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安徽省12个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安徽省12个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时间:2020-01-22 20:02:09

相关推荐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安徽省12个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11月14日至19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安徽省申报的12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进行了督导检查。本次督导检查是依据《义务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教育部与安徽省政府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相关要求进行的。督导组按照《办法》规定,本着“公平公正、严格把关”的原则,对12个申报区的材料进行了审核,其中有6个区部分指标未达到要求,未能通过本次认定。

督导组分2个小组对6个区进行了检查,共随机抽查学校50所,其中小学36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检查中,核查了相关文件资料、数据;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24个;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2904份,回收有效问卷2903份;采取随机访谈等形式,征求了公众意见。

督导组对6个区的督导检查意见如下:

一、主要指标达标情况与检查结论

按照《办法》规定,督导组对安徽省6个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区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办学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省(区、市)应根据相关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国家标准,制定既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与国家标准基本相符的省级标准。安徽省结合实际,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督导组核查了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生机比、生师比、接入互联网校数、教学软件资源配备量、体育场地、课程方案实施达标情况等9个核心指标。核查结果:学校基本达到了评估标准(详见表1)。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办法》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不要求每个单项指标均达标)。计算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核查结果:6个区的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在0.417至0.592之间;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在0.314至0.516之间(详见表2)。

(三)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办法》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方面17项指标进行,省级可适当增加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估标准不低于85分。安徽省根据实际,在实施办法中增加了4项指标,共21项指标。核查结果:6个区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均在90至93分之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详见表3)。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办法》规定,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需对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就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安徽省对6个区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0%以上。我们此次也设计了问卷,通过座谈会、随机访谈等方式对以上几类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安徽省调查的情况基本相符。

督导组还对6个区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未发现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综合以上结果,督导组认为,6个区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督导组将把此次督导检查结果向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报告,提请最后认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合肥市、铜陵市及所辖6区党委、政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重视统筹规划,确保政府责任落实到位

安徽省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制定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任务职责。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办学条件标准化、资源配置均等化、办学行为规范化、教育教学优质化的均衡发展思路。建立实验区,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规范办学等方面推进各项改革,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6区党委、政府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工程,认真谋划,优先发展,扎实推进。6区均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教育部门牵头、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职责明确;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对各级各部门履职考核机制。

(二)加大投入力度,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安徽省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一是在城乡同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并逐年提高政策覆盖范围和补助标准。二是在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全省各级投入176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据统计,-全省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投入1747亿元。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年均增幅40%,生均公用经费年均增幅30%,在全国排名前移了10位左右。6区政府也积极加大教育投入,强力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肥市包河区教育投入从的2.23亿元增长至的6.5亿,教育经费增长近3倍。

在教育投入大幅提高的有力保证之下,安徽省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将其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制定了办学基本标准和目标规划,明确了各地各学校实现标准化的进度,实施了校舍安全、薄弱学校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目前,6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率均达100%。合肥市包河区于即普及了班班通,积极创建数字化校园,近3年又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经费达3亿元。铜陵市铜官山区近3年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校舍、运动场地建设和设备添置,校舍安全改造面积6万平方米。合肥市庐阳区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和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补助资金,近5年用于教育装备累计1.1亿元,教育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塑胶跑道全覆盖。

安徽省高度重视新建居民区学校设置工作,坚决落实学校与居民区建设同步进行的有关法律规定,加大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的工作步伐,全省城市新建约300多所小学、初中。合肥市早在就出台地方法规,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如没有学校的配套规划和教育部门签署的意见,其规划将不予审批。成立了全市清理检查小组,实行月报制度,督促开发单位按期完成配套学校建设任务。,全市新建住宅小区里的33所中小学校相继投入使用,为全市增加教学班720个,解决3.3万名中小学生的就近入学需求。

(三)实施集团化办学,努力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共享

多年来,安徽省将集团化办学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渠道,印发了专门文件,要求各地积极探索,大胆改革,采取兼并吸收、委托管理、举办分校、一校几区等形式,组建集团学校,促进资源共享,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合肥市庐阳区在全省率先探索施行城乡学校“捆绑”办学机制,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合肥市蜀山区加大整合力度,采取校校对接、按区划片等方式将学校分组联合,形成教育共同体。全区40多所学校形成了8个组团,连片带动共同发展。铜陵市铜官山区积极推动教育跨区域战略协作,组织区属7所小学分别与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等4地市8个县区18所学校签订了网上结对合作协议,积极探索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四)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师资整体优化

安徽省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教师结构、专业化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6区持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探索,积极实施,成效突出。

一是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并向偏远和薄弱学校倾斜。铜陵市狮子山区从开始,共招聘78名教师,占到全区教师总数的21%。铜陵市铜官山区坚持将新招聘的教师合理调配到所需要的学校。

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师资水平。6区广泛开展教师培训,注重新教师、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同时通过开办 “名师工作室”,努力打造名师、骨干教师。合肥市蜀山区积极尝试“导师制”,组建了“名师学科巡讲团”,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铜陵市铜官山区扎实开展名校访学、高校联训、外派挂职,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每年与北师大联合开办一期教师高级研修班,参与研修教师累计已达1500余人次。每年设立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5个名师工作室。

三是重视教师交流机制建设,均衡配备师资。按照省级提出的要求,各区校长、教师交流比例每年达到10%以上,并着力构建校长、教师交流长效机制。在岗位管理方面,探索试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由教育部门统筹管理,由学校按期聘用,动态调整,合理流动,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铜陵市郊区5年来,共有258名教师跨片交流,同时还对在远郊工作的教师,每人每月按工作年限分别补贴200元、300元。合肥市包河区专门成立了“艺体教师服务中心”,从全区选调了累计50多名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采取“走校支教”的方式,服务全区、特别是远郊薄弱学校,以实现此类学科教师的整体优化。

(五)规范办学行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安徽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解决当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补课、招生、择校、收费、教辅使用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安徽省先后出台了相关意见和规范,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各义务教育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各区均出台了具体规定,明确要求。铜陵市铜官山区严格遵循“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控制总量、管住班额、阳光招生、校长承诺”六项招生原则,坚持新生入学均衡分班。在6区,重点校、重点班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各区均把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宗旨。一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努力保证课程开齐开足;另一方面,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6区将“少年宫”设在中小学校内,广泛开展象棋、书法、陶艺、乐器、科技、体育等多种兴趣小组活动。铜陵市郊区东风小学建了一座气象站,组织学生观测气象,学习科普知识,获得“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称号。铜陵市狮子山区七〇一小学集邮活动特色鲜明,在全省成立了第一家少年邮局,让孩子们体验邮政活动,参与社会实践。

(六)关注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安徽省以教育公平为宗旨,将保障各类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给予了重点关注。一是按照“两为主”的要求,坚持一样就读、一样入学、一样免费,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体制,以保证流入地全部就近入学。,率先打破户籍限制,规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及其他流动人员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并报考高中阶段学校。实施“钱随人走”,使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随学生流动拨付,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就学权。合肥市庐阳区近三年接受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均在1000人以上。

二是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努力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省里积极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条件设施。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核编标准确定为教职工与学生比1:4,特殊教育学校(班)生均公用经费按照不低于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5倍拨付,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和运转得到保障。6区积极创造条件保障三类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每年义务教育招生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中小学无条件接收三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

(七)强化督导作用,保障均衡发展目标实现

安徽省高度重视督导工作,加强督导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督导职能作用,有力的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全部成立、挂牌并履职。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指标体系,每年组织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工作目标、措施保障等进行督导考核,并依据督查情况实施奖惩,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区都建立起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督学队伍。目前,合肥、铜陵2市实现督学责任区全覆盖,并全面实行挂牌督导。初步实现常态督导、集中督导、联合督导等各项督导活动有序开展,督导的职能作用充分显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次实地检查的6个区个别年份存在“三个增长”不达标的现象,合肥市蜀山区、铜陵市铜官山区和狮子山区“三个增长”存在两年连续不达标的现象。

(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

一些区的部分学校在某些指标上还存在薄弱环节。铜陵市铜官山区、合肥市包河区的部分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不足,合肥市蜀山区的部分小学、初中及铜陵市铜官山区的部分小学体育场地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铜陵市郊区、合肥市包河区的部分小学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不达标。在检查中,还发现6个区中的部分学校在图书配置上存在数量不足、复本率高、适读性差等问题。此外,6个区本区域内校际间差异系数的某些单项指标差异系数较高,合肥市庐阳区和包河区,铜陵市郊区单项指标差异相对较高。

(三)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不足

合肥市蜀山区、铜陵市铜官山区部分小学生师比不达标,教师队伍的补充、调整以及合理分配,还不能更好地适应和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学生的快速增长。一些区中还仍有部分学校存在教师学科结构不够合理、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督导意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建议安徽省及受检区针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加强整改,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一)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要坚持依法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投入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应对照国家和省定标准,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常态化的监测和摸底调查,动态掌握情况,完善标准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特别要重点提高农村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的配备水平,使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能达到基本要求,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要关注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变动对义务教育的影响,科学预测,提前规划,动态调整,合理布局,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入学需求。

(三)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要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总结教师队伍补充、培训、交流工作的经验,探索和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丰富培训手段,完善培训和交流制度。严把新教师入口关,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围绕国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要求,重点研究和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吸引更多优质师资力量流向边远农村学校。

督导检查结束后,请安徽省进一步研究,及时布置整改工作,在一个月内将整改方案、三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11月19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