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山东刘氏家谱 山东刘氏家谱字辈大全书

山东刘氏家谱 山东刘氏家谱字辈大全书

时间:2019-02-19 14:08:04

相关推荐

山东刘氏家谱 山东刘氏家谱字辈大全书

山东泰安刘氏家族牒碑,详细记载了刘氏始祖的迁入时间,和子孙后代分支目录。

#你家里有祠堂吗#

我家是山东枣庄崇善堂刘氏,祠堂坐落在滕州市大坞镇大刘庄村内,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成于清道光元年(18),是枣庄市目前建筑面积最大,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代建筑群。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家祠前后三进院落,房屋46间。由大门、东西侧门、东西配房、影壁墙、二门、东西暖房、拜厅(穿堂)、东西厢房、后大殿组成。大门前一对石狮拱卫,栩栩如生。

大门门楣上悬挂着“刘氏家祠”四个大字。大门屋面布板瓦筒瓦,花脊两端龙首吻,垂兽前,四跑兽。悬山式建筑。木构架叠梁。大门东西两边各有一侧门,侧门屋面布板瓦、筒瓦,花脊两端龙首吻,垂脊各安装二跑兽。侧门两边建有配房二间。

据《崇善堂刘氏族谱》记载:我们家族自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人口不断繁衍外迁,现该家族分布山东,江苏,安徽,河北等省、地、县;将军,为官者、经商者,成名的人不计其数。现有主要字辈如下:守(17世)真(18世)希(19)书(20世),近(21)儒(22)临(23世)端(24世)。

按照家谱往上追溯,我们家族是汉高祖刘邦庶长子齐惠王刘肥之后,本人“书”字辈,肥公大系52世+20世(崇善堂),最后累加属于高祖刘邦第72世孙。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下辖的行政村—刘叶茂村。据村碑上记载:自明朝永乐年间,由刘氏以先祖刘叶茂之名建村,全村有刘、张、吝、齐、聂、李、赵七个姓,期中刘姓居多。建村后村西曾有棵松树(1966年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就像刘叶茂村的标志,树大叶茂。

2.曹县以谐音得名的村庄你了解吗?有你的村吗

王堂

曹县城东南25.5公里,仵楼镇政府东北3.5公里。有刘、张、杨、毕、赵、李6姓,张姓最多。属中张庄村。据《刘氏家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刘氏祖讳光明,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内坑塘较多,故命名刘塘,后谐音成刘堂。

赵坡楼

曹县城东南10.5公里,阎店楼镇政府北1.5公里。

全系赵姓。属文庄村。赵氏明永乐间(1403-1424年)为避兵乱,先世祖携家由泰安迁居曹邑。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有名赵波者自赵白堂迁此建楼,遂命村赵波楼。后谐音为赵坡楼。

季口

曹县城西南20.6公里,邵庄镇政府西南4.5公里。有秦、王、傅、李、张、孙、宋、靳8姓,秦姓最多。属胡菜园村。清康熙间(162-17),秦氏自河南民权县秦老家迁此建村,曾为鸡维交易市场,遂得村名鸡口,谐音为季口。

西岩里

曹县城东26公里,苏集镇政府东北6公里。有李、段、刘、葛、洪5姓,李姓最多。据《李氏族谐)载:明水乐三年(1465年),李氏自山西洪洞迁山东曹州,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十一世祖李松迁此建村,因

做盐为业,故名盐李,谐音岩里。清末,分为二村,此位西,故名。

毛路口

曹县城东南25.7公里,青堌集镇府西南7.8公里。有韩、陈、李3姓,韩姓居多,属姬黄庄村。据(韩氏家请)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韩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傍路口,茅草丛生,故名茅路口,后谐音为毛路口。

唐庄

曹县城东南31.2公里,原南李集乡政府西南2公里,济(宁)商(丘)公路西侧100米。有王、安、周、杨、马5姓,王姓最多。清嘉庆间(1796-18),唐氏迁此建村,以姓名村唐庄。后王、安等姓迁此,村名仍旧。据传,明朝时,几户人家于此建村,挖并一口,水甜如糖,上贡朝廷,赐名糖庄,谐为唐庄。

王六

曹县城东南34.8公里,原南李集乡政府东南4.7公里。有王、武、李、高、张、赵、陈、苏、魏、范10姓,武姓最多。属危油坊村。清光绪间(1875-1908年),王氏由本乡王楼迁此,建村于溜河滩上,名村王溜。后谐

音成王六。

王党庄

曹县城南3.9公里,郑庄街道政府东1.5公里。有王、罗、唐、石4姓,王姓据多。据(左丞世系》载:清顺治间(1644-1661年),九世祖治安公之后商由曹县城内迁居于此。因建村于黄河决口冲淤而成的一处高档上,名村王档庄,谐音为王党庄。

季口

曹县城西南20.6公里,邵庄镇政府西南4.5公里。有秦、王、傅、李、张、孙、宋、靳8姓,秦姓最多。属胡菜园村。清康熙间(162-17),秦氏自河南民权县秦老家迁此建村,曾为鸡雏交易市场,遂得村名鸡口,谐音为季口。

李世报庄

曹县城东南18.5公里,安蔡楼镇政府西南2.5公里。有李、孙2姓,李姓为多。属卫楼村。据《李氏族谱)载:明洪武初年,李氏自洪洞奉诏迁曹州,长门后裔析居曹县东南四十里李楼。数年后,继文公复迁孙老家北关帝庙,其裔李四豹分支于此,以人名村李四豹庄,谐为今名。

西岩里

曹县城东26公里,苏集镇政府东北6公里。有李、段、刘、葛、洪5姓,李姓最多。明永乐三年(1465年),李氏自洪洞迁曹州,嘉靖三十(1551年),二十一世祖李松迁此建村,因做盐为业,故名盐李,谐音岩里。清末,分为二村,此位西,故名。

刘访店

曹县城东26.5公里,苏集镇政府东北4.1公里。有张、杨、惠、李、王、金、绍、卓、石、孔、尤、孟等12姓,张姓最多。明末,刘爽者于此建村,以名命村刘爽店。清顺间(1644-1661年),惠氏迁入,有张、场等多姓近来,偕音为今名。

高英楼

曹县城东25.3公里,苏集镇政府东南2公里,胜利河北侧。有高、张、刘、唐、周、郝、李、王、朱等9姓,张姓最多。据《高氏族谱)载:明洪武七年(1374年),高氏祖登公自洪洞迁曹县黄堽镇高老家。万历年间(1572-16)四世祖迁此建村,因靠河,名高河。后建楼,因楼顶栖鹰,改称高鹰楼,谐音如是。

潘韦庄

曹县城东20公里,龚楼卫生院

西500米。有潘、韦、张、袁、李、王、黄7姓,潘姓最

多。明洪武间(1368-1398年),潘氏自洪洞迁曹县东南望鲁集西建村,名潘楼。二世祖继夏公迁居孙老家之潘庄。清初,如璠公迁来,此地因一里四村而取名潘围庄,讹称潘韦庄。

葛针园

曹县城东南19.5公里,龚楼西南3公里。有潘、赵、张、李、卢、宋、霍、乔、韩、周、刘、徐、吴13姓,潘姓最多。原为袁氏之佃户村,潘、张等姓佃耕于

此,定居成村。因种植圪针树作围墙而得名圪针园,讹称葛针园。

曹县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乡土产业名品村由来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乡土产业名品村名单的公示

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名单

朱洪庙镇、青堌集镇和苏集镇。

菏泽市曹县朱洪庙镇

朱洪庙据《朱氏家谱》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氏祖讳河自山西洪洞迁河南商丘北二十里许朱寨,其后裔分迁曹南丁洪洞;因于村中建朱洪武庙,遂改称朱洪庙。1958年修水库时移居今址,仍名。

目前是蔬菜大棚、水果、牡丹、芦笋等种植镇。

菏泽市曹县青堌集镇

清咸丰间(1851-1861年),因战乱联合筑寨,并将寨北青堌寺集市迁来,以青寺而命名青堌集。目前是芦笋、水果特别是樱桃、桃等种植大镇。

菏泽市曹县苏集镇

明洪武元年(1368年),苏氏自山西洪洞迁居山东楚丘北境,名村苏庄;清乾隆间(1736-1795年),苏氏家祠改置关帝庙,香火繁盛,遂成集市,故名苏集。道光间整街修寨,多姓汇聚,村名未变。

世界芦笋看曹县,曹县芦笋看苏集!是中国芦笋种植第一镇。

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名单

曹县曹城街道刘六庄村

青堌集镇东张楼村

安蔡楼镇楼村

安蔡楼镇韩双楼村

大集镇徐庄村

大集镇南街村

王集镇双铺村

仵楼镇张楼村

闫店楼镇练庄村

韩集镇邓庄村

苏集镇邵庄村

楼庄镇代庄村

郑庄街道王河村

砖镇李庙村

侯集镇侯集村

侯集镇北沙楼村

曹县曹城街道刘六庄村

据《刘氏家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刘氏祖从山西洪洞携家迁此。因刘祖排行第六,且又六指,遂命村刘六庄。该村以观光大棚出名。

曹县青堌集镇东张楼村

据《张氏宗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张氏始祖讳魁元自山西洪洞迁河南水城,后转迁于此建村盖楼,命村张楼。为避重名,改称东张楼。芦笋种植村。

曹县安蔡楼镇阎楼村

据《阎氏族谱》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阎氏祖讳顺建、国宝昆仲奉召携族自山右东迁,至东界遇寇失散,国宝公流落山东曹邑东南三十五里,因建楼而得名。后魏氏迁来,继有多姓迁入,村名未变。麦冬种植村。

曹县安蔡楼镇韩双楼村

据《韩氏三门世系族谱·序》载:元末,韩氏自山右洪洞迁磐石镇东南望鲁里,复迁林后,再迁此建村,因建楼两座而得名。麦冬种植村。

曹县大集镇徐庄村

明初,徐氏先祖讳贵自磐石镇迁居徐楼(今属阎店楼镇),其后裔析此,以姓命村徐庄。麦冬种植村。

曹县大集镇南街村

据《胡氏家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胡氏等十多姓迁此建村成集,因村东有大义寺而得名大义集。分东、西、南、北、东北街。麦冬种植村。

曹县王集镇双铺村

明初,原为任、李二氏迁此,立村于两堌堆旁,因成集市,故名双堌集。继有郝、周、徐三姓迁入,因该村西有铁鼻槐树,南有透明桑树,年代深远,虬枝参天,故又名为双古集;清中期,因设店铺,遂改称双铺集。是养牛专业村。

曹县仵楼镇张楼村

明初,张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因建楼而名村张楼。蔬菜种植村。

曹县阎店楼镇练庄村

明永乐二年(1404年),练氏三十四世祖讳素,字无文,因避难自江西临江府新淦县流寓河南归德府永城,其三子转迁曹县东南二十五里定居,以姓命村练庄。粉皮专业村

曹县韩集镇邓庄村

据《邓氏宗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邓氏始祖伯能公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曹邑西北五十里建村筑楼,故名邓楼。后因楼房被洪水冲倒,遂改名邓庄。麻糖专业村。

曹县苏集镇邵庄村

据《邵氏族谱》载:明洪武初年,邵氏石屏公由山西洪洞迁来建村,名邵庄。芦笋种植村。

曹县楼庄镇代庄村

据《戴氏家谱)载:清顺治七年(1650年),洪水为虐,戴氏自今魏湾镇戴老家分支迁此,建村名戴庄。清末,族人分支于村前另建一村,遂将原村改称后戴庄,前属前戴庄。工艺品之村。

曹县郑庄街道王河村

明洪武间(1368-1398年),葛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村内有一潭坑,遂命村葛家潭。清顺治间(1644-1661年),王氏七世祖从王老林迁此。后十一世祖珖裕、以简二公相继迁入,王姓嗣衍昌盛,葛姓渐绝,因村东北有一条河,遂改村名王河。蔬菜大棚专业村。

曹县砖镇李庙村

据《李氏族谱》载:明洪武八年(1375年),李氏始祖自山西洪洞迁至曹邑西北建红庙村。明永乐间(1403-1224年),四世祖讳华昌自红庙迁曹邑西北二十五里大户李堂,因建庙改为大户李庙;简称李庙。软石榴等水果村。

曹县侯集集镇俟侯集村

据《侯氏族谱·(侯集)分谱序)》载:元朝顺帝间(1333-1368年),侯氏祖讳陆字道坦从定陶县迁来建村,因成集市,以姓命名侯集。侯集烤全羊有名。

曹县侯集镇北沙楼村

清嘉庆间(1796-18),沙氏始祖自本地西沙楼迁此建村,因其位于原村之末方,故名。养殖专业村。烤全羊有名。

(曹县第三中学孙智敏整理,头条号:老虎69090。不当之处请提供资料再修改)

城阳区230个社区村史——河套街道18个#青岛头条# #城阳头条#

东河套

相传,王氏祖口云道”于明永乐年问,由云南移此建村。以姓取名。王家庄”。又因村

在沙河头上,称 “河头村 ”。至清朝末期,海水逐年下退,河床淤成河套,又易名河套村。随着村民繁增,分成两村。此村在河的东边,故名_东河套,。

大涧 小涧东、西

据本村《刘氏族谱》载:“宋末迁移北方,吾三世帅祖追赠始有谱。原自江苏省江宁府上元县石刺沟村,徒居山东莱州府即墨县,马山东新安村,此吾族占居即墨之始也”。吾三世祖“刘福”,于明永乐年间,由新安村迁王林庄,复迁大涧再迁小涧建村至今。因居民从大涧村迁来,村又建在较小的山涧中,故名“小涧”。

孟家

位于东河套东北2公里,青岛至新浦公路北侧。407户,1829人。耕地1,432亩。相传,明永乐年间,徐氏从云南迁此建村,名为“西徐哥庄”。至明成化年间,徐氏迁走,孟氏由邹县迁来定居。改名“孟家”。

赵家岭

赵氏始祖“世才”于明永乐二年,由云南迁住辛屯,后复迁东徐哥庄。该村原为徐氏所建,又处西徐哥庄之东,故名“东徐哥庄”。至明朝中期,徐氏迁去潮海,赵氏由辛屯迁来,改名“赵家岭”。

山角

据本村《刘氏族谱》载:始祖“刘敬”兄弟三人,于明弘治年间,由江苏省砀山县大刘家村迁此建村。相传,此处原是个小岛,刘氏建村于山角下,故得名“山角里头”。后改名“山角底”。1963年改称山角。

下疃

相传,王氏祖于明朝以前在此建村(具体时间失考)后崔氏祖“士贤”于明永乐年间,迁居此处,繁衍至今。因村东有岭,较上疃地形低,故名“下疃”。

上疃

相传,王氏祖于明永乐以前即居此村(具体时间失考)永乐年间战乱中,躲在枯井里避过灾难,而后重整家园,繁衍至今。因建村处地形较高,故名“上疃”。

孙哥庄东、西

相传,孙氏祖“量孝”,于明永乐二年,从云南蛟趾国戛戛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

西河套

据本村《季氏族谱》载:“先祖云南籍,兄弟三人,从明朝永乐二年迁徙北京,有卜居潍邑牢埠子,有卜居登州宁邑者,而吾族世居北曲,三世祖季守成迁河头(即今河套)繁衍至今”。因村建在沙河头上,故名“河头”。随着海水下退,河床淤积成河套,清朝末期,改村名“河套”。随着居民繁增,分为两村,此村在河西,故称“西河套”

尚家沟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尚氏从云南迁此立村。因村前有条沟,冠姓故名“尚家沟”。后尚氏绝户,刘氏居此,仍沿用原名。

韩家庄

相传,韩氏祖“忠”,于明朝初期,由胶县城西北韩家大村迁来建村,以姓氏取名。

胡庆

相传,刘氏祖,云南籍。“刘守信”于明成化年间,从李仙庄迁此建村。因村前生长野葫蓣,故取名“葫蓣”。后演化成“胡庆”

罗家营

相传,罗氏祖“道明”于明朝永乐年间,由云南安阳县迁来建村。因村西南之烟台(即烽火台,至今遗址尚存),在清同治以前是边防驻军营地,冠姓故名“罗家营”。

潮海东、西

相传,徐氏祖“成伦”、“成华”、“成斋”、“成印”兄弟四人,于明永乐二年,由云南蛟趾国迁来,初居“东徐哥庄”(今赵家岭村),至明朝中期复迁此建村。

1949年,一群人赶到山东一位老人家。老人蹒跚着走向一面土墙,用手抠下墙皮,边抠边流泪:“尽美呀,娘的儿!出来吧,跟娘回家!”

她从墙缝里取出一个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包里面包着的就是儿子王尽美的照片。

看到儿子的照片,王尽美的母亲更是止不住眼泪。

1898年,刘氏经过十月怀胎,生下了儿子王尽美。

王尽美从小就很爱学习,刘氏虽然是一位农妇,但从来都不阻拦儿子接收新事物,相反还尽自己所能支持儿子。

16岁的王尽美身为中国的新青年,已经开始对中国的革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次辩论中,王尽美大胆陈述自己的见解:

“杀死一个袁世凯,还会有另一个袁世凯,在中国还有比炸弹更厉害的武器,那就是劳苦大众。如果唤起他们,依靠他们,就能战胜反动势力和外国列强。”许多学生都被他振奋人心的话感染了。

除了呐喊出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惊醒以外,王尽美还积极投身于革命工作中。

19,省城济南有官费学校可以报考,王尽美就来到了济南求学并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

19,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山东,山东人民参加斗争更为踊跃。而王尽美更走在运动队伍的最前列,并在运动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在斗争中,王尽美结识了邓恩铭这位同行者,从而成为挚友和战友。

到了下半年,王尽美作为山东学生会代表到达北京,又与李大钊等人进行深度链接,从此,把新中国的建立当成自己毕生的使命。

他与邓恩铭成立“励新学会”,办杂志。

19,王尽美作为代表参与会议,汇报了山东组织建立的情况,还对当前的形势和人物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的吐儒雅从容,年轻充满朝气,让很多人看到了新青年的样子,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没过多久,王尽美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了,他原来叫王瑞俊,后来取“尽善尽美”的寓意,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王尽美。

王尽美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挑,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伙都亲热地叫他“王大耳”。

从19开始,王尽美积极组织和指挥各地工农组织和运动,他团结工会参加声援,一方面又严加防备敌人袭击,深为敌人痛恨。

除了要防备敌人报复以外,王尽美日夜操劳,在终日的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了肺结核病。

可即使生着病,王尽美他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继续呼告。

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终点,病床上的他已经呼吸困难,可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群众。

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记录其遗嘱:

“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之后,仔细看了自己最后的话,轻轻按下了手印,才放心离去。

那一年,王尽美才27岁。

王尽美的一生,真是新青年的楷模。

唯独支持他又最心疼他的,还是家中老母亲。

原本只愿儿子能够平安成长成人,可最终还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儿子王尽美去世后,母亲担起家庭重担,由于老家山东诸城战乱不断,王尽美母亲无奈只得避难。

临行前,她将儿子的照片包好,仔细藏到土墙中间,还在外面糊上一层厚厚的泥巴,作为掩护。

儿子的照片成为她唯一的念想,也与老家的根紧紧联系在一起。

后来,当再次回到村子时,家已被土匪翻了个底儿朝天。儿子王尽美的遗物都被抢走,母亲刘氏急忙去查看那面土墙。

发现它原封未动后,才得到一丝安慰,而她也没有再打开这面墙。

王尽美的名字和英勇事迹没有被人遗忘。

1952年,毛泽东在山东视察时有一次对山东分局的负责同志说:

“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听说他母亲还活着,你们要养起来。”母亲刘氏作为革命家属也得到赡养。

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董必武曾赋诗:“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新中国的进程中,有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一生。

给王尽美点个赞!他是新青年的楷模,生命停在最茂盛的年纪,却已经燃尽最璀璨的一生。

往后的青年会接着他的步子继续前进。

你怎么看王尽美?

我是@陳星空 ,关注我,每天分享历史上值得聆听的故事。

在山东,好多年轻人一直有一个误解,认为自己祖上就在山西,自己的先人都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

这种观点其实很片面。正确的说法是,山东只有一部分人祖上是从山西迁来的,山东大部分人属于本地土著。

据考证,我们鲁西南和江苏丰、沛县接壤地区的刘姓,大都和汉刘邦一族。据我村刘姓族人讲:其刘姓一脉就和丰、沛县一带的刘姓同宗,从汉刘邦算来,已经80余世。

之所以造成这种误解,和家谱文化失传有关。在新时期发扬挖掘家谱文化,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山东省临沂郯城县花园镇刘湖村,一个不足500户、人口只有1800多人的村庄先后走出了16名博士、30多名硕士、100多名本科生,鼎鼎有名的博士村,状元村。位于郯城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与江苏省徐州的新沂和邳州两地接壤,地处两省三地交界之处,白马河西岸。村里的大学生成才之后,反哺乡亲,刘湖村别墅洋楼林立,相当富有,而村里人也并不是攀比谁更富有,而是比谁家培养的大学生更多。

一条巷子里走出9位博士,博士巷美名远扬。“博士巷”“博士村”之美名不胫而走。刘宝民的大儿子,山东科技大学博士,现在中国科学院某研究院工作;次女则是在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读了博士;最小的儿子在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读了双硕士后,现任某学院教师。而其大儿子、小儿子的婚配妻子均为博士,又实现了“强强联合”。刘湖刘氏族谱载:“祖居沛县,明正德间迁郯,落业白溪畔”。传说村西有一原称大鸭湖的洼地,刘姓于此居住,得名刘家湖,简化为刘湖。#临沂头条# #郯城# #山东临沂博士村#@指尖上的郯城 @头条山东 @好客山东 @头条号 @宫小猫

胶东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我们所熟知的西汉胶东康王刘寄的坟墓在平度市古岘镇的六曲山上,而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小庙口村旁边的一座山顶上据说也有康王坟!

小庙口村位于六汪镇政府驻地东南8公里处、铁橛山西侧,地处丘陵,三面环山。据传,明末刘姓从曲阜迁来立村。村旁有庙(三官庙),村小,故名小庙口,村中以刘姓居多。小庙口村也流传着关于康王坟的传说,和平度地区的传说大体相似。

传说此地康王坟有99座,站在一座就能看见另一座,但据考古勘探,平度六曲山的康王坟才是胶东王刘寄的真正坟墓,小庙口村旁边的康王坟位于山顶,虽然也是夯土结构,但没有经过科学的考古勘探,只是传说,结合周边有齐长城遗址,很多人推断小庙口的康王坟可能是一处烽火台遗址。

#济南头条# 山东济南市前百名姓氏占比一览表:王姓一族独大,人口数突破百万大关,人口占比10.57%,张姓、李姓亦“不甘落伍”人口数均突破90万,人口占比均超过9%。前三甲占比济南市总人口超过30%。

人口数超过10万的济南市大姓还有15个,其中,刘姓超过六十万,赵姓超过三十万,孙姓、陈姓、杨姓、超过二十万,高、马、韩、郭、董、朱、徐、周、吴、吕均超过十万。数据显示,济南前十八大姓氏人口数占比济南市总人口高达的62.37%。

七普数据显示,济南常住人口为920.24万,在山东各市中排名第四,全国排名第24位。

济南的兄弟姐妹们,你好,你贵姓?

你的姓氏在山东省排名第几?

你了解你家族姓氏的由来和历史吗?一起说说让你荣耀的家族姓氏的由来和历史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云客说教育 [来看我]@头条热搜 #姓氏##历史##百家姓# #山东头条##济南山身边事#

小盘扣,大底蕴。在西装广泛流行的今天,五莲山区的刘氏盘扣以完全手工制作保留了传统盘扣的技艺精髓,承载了古老绳结技艺的文化内涵,传承着浓厚深邃的民族服饰文化特色。

刘冬梅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刘氏盘扣传承人,她为盘扣技艺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承接过中国国际旅游服装服饰赛博会、中国水上运动会、第十一届全运会、潍坊国家风筝会等国内外大型活动盘扣礼服的设计加工工作,获得诸多大奖和广泛赞誉。

6月,其创作的《为爱集结,最美逆行》荣获“大家创·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山东非遗人在行动”优秀非遗作品评选活动优秀奖。“茶蕴五常”盘扣旗袍茶席系列在“黄河杯”山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小小的盘扣,展现了浓浓的中国元素,蕴含了深深的文化底蕴,令人陶醉喜爱。祝愿刘氏盘扣做大做强,叫响中国,走上世界!

5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土山屯发现了一座大墓,根据初步测定,这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墓主人的尸骨保存完好,棺椁用类似于胶带的东西封存,专家看后一阵惊喜。

这座墓不是一座单独的墓葬,它是一个古墓群其中的一座,这些古墓群有60余座墓葬,本着小心谨慎的原则,当地的考古部门请来了山东大学考古系的专家前来助阵,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开始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当大家小心翼翼的拆开第一层棺椁板时,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只见棺椁里满是清水,这个水是清澈见底的,水里下是一些淤泥,大家都知道青岛是海滨城市,平时空气有些潮湿,这些水是地下水渗入到里面去的。

大家小心翼翼地清理淤泥,当淤泥就要清理完毕的时候,发现在棺椁的四个角有四枚金灿灿的东西,大家拿下来一看,原来是金币,在墓主人棺椁的上方,大家又发现了一个挺大的木质的盒子。

专家们不敢轻举妄动,他们深知这个东西随墓主人在这里躺了1800年了,一动,零散了怎么办?大家小心翼翼地去掉上面的泥土,发现在盒子的上方有精心雕琢的图案,经过专家仔细辨认,发现是“包金赤虎图。”而另外一面则是青龙图,墓和地外放是一只雕琢的乌龟,有龙又有虎,这里埋葬的究竟是什么人呀?

后来经过查阅资料确认,这个所谓的木头盒是葬具,就是装人头的,把人的脑袋伸到里边去,这具尸骨虽然经历了2000年,但是保存还算完好,每一块骨头也都很好,为了不破坏尸骨,专家小心翼翼的从墓主人的脚的位置开始清理。

在脚部的位置又发现了一个木制的器物箱,时候突然有一个考古队员大叫了起来:“这个上面居然有文字,太重要了”上面确实有密密麻麻的文字,专家们小心地分离着,接下来又是一阵失落,原来这个东西叫名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片。

但是这个名片上面是空的,没有记载东西,专家虽然失落,但依旧继续寻找,不是还有其他的名刺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辨认,大家终于在其他的名刺上发现了文字的痕迹“元寿二年”。

@佳宁说历史 :“元寿”是西汉时期汉哀帝刘欣的年号,刘欣,公元前二年至公元前一年在位,元寿是他的第二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上面所说的元寿二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元前一年,属于西汉晚期。

忙活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东西,专家们把目光投向了“谴册”“谴册”是什么东西呢?这个东西它记录了墓主人的身份和随葬品的数目,随葬品的种类,它类似于现在的账目表。

专家又在棺椁里不起眼的位置发现了一个墨盒,另外还有砚台,专家在淤泥里继续找寻着,终于找到了大家梦寐以求的谴册,谴册上记载,墓主人叫刘赐,堂邑县县令。

而刚刚发现的那个木盒,也有名字叫做玉温明,关于这个玉温明史书上记载的非常少,只知道他是汉朝时期皇家所用的东西。既然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凭什么用这么高规格的东西?这不是赤裸裸的僭越吗?难道这位县令还有其他的身份?

专家们慢慢将棺椁里的水抽出,棺椁底下露出了一抹红色,另外还有一把剑,根据谴册记载叫玉具剑,一般汉朝都是用铜或者铁铸造的剑用玉铸造的剑,规格确实非常一般,除此之外还有墓主人的头发,胡须,小梳子,小镜子,另外还发现了一顶乌纱帽,等等一些日用品。

这时候有一个年纪较小的考古队员,突然大叫了一声:“吓死我了,摸到了一个凉凉的东西”大家小心翼翼的拿开一看,原来是一个圆圆的球状的物体,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这个球状物体外面包着一层金。

随后又找到了一枚官印,官印上面刻着“萧邑之印”这是怎么回事?不是堂邑县令吗?堂邑在今天的南京市六合区一代,而萧邑是在安徽的萧县,这明明是两个地方。

后来又经过多方鉴定,发生这枚官印是假的,是墓主人之后伪造的,原来,他先做了萧邑县令又做了萧邑县令,所以他就自己自制了一枚官印,那这位墓主人究竟是谁呀?

考古工作接近尾声,专家们又在棺椁的最底部发现了金龙玉席,金龙玉席工艺极高,这个东西就相当于最高规格的金缕玉衣,结合这个县令姓刘,专家断定可能是刘氏宗亲。

那他为什么埋在青岛?青岛现在是大都市,可在那个时候远离政治中心,而他做县令的地方都不在山东,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专家又查阅了资料,根据《史记》记载,青岛这个地方在汉朝的时候叫做琅琊郡,而汉武帝曾经四次到达过琅琊台,而这位汉室宗亲极有可能是汉武帝留下来的。

古代人一直讲究叶落归根,这位县令就生长在这个地方,因此去世之后,必须叶落归根埋葬在家乡的土地上,由于他是汉室宗亲,因此是厚葬,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随葬品出现了许多与县令身份不相符的物品。#生机大会#

探访刘墉故里:山东潍坊高密市注沟逄戈庄,提起刘墉,那是大有名气的,宰相刘罗锅把刘墉刻画的惟妙惟肖。刘墉,字崇如,字石庵,山东诸城人,祖籍安徽砀山。他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卒于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享年85岁。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人力与社会资源保障部部长。

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祖父刘棨,父亲刘统勋,俱为进士。刘墉家族有父子九登科,有御赐“清爱堂”堂号。刘墉他本人是清代政治家、书法家,在清乾嘉年间,他以清正廉洁,闻名于世;他书法造诣深厚,自成风格,有“浓墨宰相”之称,被现代人誉为“高密三贤”之一,因刘墉出生地在解放前一直隶属于诸城,解放后才归属高密,所以高密,诸城两地一直都认为刘墉是各自所属。

明朝弘治治年间(公元1489年),刘墉先祖自安徽砀山迁此村定居至今。据统计,刘墉家族历经清朝二三百年间,先后共走出42位举人、11位进士、411位朝廷命官,其中出任县令官职者54人。刘墉家族当时已成为远近有名的仕宦望族。后由清朝康熙皇帝御笔题写匾牌,御赐“清爱堂”堂号。

清爱文化园是纪念刘墉的庭院建筑,它于公元建成,仿清代建筑风格,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同年9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据还了解,清爱文化园,以“爱民”、“忠孝”、“清廉”为主题,划分家史、家风、官声三大展区,以展示刘墉家族融儒学、官德、家风所形成的清爱文化体系。它是潍坊和高密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基地,里面介绍了刘墉和刘氏家族的历史,有刘墉赈济灾民的大锅,斩杀贪官污吏的铡刀,刘墉的书法作品和清康熙皇帝御赐的“清爱堂”牌匾等历史文物。#潍坊头条# #高密# #诸城# @头条山东 @好客山东 @头条号 @宫小猫

吕后(?~前180年),名雉,字娥姁,秦末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正妻。

刘邦称帝后,被封皇后。其性刚毅,有心计,善权谋,性残忍,帮助刘邦除去了开国元勋数位。惠帝即位后,尊为太后,独揽大权,残害刘氏诸侯王,大封吕姓为侯。卒后,吕氏尽被诛。

山东古今名镇———栾任集

作者(刘庆华)

关帝庙

栾任关帝庙在南寨门西首,面对沟南,供奉关羽(字云长),亦称关圣大帝。修建关帝庙,主要是敬其忠义仁勇,镇妖驱邪,弃恶扬善,护祐苍民。

关帝庙建于明初,毁于民国战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尚有庙宇前墙及西窗台,后来砖石被拆,现基石尚存。

三管庙

栾任原有两座三管庙,一座在村大街东头路南,东大井西首。建于宋,毁于民国后期战乱。20世纪七十年代尚有庙前古槐树一株,立石支撑着虬龙盘曲郁郁葱葱的树冠,树心掏空,树身只有半边树皮,顽强的生命力见证着世间沧桑。后因大道改公路而毁,现在老井尚在,庙已无踪。

另一座位于栾任沟南街中心水井旁,建于明朝中期。主要由刘氏宗亲筹资兴建,筹建碑原立于庙前右侧,详细镌刻建庙宗旨及捐资者名单。建庙以后,香火不断,保存完好。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古庙尚存。现在庙已毁,庙基石底座和水井仍在。一口老井,诉说着人间的故事,滋养着一方生灵。

三管庙,亦称三官庙。三官者,尧、舜、禹三圣帝,被尊为“三界公”,亦称“三元大帝”。尧是上元紫微大帝,为天官,天官赐福;舜是中元清虚大帝,为地官,地官赦罪;禹是下元洞阴大帝,为水官,水官解厄。三元节即由此而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主祭尧帝;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祭舜帝;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主祭禹帝。

“三管”者,管天、管地、管水。

据回忆,1943年夏,大汶河决口,受特大洪涝灾害,栾任村西村南一片汪洋,沟南被洪水围困,大部分民房浸在水中,倒塌房屋无数,灶台里摸鱼,唯独三管庙及其周边安然无恙。

还一次,1957年夏秋之交,大汶河西程段决口,洪水狂啸而来,自东南洼直袭沟南,加之连降暴雨,受灾程度不亚于上次,然而,沟南三管庙及其周边仍稳如泰山。

除以上较大庙宇外,栾任还有多处规模较小的神台庙坛,如:沟南北侧的娘娘庙,河东大坑西侧的土地庙,孙家胡同南大场西:侧的奶奶庙(西校)等,都毁于近代。

( 1 )

村名:王庄村

辖区: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古济宁府滕县)

地理位置:峙柏山,环南明河、运河。

名人:战国后期孟子学生万章

抗战英模:张建富、刘桂清

信仰遗址:关帝庙(建设人:鲁南西万张氏、刘氏)

日记时间:3月4日,正月二十一日。星期四

华东东部平原地区,南来(河南等历史上历代迁徙到南方的客家人、岭南人——广东人)的、北往的(如沈阳的一部分、京津人、河北人),都与华夏文化有关。//@勇退方海阔:河南人口多,与历史有关!古代,西部人口东迁,如马姓、王姓、李姓等大姓,还有一些与历史发展有关的皇家众多姓氏刘姓、姬姓、秦姓、赢姓、吕姓等等,到了河南,气候适宜,土地适合耕种,且有黄河、伊河、洛河水等水源灌溉,也就居住了下来。这就是后来的农业大省的形成原因!所以说,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就和沿黄河而形成的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安徽(只不过近代黄河改道)等的形成,是一个原因——择水而居!

董超育儿现场

中国被黑得最惨的省份,非河南莫属!#河南 #涨知识

04:19

#连云港头条#七、《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

刘守良,字君遂,赣榆人,由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工部郎中。性峭直,有名于时。少为诸生,母病思食菌,不可得。悲号竟夕,据木假寐,既觉,若有物,视之菌也。为羹进母,遂愈。今乡人能指其菌生处。没,祀乡贤。《江南通志》

赣榆大林头刘氏家谱记载,六世祖梓禄,是五世祖守良的次子,邑庠生,娶户部主事邵思忠之女,生二子显先、超先,孝心真诚,子职克尽,亲病,吁天求代。亲没,居墓六年,村所不入,每食增土,父墓为坟高大,乡人遂将孝义村号为大林头,官长屡旌其门。

查考海州志,得知,邵思忠是赣榆(今赣马镇邵林村)人,和刘守良一同在正德年丙子科中举,之后由举人除商城令,厘奸祛弊,事岁综核而民不扰,五年如一日。后擢户部主事,督榷浒墅(江苏吴县境内的浒墅关,明曾于次设税关收税)云中,清节尤著。三疏乞休,家居十余年卒。祀乡贤。《江南通志》

同时,查考《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得知前后几年,同是赣榆老乡、在朝为官,可能还有交往的几个人。辑录如下:

匡翼之,字敬敷,号云溪,别号卓山居士,祖籍胶州(诸城),生于江苏赣榆。明代大臣。历官巡按贵州,授南京御史,改北京御史,苑马寺卿。奉旨清理陕西军政,除积弊。忤刘瑾,出为四川副使,官终广东按察使。

田佑,赣榆人,弘治庚戌科钱福榜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山西提学。

裴天佑,赣榆人,嘉靖庚戌科唐汝辑榜进士。字顺之,号鹤洲。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官建安令(今福建省建瓯县)、监察御史,巡按河南、陕西、四川、山东。拜大理寺右丞、左丞,晋右少卿。逾年擢升光禄寺正卿,终致仕归里。

匡铎,赣榆人,字淑教、松野。嘉靖乙丑科范应期榜进士,任北直隶涞水知县,后出任山西洪洞、河南新郑两县知县。升监察御史,继任兵科给事中,外放北直隶大名府知府。遭贬为夷陵州知州,后任河南南阳府同知。晚年,升任刑部郎中,继任陕西宁夏道按察司佥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