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云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政策建议

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云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政策建议

时间:2023-11-22 23:19:16

相关推荐

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云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为新时代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赋予了重大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谋划好云南 十四五 发展规划,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摆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明确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明确 一个跨越 三个定位 五个着力 战略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全面贯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定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生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世界一流 绿色能源牌 绿色食品牌 健康生活目的 三张牌,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树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奋力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正确定位省情

云南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边疆线长达4060公里,同时属于我国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繁重,曾经有73个全国扶贫重点县。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共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97个民族乡,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25个,民族、边疆等问题相互交织。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森林覆盖率超过60%,在全国名列前茅,地处我国和国际大江大河的上游,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云南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历届省委、省政府对省情作了高度概括,边疆、民族、山区、贫困 四位一体 的特征成了云南的基本省情;发展不够快、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成了云南的现实省情。也有学者把现实省情概括为 发展纵快横慢、区位优而无势、交通通而不畅、产业多而不强、资源丰而不富 ,发展省情被概括为 机遇良好、潜力巨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云南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对新的云南省情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决胜全面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五级书记抓扶贫,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省贫困地区 两不愁三保障 突出问题基本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全省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613.8万人,年均减贫12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7.09%下降到1.32%,8502个贫困村已经出列8073个,88个贫困县中48个已脱贫摘帽。,全省实现136.8万贫困人口净脱贫、3005个贫困村出列、33个贫困县申请摘帽,减贫进度和全国基本同步,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此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 59%为温饱,40% 50%为小康,30% 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00年以前,云南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长期保持在59%以上。1978年,云南的这一指标高达74.1%,城镇居民为62.99%。通过狠抓脱贫攻坚工作,到了,云南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47%,云南城镇居民为27.03%。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相对富裕,云南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底,全省贫困人口还有11.93万户、44.2万人,尚未申请摘帽的7个县均为深度贫困县,未出列的429个贫困村中有深度贫困村381个,这些都是困难突出的 硬骨头 。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从3月6日到6月30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按时打赢、全面交账,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现行有效做法,稳中求进推动各项工作,脱贫攻坚这场历史性决战一定能够按时打赢,云南将彻底甩掉贫困帽子,让 边疆、民族、山区、贫困 的传统省情中的 贫困 二字彻底消失, 边疆、民族、山区、美丽 的新省情必将脱颖而出, 美丽 将成为云南的永恒 标配 。

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坚持五大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 五大发展理念 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其落脚点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云南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五大发展理念 中创新居于首位,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突破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瓶颈,必须创新,通过创新来引领突破,通过创新来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创新来实现质量和效益的飞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拿出 敢为天下先 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

协调发展理念是理顺发展中各种重要关系的根本遵循。协调是指各主体之间行为的相互适应、避免相互掣肘。协调的反面是失衡。世界上一些国家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 ,最大的原因是没有理顺发展关系,错失了发展模式转换时机,不重视发展的公平性,贫富悬殊大,社会严重分化,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历史实践证明,失衡的发展必将使国家的发展落入 陷阱 、陷入灾难。经济社会要想行稳致远,避免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 ,就必须理顺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的关系,补齐短板、缩小差距。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行稳致远,我党深刻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正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发展规律,提出了协调发展理念。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关系的价值标准。传统发展价值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使我国的能源、资源无法承载,环境饱受破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制约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等,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落脚点,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

开放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全方位高层次对外开放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开放带来共同进步,封闭导致彼此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动顺应国内外的发展大势,提出了开放发展这一重要的发展理念,为推进我国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新的重要的角色。同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新角色相比,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要化解这种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发展全方位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既立足国内,充分发挥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成果。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增速很快, 蛋糕 做得很大,人民群众整体收入水平都有了普遍的提高,生活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但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分配不公平问题比较突出,发展成果共享不够。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

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增强五大意识

(一)增强解放思想强省意识

解放思想,黄金万两;更新观念,万两黄金。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和力度;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前提和总开关;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决摒弃僵化落后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坚决消除体制机制弊端;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理念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心动不如行动,行动不如快动,快动不如现在动;前面的 标兵 越来越多,后面的 追兵 越来越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敢于和善于在干事创业中解放思想,敢于在干事创业中 亮剑 ,边解放思想边干,干好了再解放思想;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创造奇迹;学会在议论纷纷中干事创业,学会在议论纷纷中成就事业;不争议、不折腾,说了算、定了干;解放思想、前景光明,墨守成规、死路一条。要树立战略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错过一次机遇、落后一个时代;坐失良机是最大的犯罪,最大的腐败。壮大断腕的重生勇气、瞄准世界的超前眼光,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清廉干净清爽的廉政精神。

(二)增强产业发展强省意识

发展是云南最大的政治、最紧迫的任务、最根本的出路、最核心的民生;发展是解决全省一切问题的金钥匙,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省之要,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为手段。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跨越,重点在加快;要坚持稳中有快、稳中求好、好字当头、快字当先、能快则快、好中求快。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科技含量产业去支撑,没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作后盾,就难于支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产业兴、则云南兴;产业强,则云南强;要务是发展,支撑靠产业,关键在投资;产业发展务必坚持高清化、集群化、特色化、园区化、低碳化、品牌化;云南发展靠产业,产业发展靠工业,工业发展靠转型、转型发展靠创新,创新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发展靠教育。大投资带动大发展,大投资提速大开放,大投资推动大发展,大投资实现大跨越。树立创新强省意识。创新驱动发展是关键,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区域经济的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着眼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延长产业价值链,增加产业附加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增强打造品牌强省意识

树立品牌强省意识。包装云南,策划云南,经营云南,促销云南,发展云南;让云南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云南;让世界倾听云南的声音,让云南感触世界的脉搏。叫响品牌云南口号;品牌就是无形资产,品牌就是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品牌就是市场占有率,品牌就是规模,品牌就是质量,品牌就是生命;品牌兴,产业兴;品牌兴,云南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创意成就品牌,品牌成就云南。要叫响一批外宣口号,不断提升云南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叫响阿诗玛的故乡、五朵金花的家园 云南;春天永远栖息的地方 云南;亚洲地理中心、西南开放前沿 云南;亚洲水塔、地球绿肺 云南;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 云南;世界茶树王之乡、中国普洱茶故里 云南;茶马古道源头、丝绸之路故土 云南;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云南;让世界倾听云南声音、让游人怀抱七彩云朵 云南;世界人类文明基因库、中华民族文化大观园 云南;世界基因库、地球生物谷 云南;亚洲花卉王国、中国香料之都 云南;珠宝王国、翡翠之乡 云南;植物王国、药物宝库 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稀有金属之都 云南;妙香佛国、香格里拉 云南;妙曼之境、天然氧吧 云南;秘境大地、探险乐园 云南;世界地质奇观、生物化石王国 云南;高原的眼睛、神圣的湖泊 云南等外宣口号。

(四)增强绿色发展强省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云南良好的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云南的优美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前提,是保障;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走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节能减排,防治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努力建设美丽云南。在环境脆弱地区,不发展就是最大的发展;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蓝天白云就是幸福指数,天蓝水净就是美好家园,鸟语花香就是人间天堂;没有天蓝、地绿、水净就没有美丽家园,没有美丽家园就没有美丽中国;保护蓝天白云,保护青山绿水,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不能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论英雄;杜绝一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抛弃一切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关注发展民生也是绿色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范畴。民生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民生稳,天下安;民生乱,国运衰;民生是执政兴国的基石,是国运昌隆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民心为本;以民为本就是以民生为本。党委政府要守住民生根底,要给民生托底,要给民生带上 安全锁 ,上好 保险阀 。区域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需要;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全省的全面小康;农村好,全省才好;农民好,大家才好。

(五)增强改革开放强省意识

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 中国奇迹 和 中国震撼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方向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核心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原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及人民群众的承受力要结合起来;改革就是利益调整,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改革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最大的公约数为导向;最大的公约数就是党和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改革发展稳定要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的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山潮水潮不如人潮;发展高地,投资洼地取决于放低门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取决于开放流;放眼世界,胸怀全球,融入地球村;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合作商机无限,闭关自守死路一条;开放合作路越走越宽,闭门造车路越走越窄。

五、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借鉴十条经验

(一)必须以世界视野、战略眼光、全局观点、超前思维,认识云南、谋划云南、发展云南,探索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道路。

(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大胆冲破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一切藩篱,以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推动云南发展。

(三)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坚持好字当头、快字当先、能快则快、好中求快,重点在加快,关键在跨越,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四)必须坚持产业强省,做强做大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云南的综合实力。

(五)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排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为云南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坚持大开放大发展,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全面推进面向南亚和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六)必须坚持民生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增强云南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资源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八)必须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加快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社会和谐。

(九)必须坚持科教兴滇、人才强省、创新驱动,为云南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力。

(十)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七彩云南、森林云南、美丽云南。

六、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发挥五大优势

(一)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

云南被誉为亚洲地理中心,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国家开放的重要门户,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拥有面向南亚、东南亚,通达长江、珠江、澜沧江 湄公河,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区位,是我国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交汇点,是东南亚南亚进入中国大陆的陆港(旱码头),欧亚大陆桥的枢纽站,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起点, 一路一带 的核心区之一,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东盟 10+1 自由贸易区核心,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 泛珠三角 区域经济合作圈,未来东南亚大陆的经济中心,长江经济带的上游,这些区位优势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丰饶多彩的资源优势

云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世界花都等,也有药物宝库、香料之都、天然花园、野山菌王国等美誉。动物资源丰富,被称为动物王国、昆虫王国。矿产资源储藏量大、种类众多,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稀有金属王国,也是其他金属及非金属矿宝库。能源蕴藏量大、种类多,被称为水电资源大省(水能)、中国温泉之乡(地热能)、太阳能资源大省、煤电资源大省、风能等资源大省等。文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自然风光(从热带风光到雪域风光)、民族风情(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活态博物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人)、世界遗产风光(四大世界遗产)等等。气候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云南天天是春天,七彩云南、天蓝地绿,可以打包回家的 空气 。

(三)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

公路四通八达,泛亚公路东线、中线、南线正在建设,昆成高速、昆渝高速、昆贵高速、昆桂高速、昆曼高速、昆瑞高速、昆密(密支那)高速等出省出国快速通道大多数已建成运营;省、州(市)高速、州(市)县高等级公路、县乡柏油路、乡村路面硬化等条件大为改善。泛亚铁路东线、中线、西线铁路网络正在形成,昆成、昆渝、昆贵、昆桂、昆藏等铁路网正在形成;覆盖全省地州的高速铁路网正在规划建设;覆盖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高速铁路网正在规划建设。大航空格局正在形成,昆明长水机场正在成为东南亚大陆上最大的国际空港,覆盖全省各州市的支线机场正在规划建设或运营,昆明之外的航空次中心如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腾冲等机场正在改建扩建。水运有澜沧江、湄公河、金沙江、红河、珠江(南盘江)、大盈江、怒江等航运正在规划建设。管道运输有中缅石油输送管道等一批连接国内外、省内外的油气运输管道、水利管道等,有的已建成,有的正在规划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有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全面建设。

(四)丰富廉价的人力优势

云南省人口4800多万,居全国第12位,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价格相对较低、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与东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及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的成本仍然占比较优势,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继续保持,这将给云南省高质量跨越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五)基础扎实的发展优势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在云南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云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打下了非常好的发展基础,交通、水利、城镇、电力、生态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烟 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全国第一;云糖产量全国第二;云茶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二;云胶面积产量全国第二;云花居全国第一,出口占全国50%以上,成为亚洲第一;云磷矿产全国第一;云金(10种有色金属)全国第三,西部第一;云电全国第十二,西部第三;云旅总收入全国前十位;云金融存款余额全国靠前,金融业迅速崛起。

七、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打牢六大基础

(一)打牢交通基础。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建设、通边达海的沿边交通网络建设、云南与内陆腹地的交通网络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空中走廊建设、水运通道及港口设施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省际、州际、县际、乡际、村际公路建设、通达工程、路面硬化工程等。

(二)打牢水利基础。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城乡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河流防洪减灾能力建设、抗旱水源保障工程建设等。

(三)打牢生态基础。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重要农业水源、人畜饮水水源污染防治工程;湿地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三江并流 自然遗产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物种资源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等。

(四)打牢能源基础。加大电力开发,扩大电力市场;加强油气管道建设,形成能源供应体系;加强骨干电网建设,建成跨区域电力变换枢纽;推进新能源开放利用和能源国际合作等。

(五)打牢城镇基础。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省域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建设,建制市和重点县城建设,省级特色小城镇建设、生态文化历史名村建设、特色城镇化工程、农民市民化工程、城乡一体化工程、城乡治污工程、美丽新农村建设工程等。

(六)打牢信息基础。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性信息枢纽建设工程,综合性国际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资源建设,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建设,政务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网络远程教育、医疗工程,物流网建设,电子商务网建设等。

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打好 三张牌

(一)打好世界一流的 绿色能源牌 。云南水电资源可开发量居我国第3位,电力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0%,全省能源产业已成为云南第二大支柱产业。全省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7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交易占比居全国首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居全国首位,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近百亿元,绿色能源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潜力十分巨大。云南应进一步做强做优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干流水电基地,加强省内电网、西电东送通道、境外输电项目建设,拓展省内外和境外电力市场。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推进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培育和引进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发展新材料、改性材料和材料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配件企业。

(二)打好世界一流的 绿色食品牌 。云南有纯净的高原生长环境,有多样的立体地形地貌及立体气候,有丰富而独特的各类生物资源,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制品研发及制造,在这片富饶土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云南鲜花远销海内外,高原特色农产品绿色、健康且美味,中药材地道无污染,生物及特色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在产业化生产、产业链打造、品牌建设、营销平台等方面要加大对国内外企业的大力探讨合作。云南要把高起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用工业化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提质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力争到2025年形成若干个过千亿元的产业;大力打造名优产品,围绕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做好 特色 文章,加快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形成一批具有云南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 云南名品 。

(三)打好世界一流的 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按照 世界一流 的标准,在昆明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打造国际医疗健康城,引进国际一流高端资源和管理模式,建设集医疗、研发、教育、康养为一体的医疗产业综合体,使云南成为国际先进的医学中心、诊疗中心、康复中心和医疗旅游目的地、医疗产业集聚地,促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跨越发展。旅游业是 七彩云南 的 第一朝阳产业 ,以 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 的理念打造 全域旅游 ,以 一部手机游云南 为平台打造 智慧旅游 ,以 游客旅游自由自在 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 为目标建设 一流旅游 ,坚持以 零容忍 的态度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以 健康 为主题的康养小镇建设,为想健康的人来云南提供全方位服务。围绕 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 目标,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紧扣 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 七大要素,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使云南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特色文化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世人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让云南人更健康起来,让想更健康的人到云南来。

九、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打造八大产业

云南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八大产业。在巩固提高云南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新引擎。按照 一个产业、一支基金 的思路,分别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成熟一支、设立一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产业集中投入。

(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云南要建立三七、灯盏花、天麻、滇重楼、石斛等中药材GAP种植(养殖)基地60个以上,打造 云药之乡 。以三七、天麻、薏仁、茯苓、螺旋藻、玛咖、辣木及茶叶、花卉等云南特色生物资源为原料,开发具有抗氧化、减肥、增强免疫力、辅助改善记忆、养护皮肤等功能的系列保健食品和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在昆明、景洪及丽江等旅游城市,瑞丽、河口等边境口岸城市,文山、普洱等具有优势特色资源的城市布局构建一批保健品园。以云南白药牙膏、摩尔农庄系列保健品、螺旋藻、雨生红球藻、三七系列保健品等为重点,打造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云南特色的品牌产品、拳头产品。加快发展云南特色品种的中药饮片,形成10户以上中药饮片品牌企业和超过100个品种的品牌产品。在昆明、玉溪、楚雄等州市构建植物提取技术专业化研发中心,研发动植物提取物新产品。

(二)旅游文化产业

加快建设以昆明石林、丽江古城等为重点的世界遗产旅游区,以昆明滇池、阳宗海和西双版纳等为重点的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吸引更多的国际入境游客;同时,重点打造一批国家5A级、4A级精品旅游景区。巩固提升昆明石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等8个国家5A级景区,力争精品旅游景区达到100个左右。建设一批以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民族文化旅游园区,以红军长征过云南和其他革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为依托的一批红色文化旅游区,以抗击侵略者战场遗址遗迹为依托的一批抗战文化旅游区,打造一批以昆明滇池等为依托的国际化、高端化休闲度假旅区,打造一批温泉疗养、健康旅游、养生养老等主题度假区;开发以 天然氧吧 森林康体浴 等为特色的森林康复疗养产品,巩固提升和新建昆明古滇名城水上乐园等一批特色娱乐业旅游文化主题公园和游乐园,着力培育打造以昆明为中心,连接大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商务经济圈,形成以中国 南亚博览会等大型会展为龙头,集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和国际国内学术、商业会议为一体的会展商务大格局;培育打造昆明高原马拉松赛等知名体育旅游赛事品牌。

(三)信息产业

依托呈贡信息产业园区,打造全省信息产业核心集聚区和创新发展新高地,充分发挥昆明人才、技术、资金密集的优势,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芯片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及业务,逐步形成支撑全省信息产业发展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及投融资体系等产业生态,将其打造成全省信息产业核心集聚区、技术创新高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区。充分发挥滇中、滇西、滇东北、滇西北等4个城市(镇)群资源优势,围绕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的6大领域和方向,结合自身优势,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与昆明核心区相互支撑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依托对外开放经济走廊和对外开放经济带,打造外向型电子信息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经济走廊和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优势,打造承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向西南地区转移的主阵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小语种软件研发基地及产业化中心,力争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机器翻译产业集聚地。

(四)物流产业

以昆明为中心的物流产业核心区。以昆明为中心,以滇中城市群为依托,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物流、资源型产品物流、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烟草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以及会展物流等,形成连通国内、服务全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物流产业核心区。打造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物流产业集聚区。东部物流产业集聚区:以曲靖市和文山州为依托,重点布局资源型产品物流、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形成连接黔桂、辐射滇东的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南部物流产业集聚区:以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红河州、文山州为重点,以河口 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孟连边境经济合作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 磨丁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型平台为依托,重点布局资源型产品物流、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跨境物流、会展物流,形成多点支撑、各有侧重、服务滇南、辐射老越的跨境物流产业集聚区。西部物流产业集聚区:以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为重点,依托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 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布局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装备制造物流、跨境物流、会展物流,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多点协作、相互补充,服务滇西、辐射缅印的跨境物流产业集聚区。北部物流产业集聚区:主要沿金沙江一线布局,着力发展资源型产品物流、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电商物流等,提升昭通市、丽江市、迪庆州等地的物流产业集聚能力,加强与贵州、重庆、四川、西藏的区域物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北部物流产业集聚区。

(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

云南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打造一个核心发展区域。滇中地区各州、市政府所在地现代农业建设区,要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和龙头作用,全产业链打造蔬果、花卉等重点产业。发挥昆明北部黑龙潭片区农业科研机构集中的优势,整合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生物谷,为打造昆明 高原特色农业总部经济 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并带动全省优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到,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打造五大重点产业板块。滇东北重点发展中药材、水果、生猪、牛羊、蔬菜、花卉等产业。滇东南重点发展中药材、蔬菜、水果、生猪、牛羊、茶叶等产业。滇西重点发展核桃、牛羊、生猪、蔬菜、中药材、水果、食用菌等产业。滇西北重点发展牛羊、生猪、中药材、蔬菜、核桃、水果、食用菌等产业。滇西南重点发展茶叶、咖啡、热带水果、核桃、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三是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建设沿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对外开放示范带、昭龙绿色产业示范带和澜沧江、金沙江、怒江、红河流域绿色产业示范带等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打响品牌,培育一批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四是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一批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要素整合、产业集聚、企业孵化。六是发展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镇。以蔬菜、花卉、中药材、畜牧养殖等为主业,建立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和集群化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专业村镇。

(六)新材料产业

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跨越发展,重点组织实施新材料产业 168 工程,即确定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2000亿元的1个总体发展目标;培育贵金属新材料、基础金属新材料、稀有金属新材料、光电子和电池材料、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6个重点领域;组织领军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市场培育对接、人才培养引进、国际化发展、 互联网+ 新材料行动8大工程。具体目标是:打造营业收入500亿元的旗舰企业1个,超百亿的领军企业5个;规划建设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的产业园区(基地),优化提升已形成的产业集聚区,打造百亿规模产业集群6个左右;围绕产业协同创新,建设云南省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性能测试评价中心、贵金属材料基因技术研究平台;支持和鼓励企业主动与国际对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研制;推进新材料产品生产企业与下游应用单位开展供需对接;加强新材料人才培养、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和鼓励新材料企业(集团)主动融入 一带一路 以及东南亚、南亚等区域经济合作;实施 互联网+ 新材料行动。

(七)先进装备制造业

围绕做强滇中,搞活沿边,辐射南亚东南亚,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在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等州市,重点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在德宏、保山、文山等州市,重点建设出口加工机电产品基地。大理州重点打造载货汽车基地和出口型零部件基地;昆明市着力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和客车、发动机基地;曲靖市主要建设轻卡和MPV生产基地;德宏州重点建设轻卡、皮卡、微客和SUV基地以及出口型摩托车基地;楚雄州主要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基地。以昆明等滇中城市为中心,规划布局云南省优势特色装备制造。加快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力装备产业园建设,支持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力装配工业园,积极推进西安隆基红河、丽江、保山、楚雄项目,建设光伏产业基地。做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光电子和金融电子设备产业基地、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锗产业基地,做大产业规模。推进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红河州、文山州、德宏州等地的手机、集成电路、液晶电视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在昆明、玉溪、大理、曲靖、德宏等州市集中布局打造4-5个农林机械产业基地,支持重点企业在国内外布局农业机械销售网点,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昆明、曲靖、红河等州市积极规划培育建设重化矿冶装备产业园。

(八)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

重点推进弥勒食品加工园、芒市食品加工园、杨林木业家具产业基地、大理剑川民族木雕家具产业园、德宏实木家具集聚区、立白日化工业生产基地、临沧中缅鞋业轻纺文化产业园、保山轻纺产业园、昆明寻甸泛亚家具产业园、瑞丽红木家具园、西双版纳红木家具园等项目建设。加快 云品 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健全标准体系,打造茶、酒、糖、油、核桃、咖啡、果蔬7类过百亿元的云南特色食品加工业。以沿边、廊带节点城镇和开放载体为支撑,布局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快承接家电、纺织服装、鞋帽、塑料制品、玩具、五金等出口导向型消费品制造,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轻工纺织产业平台和加工贸易平台。推动特色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展花卉、橡胶制品、包装印刷、林板、林产化工等优势行业,重点发展珠宝玉石、工艺美术、户外用品等旅游消费品制造,大力发展天然香料、香水、精油、护肤及化妆品、洗涤清洁用品,积极发展节能节水器具等绿色消费品,加快家具产业发展。着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红河橡胶加工基地,重点发展子午线轮胎专用胶和浓缩胶乳、恒粘胶,加快培育浓缩干胶和橡胶制品。着力打造昆明、腾冲、瑞丽翡翠和龙陵黄龙玉加工基地,形成原料采购、设计、雕刻、鉴赏、展销等完整的珠宝玉石产业链。

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实施十大工程

(一)产业强省工程

叫响产业兴省、产业强省、产业富省的口号;差距在产业,难点在产业,根本出路在产业;产业兴,经济兴。大抓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提升本土产业核心竞争力;克服产业发展不足、融合发展不够、整合发展不快、聚合发展乏力等问题;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绿色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机电制造产业、绿色服务产业,力推5个万亿元大产业;推进产业包容、产业融合、产业传承、产业延伸。

(二)投资拉动工程

要务是发展,支撑靠产业,关键在投资;投资拉动是推动云南跨越发展的第一选择,是云南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扩内需、稳增长、促跨越的迫切需要,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增后劲的长远需要;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产业投资规模,是拉动经济增长,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选择;大投资带动大发展,大投资提速大开放,大投资推动大发展,大投资实现大跨越。

(三)园区经济发展工程

打造一批收入超万亿、超千亿的特色产业园区;聚集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园区集中;改进园区发展考核办法,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园区管理实体化,积极建设国家级工业园区;抓紧建立领导、协调、合作机制,形成园区合力,壮大园区实力;夯实园区的交通、能源、水利、消防等基础支撑,把园区打造成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四)县域经济发展工程

县域兴,全省兴;县域强,全省强。简政放权,给县域经济更大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推动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打造一批县域经济强县;实施县重点,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自主权;编制及推动县域和重点乡镇规划建设;建立科学的县域经济考核体系,推动争先进位,争创一流;推动文化名县、绿色立县、产业兴县试点,实施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五)民营经济发展工程

创新和落实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着力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土地、资本、人才、环境等制约瓶颈,推动民营企业的 专、精、特、新 等产业方向发展;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改进服务质量;支撑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商贸流通、国际科技工业和金融服务业领域,推进服务创优、全民创业、企业创新;规模发展融资担保机构,完善中小企业网上融资平台;加快建设省、州、县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六)创新驱动发展工程

创新是产业壮大之基、领先之本、制胜之道;实施创新云南新动计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基地;选择一批具有方向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关键技术项目,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扶持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带动企业,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 知识市场 ,建立 金点子 交易平台;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到云南省建立研发机构;实施质量兴省和标准化战略,推进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七)特色城镇建设工程

要大力推进民族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建设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改进城乡垃圾治污工作,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城市历史文脉;推进城镇上山、产业上山,保护坝区耕地良田,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村庄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城乡等。按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建出特色的要求,做强大城市,做优中小城市,做特集镇,做美乡村。

(八)招商引资兴省工程

大招商大发展,小招商小发展,不招商难发展;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重点做好国内发达地区招商,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境外跨国公司、省外大企业大集团及相关配套产业;推进央企入滇工作,创办央企工业园、外企产业园等;吸引侨商资本来滇投资兴业;要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倾力打造服务最优、门槛最低、审批最简、信用最好、安全最高和低物流、低要素、低物业、低融道的 五最五低 产业发展环境;按 同步受理、同步介入、同步审查、限时办结 要求,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工作不力的坚决挪位子,服务不好的坚决抽凳子,影响发展的坚决摘帽子,营造全国一流的投资环境。

(九)美丽云南建设工程

建设生态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浓郁的城镇、乡村体系,突显云南特色;走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路子,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 美丽云南 ,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推进 七彩云南保护行动 和 森林云南 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施节能减排计划;以地震、地质、气象、生物灾害等灾害防治为重点,实施防灾减灾计划;加强九大高原湖泊和大江大河生态建设、水土保护和重点区域石漠化治理;推进城乡 三废 (废气、废水、废渣)治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引导城镇、村庄、产业建设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国家低碳试点省建设。

(十)社会民生建设工程

增收是民生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安,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福;民生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民生是社会 稳定器 和 安全网 的基石,要按照 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 要求,抓实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推进依法活省工作,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居民增收、扩大就业工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均等性、普惠性的文化权益。

十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落实八大措施

(一)在认清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短板上下功夫

云南高质量发展既有重要机遇和优势,又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云南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云南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将转化为生产力的优势。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国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战略、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等重大战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给云南带来的战略性机遇、政策性机遇、支撑性机遇。但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云南面临经济总量总体偏小、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居民收入排名靠后、产业发展层次较低、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生态环境压力较大、人才短板十分突出、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城乡统筹需要加强、改革力度急需加大、行政效能尚需提高、反腐倡廉形势严峻、社会稳定任务艰巨、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国土空间开发低效、污染防治形势仍然严峻、精神文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等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制约了云南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二)在高质量推进经济发展上下功夫

(1)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2)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云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问题是最大的短板;坚决打赢新时代第一场硬仗精准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不拖全国后腿,是最大的政治。要集中力量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产业就业扶贫攻坚战、生态扶贫攻坚战、健康扶贫攻坚战、教育扶贫攻坚战、素质提升攻坚战、农村危房改造攻坚战、贫困村脱贫振兴攻坚战、守边强基攻坚战、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确保 两不愁、三保障 落实到位,切实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抓好农业生产,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做好易地搬迁工作。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夯实农村基础,强化生态宜居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构建乡村有效治理体系,完善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3)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治本之策,深入推进 三去一降一补 ,重点在 破 立 降 上下功夫,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站在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高度,扎实做好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企业债务风险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做优做强绿色能源产业,用工业化理念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 大健康产业 。要巩固依法整治旅游市场乱象的成果,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按照 限量、重组、转移、退出 四种途径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完善机制和政策,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和扩大消费,强化需求侧升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产品供应品质,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4)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继续抓好 五网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和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形成有效支撑云南跨越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城市群的主体作用,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完善滇中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5)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创新型云南建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为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坚持走 两型三化 高质量发展路子,把发展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形成 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 、梯次推进、有机更新、协同发展的迭代产业体系。

(三)在高质量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上下功夫

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更是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提升边疆民族地区依法执政水平,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进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是建立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机制,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云南立法重点,突出重视公民权益、民生保障和新经济体、社会管理方面的立法。二是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保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制度机制,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三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细化司法机关内部各层级权责清单,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司法人员职业培训,探索审判辅助性事务购买社会化服务,加强信息化大数据运用。四是稳步推进全民普法工作,加强全民普法力度,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

(四)在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上下功夫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倾斜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创新民族工作理念,拓展民族工作思路,制定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发展权益。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 五个认同 为切入点,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到家庭、社区、社会。四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六+n进 活动,完成第二轮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 示范创建工程。五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完善宗教工作 网格化管理、问题清单交办、责任清单落实 新机制。六是推进示范区民生持续改善、增强发展动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 六大工程 建设。

(五)在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上下功夫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建设具有云南特点、民族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切实增强云南各族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 全面融入、突出优势、补齐短板、注重冷门 的要求,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学科和学科体系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云南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培育一批云南亟须、特色鲜明、创新力强、引领发展的新型智库。二是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坚持 传播手段要新、传播载体要广、传播渠道要宽、媒体融合要深 的要求,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健全舆情引导机制,强化媒体社会责任,发展壮大主流媒体。三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三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构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动文化小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出文学艺术精品,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六)在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上下功夫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施清水、净土、蓝天、国土绿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更有力的举措,控制污染源头,狠抓末端排放治理,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好美丽云南,使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前列,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的成果。二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抓紧抓实,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制度和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完善生态文明保护的法律体系,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推进 森林云南 建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健全生态空间规划布局,构筑 三屏两带一区多点 生态安全屏障,推进跨境生态共同体建设。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和模式探索,不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生态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评估和产权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七)在高质量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上下功夫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进一步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快以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人文交流为重点的辐射中心建设,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要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形成内外统筹、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云南与周边国家各领域的合作,建设外向型产业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探索沿边地区先行先试政策,打好沿边和跨境 两张牌 ,积极参与中缅、中老泰、中越、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加快跨境产能、跨境金融、跨境旅游等方面合作,探索沿边地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等先行先试政策,努力为沿边地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中缅、中越、中老泰等国际开放大通道建设,打造区域跨境物流中心,建设沿边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大力发展八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深化扩大我国与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的务实合作,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开放前沿、辐射中心。加强与各类功能平台联动发展,全面加强与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各类开发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加强与国内各类载体平台的合作,加快构建全面对外开放平台体系,努力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同时,在3个片区试点试验基础上,下大力气在全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做法。着力打造十大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方丝绸之路经济走廊,昆曼(昆明至泰国曼谷)经济走廊,昆河(昆明至越南河内)经济走廊,昆密(昆明至缅甸密支那)经济走廊,昆广(昆明至文山、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经济走廊,昆渝(昆明至昭通、宜宾、重庆)经济走廊,昆川(昆明至武定、攀枝花、西昌、成都)经济走廊,昆藏(昆明至丽江、香格里拉、西藏昌都)经济走廊,昆贵(昆明至曲靖、兴义、贵州)经济走廊。

(八)在高质量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上下功夫

推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法制化,创新服务提供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效益,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强化基本公共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基础教育放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使人人都享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三是强化基本社会保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构建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省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实施健康云南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实现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五是深化推进平安云南建设。聚焦影响人民安居、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各方参与、形成合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扎实推进平安云南建设。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云南各族干部群众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放眼全球看云南,胸怀全国看云南,跳出云南看云南,自觉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担负起责任使命,认真谋划并实施好云南 十四五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接续奋斗,奋力推进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美好现实,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云理轩 杨正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