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李德字辈的男宝宝起名字 姓李德字辈好听男孩名字

李德字辈的男宝宝起名字 姓李德字辈好听男孩名字

时间:2023-01-04 10:18:47

相关推荐

李德字辈的男宝宝起名字 姓李德字辈好听男孩名字

李德这个军事顾问原来是个“李鬼”

1、李德这个共产国际顾问,后来大家才知道,是个冒牌货——李鬼。

2、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28年前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春毕业后,进入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

1932年秋,奥托·布劳恩来到了中国上海。是苏军总参谋部派来给国际间谍佐尔格送经费的交通员。不是什么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

共产国际确实派了一位驻华军事代表兼中共中央总军事顾问。他的名字叫曼弗雷德·施特恩。施特恩后来在西班牙内战中以“克勒贝尔将军”著称,很有一定的军事才华。可惜,当时,施特恩迟迟未到上海。而中共临时中央又再三请求共产国际派军事顾问,于是奥托·布劳恩便顶了这个“空缺”。

3、博古不懂军事,完全依赖李德,拉这个共产国际的李鬼军事顾问当大旗。于是,“党指挥枪”变成了一个只具有骑兵团长实战经验的李德来指挥中国工农红军。这也许是中共在幼年时期难以躲过的一劫吧。

4、处在同国民党反动军队殊死决战中的中共中央和红军高级将领,一开始对戴着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光环李德的到来,表示了真诚地热烈对地欢迎。毕竟人家一个外国人,愿意来到血与火的中国一线战场,同中国红军一块奋斗,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想用“难能可贵”,还是改了)。李德也表现出高涨的革命热情和自信。李德——一个姓李的德国人,李姓是中国的大姓;华夫——一个中国普通人。从这两个名字可以看出李德的决心和热情。

5、博古不懂军事,全盘倚仗洋顾问李德。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交给李德。这个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3年、只有街垒巷战经验、最高指挥过一个骑兵团的顾问,不问中国国情、不顾战争实际情况,仅凭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房子里按地图指挥战斗,结果导致反“围剿”作战连连失利,致使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踏上了悲壮的长征路程。

6、于是,本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虽然还在“三人团中”,他能做的只是执行、组织和督导了,失去了军事决策权。一向组织原则很强、顾全大局、特别能忍辱负重的周恩来只能不断的“建议”,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减少红军的损失。

李德出生于1900年,他刚到中国的时候年仅32岁,西方人对待感情与中国人的含蓄不同,他们往往热烈而奔放。32岁的李德恰好也是追求爱情的年龄,因此李德到中国后娶了两位妻子。

有一次,李德看见了一位长相漂亮的女团干部,他竟然不假思索地向这位女团干部示爱,还用德语公然表示:“你长得太美了,我很喜欢你。”而此时,女团干部的丈夫就在一旁,他早年留学德国,自然对德语了然于胸。于是他立即大声对李德说道;“顾问先生,请你自重,这是我的妻子。”

这件事传开后,博古就决定给李德找一个妻子,他将这个任务交给妇委主任李坚贞,李坚贞想来思去,最后决定去找同乡萧月华。

萧月华出生于19,比李德小11岁。萧月华的人生经历比较坎坷,曾经当过别人的童养媳。1932年,萧月华被调到瑞金担任文书工作,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她认识了李德。

在李坚贞的劝说下,萧月华答应做李德的妻子。两人成婚后,萧月华为李德生下一个儿子,名字叫宁宁。李德很爱这个儿子,经常一个人抱着儿子亲了又亲。

萧月华是典型的农村范女,吃苦耐劳,把丈夫李德伺候得很好,甚至为了李德专门学习烤面包。不过,李德却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力不在乎萧月华,他与另一位女人李丽莲的事被萧月华撞破,最终两人离婚,儿子归了萧月华。

离婚后的李德立刻向李丽莲求婚,考虑到李德的地位,李丽莲同意了李德的求婚。两人结婚后在延安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日子,他们形影不离,共同买菜、跳舞,俨然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

转折发生在1939年。1939年,共产国际发来电报,命令李德返回共产国际述职,并且时间紧迫,要求李德速飞莫斯科。李德要求带妻子李丽莲一同前往莫斯科,李丽莲却没有护照,因此她无法乘坐飞机前往莫斯科。而李德在告别妻子后,独自乘坐飞机前往莫斯科,之后两人天各一方,再也没有相见过。

1949年,李德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德国。回国后,李德被派到马克思列宁研究所工作,他将一些政治、文学著作翻译成德文供人览阅。1974年,李德病逝于柏林,终年74岁。

总体而言,李德更像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能带领、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风云人物。作为历史人物,我们还是应当客观地评价李德。

#故事推荐#崇宁二年(1103)改诚州为靖州,靖州名始此。

靖州城内,李家经营着一家茯苓铺,他家的茯苓质好色正,旁人道李家祖上是北方大族,逃难至此。李德是李家第三代茯苓铺掌柜,自出生起都在与茯苓打交道,街坊邻居都道他将铺子经营得越来越好,李德却深知自家山上的茯苓近几年来收成都不好,摆到铺面上卖的那都是往年积攒的货。

十二年七月。李家幺女李怀柔降生,李德望其平安一生,取小名安儿。同时,李家山上挖出一万年茯苓,李家双喜临门。传闻那天整城的百姓都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茯苓香,大家都说茯苓仙子下凡了,要降恩泽于靖州城。但传闻只是传闻,靖州城内在那天以后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李德心中却明白这是上天来给李家送福了,自此,李家茯苓产量只多不少,品质也在城中无他家能及。李家的气运究竟来自哪里在终究成了一个谜。

“安儿,去祠堂找你爹过来!”李家娘子在堂屋喊道。

“知道了,娘。”

进了祠堂李安儿寻了一圈都没找到爹爹。却发现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茯苓香。李安儿心下奇怪,寻着味找去。罢了,发现是自家供养的那颗万年茯苓。

“往日都没有这么浓的味,今日怎么回事?”

“还是赶快找到爹,让他来瞧瞧吧。”

转身,“啊!”小小的李安儿直接吓倒在地。只待看清了,才发现是一女子,一袭白衣,美的清冷至极,犹如身在烟中雾里。

“你,你,是谁?”

“我叫阿苓,就是你背后的那颗茯苓。”美人缓缓得将倒在地的李安儿扶起来。

“那里就是妖了?茯苓妖精?”李安儿好奇的问道。

“也许吧。”阿苓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何时有了人识,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也不知要去往何方。

“你会法术吗?”

“会一些。”

——

“李安儿!喊你去找你爹,你跑哪去了?”李家娘子的声音传来。

“不好了,我娘要生气了!阿苓姐姐,我以后再来找你玩。”李安儿急匆匆地跑到门口,“阿苓姐姐,你一定要藏好哦!不要让其他人发现,不然你会有危险的。”说完就跑了。

阿苓站着,嘴角暗暗勾起,“真是个小姑娘。”

——

李安儿自认识阿苓以后,成天往祠堂跑。李家人都怀疑这小姑娘是不是中邪了,但仔细看看也都还正常。对着家里人的疑惑,小姑娘心中窃喜。

“阿苓姐姐,你可以控制茯苓生长吗?”

“可以。”

“阿苓姐姐,今天爹爹给我带了一个小兔子,好可爱,我把它送给你。”

“谢谢安儿。”

“阿苓,今天我跟娘去了集市,那里有好多有趣的东西啊!”

“阿苓!”

“阿苓!......”

十二年过去了,小姑娘从调皮的李安儿长成了端庄的李怀柔,“阿苓姐姐”变成了“阿苓”,李德夫妇老了,祠堂的门颜色深了,但阿苓似乎还是那个样子,淡淡的,白色的身影就在那里。

“阿苓,我要嫁人了,是杨家二郎,他对我很好。”李怀柔看着阿苓。

“好,那你嫁吧。”阿苓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

“阿苓,你就这么不在意我吗?这么多年无论我说什么,你都是这幅表情,难道一切都是我的一厢情愿吗?我受够了,我以后再也不会来找你了,再见。”李怀柔转身离去。

李氏夫妇本打算将那全家视若珍宝的万年茯苓作为陪嫁,却不想李怀柔竟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二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天道吉日,宜婚嫁。锣鼓喧天,嫁衣似火,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李怀柔嫁给了她心目中的那个夫君。

纵使李家喜气洋洋,但祠堂却仍然幽静安详。

阿苓还是那一袭白衣,站在祠堂前,望着喧嚣的那一方,“愿你,事事顺心,幸福安康一世。安儿......”

李怀柔嫁的很好,杨家二郎很爱她,李怀柔似乎也忘了与自己相识十余年的阿苓,了却那不能显露于世俗的经历。

不过岁余,李怀柔便怀上了自己的孩子。李杨二人心中充满了对这个孩子的期待。…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他说了,他不叫李德,也不明白为啥都称呼他这个奇怪的名字

故道黄河菏泽学院黄河研究院特聘教授

他的原名叫奥托·布劳恩,人们对这个名字很是陌生,但他的中文名字非常响亮——李德。一个外国人,却掌控了红军的军事大权,不输才怪呢,不要认为外国人啥都行。指挥不行,但找女人在行,在中国结过两次婚,第一个是女的甩了他,第二个因为没有办成护照而留在国内……

[微风]毛主席、贺子珍在一条窄巷里,和博古、李德狭路相逢。贺子珍:好狗不挡路,走啊!毛主席:还不知道谁挡谁的路呢?

说起李德和博古,大家似乎都不陌生,作为曾经红军军队的两位领导人,因为一些错误决策和个人价值取向的错误,导致作战造成惨重的损失。

李德和博古两人“臭味相投”,在军事作战、思想观点等方面,完全不切合实际地指挥,差点让红军全军覆没,更是联合打压毛泽东的各种观点和策略。

以至于在很多年后,毛泽东携贺子珍在外,偶然遇到李德和博古两人时,免不得气不打一处来。

李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加入德国共产党后,逃往苏联,后来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到中国来工作。

刚来到中国时,语言和生活习惯都和以前的完全不同,什么都不太懂的李德很是头疼,但毛泽东对他很照顾,知道他是个外国人,会经常代为翻译。

毛泽东曾说过:“他一个外国人,千里迢迢从大老远来到中国,对中国革命这么上心,不怕苦不怕骂,长征路上一路艰险,李德都没有落后一步,就凭这一点是值得表扬的。”

毛泽东这么看好李德,为什么李德又和博古亲密无间呢?

那是因为李德从本质上来说,他的思想方针和路线和博古的是极为相似的,博古总是很支持李德的一些观点,甚至连李德这个名字也是博古给取的。

[微风]然而经过实践和历史的证明,李德和博古都是错误军事路线的代表之一。

李德在逃到苏联以后,就成为了红军,从士兵一直升到了连长的位置,后来又升到了骑兵师参谋长,后来又进入军事学院学习,还发表了很多军事类论文。

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搬到中央苏区以后,李德就被任命为军事顾问。

时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的博古觉得李德这个人比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厉害多了,觉得李德的阅历丰富,军事理解程度高。

实际上,李德是满怀着能帮助中国的初心来到中共苏区的,但他的一些教条观念以及并不契合实际的军事指挥。

博古不懂军事,李德实际上也只会“纸上谈兵”,李德坚信:游击战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打正规战场的时候,要坚决以革命的堡垒对付反革命的堡垒!

可这时,毛泽东坚决反对李德的想法:“我们现在只有十万人,而对面却有一百万人,天壤悬殊,怎么能做到堡垒对堡垒?”

李德对毛泽东的反对并不放在眼里,现场联合博古,对毛泽东的观点大加批判,还给他扣了“最典型的右倾恐敌论”、“最可怕的自取死亡论”的大高帽。

那时经常支持毛泽东的周恩来、朱德等人不在会议现场,没办法站在毛泽东这边和博古、李德等人辩论,最后这场历史上有名的猴场会议,以博古、李德等人的决定而结束。

后来,在广昌战役中,李德指挥红军试图与敌人的飞机大炮斗争,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又是死伤惨烈,被迫撤出广昌,转移阵地。

彭德怀气得怒道:“这简直就是教条主义,什么战术专家,都是一些纸上谈兵的空架子,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难道心里就不觉得愧疚那些死去的亡魂吗?”

之前,毛泽东在苏区领导反围剿作战时,胜利无数,将反围剿战役打得一次比一次漂亮,苏区渐渐地变为了极为重要的一个据点。

可等到博古、李德等人来到中央苏区以后,反对毛主席的各项决策,按照自己的臆想在地图上划分战斗路线,写明军队抵达时间点等,这些在图纸上的设想和实际完全不同。

最后,致使红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只能走向长征之路。

贺子珍在身边劝慰毛泽东:“润之,别悲观,这么点挫折打不倒中国革命。”

[微风]在长征的初期,李德仍然不吸取过去教训,仍然做着一些错误指挥,采取消极的避战逃跑主义。

在毛泽东深知敌人会预判到红军行军的路线,并在前方设下陷阱,向李德、博古提出不要朝哪个方向进军的建议时,李德和博古竟也一一否定,最后在这场长征路上,红军从八万多人减少至三万人左右,这是多么大的损伤啊!

或许党中央的各个领导人也看出了李德等人的实力,会议否决了李德的意见,决定同意毛泽东的转向贵州行军的的建议。

在遵义会议上,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从此挽救了红军和革命。

多年后,贺子珍和毛泽东出行走到一窄巷口,迎面遇到昔日的两个决策者——博古和李德,贺子珍不禁回想起这两人对革命的错误指挥,心生愤懑,大喊一句:“好狗不挡路!”

毛泽东淡淡一笑,只说了一句:“狭路相逢勇者胜,谁挡谁的路还不知道呢。”

博古和李德深知自己的一些错误行为差点给革命造成难以挽救的损失,便灰头土脸地走了。

事实证明,毛泽东等领导人能够客观且准确地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毛主席是具有治党治军治国的经验的优秀领袖,在开展武装斗争、创建和发展红军、指挥作战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舒音

排版:一一

#历史##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百年危机史# 奥托·布劳恩,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八十七年前,因为一个偶尔的机会走入中国的江西瑞金,从此开始代表共产国际领导中国革命,差点将中国革命葬送在第五次反围剿。他在中国有多个名字,一个叫“华夫”,翻译告诉他这是中国男人的意思,所以他最喜欢这个名字,另外一个名字是当时只有27岁,并掌握着苏维埃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权的博古给取的——李德!意思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革命的德国人。

而共产党国际有没有派他来?这一直是个迷!1931年,共产国际有几名特工人员在南京被抓,通过关系运作,掌管此事的一名国民党高官答应可以拿钱换人。共产国际立刻派人赶赴南京,用黄金将人救出。这两个派来的人其中一个就是奥托·布劳恩,也就是后来的李德。

救完人后,他一个人联系中国共产党的人,博古发现了他,这位年轻的苏联留学生意识到,这张洋面孔对自己在苏区的领导地位带来某种背书力量。于是这样,博古带他来到苏区,并介绍这是国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刚刚得以喘息的中共中央领导层,依据他从课本上看到的作战理论,对国民党卫立煌部队展开的围剿,开展正面抵抗。极力反对的毛泽东被解除领导权,多重郁闷之下,毛泽东患上疟疾,高烧不退,骨瘦如柴……

历史课本中讲的红军领导集体中的成员博古和李德,好长时间以为博古是外国人而李德是中国人,其实二人都是取了外国名字[呲牙]

如果说提到奥托•布劳恩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觉得陌生的话,那么他的另一个名字“李德”则是家喻户晓。

这位全程参与了红军长征的德国军事顾问有着传奇的经历,他对当时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李德的著作《中国纪事》中,记述了自己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洛甫等人的看法。其中一些内容是比较客观的,但也有很多从他个人角度出发有失偏颇的观点。

对博古:他在理论上很有修养,虽然年轻,但政治上很有经验;然而在制订军事方针时,他总是乐于接受我的建议和周恩来的决定;在他看来,共产国际的权威和苏联的利益始终是高于一切的。

对洛甫:比博古年纪大些,受的教育也比他全面;作为负责政府和苏区工作的中央书记和闵赣苏区政府的领导人,他逐渐陷入了毛泽东的影响之下,并转到他的路线一边。

对周恩来:所有人中精力最旺盛、策略最灵活的人,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和国际经验,有杰出的组织才能和外交才能;然而在政治上,他总是见风使舵,使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

对朱德:是一个国内战争中传奇式的英雄,同时又是一个少有奢望的谦虚朴素的人;他常常来看我,我们还一起去了前线两三次,他在谈话中的主要愿望是争取对方理解毛泽东的观点。

对彭德怀:他是军团总指挥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很积极,只要他认为必须批评的,总是直言不违;他曾多次陷入险境,但又总是能化险为夷、突破难关。

从以上李德对红军主要领导人的评价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相对客观但又在思想认识上有局限的人。

从军事上的指挥者和发号施令者到后来沦为看客,心理上的落差势必会造成其对他人评价的偏颇。然而客观上讲,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李德还是坚守住了自己的初衷和信仰。

1939年8月,李德离开延安返回莫斯科,告别了他人生中的一段流金岁月。对于长征,李德给予了高度评价:“虽然长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从政治上看,是中国红军的一次伟大胜利,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军队的全体战士勇敢、坚韧的毅力和革命热情的明证”。

#历史回眸# #长征# #历史人物#

方便的话麻烦点个关注哈,谢谢支持!

齐心罢佃闹暴动——沂水暴动片段回忆

一九三二年春,我由古村李文富介绍加入共产党。古村离我村沙沟不远,仅有一山之隔。在我入党的时候,我还知道古村张世增是共产党员。我入党后,又发展了我的堂弟李钟昌和李瑞君。本年古历十月建立了党小组,我任组长,直接受李文富领导。后来又发展了本村的李成谦、李凤吾等人。

那时,我们党小组的活动,主要是秘密贴标语、散传单,宣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列强”、“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还曾发动我村的佃户开展罢佃斗争。

我村地主比较多,共有六十四户,最大的是李景岗。全村一百多家佃户,除受残酷的地租剥削外,还被迫受武装训练,为地主们保护财产,再加上官府强行的各种税捐,佃户们真是不堪其苦。

为了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我和李恩锡、李成谦、李凤吾等人在佃户中进行阶级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发动罢佃斗争。佃户们早已对地主恨之入骨,听说罢佃,多数赞成。于是几十个佃户就到我村关帝庙磕了“齐心头",并请道士念了经,发誓齐心罢佃。罢佃开始,地主们看到佃户人齐心齐,声势不小,有些惊慌。

大地主李景岗跑到沂水城请来一部分警察进行镇压,抓捕佃户十多人,封了佃户的门,连那道士的门也封了,强迫复佃。由于当时我们的力量还很薄弱,这次斗争失败了。

虽然归于失败,但是经过这次斗争,在贫苦农民心里种下了更加仇恨地主的种子。因此,本年冬天大刀会发展到我村的时候,便有许多农民纷纷参加。

大刀会在我村一带兴起后,地主们认为是受了共产党的操纵,视为眼中钉,肉币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李景岗伙同张马庄地主石小舟、泮池村地主于纪周,联名向县政府告发大刀会作乱。

县政府便于古历四月十六日派兵到崖庄分头逮捕了沙沟村李恩锡、李凤吾,九岭坡村王茂芬、王茂贵,崖庄村李安(文)平,金钟峪刘万顺,东于沟刘××(名字失记),张马庄石永祯、石永祥、古村张之丛及其父亲张文轩和一位姓马的同志。

这事件发生后,我立即和李瑞君、李金田到古村找李文富,调大刀会为被捕的同志报仇。李文富马上通知本村的会众做好准备;又和我们二人一起到了崔家峪、上泉、下泉、黄罗坊、辉泉等村分别找到大刀会老师李德、李方俊和李凤平(庆安)、张元胜等人,要求他们调集会众援助。

当时他们的意见未能统一,我们又到东营庄请示大刀会总老师张随远。张的意见,先用文的办法,即通过与县政府交涉营救被捕同志。结果未成。遂于古历五月十六日夜闻,由李德、李方俊、张元胜、李文富带领大刀会包围了崖庄,杀死伪乡公所人员于怀三和两个乡丁。我方只有古村李宗和牺牲。本来包围崖庄的目的是抓李景岗、石小舟、于纪周,而这天晚上,他们都不在原来住处,而是在崖庄陆海生家中,没有抓到。

李景岗等三人立即要求县政府派兵镇压。县政府马上派张海亭和刘瑞臣带领警备队和公安队开到沙沟村。这时,大刀会也在沙沟村南赵家山顶作好迎击准备。

当李景岗、张海亭、刘瑞臣带领大兵快冲上山的时候,全体会众念了一遍“天傅来护身,老君来护体”的咒语,一齐杀向敌人,把敌人杀得乱了阵,纷纷溃逃。

大刀会奋起追击,一直追到院上村南山和罗川崖。李景岗、张海亭和刘瑞臣企图向塔山逃命,结果被杨家坪村李善修带领的会众打了回去。这时李德、李方俊、张元胜带领会众赶上去,把李景岗、张海亭、刘瑞臣都杀了。

战斗结束,大刀会开进沙沟村,把李景岗家的粮食、衣服分给了贫苦农民,并牵走了他家的牛马。

在这场战斗中,有一位姓谢的同志参加了指挥。当时我们称他为谢指挥,是河南人。还有地下党员耿启明同志,在大刀会攻打崖庄时,他拿出一匹白布,给会众做标志。

这次暴动之后,国民党政府调集大批军队对大刀会进行血腥镇压。李恩锡等十三名同志残遭杀害。同时地方上的封建势力和官府勾结一起,乘机对老百姓进行敲诈勒索,并收缴大刀会的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我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便在一个夜间,潜藏到泥家沟姑母家中。至七月底逃亡东北抚顺当了三年矿工。我村大刀会长李金田也被通缉,到处躲藏,后来他动摇了,托我村李鸿于向李景岗之子说情。

李景岗之子要他告发二人方可免除通缉。李金田答应了。亲自带领县公安队分别到黄罗坊和双山逮捕了李方俊和相阶。这二位被捕后,都在沂水城被杀害。李金田出卖同志,罪责难逃,一九四八年被沂水县公安局逮捕归案,在崖序集上当众处决。(李钟杰)

1958年,李德才拜会毛主席,他突然说道:主席,这些年你吃了不少好东西吧,都胖了。旁边的工作人员一听这话,汗都下来了。毛主席指着他的鼻子笑骂:你这个“土佬”,怎么还是个“直筒子”,什么时候能改改?

在我军的各级将领中,敢和毛主席开玩笑的人没有几个,陈赓算一个,李德才算一个。陈赓敢和主席开玩笑,那是因为他资历深,天生具有幽默细胞。李德才敢和主席开玩笑,完全是因为他说话土,是个“直筒子”。

李德才有个外号,叫“土佬”。从这个外号的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李德才这个人很土;但是,他土的可爱,土的让人忍俊不禁。

别看李德才的军衔不高,55年授衔时只是个大校,可他“土佬”的名气可是扬名军内。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聂荣臻、杨成武、等等,都和他打过交道,并且都对他评价很高。

1958年,时任保定军分区司令的李德才,觉得军分区的战士们训练很辛苦,应该修建一个篮球场,让战士们活动活动。修建篮球场,是需要大量水泥的,可保定市当年的水泥指标已经用完了。李德才很懊恼,不过一个战士的话提醒了他,战士说:“想要水泥,弄不好得去国务院。”

李德才就想起了毛主席,他曾经跟毛主席打过交道,毛主席这个人没有架子,和蔼可亲。想到这里,他就打算去一趟北京,找毛主席试试。

那天,李德才来到中南海的门口,向警卫说明来意。但是,警卫员却说,“要想见毛主席,得先和中央办公厅联系,得预约。”

李德才没想到,还有这规矩,顿时气都不打一处来。他对警卫员说:“你给主席打个电话,就说‘土佬’来了,想见他。”

警卫员哪会听他的指挥,坚持要求他先去找中央办公厅。李德才骂骂咧咧也没用,警卫员就是不理他。他要硬闯,几名警卫一起上,又把他架了出去。

李德才只好站在对面的马路边,生闷气,突然,他发现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一蹦一跳走了过来。李德才仔细一看,眼熟,但想不起来他的名字了,他应该是哪位中央首长家的。李德才灵机一动,拦住了小孩的去路。

小孩看见他,笑了,说道:“土佬叔叔,你好,你怎么来了?”

李德才叹了口气,说道:“我想见毛主席,不料这些警卫不让我进去。你能不能见到毛主席?”

小孩点点头,说:“我能。”

李德才就写了个字条,让小孩带个毛主席。字条上写着,“我来北京了,想见主席,李德才(土佬)。”

你还别说,李德才的这个办法真奏效,也就是半个小时的工夫,从门里面跑出一位工作人员,对着门口喊道:“谁是李德才李司令,主席让你进去。”

李德才高高兴兴地就跟着这位工作人员乘车进了中南海。

他们来到菊香书屋,不等工作人员通报,李德才三步并作两步,走进了屋里。他边走,边激动地喊道:“毛主席,土佬来看您了!”

李德才走进屋里,觉得刚才的举动不妥,于是,他又恭恭敬敬地给毛主席敬了个礼,说道:“报告,主席!土佬来了!”

毛主席完全被李德才那一惊一乍的动作和声音逗笑了,说道:“土佬来了,快坐嘛!”

李德才本来还有点紧张,听主席这么一说,感觉还是在延安时候的主席,于是他就彻底放松了。说起话了,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毛主席和他闲聊了几句,李德才突然说道:“主席,您这几年吃了不少好东西吧?都胖了。”

他这么一说,旁边的工作人员顿时汗都下来了。心想,这个人,也太直肠子了吧。

毛主席倒是没生气,哈哈笑了起来,继而,指着他的鼻子笑骂:“你这个土佬,怎么还是个‘直筒子’,什么时候能改改?”

李德才听了主席的话,嘿嘿一笑。

毛主席又说:“没想到啊,你也会拿别人打趣了,你今天裤子没有穿反吧?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啊?”

李德才这才想起了正事,于是一五一十地把他想要水泥的事情说了一遍。

毛主席说道:“给战士们建篮球场,这是好事;不过,这事不归我管啊。这样,你去找一趟总理,他应该能帮上这个忙。”

李德才点了点头,站了起来。大家都以为他要告辞,他却说道:“主席,谢谢您啊。我见你一趟不容易,要不你送我点纪念品,我想你的时候,就看一看。”

毛主席听了他的话,差点没笑岔气,说道:“真拿你没办法,说吧,你想要什么?”

李德才拿起主席办公桌上的钢笔,自顾自地别在上衣兜里,说道:“就把这个送给我吧。”

毛主席看他那不拿自己当外人的架势,哭笑不得。说道:“我不能小家子气,这样,我再送你一条皮带,省得你以后再把裤子穿反喽!”

李德才拿着这两样东西,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李德才要的水泥运抵保定,他把这些水泥,一半用来建篮球场,一半送给了当地的学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