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甘肃省庆阳市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问题及对策建议

甘肃省庆阳市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4-01-14 17:41:40

相关推荐

甘肃省庆阳市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1年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确定的扶贫标准,庆阳市环县、华池、镇原、宁县、合水5个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庆城县为比照国家扶贫重点县。全市确定扶贫开发重点乡镇68个,重点村490个,贫困人口89.98万人,贫困面40.8%。十年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按照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战略,注重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注重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模式,综合落实专项扶贫、行业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扶贫等措施,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突破自然、地理、文化、区位、历史等障碍,减贫工作在巨大的返贫压力面前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减贫人口40.66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从的64.98万人减少到目前的32.5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8.6%下降到14.1%。农民人均收入由1734元增加到3154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贫困农民收入在特色产业开发中实现了新增长。围绕全市“七个百万工程”,各级政府及扶贫部门把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列为首要目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产业开发投入资金达1.17亿元,较“十五”期间增加2700多万元。建设了一批“万头蓄”和“千元田”、“五千元田”、“万元田”等规模化、集约化示范基地,全市共扶持贫困户新栽苹果18.34万亩,新建蔬菜大棚8226座,种草22.84万亩,引进良种畜34.42万头,贫困农户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稳固。

二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在扶贫项目带动中呈现出新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安排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25个,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试点县6个,“连片开发”试点项目86个,其它项目386个。广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来协调发展,文明程度有新提高,村容村貌有新改观。

三是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在科技、智力扶贫中得到新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把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科技扶贫作为提升扶贫工作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持续支持贫困乡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依托“雨露计划”和“两后生”培训工程,组织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乡村干部及农民技术员近40万人(次),普通技能培训8.7万人(次),“两后生”培训3272人,组织输转8.6万人。成为了“十一五”全市“增智增收”的新举措和新亮点,在“三农”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是农村社会帮扶在机制完善中形成了新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市坚持了“大扶贫”理念,不断创新完善领导联系点、“321”结对、部门定点等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以来,中央、省、市、县四级827个单位投入帮办各类实事3500多件,“大格局”格局初步建成。

二、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扶贫开发形势依然严峻。根据两项制度衔接摸底,按1196元计算,目前全市贫困人口高达1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3.3%,整体性贫困、收入性贫困、生态性贫困特征十分明显。

二是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而不稳。全市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平均只有2573元,与全国、全省、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相差3346元、735元、581元。虽然目前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大多数贫困户缺乏稳固持续的增收渠道。收入低而不稳,一旦遭遇天灾人祸,极易返贫。

三是基础设施欠帐较大。目前全市尚有27%的村不通砂砾路,8.6%的村不通农机路;2.8%的村不通动力用电;34.6%的人饮水困难;北部半农半牧区、中部干旱区、东部子午岭林缘区、深度插花贫困村等贫困片带基础建设普遍较差。

四是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由于教育、 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在贫困地区覆盖面积小,全市尚有28%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11%的农户看不上电视,35%的村没有卫生所,群众难以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一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首位。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如终是决定和影响全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一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首位,重点抓好水、路、田、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基础条件改善。

二要把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知识性贫困是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障碍之一,“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其一,开展现代文化知识培训,创造条件组织贫困农民外出参观考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其二,开展劳动力输转技能和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实现农民外出务工由劳动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其三,开展“一户一名两后生”和“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以此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要把特色优势产业深度开发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以“七个百万工程”实施为契机,持续加大贫困乡村特色产为扶持力度。一是大力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草食蓄、中药材等脱贫致富产业;二是突出发展设施瓜菜等高效产业;三是重点发展劳务、旅游等非农增收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实现二三产业增收;四是积极发展林果等生产性周期较长的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五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现政策性现金增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