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聚焦高考|高考作文怎么写 听听石家庄一中语文名师怎么说

聚焦高考|高考作文怎么写 听听石家庄一中语文名师怎么说

时间:2022-12-16 02:12:28

相关推荐

聚焦高考|高考作文怎么写 听听石家庄一中语文名师怎么说

石家庄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云萍

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中午瞬间刷了屏," 齐桓公、管仲、鲍叔 " 让考场外的吃瓜群众自言有点烧脑,这样的作文题目临场如何做?来看石家庄一中两位语文名师怎么说——

立意灵活开放 给考生写作留下广阔空间

石家庄一中 卢冀川

▲卢冀川,语文高级教师,多年担任班主任,河北省首届微课大赛一等奖,河北省骨干教师培训团讲师,河北师范大学兼职讲师,石家庄市首届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素质笔试一等奖,石家庄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展评一等奖,石家庄市师德标兵,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先后 6 次获市教育局嘉奖,记功两次; 河北省第一届微课大赛一等奖,多次荣获 " 先进工作者 "、" 优秀班主任 "" 优秀共产党员 "" 石家庄市德育标兵 " 称号。

今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所选材料新颖,避开了一年来高考复习备考所追逐的热点,具有反押题的功效。总的来说难度适中。材料中的故事,对高中生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没有陌生感。评人析理,也是高中生写作经常练习的作文类型。同时作文的立意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给写作留下了较广阔的立意空间。

材料选自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则著名的历史故事,其中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具有现实意义、富有长久生命力的价值观。考查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利于发挥 " 立德树人 " 的核心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符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大方向。

作文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材料提供的材料,既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又没有直接点透写作的主旨,需要考生经过认真思考剖析,来选择写作的多个角度,确定作文的立意。

作文的立意,可以从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任选一人切入,而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特点,写每个人又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可以从齐桓公的切入,从他不记前嫌,宽宏大量,任用贤才而成就霸王之业来的角度立意;或从管仲切入,从他忠于职守,择明主而事,才能卓著助 " 桓公九合诸侯 ",建不世之勋的角度来立意;或者从鲍叔的切入,从他举贤荐能,甘居人下,天下人 " 多(称赞)鲍叔能知人 " 的角度来立意。

作文的立意,还要考虑 " 对哪个感触最深 " 一句," 哪个 " 二字清楚地要求作文最好是写其中的一个人,不宜写两个或三个人都写,只选一个自己感触最深的人来写即可。从这个语境来看,并没有要求必须对三个人做出比较,因为 " 感触最深 " 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无须客观比较分析。还有 " 感触 " 二字,是个中性的词语,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原则上是可以对材料中的人物作负面的评价,但材料中所给的 " 后人称颂齐桓公 " 所引孔子、司马迁的话,都是在称赞态度,所以,考生的作文中的 " 感触 " 不宜为标新立异而出语惊人,非要写对三个的负面感触。

从形式上来看,今年的作文延续了近两年任务驱动的形式,设定了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 " 的具体场景," 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 基本限定了写作内容的范围,也明确了文章的体裁,即议论文。讨论的对象为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 ",要求表达 " 对哪个感触最深 ",写出自己的 " 感受和思考 "。对于此类任务驱动形式,学生近两年来练的较多,比较熟悉,可以说难度不大。

完美避开考前押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石家庄一中 赵晨光

▲赵晨光,石家庄一中语文学科教师,高三语文学科组长。曾获市、省、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市级高三备考研讨会、" 名师讲堂 " 主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课例教师,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教学技能 " 特聘教师。

今年高考全国一卷的作文仍然属于任务驱动类作文,它有明确的写作指向——对齐桓公、管仲、鲍叔哪个感触最深,它设置了一个具体的情境—— " 班级读书会 ",它有具体的文体要求——发言稿。为了便于考生展开思考,又提供了具体的材料,只要考生对材料能进行具体分析,就比较容易找到写作的入手点,应该说难度不大。

从写作内容来看,题目要求学生表达的是对材料中的相关历史和人物的看法与思考,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进行表述,当然,写作时会对其他两人有所涉及,但是还是要体现 " 最深 " 二字,即对人物的感受要有所侧重。

从写作文体来看,自然是题目所要求的 " 发言稿 ",这就限定了写作格式,即语言表达要有 " 对象 " 意识," 班级读书会 " 的情境可以理解为 " 对象 " 以 " 同龄的学生 " 为主,表达语体为 " 感悟交流 "。

材料,是完成写作任务的重要依据,对材料的理解,考生可以借助材料语言表述的 " 腔调与逻辑 " 来 " 窥探 ",比如从 "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 "" 后人称颂齐桓公 ",从中得出 " 不计前嫌,任人唯贤 " 的大胸怀、大气度;从 " 鲍叔对桓公说 "" 鲍叔甘居其下 "" 司马迁说:……" 等,可以得出 " 以国为重,不存私利 "" 避让贤路,为国荐材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的大格局、大智慧;从 " 孔子说:‘不以兵车,管仲之力’ " 的表述可以得出 " 善用人才乃国盛之至要 " 的理性思考。从我管仲 " 择良主而栖 " 可以思考 " 忠一君与忠一国 "" 大行不顾细谨 " 等话题。总之,要在三个人身上挖掘材料所表现出 " 闪光点 ",以这些 " 闪光 " 的优秀品质来立意,就不算偏离题旨。

从今年全国 1 卷作文的整体命题意图来看,一方面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 " 核心价值 " 所包含具体内容的体现," 大爱大德大情怀 "" 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先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等等,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让人汲取精神力量,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另一方面也坚持了 " 核心价值 " 统领 " 学科素养 " 关键能力 "" 必备知识 " 的大原则,尤其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辩证性的考查。当然,这个题目,还完美地避开了考前押题,可谓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具体到写作层面,考生可以就事论事,对三个人进行横向比较,谈对哪个人感触最深。可以从这个人的多个侧面来谈,例如,齐桓公的宽容大度(任用管仲),对人才的信任(哪怕是曾经的对手,要置自己于死地,依然委以重任)等;写鲍叔,知人识人(理解管仲),甘居人下(推荐管仲),为公无私的大格局。还可以写管仲忠于使命的职业精神(辅佐公子纠,伏击小白;辅佐桓公,成就霸业),能力突出(一人之力称霸诸侯)。如果从这个角度写重在思辨。

还可以就事说理,这里的 " 最 " 不必理解为 " 比较 ",而是理解为 " 主观感受 " 最强烈。抓住三个人物的某一点展开论述,谈这一点对自己的认识和启发,结合自己人生经历和体验展开写作。重点不是论述三者谁最优秀,而是论述我对他们三个人的某种品德的欣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从这个角度写重在阐述。

【来源:燕赵晚报ZAKER石家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