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南京游记:畅游浓缩悠久文化内涵的乌衣巷 梦尽秦淮的历史沧桑

南京游记:畅游浓缩悠久文化内涵的乌衣巷 梦尽秦淮的历史沧桑

时间:2024-05-11 15:21:25

相关推荐

南京游记:畅游浓缩悠久文化内涵的乌衣巷 梦尽秦淮的历史沧桑

由上海到了南京,已经是华灯映照的晚上。我们一行夜宿选在秦淮河边上的一家旅店,名君门。名字很淡雅,颇有些趣味。我想,这也许是秦淮河的文化染就的。

安顿下来后,便去逛秦淮河边的夜市。其实,喧闹的夜市并不诱人,倒是那秦淮河,却魂牵梦萦般让人向往。应该在秦淮河荡舟,这是离开之后想到的,自然是件遗憾的事。当时,只想在秦淮河边尽情感觉,追溯曾经在各种文字里看到的与秦淮河有关的古往今来的人和事:石头城的历史,六朝的遗事,秦淮河的古今……都会萦绕在脑际,还有那由各种文字形成和幻化出的很多历史画面和韵味依旧的故事。

夜来,头枕着秦淮河,似乎要梦尽秦淮的历史沧桑。次日清晨,我起个大早,独自想去看看白天的秦淮河。因为夜晚的秦淮河,桨声、灯影与人流相融,不比朱自清先生写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般静谧,有足够的空间让你观赏和感觉。出君门旅店的大门,我沿着一条巷子径往西去。巷子两边都是造型古朴的民间工艺商店,夜来灯火辉煌,清晨门面全部关闭着。巷子里很清静,偶尔有三两人擦肩而过之后,又是异样的清静。我原本是穿过这巷子去看秦淮河的,却走到了“乌衣巷”。“乌衣巷”三个字使我陡然地惊喜,没有丝毫准备的心理,似乎在瞬间凝聚了一千多年前的那段历史。

这里有古色古香的石刻门楼,门楼的侧壁上镶着一块不是很大的石刻牌子,定神看时是乌衣巷的简说文字。惊喜之余,顿觉情趣大增。穿过门楼洞到里面,想看个究竟。王、谢古居院落的大红门紧闭着,猛然间方才清醒:这是清晨。我没有即刻离去,而是望着这古旧的大门楼伫立了许久。不久前读黄裳先生的《金陵五记》,里面有一篇叫《秦淮拾梦记》,那些文字始知我现在穿过的这巷子叫“钞库街”。乌衣巷,原本是条曲折的小巷。王、谢纪念馆,是一组形制优美、古朴典雅的建筑,与秦淮河边的明、清古建筑风格相融相谐,连同秦淮河边的夫子庙一体而壮观,到了王谢古宅门前,我却没有缘分走进“来燕堂”,也没有缘分来看“来燕堂"里王导、谢安的画像和相关的图片史料,但我却随着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诗走进了“来燕堂”、“听筝堂”,也走进了东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前读这首诗,觉得与乌衣巷十分遥远。眼下看到“乌衣巷”,涌现在脑际的朱雀桥边,又将历史拉近了许多。此时我才恍然明白,清晨的乌衣巷,不能感觉“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滋味。初冬游乌衣巷,也看不到春燕飞人王、谢古宅的情趣,至于刘禹锡笔下的“朱雀桥边野草花”那是水远也无法看到的了,后人只能在他笔下的诗句里去遐想。文化这东西穿透力极强。“乌衣巷”经刘禹锡《乌衣巷》诗在艺术视角上的集中描绘。不但以画面的形式将王导、谢安两位历史人物用诗的形式传递给后代,尤其是将“乌衣巷”这原本平常的宅院信息流传了下来,而且引得历代无数墨客游人来此观览凭吊,访古探幽。

“乌衣巷”, 是一个浓缩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内涵的地方。何为乌衣,地方志书记载其名源于东吴驻军之地乌衣营,是东吴时禁军“乌衣营”的驻地,后来的人便以“乌衣巷”相沿袭,便约定俗成了。乌衣巷,实质上是当时高门贵族的聚居区。王导、谢安是历史上两个显赫的宰相家族的代表,王导辅佐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谢安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他们的作为不仅在当世,还荫及后人。王导的后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开山者王羲之、王献之,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登峰造极,前无古人。谢安的后代——谢灵运、 谢眺成为中国山水文学诗派的鼻祖。历史已盖棺定论,但数百年之后,当刘禹锡目睹当年王谢古居地,已是沧海桑田时,感慨之余便写下了这传唱千古的华章。其实,在刘禹锡的眼里,这是“大江一去不复返”的无奈,想这段历史,心里不免生出些惆怅来。历史远去了,留在这里的仍是白墙灰瓦红门楼,还有那春来依旧的燕子。真是“粪土当年万户侯"啊

秦淮河的水,流走了六朝粉黛,也带走了金陵王、谢两大家族当年的繁华与鼎盛,留下的就是后人来观瞻的古居遗宅了。遗宅也是文化,而且是厚重的文化。我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乌衣巷王、谢古居虽然早已成了那段历史的归宿,但却成了秦淮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