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教育孩子不唠叨 才能避免超限效应

教育孩子不唠叨 才能避免超限效应

时间:2023-09-30 17:23:20

相关推荐

教育孩子不唠叨 才能避免超限效应

很多父母都感到困惑:为何我们喋喋不休教育孩子、对于重要的问题再三叮嘱孩子,孩子却总是充耳不闻,甚至很多糟糕的行为会变本加厉呢?实际上,对于孩子而言,若父母总是唠唠叨叨,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超限效应,甚至会对父母的叮咛产生抵触心理。曾经有人说过,唠叨是一个魔咒,会让听到的人抓狂且崩溃。实际上,一句话如果很普通,那么即使重复无数次也无法变成真理;而一句真理即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重复无数次,也会变成惹人生厌的废话。在亲子教育中,这句话得到了体现—孩子对于父母言简意赅的话会记在心里;而对于父母唠叨不休的话,却常常心生抵触,甚至故意与父母对着干,目的只在于让父母感到无奈和厌倦。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叮咛越是琐碎细致,孩子反而越是无法做到。例如,妈妈反复叮嘱孩子在玩过玩具之后要整理好、收拾干净,但是孩子偏偏在玩过玩具之后就这样把玩具丢掉,跑到一边去。吃饭的时候,父母叮咛孩子要多吃蔬菜,孩子偏偏把蔬菜剔除,不愿意吃到嘴巴里。父母们不了解,为何孩子总是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甚至对于父母反复的叮嘱背道而驰呢?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很正常,因为人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没有人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否定,人们都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

此外,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超限效应,意思是说人体对于外部刺激的接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限度,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出现逃避倾向。实际上,这是人们从本能的角度出发,在潜意识的驱使下做出的自我保护行为。正因为如此,当父母的唠叨和叮咛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做出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的行为。为了与孩子更好地沟通,父母在了解超限心理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组织语言,讲究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控制好表达的内容,对孩子产生更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

在家庭教育中,超限效应常常发生,因为父母总是忍不住谆谆叮嘱,或者对孩子唠叨不休。一旦父母给予孩子的刺激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就会自动开启过滤系统,过滤掉那些引起自己反感的话在对父母感到厌烦的时候,他们甚至会故意做出与父母的期望完全相反的言行举止。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也要明白孩子为何做出这样的自我保护行为。当发现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要从自身开始反省,从而把控好自己,避免对孩子无休止地说教。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过度关注,教育孩子也秉承见缝插针的原则,总是一旦与孩子相处就对孩子喋喋不休。实际上,父母不要过度关注孩子,因为孩子还小,各个方面的能力发展不足,所以很容易犯错误。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错误,随着不断成长,孩子是可以做到主动反思、积极改正的。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把孩子的每一个错误都看在眼里,他们便会忍不住对孩子指手画脚,却不知道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感到压抑和窒息,也常常会因此而陷入糟糕的成长状态之中。

父母还要注意,除了唠叨和说教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帮助孩子自主反思错误、主动改正错误。比起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唠叨,显然主动反思的效果更好。而且,主动反思的孩子往往对错误的认知更加深刻,作出的改变也是心甘情愿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能形成自律力,才能卓有成效地提升和完善自我,变得更优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