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高考语文难不难 作文怎么写 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高考语文难不难 作文怎么写 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时间:2019-06-10 01:22:23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难不难 作文怎么写 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西南大学二级教授董小玉老师,就今年我市高考作文予以如下点评:

从题型上来看,今年高考作文依然是给材料作文。总体来说,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的自由度更高,更有利于考生的自主发挥。今年作文提供的材料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次给出的材料是古今名言名句,属于哲理类。它让学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以期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它需要考生自己确立写作的标题、立意和文体。材料分别以《周易》、杜甫、李清照、魏源、鲁迅、毛泽东等古今名人名言引入,围绕胸襟抱负、人格养成、品行修养、批判精神、理想追求等维度展开,凸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使命担当、志向高洁、追求一流的精神品质。

今年高考提供的作文材料,内涵丰富、立意深刻、表达灵活,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高扬了时代的正能量。不仅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更考察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当代经验的认知。

这次的材料作文,体现了以下几个结合:

第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杜甫、李清照、魏源、鲁迅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人,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基因,他们丰满、深刻、灵动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看到生命中的智慧、趣味、境界。这些名句揭示了他们的品性志趣、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有很带劲的生命能量,体现了浓郁的人文精神。

在当今这个泛娱乐化、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容易造就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的“空心人”。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粗鄙了,除了金钱和时尚,别的都没有兴趣,这样的精神和生活现状,在今天的生活中非常普遍。这说明,我们面临着一个提高民族精神高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坚守文化教育的人性、诗性和书卷气。这次作文试题既深度关注现实,又培养正面的情感态度。

二、思想性与导向性的结合

在这些名句的理解中,考生要把握其内涵、寻找切入点、激活思维,挖掘“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的精神力量与思想内涵。

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

第二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体现了思乡爱乡的家国情怀,具有旷远的意味。

第三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体现了追求一流的高洁志向。

第四句“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

第五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体现了文化人的筋骨与清醒的自我意识,不盲从于社会,为中华民族鼓与呼的使命与担当。

第六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揭示了人应该有远大的精神理想,我们需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来观照现实生活。这些语句既充满思想性,又具有导向性。

第三,情感性与审美性的结合。

材料中的名句渗透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温度:既有宏大的民族情,又有深深的故乡情,既有立足自我的奋斗情怀,又有关注现实的博大胸襟,既有自我的格调趣味,又有家国奉献的壮志情怀。这些情怀让我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当然,生活并非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也还存在着一些丑恶现象,诸如冷漠、冷酷、怯懦、自私、狭隘等,缺少灵魂在高处的追求。而这些名句既蕴含着警醒世人的精神力量,又蕴含着一种审美的卓越,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阳刚之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温情之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鲜妍之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宏阔之美。这些语句是情感性和审美性的结合。

生活还没有撞疼我们,但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当伴随我们。这些名句是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通过这些名句的学习,我们要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要发掘自己内在的“帅”,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坚韧的力量、旺盛的激情、勇敢的担当,去认识世界,融入世界,面对世界。

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这些名句是好的精神粮食,它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有筋骨、有品味、有温度。这些名句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是扫除颓废、萎靡之风的利器。它从一个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它有利于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彰显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有利于凝聚国人的力量,鼓舞人们蓬勃旺盛地向前迈进。

高考语文试卷评价

一、试卷结构的变化

与大家的预期一致: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性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大板块。文学类文本一选择(四选一,分值3),二简答(分值5、6);实用性文本二选择(四选一,分值3;五选二,分值5),一简答(分值4);诗歌鉴赏一选择(五选二。分值5)一简答(分值6);默写二小题,高初中各一篇(前三后二句,分值3、2)。

二、试题内容的变化

文学类文本选取的是散文(林徽因《窗子以外》);实用性文本选择的是新闻类阅读文本,两段关于垃圾分类的消息(一出自新华网,一出自《人民日报》),不仅有文字材料,还有图表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19题,考查语言得体,体现考点的覆盖与轮替;21题,考查推断错误,创新性强。

三、试题难度和考查导向

古诗文和语言运用难易适中。

古诗文阅读突出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的考查,文言文选自《后汉书赵熹传》,突出人物的责任、担当、忠诚、仁义等优秀品质。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对尾联典故的赏析)与简答题(对首联表现的诗人性格的分析)都秉承往年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重点考查,淡化程式化的技巧分析。

语言运用真正体现语言的运用性,不仅是语言知识,更凸显关键能力、学科素养考察。更突出语言使用的逻辑性(21题)。强化了学科特征。

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新意频仍的高考语文

钱金涛

今年,我重点关注了现代问阅读和语言表达题。这两个板块从选材、内容、题型和考核点方面都很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一、选材变化大。

1、实用类阅读选材有变化。

全国卷连续5年以上,实用类文本选的都是传记文学文本,今年考的是新闻体裁的文本,涉及的是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两段文字,是复合型文本,复合型文本是第一次在全国卷现代文阅读中出现。

2、文学类阅读选材有变化。

全国卷连续5年以上,文学类文本选的都是小说,今年考的是林微因的《窗子以外》这篇名家散文。

二、选文内容考究,可读性和教育意义强,真正体现了高考不光是一种甄别和选拔,对考生和社会而言,更是一种学习和提升。

例如论述类阅读选的是《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一文,从外贸发展的接哦度来看青花瓷崛起的历程,论证外贸和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和审美观念的转变,指出了融合了世界文化的本土文化才是发展的王道。这无疑给考生和社会作了一次有益的历史思维高度上的学习和提升

而文学类文本《窗子以外》语言富有张力,对社会和人生的有形窗子和无形窗子进行了有意味的叙写,可读性和思索性强。

实用类文本探讨了垃圾分类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考测能力点布局合理,又重点突出

今年尤其注重了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测,成了今年的一大亮点,现代文阅读有超过15分以上的题涉及了逻辑能力的考测。

三、题型有变化,

比如第21题,语言表达考了逻辑推断题,是全国卷的第一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