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皇阁家具 北京皇家家具

皇阁家具 北京皇家家具

时间:2019-12-01 17:01:28

相关推荐

皇阁家具 北京皇家家具

秋风离散花千树, 更无渡,梨花木。

豪车香艳铺满路。

丝弦款动,乐音歌赋,一夜宫阙舞。

暗玉香衬陛皇阁,秋波流转谁与共。

梦里思乡千百暮。

幡然醒悟,离别却在昨日长亭处。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享年67岁。多尔衮36岁的母亲,被皇太极要求殉葬。这一年,多尔衮15岁。他发誓,定要为母亲报仇。

清军入关前,一直有殉葬的习俗,但让大妃殉葬,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当时,努尔哈赤去世太匆忙,唯有阿巴亥陪在身边。

然而,等她接连赶路,刚把丈夫的遗骸运了回来,皇太极就联合其他三大贝勒一起,强逼着阿巴亥殉葬。

他们拿出了努尔哈赤的“遗书”,称阿巴亥善妒,留在世上可能会招惹祸患,要求她为自己殉葬。

但这件事,处处透露着诡谲。

首先,按照风俗,通常由受宠的、无子的妾氏殉葬。

阿巴亥12岁嫁给努尔哈赤,虽然是妾氏,却是以平妻之礼进的门。2年后,当时的大妃孟古病故,阿巴亥便成了唯一的大妃。

她非常受宠,肚子也很争气,接连生了3子1女,女儿早夭,但3个儿子却都活得好好的。

没有道理让正妻殉葬,更别说她还有2个未成年的儿子。

其次,就算要殉葬,也应该让阿巴亥先讲讲努尔哈赤去世的情况。

从时间上看,努尔哈赤的遗骸傍晚回来,阿巴亥连次日清晨的太阳都没看见,就被逼着殉葬了,这也太匆忙了。

无论如何,她都是和努尔哈赤单独相处三天三夜的人,就算真的要她殉葬,让她在文武百官面前,讲一讲努尔哈赤去世的情况,也是必要的。

可她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就被四大贝勒连手逼着自尽了。

这件事怎么看都有猫腻。

当时,皇太极等人还威胁她,若是她不愿意殉葬,那么,他们有权利直接用弓弦勒死她。

最终,阿巴亥妥协了。

她知道自己回天乏术,3个儿子虽有实力,此时却都不在身边。

最终,她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好好把多尔衮等儿子养大,该给他们的军事权力,一个都不能少。

皇太极当场对着众人发誓,一定会善待父亲的儿子。

阿巴亥这才含泪自尽。

等多尔衮得到消息,母亲已经身亡下葬了。而且,皇太极还把阿巴亥的牌位,扔出了太庙,不让她享受后人的香火。

这一年,他15岁,羽翼未丰,他咬牙发誓,一定要为母亲报仇。

但报仇需要智慧,一定不能冲动。

他开始韬光养晦,屡立战功,积累实力,而幸运的是,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连遗诏都没有留下。

多尔衮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当时,最有希望继承皇太极位置的人,是他的长子豪格。

豪格手里有正蓝旗,而皇太极的正黄、镶黄旗也拥护他,皇太极的二哥代善支持他,掌管了镶蓝旗的郑亲王也支持他。

此外,一系列的重臣,包括图尔格、索尼、巩阿岱、鳌拜等,都愿意拥护他。

而多尔衮这边,实力就弱了不少。

他的手里只有正白、镶白旗的支持。

不过,正面对决,多尔衮打不过豪格,可把水搅浑这件事,现在的实力,绰绰有余。

于是乎,多尔衮和布木布泰达成了协议,拥立她的儿子为皇帝,即6岁的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多尔衮的这个决策,实在让豪格很头疼。

福临也是皇太极的儿子,对于正黄、镶黄旗而言,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当皇帝,他们就没有意见。

而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还是科尔沁草原首领的妹妹,有着科尔沁草原的实力。

此时,如果豪格不同意,对决上多尔衮,胜算就不大了。

毕竟,多尔衮不是自己当皇帝,他是扶持福临当皇帝。

最终,双方达成了折中方案:6岁福临当皇帝,郑亲王、多尔衮分别摄政。

郑亲王,是坚定拥护豪格的人。

可能豪格想着,先退让一步,等日后在朝中慢慢清算多尔衮。

但多尔衮毕竟是枭雄,很快就联合孝庄,把郑亲王外派去宁远打仗了。

在多尔衮的算计下,豪格节节败退,最终死在多尔衮的手中。

得势之后,多尔衮就把母亲的牌位请回了太庙,并且封为了皇后。

但就在多尔衮平定江山,准备大干一番时,他也突然病故了。

他的一切筹谋算计,就这样给顺治和孝庄做了嫁衣。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为豪格平冤,恢复爵位,还把多尔衮鞭尸,把他母亲阿巴亥的牌位,再次扔出太庙。

【灵枫历史阁】

若不是多尔衮死得太早,或许,大清的江山真的要易主。

如果不是他,清军未必能抓住时机入关,也不一定能灭掉其他虎视眈眈的势力。

福临登基后的第一个三年,多尔衮在外四处征战,为满清打江山;第二个三年,他开始清扫皇室势力,彻底铲除豪格等人,并且大权在握。

下一个三年,他或许就会废掉福临,君临天下。

只可惜,命运的手总是无法预测的。

他英年早逝,而14岁的顺治恰好到了亲征的年纪,他接手了一个由叔叔和母亲开辟的稳定江山。

虽然顺治皇帝24岁就去世了,但他的日子过得很悠闲,时间,生了14个孩子。不得不说,他还真得好好感谢皇叔父多尔衮。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打卡挑战局#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的中岳庙,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拥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堪称中国道教建筑最完整的代表作。

中岳庙作为历代帝王祭祀山神的场所,至今仍保留着皇家规制的布局以及众多文物古迹。其中包括汉至宋代古柏335株,汉翁仲、魏碑、唐碑、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古代碑刻73品,素有“小故宫”之称。 8月1日,包括中岳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红红火火过大年# #年味在路上#

咸丰去世不到3个月,托孤八大臣之首肃顺,就被推上砍头台。在人满为患的菜市口,45岁的他宁死不跪,被打断膝盖,还恶狠狠叫嚣:“都怪慈禧和那个男人!”

但侩子手手起刀落,很快,45岁的肃顺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人生。

在临死之前,肃顺怎么也想不明白,两个完全不可能有交集的人,怎么突然联手,向自己发难!

而贵为托孤八大臣之首的他,在一个26岁女人的权谋面前,居然毫无招架之力。

是的,这一年,慈禧还只有26岁,刚刚当上太后,根基不稳。

她的丈夫咸丰,也并没有很信任她,还特意钦定了8位托孤大臣,来牵制她。

但短短3个月,8大托孤大臣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贬官的贬官,托孤八大臣之手的肃顺,更是被丢到了人山人海的菜市口,执行了斩首的刑罚。

而让肃顺怎么也想不到的那个和慈禧联手的男人,是咸丰的亲弟弟,醇郡王奕譞。

——

咸丰皇帝去世并不在京城,而是在避暑山庄。

他的梓宫回京走了整整3个月,但慈禧和小皇帝只陪了咸丰1天,就随便找了个借口,先抄小道回了京城。

因为手握顾命大臣的遗命,肃顺压根没有察觉到不对,只当26岁的慈禧是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妇道人家,受不得苦,就连忙跑路。

等肃顺好不容易返回京城,正打算召集其他八位大臣一起谋划时,醇郡王奕譞就在密云把他抓了。

被抓时,肃顺咆哮:“我是先帝亲封的顾命大臣,谁敢动我!”

但醇郡王奕譞直接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冷哼:“抓的就是你!”

(《清史稿·肃顺传》“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狱,见载垣、端华已先在。”)

等肃顺入狱,他才知道,早在几天前,慈禧、慈安就开始了垂帘听政,而且,她们还把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的责任,全部推到了顾命八大臣身上。

就这样,风光无限的8位托孤大臣,死的死,伤的伤,几乎无法和慈禧相抗衡。

——

那么,问题来了。

26岁的慈禧,又是怎么和醇郡王奕譞联络上的呢?

这事,还要从恭亲王奕䜣的身上说起了。

恭亲王奕䜣,也是咸丰皇帝的兄弟,手握军权,在咸丰逃跑时,负责掌管京城的事务。

当时,咸丰皇帝安排了托孤八大臣,又给了两宫太后盖章的权力,想要让她们相互制约。但是,他没有想到,聪明的慈禧直接把注意力放到了手握兵权的王爷们身上。

就在八大臣互相思考如何夺权,如何分配任务之际,慈禧早就拉拢慈安,告诉她,两个人要一致对外。

然后,她秘密会见了恭亲王奕䜣,许诺他高官厚禄,希望他能和自己合作,一起对付顾命八大臣。

——

此前,咸丰出逃,王爷们留守京城。

可安排后事时,咸丰皇帝压根把兄弟们忘在了脑后,连提都没提。

如今,慈禧以新皇生母的名义,和他们合作,这群王爷自然求之不得。

这一年,恭亲王奕䜣30岁,醇郡王奕譞20岁,两人是亲兄弟,对于慈禧而言,拉拢了奕䜣,就等于拉拢了奕譞。

此后,她就抄小道回京,杀八大臣一个措手不及。

而此时的八大臣,满眼荣华富贵,压根没想过军权,其中,八大臣之一的端华还以自己的兼职太多、忙不过来为理由,直接辞掉了步军统领的位置,硬生生把完完整整的京师卫戍的军权送给了奕譞。

而这,成了八大臣失败的最关键一环。

——

当然了,也有野史称,慈禧之所以能说服恭亲王奕訢,是因为两人做了亲密交易,以情动人。

但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靠谱。

因为等慈禧坐稳太后之位,她直接翻脸不认人,继续对付起了恭亲王奕訢,将他彻底排除在权势之外。

【灵枫历史阁】

从咸丰去世后,慈禧做的一系列事来看,这个女人,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

她很擅长搞权谋,当年能从一个小丫鬟爬上宠妃的位置,显然心机过人。

只可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她实在不是打理天下的人才,也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当年,咸丰皇帝安排后事时,肃顺曾极力劝说咸丰要效仿汉武帝,去子留母,只可惜,咸丰还是舍不得杀掉慈禧,最终酿成大祸。

若是当年,咸丰能听从肃顺的意见,或许,清王朝的命运也会有不一样的走向。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1661年,8岁的玄烨登基称帝。次月,他就下令处死太监吴良辅。很多人怀疑,他这么做,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的事实。

玄烨,就是康熙皇帝,他的父亲是顺治皇帝,而他的生母佟妃,出身低微,并不受宠。

顺治最宠爱的妃子,是董鄂妃,虽然他时间生了14个孩子,但在他心中,除了董鄂妃和她生的孩子,其他皇子、妃嫔,都不需要关心。

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对佟妃的态度也不冷不热,她出自科尔沁草原,目光自然放在2位科尔沁后妃的身上,希望她们早日生下皇子。

一个不受宠的女人,想要在后宫生存,只能找靠山。靠不上皇帝和太后,就只能另谋出路。

当时,太监吴良辅权势滔天,深受顺治信任,他建立了十三衙门,还能和大臣一起勾结,干涉朝政。

很多人认为,佟妃的靠山,就是太监吴良辅。

而幼小的玄烨,或许亲眼目睹母亲被他染指,但不受宠的他无法做什么,等君临天下之后,就开始打击报复了。

只是,我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小,理由如下:

第一,康熙压根没有能力杀掉吴良辅。

8岁的玄烨,从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变成了万人拥护的帝王。但此时的他,只有皇帝的头衔,并无皇帝的实权。

他没有亲政,负责掌管朝政的是孝庄太后。

如果吴良辅是个普通太监,他杀掉吴良辅还是很有可能的,可吴良辅权势滔天,曾是顺治身边的红人,长袖善舞,也有自己的势力。

小小的康熙,若无任何人支持,就想要处死吴良辅,根本做不到。

第二,康熙生母被其染指的概率很小。

在影视剧中,吴良辅和玄烨生母佟妃的故事经常被拿出来说,但这只是电视剧。

和董鄂妃相比,佟妃确实不受宠,但历史上,董鄂妃是非常善良、识大体的女子,她不会找佟妃的麻烦。

顺治在雨露均沾这件事上做得比较好,14个孩子大多出自不同的母亲,佟妃也有机会看见君王,不必铤而走险。

最重要的是,佟妃是个很聪明的女子,她懂得权谋算计。

当年,她刚怀上玄烨,就跑去对孝庄太后说,梦见了龙在身边环绕,吸引婆婆的注意。想必,她和《甄嬛传》里的沈眉庄一样,打的是讨好太后的主意。

孝庄也是有格局的女人,不可能逼着后妃活不下去,所以,两人有交集的概率很小。

以上,就是我认为吴良辅之死,绝不是染指佟妃的原因。

不过,吴良辅确实是死了,而且就在玄烨登基的第二个月,就被以雷霆速度处死了。

下令的人确实是康熙,但我认为,真正想要杀掉他的人,应该是孝庄。

前文提到,孝庄太后是真正的掌权者,此时的玄烨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虽然令是以康熙的名义下的,但杀掉吴良辅的人,应该是孝庄。

那问题来了,孝庄为什么要杀掉吴良辅?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孝庄恨死了吴良辅的挑拨离间。

顺治6岁登基,前有大哥豪格虎视眈眈,后有叔叔多尔衮重兵在握,全靠母亲孝庄从中周旋。按理说,母子俩感情应该很好,可偏偏顺治也是个强势的人,他不接受有人站在他的头上指手画脚。

之前,是条件所迫,可多尔衮死后,权势都在他们母子手中,顺治便总想着和母亲对着干。

而在这个过程中,吴良辅出了不少力。

第二,是吴良辅间接造成了顺治的死

顺治24岁就身死,主要是因为看了一场出家仪式,然后染上了天花。

这场出家仪式,就是吴良辅的出家仪式。

董鄂妃死后,顺治本打算自己出家,但文武百官都不同意,最后他让吴良辅代替自己出家,并且亲自观看,才染上天花而死。

算起来,吴良辅是顺治之死的间接凶手。

第三,吴良辅干涉朝政,孝庄要杀鸡儆猴。

孝庄是个权谋家,前面2个原因是她当母亲的恨,那么第三个原因,就是她作为权谋家的恨了。

吴良辅在顺治皇帝的支持下,和大臣勾结,干涉朝政,如今顺治已死,为了孙儿玄烨的脸面,也必须处置吴良辅,昭告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传统。

第四,要废掉十三衙门,吴良辅必须死

其实,我认为第四个理由才是孝庄的真实目的。

十三衙门,是顺治建立的,即参照明朝太监的制度,赋予太监实质权力。孝庄不可能允许这个机构继续运转下去,因为一旦运转,只要皇帝羽翼丰满,大臣、太后都会对皇权失去掌控力,皇权就会回到皇帝和太监手里。

但顺治很满意这个制度,一直到他死,这个制度已经运转了8年。

直接废是不行的,这就是打先皇的脸,孝庄想要废掉十三衙门,就必须找个背锅侠,这个人就是吴良辅。

吴良辅是最早提议建立这个制度的,只要给吴良辅一个“变易祖宗旧制”的罪名,一切都顺理成章。

而事情的结果也是如此。

吴良辅被处死,十三衙门被废。

自吴良辅之后,清朝也再无可以干政的太监,哪怕到了清末,大太监也只能老老实实巴结皇帝,或者傍着某位娘娘。

不得不说,孝庄此举,还真是一石多鸟。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打卡挑战局#

#美丽德宏,浪漫之旅# 之陇川县,目瑙纵歌的故乡

陇川,傣语称“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隶属云南省德宏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境内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僳僳族、德昂族和回族,为中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县。

陇川县植物资源因地理条件的影响,境内植被呈垂直带谱状分布,天然植被有150余种类,人工植被20余种类。优质木材有:紫椿、黄心楠、黄檀(柞难能可桑)、木荷(红木)、楸木、秃杉、西南桦、栎树、黏枣、杉木、云南松、楝木等。

旅游景点有:户宛温泉、皇阁寺、章凤观音寺、玉兔佛塔。户宛温泉

户宛温泉位于陇川县清平乡西山脚的户宛寨头,距县城章凤41公里。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葱茏,翠竹摇曳,青山绿水,碧绿万顷,风景秀丽,引人向往。这里地质属沉积断陷混合花岗岩类型,清澈的泉水从孵石下喷涌而出,热气腾腾,水温达60℃,最热的泉源处可以将鸡蛋煮熟。泉水潺潺流入南宛河,再向南悄悄地流去,出水量约31.4升/秒,清澈见底,时时散发出喷鼻的硫磺味儿。温泉汇集成河,与大孵石下的清澈凉水合拢,沐浴时可自行调温。这里被称为孔雀歇脚的地方,温泉具有祛病除毒的多功能效果,是沐浴、疗养的好地方,可以与腾冲温泉相媲美。

皇阁寺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

章凤观音寺位于陇川县章凤城内的一座汉传佛寺,始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寺内正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修复,恢复了原貌,1987年扩建,建造了藏经楼,藏经楼里珍藏有一部国内稀有的《中华大藏经》,此经是1991年由台湾财团教育基金会赠送的。

玉兔佛塔,始建于明38年(16),位于遮(放)陇(川)公路东侧,陇川县景罕镇政府1公里处的小山丘上。该塔在印度、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转世为玉兔时曾在该地出现,并有一段玉兔救人出火海的佳话,故此塔又称玉兔佛塔,后毁于“文革”,1980年重修,由一大八小共九座涂金笋状佛塔组成,为小乘佛教朝圣的地方。

地方特产有:德宏柠檬 、德宏咖啡、筒帕、陇川橘子、陇川枇杷、陇川户撒刀、陇把枇杷、陇川大芋、布依蜡染、麻竹、陇川紫胶 、陇川稻田鱼 、通天竹、泼水粑粑、德宏傣味“撒撇”、银佩饰 、户撒过手米线 、户撒烟。

1808年,13岁旻宁迎来人生中第一个儿子,父亲嘉庆非常开心,当即册封孩子的生母为侧福晋。旻宁却咬牙切齿:“这是我的耻辱!”

他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孩子,也不喜欢这个孩子的母亲。

旻宁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正宫皇后,后来,他当上皇帝,就是著名的道光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子。

在13岁这年,旻宁就当上了父亲,有了人生中第一个儿子。

嘉庆皇帝非常开心,这是他的第一个孙子。

第一个孙子,总是最特别的,因此,嘉庆皇帝主动为孩子取名奕纬,并破天荒地将孩子的生母册封为旻宁的侧福晋。

对于皇家而言,开枝散叶是一件大喜事。

但旻宁很不开心,甚至把这件事当成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耻辱。

原来,按照满清皇室的规矩,皇子在迎娶嫡福晋之前,是不允许纳妾的,唯有迎娶了嫡妻之后,才能广开后院。

而13岁这年,旻宁还没有迎娶嫡福晋。

换言之,旻宁在娶妻之前,悄悄和府上的丫鬟偷欢,没想到让丫鬟怀上了孩子,并且生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旻宁羞愧得无地自容,因为平时他一直循规蹈矩,以正直光明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

如今,这个孩子的降生,显然破坏了他平日光辉的形象。

——

孩子出生时,旻宁一点都不开心,甚至还悄悄瞒下了消息,也没有给孩子的生母任何封赏。

好在,皇子府上的任何事情,都瞒不过当朝帝王。

嘉庆兴高采烈,将这个丫鬟提升为“侧福晋”,并且册封孙儿为“多罗贝勒”。次年,嘉庆皇帝连忙安排14岁的旻宁迎娶嫡妻,为他扶正形象。

按理说,嘉庆皇帝这么喜欢孙儿,应该也不介意儿子在婚前做点什么。

可偏偏,旻宁就是很介怀这段往事,基本上对儿子视若无睹。

几年后,嘉庆皇帝去世,他将皇位留给了旻宁,旻宁就成了道光皇帝。

继位时,道光皇帝册封了很多人,唯独没有册封自己的长子,仍旧让他当“多罗贝勒”。至于奕纬的母亲,他只能碍于礼节册封她为“和妃”。

此后8年,道光皇帝都没能再生下儿子,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对和妃和长子有任何的改观,甚至都不去探望。

——

奕纬的童年时光,几乎没见过父亲的身影。

他以为自己这辈子都和父爱无缘了,但没想到,21岁这年,他突然又被道光重视了起来。

原来,在这一年,道光皇帝的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相继夭折,此时,奕纬成了唯一可以继位的皇子。

物以稀为贵。

这一年,已经47岁的道光皇帝,突然对忽视了的儿子,展现出浓烈的父爱。

他时常去探望儿子,对他嘘寒问暖,甚至还关心起他的饮食起居和学业。

可道光没想到,正是他浓烈的父爱,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

奕纬成长的前,都没有父亲的身影。

他的母亲也知道自己不受宠,从来没指望儿子当皇帝,便任由儿子的心意成长。

因此,当道光皇帝突然关心起自己长子时,才发现,他早就养成了放荡不羁、顽劣调皮的性格,完全没有皇长子的修养。

道光皇帝很生气,下令对儿子严加管教。

但此时的奕纬已经21岁了,性格早就养成,他很讨厌这种严厉的教导,处处和父亲对着干。

1831年,23岁的奕纬突然在紫禁城离世,葬礼上,道光皇帝哭成了泪人。

好端端的,奕纬怎么就去世了呢?

对此,《清史稿》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我在《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找到了些许的端倪。

——

据《老太监的回忆》一书记载,道光皇帝为了教育儿子,让他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便专门请了非常多德高望重的大臣来教授儿子读书。

但奕纬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最后,老师语重心长劝说他要好好读书,未来才能继承大统。

而奕纬则回答:“日后我当上皇帝,第一个就杀了你!”

老师气坏了,直接去找道光帝告状。

于是,暴怒的道光直接把儿子叫了过来,怒骂一顿,并且用脚狠狠踢了他几脚。可没想到,道光下手太重,又踢到了要害,直接让奕纬在痛苦之中去世。

一直到奕纬去世,道光才后悔莫及,并追封儿子为“隐志贝勒”。

【灵枫历史阁】

道光皇帝是清朝第8位皇帝,他差点绝了后,不过,就在他伤心欲绝之际,全贵妃的肚子有了好消息,她生下了四皇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

也就是从四皇子开始,道光后宫的妃子们仿佛开了闸一样,接二连三传来好消息。

换言之,五六十岁的道光皇帝,突然又多出了四五个皇子。

只可惜,在皇位选择上,他又犯了糊涂。

他没有选择文武兼备的六皇子,偏把皇位传给了仁弱跛足的四皇子,即后来的咸丰皇帝。而咸丰皇帝最爱的女人,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

由此可见,一个家族的覆灭,或许只需要从一个糊涂的掌权者开始。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在Kati Nicholl的新书中披露, 梅根和哈里搬出肯辛顿宫,和威廉凯特分家时,打的小算盘是在温莎城堡要几套房子,打算跟女王平起平坐。

温莎城堡里有1000套房间,哪怕给新婚燕尔的小两口10间房,也是九牛一毛啊。

没想到,女王一口回绝,赠给梅根哈里浮若阁摩尔别墅。

这别墅也有来头,是乔治三世的皇后夏洛特皇后和她的未婚女儿们隐居之所。

花了2百万英镑装修后,还被王子和一个暴发户嫌弃,哎,欲壑难填啊

令妃生6胎,近乎专宠,但她生一个,乾隆就送一个,不让她亲自养。1928年,孙殿英掘开清裕陵,才知道乾隆的心思藏了多深。

令妃是乾隆后宫最特殊的女人,在不同的影视剧中,令妃的故事并不相同。

在《延禧攻略》里,她是乾隆的真爱,从宫女到皇贵妃,一路被乾隆纵容着、娇惯着;

在《如懿传》里,她是个口蜜腹剑的小人,每次晋封,都只是因为乾隆在赌气,后来,她的狠辣被揭发,乾隆大怒之下,天天给她喂毒药。

在《还珠格格》里,她是那个痴情的温柔女子,对乾隆百依百顺,又善解人意,生了很多个孩子。

历史上真实的令妃,和影视剧的演绎,大相径庭。

她的确也姓魏,孩子也生得多,但其他的,和影视剧完全不同。

在正史上,初入宫的她,只是籍籍无名的下人。

乾隆十年,她突然被直接册封为魏贵人。

根据清朝后宫的规矩,刚入宫的女子,通常被册封为官女子、答应、常在或者贵人,其中官女子地位最低,贵人地位最高。

除非家世显赫,否则,大家都是一步步晋封的。在《甄嬛传》中,只有沈眉庄依仗家世,入宫就被封为了贵人,连甄嬛都没有这个待遇,还是比较严谨的。

不过,令妃是个例外。

她的家世,一点也不显赫。她的父亲魏清泰是内管领,属于满洲正黄旗,但地位并不高。

而当上贵人10个月后,她就被晋封为了令嫔。

4年后,她又被册封为令妃。

这个速度,怎么算都称得上坐火箭了。

最重要的是,被封妃时,她压根没生过孩子。

也就是说,她这样的火箭般晋封速度,并不是母凭子贵,而是实打实的盛宠。

从乾隆开始,令妃生下了人生第一个孩子,自此以后,一直到乾隆31年,她已经怀孕了7次,除了中间小产一次,她足足生了4个皇子2个公主。

从频率来看,令妃不是在怀孕,就是在怀孕的路上。

而她生育的这,除了八公主不是她生的,其他的孩子都是她生的。

换言之,这可是专房之宠。

乾隆是最喜欢生孩子的人了。

当年,他和孝贤皇后恩爱时,也没忘记和别的女人生娃,但在令妃这里,他却老老实实守了,整个后宫除了令妃,就只有忻贵妃生了八公主。

乾隆三十九年,令妃去世,享年49岁。乾隆非常伤心,还亲自给她写了挽诗。

乾隆虽然极其喜欢写诗,一生写了4000多首诗词,但却只给3个后妃亲自写过挽诗。

第一个是他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第二个从年少就陪着他的慧贤皇贵妃;第三个,就是我们今天的女主角令妃了。

当然,去世时,她已经是掌管六宫事10多年的皇贵妃了。

乾隆六十年,令妃的儿子永琰被册封为太子,乾隆下令追封她为孝仪皇后。就这样,令妃也就成了乾隆一朝的第三位皇后。

一般来说,皇帝生母的皇后之位,是登基之后的帝王册封。

但令妃的皇后之位,却是乾隆亲自封的。

从这一点来看,乾隆对令妃肯定是非常喜欢了。

只是,1928年,孙殿英用炸药炸开了乾隆墓葬清裕陵,盗走全部陪葬品,把尸骨扔得到处都是。但他唯独没碰令妃。

溥仪得知消息,派人去收拾残骸时,看到的是身穿黄袍,面带微笑的“令妃”。时隔百年,她还徐徐入手,连皮肤和头发都保留着,还能看到微笑的模样。

目击者的日记里是这么形容的:“皮骨俱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

或许,只有生前被无线宠爱,才能有如此安详的面容吧。

对于令妃的尸身百年不腐,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且,不少学者认为,是因为令妃的身体里含有朱砂的缘故。

【灵枫历史阁】

朱砂,可是有毒的,为什么令妃的身体里会有这个东西呢?

史学家研究后认为,这可能和令妃生前一直在吃中药有关。

她内接连怀孕7次,小产的那一次也是怀孕到了8个月。古人把生孩子视为女人的鬼门关,令妃在内走了7次鬼门关,身体一直不太好。

或许,当时的医学认为朱砂可以安神,令妃便长期服用。

这就好像当年居里夫人刚发现镭,西方许多公司在许多产品中加入镭,然后作为宣传噱头,许多贵妇甚至那加了镭的护肤品进行日常保养。

等后来科学进步,大家认识到镭的危害之后,这一现象才消失。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真知新坐标#

1398年,71岁朱元璋躺在病床上,下令让38名妃嫔殉葬。4岁女儿摸着他的手,奶声奶气说了5个字,朱元璋:放过张美人。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特殊的皇帝。

他穷苦出身,差点饿死,当过乞丐,出过家,最后居然君临天下,当上了皇帝。

因为年少的经历,他痛恨贪官污吏,便发明了非常多酷刑来惩罚他们,不仅发明了“剥皮揎草”,还启用了汉朝时就被废除了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等酷刑。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的性格就更加残暴了,无人能劝阻。

太子朱标去世后,他更是掀起了蓝玉案,几乎砍了大半个朝堂的功臣。

可以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完全没有跟着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的功臣幸福。因为唐太宗基本不杀功臣,还给了这些开国功臣非常不错的晚年。

到了临终前,朱元璋想到,元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女祸”,即女子干政。

为了避免自己含辛茹苦建立的朝代,也遭遇这样的厄运,他便大手一挥,下令:“后宫妃嫔,全部殉葬。”

注意,这个命令是无差别攻击。

无论你是宠妃,还是生了孩子的妃子,全部都要为朱元璋殉葬。

这个消息传下来,宫中女眷都哭嚎不已。

她们有些的已经当了贵妃,有些的还刚刚入宫不久,有的含辛茹苦为朱元璋生儿育女,但她们都要被迫殉葬,而且无一例外。

清朝也保留了殉葬的习俗,但和朱元璋比起来,清朝的殉葬倒是好一点,只是一些受宠的妾室需要殉葬,而且,如果有未成年子女的妾室,也不用殉葬。

也就是说,如果你穿越到了清朝,只要你肚子争气,就不用殉葬了,可以跟着孩子享清福。

但如果你不幸穿越到了朱元璋的时代,那么,就算你是生了十个八个孩子,也没办法活命,皇帝一死,你也没活路了。

由此可知,明朝不仅官员难当,妃嫔也不好当。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就遵照皇爷爷生前的旨意,将后宫中所有的后妃都逼着殉葬了,足足有38人。

当时,殉葬有2种方式,即“自经”和“不食死”。

前者是上吊自尽,后者是不吃饭,活活把自己而死。

朱元璋的后妃们,大约采取的是第一种死法。

据《李朝实录》,当时有名分的妃嫔,会按照事先准备好的位置,站在木床上,把脑袋探进已经准备好的绳套里。然后,太监们会等着皇帝前来慰问,慰问后,就把木床撤走,没一会,鲜活的生命就此消散。

《李朝实录》是朝鲜王朝的史书,而他们之所以知道得这么详细,是因为有2名朝鲜籍的妃嫔,也被逼着殉葬了,而她们的奶妈,把所见所闻带了回来。

这本书是否可信,在史学界是存在争议的。

有人认为,朝鲜王朝不可能知道明朝皇室的细节;但也有人认为官方史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说回开头的4岁女孩,这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女儿——宝庆公主。

这是朱元璋在68岁所生的小女儿,非常受宠。

当时,71岁的朱元璋正在哀叹往昔,承受病痛折磨,并打算传达殉葬旨意时,小公主跑到了父皇的窗前,抓着他的手指,奶声奶气地问:“父皇,你病了?”

就这五个字,直接救下了公主生母张美人的命。

一生都在算计别人的朱元璋,看到女儿不带算计的目光,忽然心生爱恋,便决定让公主的生母张美人活下来,照顾着公主长大。

于是乎,张美人成了殉葬后妃中唯一活下来的人,而最受宠的翁妃,在不忿、哭嚎中结束了生命。

【灵枫历史阁】

人世间的事,可能真的说不清、道不明。

认真不对,执着不对,顺其自然可能也不对。

但有句话说得好,就算未来是一团迷雾,令人胆怯,也不妨走下去,看看命运给我们准备了什么。

真的勇士,敢于面对生命中给予的一切苦难,而苦难的背后,也许有峰回路转的美丽。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打开眼界#

1658年,19岁董鄂妃3个月大的儿子突然病逝,皇后却指名要求她来伺候自己。此时,顺治帝正在拜禅师,还美滋滋地得了个法号“行痴”。

这是董鄂妃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依然忙忙碌碌,根本无法休息。

史书都说,她是顺治皇帝唯一的偏爱,入宫不到1个月就被封为皇贵妃,册封典礼还有“大赦天下”相随,简直是开天辟地第一人。

然而,董鄂妃的受宠,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顺治皇帝8岁登基称帝,自小熟读经书,非常偏爱汉文化,然后满族人在马背上打天下,世家女子没几个好读书的。

董鄂妃出身满洲正白旗,也算贵族,而她从小就喜欢诗文。

18岁那年,她入宫为妃,一下子就被顺治皇帝看上了,自此,有了专房之宠,有了史书都承认的偏爱。

然而,这种偏爱,却让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因为,这个时候的顺治帝,和母亲孝庄太后,关系最为紧张。

孝庄太后出身科尔沁草原,一门心思想要扶持科尔沁草原出身的后妃。但顺治帝偏要和母亲对着干。

很自然的,宠冠后宫的董鄂妃,就成了活靶子,经常被孝庄太后使唤着干活。

好在,董鄂妃非常懂事且贤惠,她谨小慎微,从不张扬跋扈,处处恪守礼节,后来,连孝庄太后都对她和颜悦色起来。

1657年11月,19岁的董鄂妃生下了人生中第一个孩子,也是顺治的第四个儿子。

顺治皇帝非常高兴,想要马上立她为太子,但谁也没想到,孩子没活到100天就夭折了。

伤心的顺治,下令要将儿子的葬礼大办特办。

然而,作为君王,他只需要动动嘴皮子,而具体办事的人,却是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董鄂妃。

顺治的皇后根本不管事,后宫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给了身为皇贵妃的董鄂妃来处理。

此时,她痛失爱子,可皇后却在这个关键点上生了病。

孝庄太后年事已高,也不可能站出来管理后宫的事务,因此,顺治皇帝说要大办儿子的葬礼,劳累的,是年仅19岁的董鄂妃。

更要命的,是皇后脾气不好,生着病,还要多次打骂宫人,也不喝药。

之前,她一向是由董鄂妃照顾,如今,哪怕董鄂妃刚刚失去了儿子,她依然要多次去探望皇后,去照顾她。

董鄂妃的身体也不好,自小体弱多病,而入宫之后,虽然她宠冠后宫,可前要讨好婆婆,后要讨好皇后,也没怎么过上清闲的日子。

顺治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还要董鄂妃回过头来安慰他,劝说他保重龙体。

渐渐地,董鄂妃的身体越来越差,可她还是那么懂事,从来不曾透露自己的艰难,见到顺治皇帝,她也只是劝说他不要和太后对着干。

而顺治皇帝,也完全没有注意到董鄂妃的身体状况。

1659年,董鄂妃濒临去世,顺治帝还高高兴兴会见了大觉禅师玉林,还接受了禅师给自己选的法名——行痴。

半年后,他又张罗着召见了茆溪行森,和他探讨佛法。

顺治皇帝,可能是清朝最喜欢佛法的皇帝了,早在董鄂妃入宫之前,他就沉迷于此,还曾亲自去迎接西藏喇嘛,并要求十岁以上的宗士之子都去学宗学。

而董鄂妃的入宫,也没有阻拦他对佛法的喜爱,甚至,因为太喜欢佛学了,他甚至忽略了董鄂妃的身体状况。

1660年,董鄂妃病逝,顺治如五雷轰顶,立刻追封她为皇后,还大办水陆法事,请僧人为她祈福。

此后,他也不理朝政,经常跑去寺庙待着,还吵吵闹闹要出家。

很多人说,顺治皇帝想要出家,是因为深爱董鄂妃,无法接受她的离世。

但我认为,董鄂妃的离世可能只是一个因素,最核心本质的因素,还是顺治帝对佛法的喜爱。

只是,他的这种喜爱,逃避了自己身为君王的责任。

1660年末,顺治皇帝让茆溪森为他剃发,正要出家时被人拦了下来。这一次出家失败,对顺治而言毫发无伤,但为他剃发的茆溪森却差点让人烧死。

没过几个月,顺治皇帝还是想要出家,此时,一贯刻意讨好皇帝的吴良辅站出来,提议由自己代替皇帝去寺庙修行。

顺治皇帝非常开心,还在正月初二这天亲自观看了吴良辅的出家仪式。

不过,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一次观礼,一向身体康健的顺治皇帝,居然染上了天花,没过几天就去世了,享年24岁。

【灵枫历史阁】

董鄂妃是史书上有名的宠妃,可我读了史书,却总觉得她的日子很辛苦。

她不是不知礼节的女子,性格温婉,上尊太后、皇后,对下礼待后宫妃嫔,还经常劝说顺治皇帝雨露均沾。

因为她不善妒,顺治虽然24岁去世,却生了14个儿子,这些孩子还都出自不同的母亲。

我想,顺治皇帝确实喜欢董鄂妃,但绝对算不上爱。

因为你爱一个人,就会忍不住为她考虑、保护她、呵护她,体谅她的辛苦,心疼她的付出。

而纵观史书上对董鄂妃的记载,我只看到了顺治皇帝在消耗她的好。

他爱她,只是因为她够好。

不知为何,总觉得有些辛酸。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1791年,80多岁的乾隆突然翻了愉妃的绿头牌。小太监惊出一身冷汗:“愉妃70多岁,哪里经得起折腾?”但他们不知道,吸引乾隆的,不是愉妃,而是一个男人。

愉妃,珂里叶特氏,又被称为海氏。她在乾隆还是宝亲王时,就嫁给了乾隆。不过,因为家世较低,她被选入宝亲王府邸时,只是个格格。

在清朝,格格就是比侍妾略高一级的妾。

不过,海氏很幸运,因为她的夫婿很快就君临天下,而她也被封为了海常在。

在乾隆的后宫中,海氏算是一个小透明,她完全比不上的得宠的令妃。不过,因为资历老,跟着乾隆的时间久,2年后,她又被晋封为了海贵人。

乾隆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孩,而海氏的姿色一般,家世一般,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艺,因此,乾隆对她一直淡淡的,往往是在需要“雨露均沾”的时候,才会想起她。

根据顺治时期留下的八旗选秀制度,乾隆的后宫一直在选妃,在乾隆任何年纪,都可以选择年轻貌美的姑娘。

而乾隆本人也是非常喜欢年轻女孩的,88岁那年,已经成为太上皇的他,还纳了2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其中一个晋贵人还是原来孝贤皇后的堂侄孙女。

既然素来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孩,乾隆为何要翻70多岁的愉妃的绿头牌?

要知道,根据清朝后宫的规矩,后妃年过60岁,就要主动退位让贤,不得再伺候帝王,要给年轻姑娘留机会。

其实,乾隆翻愉妃的牌子,并不是为了见她,而是为了怀念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就是乾隆此生最宠爱的儿子——永琪。

愉妃是永琪的生母,在后宫少得可怜的宠幸下,她却生下了乾隆此生最爱的皇子,她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因为生了皇子,海氏就从海贵人升为了愉嫔,后来,乾隆太喜欢永琪了,又把她晋封为了愉妃,让她成为妃位之首。

在皇宫中,有人子凭母贵,也有人母凭子贵。

而愉妃,就是后者。

她是真的生了个好儿子。

永琪年少早慧,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等,还懂得天文地理,并且非常善舞。换言之,这就是个能文能武,能治国的好皇子。

乾隆的儿子很多,他对儿子的态度也一直很冷淡,连对嫡出的十二阿哥也爱答不理,但永琪是他的例外。

他一直对永琪寄予厚望,一次,圆明园闹火灾,永琪直接冲进去,背着乾隆就跑了出来,自此,永琪就被乾隆列为了继承人。

永琪24岁这年,乾隆将他册封为和硕荣亲王。

按照清宫规矩,“和硕”只有皇后的嫡出子女才能用,而“荣”基本等同于下一任储君的暗示。

整个大清朝,被封为“荣亲王”的就只有两位:一个是董鄂妃生的皇四子,另一个就是永琪。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

被封为和硕荣亲王不久,永琪就患上了附骨疽(现代医学中属于属于骨结核的一种)。

根据《医宗金鉴》记载,得了这种病的人,会有寒热交替的感觉,发作起来锥痛刺骨。

不过,这种病虽然发作起来难受,可在当时不算绝症。爱新觉罗家族不少人得过这个病,比如康熙的十三阿哥怡贤亲王胤祥及其子弘暾,光绪皇帝。

然而,一向身体强健的永琪,却没能活着从这个病里走出来。

在被册封为荣亲王后的几个月里,他就因为这个病去世了。

“王患附骨疮,不得溃,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

乾隆万分悲痛,直接把永琪葬在了俗称“太子陵”的定亲王墓,而每次看到其他皇子生龙活虎,他总是会想起永琪,并且痛骂老天不公。

而愉妃就更难过了,因为永琪是她唯一的儿子。

唯一幸运的是,古人成婚都早,永琪去世前,共生了6子1女,虽然五个儿子都夭折了,但也给愉妃留下了一个孙子、一个孙女。

他的儿子绵亿,时常会进宫陪陪愉妃,希望她不要太伤心。

而自从永琪去世,乾隆就很少探望愉妃了,或许是怕睹物思人,也或许是因为后宫年轻女孩太多,他的日子过得快活,不愿意去回想这些伤心事。

1791年,80多岁的乾隆已经秘密立储的十五阿哥颙琰十多年,但人老了,总爱回忆过去。

他突然想起了永琪,可纵观后宫,当年从宝亲王府就陪着自己的女人,已经所剩无几。

而思念永琪,多少有些伤颙琰的心,他也不能随便找一个后妃。

愉妃是永琪的生母,找她回忆往昔是最合适的,因此,他不管不顾,硬是要翻愉妃的绿头牌。

而70多岁的愉妃,恐怕也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居然还能见到丈夫。

不过,年纪大了的她,也承受不起回忆的沉重。

和乾隆见面后不久,她就去世了。

乾隆感念她多年陪伴的功劳,将她追封为愉贵妃,以贵妃礼制下葬。

算起来,愉妃的一生,虽然清苦,但也算得上幸运。

她没有很得宠,但因为追随乾隆较早,又生了个好儿子,一直在妃位待着,无人敢欺负;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好歹还有孙儿在膝下尽孝,也不至于寒凉一生。

晚年时,乾隆再次想起她,在她临终之前,常常陪着,也算了却夫妻情缘。

人生总会有遗憾,富贵长寿,与轰轰烈烈的爱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将给你听。#打卡挑战局#

16,25岁的瑞王朱常浩,还没有钱结婚,天天追着户部要钱。他可能是混得最惨的明朝王爷,36岁才去封地享福,千躲万躲还是落到李自成的手里,差点被凌迟。

瑞王朱常浩,是万历皇帝的第5个儿子。

按理说,他也该金尊玉贵,但可惜,他摊上了一个不靠谱的爹。

——

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10岁登基,足足在位48年,但有28年不上朝,不见朝臣。

瑞王朱常浩出生时,是最小的儿子。

一般来说,父母都会格外疼爱最小的儿子,但朱常浩的母妃端妃一点都不受宠,连带着他也见不到自己的父亲。

皇后没有生儿子,万历皇帝最喜欢的是郑贵妃生的三皇子朱常洵,也想要立他为太子。

但是朝臣们不干,以辞官相要挟,要求“立长”,即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这一对比,就能看出瑞王朱常浩的惨了。

你看,大哥朱常洛,有着满朝文武的支持,三哥朱常洵,有着父皇的偏爱。

唯独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不受宠的母妃。

——

有句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好在,朱常浩年纪也小,估计也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万历二十一年,群臣再次逼着万历皇帝立太子,而且必须要立长子为太子。万历皇帝不干,破天荒想出一招“三王并封”的戏码,即把三个儿子都封王,日后,如果有好苗子,再来立太子。

这个算盘打得响,但对于朱常浩来说,简直是无妄之灾。

这一年,他才2岁,好端端的,被卷入国本之争,当一个炮灰?

好在,朝臣也不是吃素的,看出万历皇帝的算计,大加反对,就这样,三王并封不了了之。

万历二十九年,皇帝被群臣逼得没办法,最后把长子册立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朱常浩也成功搭上顺风车,被册封为瑞王,封地在汉中。

——

按照明朝的规矩,太子册立后,王爷们就应该前往自己的封地,不要继续在京城里面待着了。

但是,万历皇帝舍不得心爱的三儿子,连带着瑞王朱常浩也不得不留在京城。

这下次,他的生活就非常惨了。

万历皇帝不理朝政,也不喜欢朱常浩,就这样,他的婚事一拖再拖。

一般的皇子,十几岁就要结婚了,但瑞王朱常浩足足拖到了25岁,还没有人给他介绍对象,甚至,他连结婚的钱也拿不出来。

为了能凑到结婚的钱,瑞王朱常浩干脆自食其力,天天往户部跑,软磨硬泡拿钱,好给自己攒点老婆本。

他还真不容易,攒到了18万两银子藏在了宫里。

(《明史》:常浩年已二十有五,尚末选婚。群臣交章言,率不报,而日索部帑为婚费,赢十八万,藏宫中,且言冠服不能备。)

不过,这个钱看上去很多,其实一点都不够花。

万历皇帝为朱常洵办婚礼的时候,光是冠服就花了三十多万两。

所以,瑞王朱常浩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老婆本,其实连冠服都买不起,这个命运,也可以算得上凄惨了。

这还没完。

万历皇帝太宠爱福王,惹了众怒,最后,他被迫含泪送儿子去封地洛阳。

至于瑞王朱常浩,一直到万历皇帝去世,他都没想起,自己还有个儿子在京城,日子过得很不容易。

16,58岁万历皇帝去世,朱常洛上台,即明光宗泰昌帝。

大哥当上皇帝,自己总能去封地了吧?

嘿,有些人的惨,基本上能从头到尾一直惨。

因为,他的大哥,登基后不到1个月,就病死了。据史书记载,是朱常洛和美女玩得太过火的原因。

(《罪惟录》:“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

新皇登基,本来就忙,又赶上皇帝匆匆去世,就更忙了,谁也记不起来,瑞王朱常浩还没有拿到去封地的旨意。

后来,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继位,也就是明熹宗,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

但他自己喜欢当木匠,游山玩水,也没想起来自己的叔叔。

一直到1627年,朱由校继位的第7年,他才想起了叔叔朱常浩,连忙下旨安排叔叔去自己的封地。

这一年,朱常浩已经37岁了,这个有名无实的瑞王,他当了足足27年。

可能是前半生太苦,到了封地的朱常浩,不爱女色,不爱权势,唯独爱钱。

在他的封地,除了每年必须上缴给朝廷的税收,他还多增加了很多其他的税目,把自己的钱包养得鼓鼓的。

在汉中,他开始过上了真正的王爷生活,衣食无忧,也把自己养得体型肥胖。

这样的日子,他过了,然后,就被李自成给抓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朱常浩来到封地的第1年,朱由校就驾崩了,然后他把皇位传给了弟弟朱由检(即崇祯皇帝)。

而崇祯即位的时候,各地都是起义军,北方满清更是虎视眈眈。

到了1643年,李自成占领了西安,距离汉中不过几天急行军的距离。

朱常浩吓坏了,连夜跑路,决定去易守难攻的四川,恰好和张献忠想到一起去了。于是乎,他就被抓了起来,还被判了凌迟的酷刑。

好在,就在要行刑之际,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传来几声大雷。

张献忠望了望天,想了想,还是给了朱常浩一个痛快,给了他斩首之刑。而其他被抓的3万明军,都被砍掉了右臂。#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1643年,51岁皇太极去世。31岁多尔衮手握重兵,却不抢皇位,非要扶持31岁孝庄的儿子即位。7年后,38岁多尔衮在打猎时坠马,不治身亡。他去世后,顺治废除他的全部爵位,还掘墓毁尸。世人点评此事:千万别娶二婚带孩子的女人,因为连多尔衮也搞不定。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皇太极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而孝庄则是皇太极的侧福晋。

多尔衮自小受宠,努尔哈赤在世时,常常说要把自己亲率的一旗给多尔衮。这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有意把多尔衮立为储君的意思。

然而,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年仅15岁,之前父亲的许诺都是口头承诺,到了夺位的关键时刻,他还是算计不过老谋深算的皇太极。

最后,35岁皇太极顺利成为大汗,而多尔衮则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

1643年,皇太极意外离世,享年51岁。

此时,满清距离入关只有临门一脚,但皇太极却连传位诏书都没有留下。

这一年,多尔衮31岁,手握两白旗,立下无数军功。

根据努尔哈赤在世时立下的规矩,若是大汗没有留下传位遗书,那么汗位的继承人,应当由朝堂上的满洲贵族,共同协商讨论决定。

《明清史料·淸太祖太宗朝纪》:“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

协商讨论,看的是军功、家世、实力。

按理说,多尔衮是有力的夺位人选。然而,他却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汗位,硬是力挺30岁庄妃的儿子福临继位。

最后,6岁的福临成了顺治帝,而多尔衮也被尊称为“皇父摄政王”。

大家都说,多尔衮这是为了美人不要江山。自从顺治继位后,多尔衮四处平定战乱,后来又清算朝堂势力,帮助顺治坐稳了天下。

然而,38岁那年,多尔衮却意外坠马受伤,享年38岁。

半生辛劳,全为孝庄母子做了嫁衣。

而令人寒心的是,多尔衮去世不到2个月,顺治帝就以谋反为由,给他定了14条大罪,撤去他生前的一系列荣耀,并掘墓毁尸,恨不能将其挫骨扬灰。

有人说,顺治帝对多尔衮怀恨在心,主要是因为他对母亲孝庄的僭越。

那么,多尔衮真的是因为孝庄,才放弃皇位的吗?

我认为不是。

很多人认为,多尔衮是因为儿女情长,才让出了皇位。否则,手握重兵、权谋眼界样样不输的他,为何要把江山拱手让给6岁的孩童?

但我仔细翻阅了史书,发现,这只是个美丽的误会。

多尔衮放弃皇位,压根不是因为孝庄的美色,而是因为无可奈何、有苦说不出。

1643年,51岁皇太极匆匆去世,没有留下传位诏书。

31岁多尔衮手握两白旗,确实有实力争夺汗位。然而,当时他的竞争对手,不是6岁的皇九子福临,而是皇太极的嫡长子豪格。

小小的福临,多尔衮还不看在眼里,但34岁的豪格,却令他颇为忌惮。

的确,作为皇太极的亲弟弟,多尔衮有着两白旗的优势和无数战功。

但豪格的优势更明显。

他是皇太极的嫡长子,手握正蓝旗,从小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军功并不逊色于多尔衮。

最关键的是,皇太极的两黄旗支持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支持豪格。代善的正红旗,也支持豪格。

算一算,八旗之中,支持多尔衮的只有2旗,支持豪格的却有5旗。

就算多尔衮的两白旗是努尔哈赤的亲兵,战斗力不凡,可清军入关在即,此时不宜发动大型战争,硬碰硬的话,两人至少得五五开,甚至四六开。

多尔衮冒不起这个风险。

但他也绝不能让豪格继位,因为一旦实力雄厚的豪格继位,多尔衮将再无翻身之力。

此时,就可以看出一个好母亲的重要性了。

6岁福临的母亲,名叫布木布泰,是科尔沁草原的小公主,后来嫁给皇太极当侧福晋。

科尔沁草原是后金最重要的蒙古盟友,若是多尔衮扶持6岁的福临继位,科尔沁草原就是他的后盾。

而皇太极的两黄旗,明确表示,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他们就没有意见。

如此一来,孝庄以摄政王之位,和多尔衮协商,让他扶持自己儿子继位,就很容易成功了。

对于多尔衮而言,孤儿寡母,比实力雄厚的豪格方便控制多了。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多尔衮的这步棋,精妙绝伦。

顺治元年,多尔衮以教养皇帝为由,剥夺孝庄和儿子之间的联系。福临贵为皇帝,一个月只能见母亲一两次,其他时间都靠着苏麻喇姑冒着生命危险递话。

顺治二年,多尔衮以“皇叔父摄政王”的名义,享受王公贵族的跪拜、送礼;

顺治三年,多尔衮把皇家兵符直接拿到了自己手上,越过福临调兵遣将,连形式上的知会一声都没有了;

顺治四年,多尔衮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跪拜,即便是见了皇帝,也不下跪,并借口称“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行停止”……

顺治五年,多尔衮收拾了豪格的势力,彻底把皇权握在自己手里,也是从此时开始,他自称“皇父摄政王”,出行仪仗超过了皇帝,家里有龙袍,有龙椅……

从这些记载来看,多尔衮没有皇帝的名义,却掌握了皇帝的实权。

因此,他并没有为了孝庄舍弃汗位,只是情势所迫,他无法夺取汗位。当然,他不夺汗位可能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他没有儿子,后继无人。#打卡挑战局#

36岁那年,多尔衮处死了39岁的侄儿豪格,还强占了他的老婆。但他没想到,2年后,他就被孝庄给收拾了,半生筹谋,全给别人做了嫁衣。

豪格,是皇太极的嫡长子,也是皇太极最喜爱的儿子。

若是没有多尔衮横插一脚,或许他才是那位入关的帝王。

豪格出生于1609年,他的母亲是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因为是嫡长子,自他出生,皇太极就寄予厚望。

豪格也很有出息,他能征善战,是父亲的左膀右臂。

1626年,34岁皇太极继承父亲的位置,当即册封儿子豪格为和硕肃亲王。此后,他继续跟着父亲征战,曾大败朝鲜,攻下山东,招降高唐,拿下锦州,擒获了洪承畴……军功赫赫。

1643年,皇太极突然离世,甚至来不及留下传位遗言。

当时的豪格,是最有希望的继承者。

他有2黄旗、1蓝旗、正红旗的支持,而当时的多尔衮,只有2白旗,就算这是努尔哈赤的亲兵,也很难打得过民心所向的豪格。

只是,豪格却被多尔衮耍得团团转,最后含恨死在了狱中,连老婆都被人瓜分了。

而这样的反转,都因为一个女人——孝庄。

孝庄本名布木布泰,是科尔沁草原嫡出的小公主,长得很漂亮。12岁时,她被家人送给了皇太极当福晋,而此时,皇太极的正妻是她的亲姑姑哲哲。

哲哲和皇太极结婚多年,却只生了3个女儿,科尔沁草原想要和皇太极联盟,便送去了布木布泰。

不过,布木布泰也不得皇太极的心,接连生女后,科尔沁草原又送来了26岁的海兰珠,她是布木布泰的亲姐姐。

此后,海兰珠和布木布泰先后怀孕,生了皇八子和皇九子。

皇太极最爱海兰珠生的皇八子,只可惜,这个孩子没活到1岁就夭折了。

布木布泰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

当她发现多尔衮想要搅局时,就暗中和他达成了协议,即,扶持她6岁的儿子福临即位,而多尔衮拿走摄政大权。

多尔衮知道,不能让豪格继位,否则他不可能有夺位的可能。

至于布木布泰和6岁的福临,孤儿寡母,很好控制。

而豪格呢,看着入关在即,加上2黄旗只是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当夺位的人选变成了福临后,他的优势就没有了。

另外,科尔沁草原实力雄厚,布木布泰的优势很大。

他决定让一步,未来再做考虑。

只是,豪格忘记了,有些是,让了一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他被多尔衮算计得团团转,最后,打了胜仗的他,反而被关进了监狱,抑郁而终。至于他的老婆们,被多尔衮带着人给瓜分了。

豪格的正妻,就这样成了多尔衮的五福晋。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多尔衮以为孤儿寡母好对付,却不知道,护犊子的女人,最为可怕。

孝庄虽然素日和多尔衮交好,可到了关键时候,却拿得起,放得下。

1650年,38岁的多尔衮在郊外打猎,却意外坠马受伤。此后,他的伤势恶化,还没有回宫,就死在了郊外。

听闻消息,顺治狂喜之余,也有些错愕。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坠马而亡?

不过,他在母亲的安排下,连忙站出来处理政务。

他先是悲痛万分,然后追封多尔衮为义皇帝,赐庙号“成宗”,此后,率领文武百官出城门迎接遗骸。

2个月后,顺治正式亲政,已经稳坐帝位。

大臣们开始弹劾多尔衮,而他也顺理成章,给叔叔多尔衮安上了14条大罪,撤去以前全部奖赏,并掘其墓。

自此,清朝再无摄政王多尔衮,只有罪臣多尔衮。

为了泄愤,顺治帝还将多尔衮好不容易请回的母亲阿巴亥的牌位,再次丢出了太庙。

【灵枫历史阁】

1778年,乾隆翻阅史书,深感多尔衮为清朝江山的卓越贡献,下令为其平冤昭雪,恢复睿亲王封号。

在乾隆的坚持下,多尔衮的牌位被请回了太庙,享受后人烟火。

用乾隆的话说,多尔衮“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乾隆的评价,很客观,因为多尔衮的一生,确实为大清打下了大半江山。

坚持入关的,是他;平定李自成等人的,是他;拔出豪格等人的,是他;英年早逝的,也是他。

但凡差一个环节,或许顺治皇帝的皇位都坐不稳。

不过,帝王之位,最终还是给了顺治帝。

多尔衮半生筹谋,全给小皇帝顺治做了嫁衣。

不知道九泉之下的他,是否能够安息。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打卡挑战局#

1654年,顺治和13岁的侄女大婚,洞房花烛夜,琪琪格走到顺治面前,要为他宽衣,谁料坐在床边的顺治腾地站了起来,说了一句,我可是看着你长大的,飞奔出寝宫,留下了发懵的琪琪格。

其实,真正让顺治不满意的,是孝庄太后。

顺治登基后,为了拉拢科尔沁草原的势力,孝庄把哥哥吴克善的女儿,硬塞给了顺治当皇后。

等顺治亲政了,他就开始搞事情,嫌弃皇后“志意不协”“无能之人”“为多尔衮所立,非己之意”,将她废黜。

这一举动对于孝庄太后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孝庄太后既要维护蒙古王公在宫中特殊的权力和地位,又要维护大清国的尊严和命脉。

很快,孝庄又从科尔沁草原找了两位侄孙女入宫,顺治不满意,可迫于孝庄的压力,还是将姐姐琪琪格被封为皇后,即孝惠章皇后,妹妹被封为淑惠妃。

孝惠章皇后从入宫那天起,就成为了就成为顺治母子不和的牺牲品,后来一个女人的到来,更是让她彻底凉凉。

孝惠章皇后进宫前后,顺治遇上了董鄂氏,这是一个让他爱得发狂的女人。

董鄂氏进宫还不到一个月,就被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孝惠章皇后。

董鄂妃晋升的速度,创下清代300年后妃晋升速度之首。

在董鄂妃受宠的日子里,孝惠章皇后谨小慎微,努力当好一个小透明,可顺治还是有千万种理由废了她。

顺治十五年,孝庄太后生病,太后诏令董鄂妃前去服侍,董鄂妃以刚刚生产的羸弱之躯,服侍太后于病榻前。

顺治看到董鄂妃辛苦操劳,十分生气,他以皇后对太后的病情不闻不问为由,向皇后兴师问罪。

顺治下令停止中宫进笺表,谕令大臣议处,想要再次废黜皇后。

没想到,这一次强烈反对的,不光是孝庄太后,董鄂妃更是长跪且磕头,声称若是废掉皇后,她也去死,废后的事这才算了。

孝惠章皇后刚过了几天安稳日子,谁知,没两年,顺治去世了,20岁的孝惠章皇后成了皇太后。

不曾想她无子无宠,却稳居后位64年,得以善终。

顺治去世,年仅6岁(虚岁8岁)的康熙继承大统,2年后,康熙的亲生母亲也病逝了。

孝惠章皇后,没有子女,对康熙视如己出,她从不参与政治,不像孝庄皇后那样强硬,给了年幼丧父丧母的康熙最大的温情和爱护。

天气寒冷时,她惦念外出的皇帝,命人专送御寒衣裘;每逢皇帝生日时,又为他精心准备金银茶壶作为贺礼。

而康熙对这位嫡母,也是牵挂、敬重,事事留心,《圣祖实录》载,康熙在外狩猎巡幸,每获猎物水果土产,一定派人送回京城,给孝惠章皇后品尝。

康熙知道她多年思乡,陪她回塞外故里。夏天,陪她去承德避暑;冬天,陪她在御园里赏雪看花。

每年太后寿诞,必率子女贵胄大臣亲往祝贺,他甚至跳起满族的传统舞蹈,效仿彩衣娱亲。

他尊重她,君国大事,甚至如废立太子,都会征询她的意见和看法。

【紫缘历史阁】

纵观孝惠章皇后的一生,虽然一入宫就倍受冷落,沦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一生无宠,无儿无女,但她却长寿而终,靠着安守本分笑到最后。

一入宫门深似海,可怕的皇权,人性的冷漠和自私,并没有灭掉她人性中的善良之光。

她虽不是康熙生母,但是两人母子情深,足称天下典范。

1650年,39岁的多尔衮骑马摔下来,不治身亡。顺治得知后,立马封他为皇帝,还四处给他找儿子。2月后,顺治不听孝庄阻拦,非要对多尔衮挖坟鞭尸,还把皇奶奶的牌位扔了出去。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在皇太极死后扶持顺治登基,就一直占据摄政王的位置,完全把控朝政。

39岁这年,他在郊外骑马不慎跌落,一代枭雄就此殒命。顺治听说后非常伤心,带着大臣们跑到东直门的五里地外,迎接多尔衮的遗体。

而后,他又追封多尔衮为义皇帝。

知道多尔衮没有子嗣,顺治又去找到多尔衮的亲弟弟豫亲王多铎,把多铎的儿子过继给多尔衮,为他延续香火。

顺治对多尔衮的态度,可谓是情真意切、父慈子孝。

可是两个月后,一向孝顺的顺治,连孝庄的劝告也不听,非要命人把多尔衮的坟墓掘开,进行鞭尸。

光这样还不解恨,顺治还把多尔衮的母亲,也就是顺治的皇奶奶——阿巴亥的牌位,扔出了太庙。

诸位大臣看着,面面相觑:小皇帝狠起来,是真狠心!

顺治这么做的理由是,朝臣联名上奏,称多尔衮有“大逆”之罪,还把证据桩桩件件列举了出来:

多尔衮当摄政王的时候,把调兵遣将的大印拿到了自己府上,不和顺治商量就自行决断。

多尔衮在自己府上穿龙袍,平时出行的侍从、仪仗队伍远远超过皇帝规制,有僭越的行为,是谋反的意图。

多尔衮还让顺治对他的称呼从“皇叔父摄政王”改为“皇父摄政王”,这简直就是对先皇的亵渎。

……

此外,还有一系列排除异己、有辱皇太后的多项罪名被接连提出来。

最后,多尔衮整整被定了十四条大罪,难怪顺治气得要鞭他的尸。

乍一看,一切的变故都是因为群臣的联名上奏。但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罪名里,藏着一堆猫腻。

【灵枫历史阁】

多尔衮拿走印玺,不和顺治商量,难道其他大臣不知道么?顺治不知道么?

多尔衮身穿龙袍四处晃荡,出门要盛大仪仗,甚至还让顺治喊他“皇父”,难道不是早就人尽皆知的事情么?

这个时候提出来作为多尔衮大逆的证据,未免有些马后炮了。

多尔衮罪名上的桩桩件件,是他生前早就摆在明面上的行为,他根本没想过要瞒着谁。但即便人尽皆知,谁也不敢动他。

多尔衮活着的时候,势力太强,顺治没有必胜的把握,不敢动他。

多尔衮刚死的时候不,朝局不稳,顺治还是不敢动他,只能先册封他为皇帝,稳住多尔衮身后的小集团。

但两个月后,顺治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他稳住了朝局,选好了自己的盟友。

只需要一个眼神,多尔衮曾经的政敌们就会开始发难。

而只要这种发难一开始,多尔衮集团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塌。

到后来,多尔衮集团内部的人,也都会开始自相残杀。

两白旗大臣苏克萨哈,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临时倒戈者。他曾是多尔衮的得力干将,也是清算多尔衮的关键人物。后来,他还成为了顺治最忠心的臣子。

这一刻的顺治,再也不想压抑自己了。

从6岁登基开始,他就在隐忍多尔衮。

贵为皇帝,朝政大权他半点不能插手,还要看着朝臣们对多尔衮跪拜;

身为人子,他经常见不到母亲,还要苏麻喇姑买通侍卫才能和孝庄传递消息;

面对多尔衮时,他明明怀疑对方和母亲孝庄的不清不楚,却敢怒不敢言,还要一声声地喊他“皇父”。

就连自己想要救下哥哥豪格一命,顺治都要靠绝食。

在日积月累中,他对多尔衮的恨早就无以复加了。

只等时机来临,一切都要变本加厉还回去。

正因为这种恨,作为晚辈的他,才会对长辈鞭尸,才会将爷爷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的牌位扔出太庙。

阿巴亥是多尔衮的母亲,但同时也是努尔哈赤最爱的正妻。

雍正恨毒了老八老九,最后也都只是把他们幽禁,不曾伤及性命。

而顺治的行为,属实是有些过激了。

被架空权力的他,全然没有想到多尔衮多年的付出与功劳。

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多尔衮,顺治不可能安安稳稳当他的小皇帝,更不可能20多岁就能有14个孩子。清军能入关、能定都北京、能有机会统一南北,无一不是多尔衮的呕心沥血。

不过,我们也无法苛责顺治,毕竟多尔衮死的时候,他还只有12岁。1

2岁的心智,就算再成熟,也无法站在完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又不得不感慨顺治的隐忍力和爆发力。

在多尔衮的眼皮子底下,小小年纪的顺治还能汇聚自己的势力,仅在两个月内就完成朝廷的重新洗牌。

后人在提起顺治时,总是会想到孝庄和多尔衮不清不楚的关系,想到他和董鄂妃的情比金坚。

但我想,作为一个帝王,顺治应该也是合格的。

只可惜,这个合格的帝王,最终只活了24岁。

而他的儿子康熙,不仅合格,更是一个非常长寿的帝王。#打开眼界#

看大戏,吃大锅菜,拜火神……每年农历十月十八,是邢台的传统庙会,每每这个时候,清风楼府前南街就会人来人往,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到处是一派热闹景象,展示着老邢台的民俗人情

曾经的顺德府有210 多座,在城内有府县文庙、武庙,天宁寺、开元寺、净土寺、龙兴观、城隍庙等;而在四门分别立庙,在东瓮城有三官庙,南瓮城有火神庙,西瓮城有文财神、武财神及关帝庙,北瓮城内有二郎神庙和水母娘娘庙。城内街道中也有大量的庙宇,如探花街的临济庵,靛市街的宝寿庵,纳凉园的阎王庙,凤麟街的老母庙,衙门前的衙神庙,羊市水台的真武庙,开元寺西侧大珠市的吕祖庙,崇礼街西头的通真观,李公街的李公庙,周公街的周公庙等等,北大街的北头有关帝庙,南关阁外有财神庙,东街有娘娘庙、全神庙、龙王庙,在阁外还有文昌祠;在牛市街阁内外有东岳庙、土地庙、奶奶庙、龙王庙等;西大街阁内外有奶奶庙、关爷庙、土地庙等!

而最为出名的是看邢台五月十五城隍庙庙会和十月十八火神庙庙会,现在逐渐演变成邢台城的庙会了!

在庙会期间,庙会上的社火有:耍龙(火龙、小龙)、高跷、跑旱船、太平车、竹马皇扛、排鼓、二鬼摔跤、拉碌碡、武术、皮影、打扇鼓等等。还有拉洋片的,耍猴的,玩戏法的,套圈的,说书的,割头换项的。在民国时还有各种新潮的马戏团,耍狗熊的,跑马的,玩杂技的,上刀山的。

在南关,当时的老戏皮影十分受欢迎。当时南关有许多皮影班,如皮影乱弹班、丝弦班、老怀调班、西调、秧歌戏、吵吵等。老戏皮影又称老怀调皮影,是顺德府(邢台)南关老戏(老西)皮影的一支。。。。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减少人员聚集,庙会停办了!

我们要相信,这样的大型群众性活动、这样的热闹非凡终将回到我们这座3500年的古城。。。。。。

#宝鸡头条# #西安头条# 恭喜太白山,喜提陕西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称号。

12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至此,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数达到45家。

而作为陕西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度假区,此次太白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的上榜,打破了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关中四市及整个陕西省度假区零的记录,显得尤为重要,也为陕西省的旅游度假区争了光。

提起太白山,首先想到的是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六月天。

除了太白山的自然景观,山脚下的汤峪温泉也是非常有名的,汤峪温泉又名“凤凰泉”、位于眉县太白山北麓的汤峪口。西汤峪因为含硫酸钠较多,故定为地矿化弱碱性硫酸钠高温泉,并有促进人体组织代谢和杀菌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红河谷森林公园。红河谷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眉县营头镇境内,太白山主峰北麓,是登太白山古道之一,公园已开发景区四个,景点80多处。入园即可看到静林寺、显洞寺、玉 红河谷森林公园景观皇阁、观音崖等宗教文化古迹。公园具有秦岭北麓典型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幽、奇、峻、秀的景观。

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公布如下(按行政区划顺序排列):

河北省 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

黑龙江省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上海市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江苏省 常州太湖湾旅游度假区

浙江省 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淳安千岛湖旅游度假区

江西省 上饶市三清山金沙旅游度假区

山东省 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湖南省 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

重庆市 重庆丰都南天湖旅游度假区

四川省 峨眉山市峨秀湖旅游度假区

贵州省 六盘水市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

云南省 大理古城旅游度假区

陕西省 宝鸡市太白山温泉旅游度假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那拉提旅游度假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