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父母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

父母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

时间:2023-10-05 22:30:16

相关推荐

父母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

全文约3600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望诸位量力而读。

注:本文一则只讲“操作”不讲“理论”,所以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喜欢读书这件事情上不语就不做介绍了(其实主要也就是亲子阅读和选择合适的书),在这里我们只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做。

孩子为什么要阅读?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明确一个问题:

我们希望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收获什么?

从比较“鸡汤”一些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可以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在实践中对于大都数家庭、孩子而言恐怕我们更希望的是孩子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更有实际价值——比如说孩子遣词造句以及写作能力,比如说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比如说孩子的思考、思辨能力等等。

我想关于这点很多非常关注孩子“阅读”的父母应该都会承认吧?

我觉得这么什么不好,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功利化”一下未必是坏事,换个角度来看,或许也正是因为我们的目标明确,所以只要通过正确的、合理的方式反而能够更快速的帮助孩子培养起来阅读的能力。

所以在这里我更加侧重的是如何陪伴、培养的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可以达到“受益最大化”。

“阅读”的分类——一家之言,慎重选择

我有一个习惯——在讲“阅读”的时候总是会问清楚对方问的是“阅读题”还是“课外阅读”。前者说白了就是各种考试中的阅读题目,而后者则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

因为这个问题是关于“二年级小学生”的,那么我认为应该也会包含这个问题——尽管二年级可能还不会太明显,但是从三年级开始尤其是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大家一定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阅读题上总是很难得到高分。

之所以还要单独说明是因为阅读题的那种阅读和普通的读书实际上还是有太多的区别的,前者说不好听的很多时候是学习“套路”,即便你的感受是“对的”(这其实是件挺扯的事情,感受竟然也有“标准答案”),但是表述方式不对,也很难得到高分。所以这点也需要练和学习。而“读书”则更像是一种“内功修炼”一样,它可能永远不会自然而然的就让你在“阅读题”上的的高分,但是稍加引导尤其是套路的学习之后是一定会很容的高分的。

所以在讲如何指导孩子阅读之前,我们先说两句“阅读题”的问题。

1、给孩子买本阅读书,这种书很多,比如阶梯阅读、黑马阅读、阅读80篇、阅读全解等等,这些都是比较老牌的阅读训练教辅了。

2、坚持让孩子做题培养“语感”。切记不要只做不讲,就算实在没人能够给孩子讲的了也要让孩子看到“标准答案”,家长能讲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如果家长学习能力还行的话,可以网上都点阅读答题技巧学习一下),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答题“语感”。所谓熟能生巧,这是最笨但是显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最有可行的办法。

3、可以考虑给孩子报班,这个看情况。尤其是注意不要选择那些不讲“文化”只讲“套路”的学习班不要去。

“精读”vs“泛读”——划重点

在我家的“读书”过程中我们是分了“精读”和“泛读”两种情况的。前者我们比较注重“收获”,后者更注重的是“体验感”。这是因为一旦一本书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让他觉得“有压力”的时候

关于“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这本书大人孩子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在作品的创作背景、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介绍、这部作品要传递的文化、精彩描写以及结构修辞等(一般是短篇时候)、阅读后的收获等等。

我举一个例子:

我家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精读过一本《老人与海》,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本人是工科生,在文科方面却是不行。但是这并不妨碍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施展——我通过网络搜索了大量的关于这部经典的“导读”,搜集关于作者海明威的个人介绍和那个时代的介绍,从文字到图片再到一些小视频,然后在阅读之前跟孩子聊聊这些“背景”,再去聊聊这部书的伟大之处——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在阅读这部书的时候是处于“舒适区”。

如果孩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不了解,那么这本书再经典也有可能对他来说就是一部非常枯燥、不明就里的书!如此你还能指望孩子有何收获呢?

这里我们就不讨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的问题了,我们只需要知道如何去做能够让孩子可以更好的“享受”读书即可。

然后通过借助我们整理之后的“导读”来帮助孩子更好的去理解这部书到底讲的是什么——我个人强烈建议大人和孩子一起去(大人一定要提前读一遍),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交流!否则那些“导读”就成了制约孩子主动思考的“枷锁”,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阅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那些“导读”最好是通过“交流”的方式去引起孩子的思考。

这种精读的方式是挺慢的,但是收获真的是很大的,读的过程或者读完之后我这里还有两个建议:

1、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2、画整本书或者某些章节的思维导图。

这里就不详细介绍这块了。

精读一定要读经典或者美文。

这点是很重要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那是经过无数人和历史的筛选留给后人的瑰宝,你可以让孩子去读一些“快餐书”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出来,通过对经典阅读的训练和从比较低端的书籍训练一个是前期可能会枯燥一些,但是另一个更可能是一路一直都是在“爬坡”……

上面说的是读经典的一点个人经验,下面说说读美文的经验。

我孩子学校有一本配套的课外阅读书,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文章,有诗歌有散文有寓言故事有人物故事等等,我给你看看我们二年级做的事情:

这是孩子读完之后写的“阅读感想”,有没有让你有种“会心一笑”的感觉?这是不是真的“很小学生”呢?

所以我就做出了一些调整,一方面我要求孩子以后不许写感叹句,比如“真厉害啊!”“好开心啊!”这种结尾的句子。然后每次写的时候不要少于三句话。同时为了鼓励孩子和引导孩子思考(我从不去否定孩子的感受是错误的或者不准确的,从来都是“你觉得可不可以这样……”),我也跟孩子一起写。

所以我们后来的感想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的了:

有没有觉得孩子的进步很大?其实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但是因为大人做了一些引导和表率,所以效果去完全不同了。

希望我的这点经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泛读”

关于泛读这点因为孩子是“二年级小学生”所以这个时候你要求他们总是去读一些“经典”还是比较困难的,显然孩子可能更加喜欢一些轻松愉悦书籍,但是家长往往认为这样的书可能没有“营养”是浪费时间,不能说没道理,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的这个年龄决定了即便你给他读一些“很有营养”的书孩子也“消化不了”的啊!所以我还是建议以兴趣、习惯培养为主,不比苛求太高。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书单”的问题,现如今书单可谓是泛滥成灾,我想很多时候是因为有利益关系在里面的吧,我不建议依赖书单给孩子选书,但是可以作为参考。

最好是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去挑选,家长稍作引导,当然,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毕竟有道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嘛。

这里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建议:

1、阅读氛围的营造。

你能想象的出来父母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他们的孩子会喜欢读书、喜欢学习吗?但是反之呢?父母能读书且能表现出读书让他们很快乐,而且家中的书摆放的还非常易于看见,那么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最起码绝对不可能讨厌读书。

2、辅助一些奖励或者趣味性的事情。

可以给孩子制定点阅读奖励计划,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分享阅读收获,也可以做一些阅读记录卡、阅读存折之类了的有趣记录帮助孩子提高趣味性,而且这件事情的本身也是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收获的。

容易被忽视的“阅读训练”——课本

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有很多很多的人在谈论阅读的时候一定会忽视掉“课本”的。

我想特别的提醒大家一下:尽管孩子们的语文老师未必是“阅读”方面的大能,但是一定会比我们绝大多数家长要强,而且孩子们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对孩子而言都是在进行“精读”训练,所以千万不要忽视课本的学习。否则这不就是舍近求远、买珠还椟嘛。

这是我家孩子现在的语文课本(五年级):

课本写成这样的了,你认为孩子能没有收获吗?

我认为一定有,而且还很大!

下面这张图是孩子的课堂笔记,当然,是课后整理的笔记:

通过这样的课本、这样的笔记,我相信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相信孩子通过学习是有收获的——

说真的,孩子就算是能够认真地抄别人一份这样的笔记我觉得都会有很大的收获的,更何况是自己整理的。

哦,差点忘了,孩子的老师还要求写“预习笔记”,我这里也有两张图:

实际上这种预习笔记的本身就是相当于我们上面说的“精读”之前的各种准备,如此准备之下,你还会担心孩子的听课效果吗?无论如何我想总是会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的多得多吧?

陪孩子阅读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并不专业的父母而言难度太大了,可是它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为了孩子我认为我们做父母的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多做一些、做的再好一些,毕竟受益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您说呢?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可以点击关注欢迎交流,我是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