。本观察报告旨在评估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改进意见。

二、评估方法

本次观察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部分主要通过访谈教师和学生,观察教学情况以及评估教师的专业能力。定量部分则通过分析教师的教育背景、培训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业表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教师队伍构成

从本校教师队伍的构成看,大部分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仍存在一些教师专业背景不够强、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的情况。

四、教师培训情况

本校在教师培训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定期的专业培训、研讨会和课程开发等。然而,部分教师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五、教学质量评估

从学生的学业表现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些学生对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出质疑。

六、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能力。然而,一些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缺乏主动性,对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掌握不够全面。

七、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尚存在相对简单和传统的倾向,缺乏探究性教学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八、教师支援与激励

教师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支援与激励。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如提供参观学习、学术交流和培训的机会,激励教师自主学习和教学改进。

九、学校组织和管理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十、改进意见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意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加强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推动学校组织开展多元化、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结语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使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通过本次观察报告的评估和改进意见,相信学校能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5

根据县教体局通知要求,我们根据问卷调研提纲,就我校老师队伍情况进展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xx小学老师队伍根本情况:实有在编老师83人,如今在岗老师为78人,借出2人,3人因病不在岗,学历达标百100%。

1、目前,我校现有2名老师个人自行借调到了xx县进修学校,三名老师因病不在岗。我们对下一步清理整顿占编不在岗的老师的问题建议为:尽快归岗。

对畅通老师“出口”问题建议为:

一是尽快补齐学校编制;

二是严把借调关口。

2.在编专任老师中,没有人是由原民办老师转为公办老师的。

3.如今教学岗临时聘用人员为29人,占专任老师人数的比例40%;临聘人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缺编。

对于彻底解决临聘人员问题有何建议为:

一是压缩招生;

二是县里统一装备老师;

三是如今借调出的老师尽快归复原单位本岗位。

4.中小学老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是97%;如今编老师中有81人获得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人数,小学高级、中学高级职称存在比拟严重的已评待聘情况;

目前中小学老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体制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

一是入口多,评上的多,聘任的少;

二是鱼龙混杂,不具备相应职称级别的资格才能。

现执行的评审条件、方法和程序科学合理。有效评价每一位老师的程度、才能和业绩成果建议为:

一是进步评价老师才能标准;

二是给每一位老师创造时机;

三是上级部门不能乱干预。

5.没有设立农村牧区老师岗位津贴、生活补贴、交通补助或专项奖金。

对于吸引和引进优秀老师到农村牧区学校任教的建议为:

一是进步生活方面的待遇;

二是进步政治方面的待遇;

三是进步职称方面的待遇。

6.目前,本校主要是通过政府统招,统一开支为主渠道补充新老师。

对于今后标准新老师招聘工作建议为:

假如由学校招聘,由学校来解决新老师的工资开支,学校压力极大,还是采取政府统招,统一开支的渠道补充新老师的方式效果好。也可以返聘退休老老师回校任教。

7.目前,本地区中小学校长是由组织考核任命选拔任用的。实现了归口管理。

现行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体制下产生的校长才能差,管理程度低,个人素质较差。

对于下一步校长交流工作的建议为:民主推荐,竞聘上岗。

8.地方财政未设有老师培训专项经费,而是由学校出资校总经费的3%给进修校作为本校老师的培训经费。

对自治区组织的各类老师、校长培训工作建议为:务实务实,不能通过虚拟的网络形式培训,应该以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培训方式为主要的培训方式。

9.就促进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老师(校长)资平衡配置采取的措施为:积极传达、落实主管局对此项工作的精神和工作部署,效果较好。

下一步的规划为:

一是充分学习贯彻落实县教体局的指示精神;

二是进一步做好言论宣传工作。我校已经建立了县域内中小学老师、校长交流机制。并且已经启动了老师、校长交流工作。我校有四名老师已交流到农村学校工作。

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交通生活等后顾之忧影响校长老师的交流;

二是大局部校长老师对原有学校有较强的归宿感,存在不愿交流的情绪,年龄较大的老师习惯于在工作、生活多年的地方工作,不愿意去新的环境生活和工作。

对于有效推进老师、校长交流制度施行的建议为:

一是交通等配套保障措施要到位。

二是可以以镇、片或一定的行政区域设定学区,试行学区管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并带动校长老师的自然流动。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6

引言概述:

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的重要资源,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本报告将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水平以及对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等方面。

正文内容:

一、教师数量及结构

1. 学校拥有的教师总数,包括全职和兼职教师。

2. 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教师分布情况,了解各学科的师资储备情况。

3. 教师队伍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了解教师队伍的梯队和流动情况。

4. 了解教师的学历背景和学缘,以及是否具备相关职称和资质。

二、教师水平评估

1. 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估,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学成果的情况。

2. 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以及参与科研项目等情况。

3.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创新,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

4.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情况。

三、教师培养与发展

1. 学校开展的教师培训项目和机制,包括定期教师培训和进修等。

2. 学校对教师职称评定和晋升的要求和程序,包括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3. 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政策,包括优化的发展环境和配套措施等。

四、教师队伍建设的困难和挑战

1.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如招聘难度和人员流动等。

2. 学校在教师发展和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

五、师资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1. 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包括教师数量和结构的调整。

2. 学校在师资培养和发展上的措施和计划,如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等。

总结:

通过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可以了解到学校在教师数量、质量和培养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学校今后的师资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和提供借鉴。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7

根据县教体局通知要求,我们依据问卷调研提纲,就我校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xx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实有在编教师83人,现在在岗教师为78人,借出2人,3人因病不在岗,学历达标百100%。

1、目前,我校现有2名教师个人自行借调到了xx县进修学校,三名教师因病不在岗。我们对下一步清理整顿占编不在岗的教师的问题建议为:尽快归岗。

对畅通教师“出口”问题建议为:

一是尽快补齐学校编制;

二是严把借调关口。

2.在编专任教师中,没有人是由原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

3.现在教学岗临时聘用人员为29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比例40%;临聘人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缺编。

对于彻底解决临聘人员问题有何建议为:

一是压缩招生;

二是县里统一配备教师;

三是现在借调出的教师尽快归还原单位本岗位。

4.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是97%;现在编教师中有81人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人数,小学高级、中学高级职称存在比较严重的已评待聘情况;

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体制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

一是入口多,评上的多,聘任的少;

二是鱼龙混杂,不具备相应职称级别的资格能力。

现执行的评审条件、办法和程序科学合理。有效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水平、能力和业绩成果建议为:

一是提高评价教师能力标准;

二是给每一位教师创造机会;

三是上级部门不能乱干预。

5.没有设立农村牧区教师岗位津贴、生活补贴、交通补助或专项奖金。

对于吸引和引进优秀教师到农村牧区学校任教的建议为:

一是提高生活方面的待遇;

二是提高政治方面的待遇;

三是提高职称方面的待遇。

6.目前,本校主要是通过政府统招,统一开支为主渠道补充新教师。

对于今后规范新教师招聘工作建议为:

如果由学校招聘,由学校来解决新教师的.工资开支,学校压力极大,还是采取政府统招,统一开支的渠道补充新教师的方式效果好。也可以返聘退休老教师回校任教。

7.目前,本地区中小学校长是由组织考核任命选拔任用的。实现了归口管理。

现行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体制下产生的校长能力差,管理水平低,个人素质较差。

对于下一步校长交流工作的建议为:民主推荐,竞聘上岗。

8.地方财政未设有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而是由学校出资校总经费的3%给进修校作为本校老师的培训经费。

对自治区组织的各类教师、校长培训工作建议为:求实务实,不能通过虚拟的网络形式培训,应该以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培训方式为主要的培训方式。

9.就促进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采取的措施为:积极传达、落实主管局对此项工作的精神和工作部署,效果较好。

下一步的规划为:

一是充分学习贯彻落实县教体局的指示精神;

二是进一步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我校已经建立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并且已经启动了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我校有四名教师已交流到农村学校工作。

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交通生活等后顾之忧影响校长教师的交流;

二是大部分校长教师对原有学校有较强的归宿感,存在不愿交流的情绪,年龄较大的教师习惯于在工作、生活多年的地方工作,不愿意去新的环境生活和工作。

对于有效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施的建议为:

一是交通等配套保障措施要到位。

二是可以以镇、片或一定的行政区域设定学区,试行学区管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并带动校长教师的自然流动。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的先导性工程,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部分的具体内容,从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与执行效果角度,在师德建设、教师业务水平、教师待遇、教师管理等方面建立三级评估指标体系,以政策分析和调查研究为基本方法,以政策文本为对象,以相关事实为依据,以客观数据为支撑,进行政策文本分析、利益相关者访谈、问卷调查、专家研讨等。课题组召开了十余次由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专家参与的研讨会;对28省的有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百余名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财政、编制、人社等部门负责人与一线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开展了全面、系统的中期评估,总结了成绩,分析了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中央与地方各有关部门直面教师工作瓶颈问题,深化改革、大胆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就。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管理制度日渐科学规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初步培养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截至,全国有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专任教师1507.67万人,比增加102.22万人。具体为:配置状况不断改善,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师比,分别从的17.70∶1、14.98∶1、15.99:1,下降到的16.78:1、12.57:1、14.44:1。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小学教师40岁(不含)以下占55.99%,高校教师45岁(不含)以下占71.65%,均比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其中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从的99.52%、98.65%、94.81%提高到的99.88%、99.53%、97.24%。

(一)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广大教师,把教师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规划了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任务

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教师工作大会。9月7日,国务院隆重召开了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口径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颁布了第一个全面部署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随后,教育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编办等部委颁布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等方面6个配套文件,抓住教师工作亟需推动的重点领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划部署。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教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连续3个教师节致以节日祝贺。9月9日,总书记向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9月9日,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论述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总书记讲话成为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9月9日,总书记给“国培计划()”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勉励广大教师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李克强总理9月9日在大连20中看望师生时强调,教师永远是天底下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要成为孩子们知识的授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9月8日在中南海接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优秀乡村教师代表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坚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播撒创新的火种、促进社会公平,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兴学育才作为为政之先。刘延东副总理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就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中央专门研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国办6月印发。《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建立长效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建设走上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师德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等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划出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10种师德禁行行为和高校师德7条红线,提出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有偿补课“六个严禁”,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将师德建设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

选树师德典型。先后推出叶志平、侯伯宇、石秋杰、张丽莉、张伟、王强、聂品华、秦开美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塑造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寻找身边的张丽莉”活动、“寻找最美教师”活动、制作特岗教师专题宣传片《田野青春梦》等多种方式,充分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最真切、最朴实、最可爱、最可学的丰满而立体的形象。带动设立“中国启功教师奖”评选、“希望工程烛光奖”、“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奖”、“希望工程园丁奖”等全国性奖项荣誉与“浙江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江西省最美乡村教师”等地方性荣誉奖项,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创新师德教育。举办乡村特岗教师巡回报告,从50万特岗教师中遴选15名优秀代表,分赴全国13个省(区、市)30所师范院校开展巡回报告,为在校生上了新学期师德教育第一课。将师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贯穿教师培养培训的全过程。建立师德教育专家库,把师德典型请进课堂言传身教,生动诠释师德内涵。

加强师德惩处。建立健全重大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教师严重失范行为,出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点名道姓查处曝光力度,同时指导地方教育部门做好隐患排查、受害学生抚慰、舆情应对等工作。

(三)创新培养培训机制模式,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类教师专业化水平

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调整师范院校布局结构,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教师培养格局。扎实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6所部属师范大学招收5.2万多名免费师范生,落实5.3万多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全面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与课程标准,推动师范院校调整修订师范生培养方案,加强师德教育与教育实践提高师德教育课程比例,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制度。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80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带动江苏、河南等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启动,全国超过60%的教师教育院校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行动方案,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创新培训模式,明确新时期教师校长每5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目标任务,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推进网络研修社区试点,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常态化研修机制。实施国培计划,通过“示范性项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央财政投入85.5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900多万人次。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启动至今完成500多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项培训。持续推进校长培训,实施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推出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能力提升工程、卓越校长领航工程等,-培训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近11.7万人。

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核心的高校高层次人才计划,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截至,全国高校共聘任长江学者2251人,其中特聘教授1546人、讲座教授705人。先后有108名长江学者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深入实施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每年资助1000名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协议工资制试点,以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进高校不断优化引才育才制度环境,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素养职教教师。加大培养力度,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单列中职培养项目,启动实施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开发项目,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组织2.4万多名中高职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和企业实践,截至目前培训9万人,同时带动省级培训30多万人。实施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以国家级基地为引领、省级基地为主体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全国有26个省(区、市)投入8.11亿元,支持6644所中高等职业院校19254个专业点聘请兼职教师61564人。

(四)加强优秀评选,提高生活待遇,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地位待遇

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起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每年一届,每届10名;评选表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500个、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797名,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名,中央领导同志看望获奖代表并颁奖。探索推进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研究,配合国家立法机构深入调研,提交相关材料,推进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立法进程。

推进落实绩效工资。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各地落实绩效工资,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目前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已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多数地区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稳步推进。

(五)定向施策,打组合拳,农村教师队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初步形成

全面规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力争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等八方面政策举措,到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启动至今,中央财政下达综合奖励补助资金43.92亿元,惠及604个县的94.9万名乡村教师。加快建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截至,中央安排预算内资金141亿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25.2万套,入住教师31.2万人,建设规模888.6万平方米。

培养补充农村教师。一是积极推进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在中央政策示范引领下,目前全国有24个省份采取在学免费、学费返还等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约有3.4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比增加75%。二是着力实施特岗计划。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22.6亿元,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0.67万名,覆盖中西部2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00多个县30000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实施特岗教师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政策,至今,专门面向服务期满并继续留在当地农村学校任教的特岗教师,在43所高校累计投放8500个招生计划。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标准。特岗教师留任比例超过90%。三是全面推进各地实施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出台《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流动。

编制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一是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出台《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城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农村、县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和教学点,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定编制,确保基本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技术等课程,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编制相对不足、结构性短缺问题。二是教师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在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中,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办法评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806人,其中县及以下农村学校教师有240多人,约占总数的30%,拓宽了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

提升农村教师素养能力。实施国培计划,-中央财政投入64亿元,培训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3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706万余人次,占96.4%,完成对640多万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一轮培训;改革实施,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培训200万人。实施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每年组织连片特困地区2000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国家级培训。

(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生机活力

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启动至今,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已经形成全面推进之势。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着力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在总结前期试点的基础上,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强调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通过改革,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心。研究推进中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动高校教授评审权下放。

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出台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以及幼儿园园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普通高中学校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印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等,规范引导教师校长专业成长,许多标准填补了历史空白。

加快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平台。形成了幼儿园、中小学、特教、中职、高职高专和本科院校6套指标体系,开发了包含教育部、省、地市、县、学校和教师本人的6级用户的核心信息管理系统,并试点运行成功,极大提高了教师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

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教育工作的重要时期。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全民族的人力资本素质,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从目前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教师待遇需进一步提高

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教师工资不高、工资增长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地位待遇。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尚未完全形成。吸引、鼓励、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还需要政策引导。

(二)教师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国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基本具备了合格学历,但面对新时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挑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师配置需进一步优化

我国教师队伍的区域、城乡、学校和学科之间配置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均衡,还没有很好地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相协调。“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需要根据学龄人口高峰迁移做适当师资储备。

(四)教师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教师培训经费标准不够明确,多数地区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与核定滞后,无法适应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与城镇大规模学校的发展需求。

三、下一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未来五年,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动地方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本土化乡村教师。进一步扩大“特岗计划”规模,提高招聘质量。推动地方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引导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力争将这一政策扩大到所有乡村地区,同时引导各地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推动地方建立健全常态化交流机制,加大城乡教师校长交流力度,让优秀教师校长真正走进乡村。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并探索在乡村设立弹性编制教师的具体办法。改革实施国培计划,引导各地加大乡村教师校长培训投入。

(二)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高师德水平

推动各地各校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师德行为查处制度,把失德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进一步开展好全国师德楷模、全国师德标兵评选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表彰,开展好“寻找最美教师”活动,开展好师德研讨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四有”好老师风采,引导教师重德养德。

(三)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构建适应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显著提升的高水平、灵活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制定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标准,建立教师培训学分与教师管理结合机制,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培养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构建现代治理体系

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畅通教师出口关。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科学设置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以及不同学科、年级之间的职称等级。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保证教师工资水平稳步增长。改革绩效工资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绩效部分的比例。

(五)创新“双师型”培养模式,提升职教教师实践能力

构建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体系。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地方政府、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四位一体”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强化技能训练。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9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全面了解我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特制定本评估报告。

二、评估目的与标准

本评估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我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为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供决策依据。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师风以及专业发展等方面。

三、评估过程与方法

评估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听课评课、教师座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数据和信息。同时,我们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

四、评估结果与分析

教师队伍数量与结构

我校课程教师队伍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部分学科教师配备略显不足。教师队伍结构方面,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较高,青年教师比例适中,整体结构较为合理。

教育教学能力

我校课程教师普遍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创新、课程开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师德师风

我校课程教师普遍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能够以身作则、关爱学生、敬业奉献。但也有个别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和监督。

专业发展

我校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和学习机会。然而,部分教师在参与培训、开展教研活动等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科教师配备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个别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师德教育和监督。

(3)部分教师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专业发展。

改进措施

(1)加大招聘力度,引进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加强师德教育,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

(3)完善教师培训和教研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六、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评估,我们全面了解了我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评估报告1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本学期,我校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相关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二、课程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我校课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形成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态势。同时,学校注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

三、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包括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方法和技巧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优化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制度,设立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加强团队合作与交流

学校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团队合作,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四、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增强,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我校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更新、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活动,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六、结语

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我校将继续加强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七、展望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师培养和发展机制。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师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应对教育改革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报告单位:[学校名称]

报告日期:[具体日期]

评估报告全面反映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包括教师的数量、结构、学历、职称以及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