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华家和夏家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 鲁迅的《药》揭示了怎样的人性?

华家和夏家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 鲁迅的《药》揭示了怎样的人性?

时间:2020-01-27 01:53:19

相关推荐

华家和夏家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 鲁迅的《药》揭示了怎样的人性?

《药》是鲁迅先生众多文学作品当中的一篇,收录在《呐喊》里,纵观整部作品,充满了悲凉的氛围,无论是从周围的环境,人物形象等等诸方面来看,整部作品所描写的就是一部悲剧,这当然不仅仅是两个家庭的悲剧,更隐喻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

作品用两个家庭,双线结构,隐喻了华夏现状。

药与病:愚昧无知的悲剧

作品的开篇就是华小栓的爹拿着钱给华小栓买“药”的一个过程,他们夫妇将省吃俭用的钱省下来,为儿子去买药,他们几乎将整个家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买来的“药”上,而这个药,便是鲜红的,还滴着血的人血馒头,在他们夫妇看来,这就是救命的良药。“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经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新的生命,移植到他的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在华老栓的眼中,这个人血馒头就是他的希望,他的精神支柱,而小栓也将这个药当做他重生的仙丹,没有问父母这到底是什么药,只顾着一股脑儿吃进去。

小栓的三段咳嗽的描写说明了这个“人血馒头”并不是治病的药,而小栓吃了之后的病情愈发严重,首先是他吃完馒头的那一瞬间“禁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口一阵咳嗽”。另一段便是在康大叔胸有成竹地说“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之后,大家都以为小栓碰到了这么好的运气,之后小栓出现,便是“不住地咳嗽”,吃了人血馒头之后的小栓,咳嗽并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小栓的第三段咳嗽,便是在大家讨论夏瑜被杀死的事件,小栓也在凑热闹,一会儿又“拼命咳嗽”。所以在整部作品中,小栓并没有一句台词,他的出现便是从吃了人血馒头以后,咳嗽一次比一次更加严重,说明这个“良药”并没有治愈痨病的可能,相反小栓因此而丧命。

从这里看出,小栓的父母是愚昧麻木的,他们宁可相信这种人血馒头能治病,也不去相信医生。还有一个细节便是他们拿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夏瑜的,也正是由人血馒头引出革命者夏瑜的事件。以此也可以看出人们的麻木和愚昧,自己同胞的死,丝毫引不起他们的同情,反而成为茶余饭后议论的笑话,甚至将自己同胞的血,作为治病的良方,这不就是《狂人日记》中所说的“人吃人”吗?

人血馒头:革命者的悲剧

作品的另一条线便是“人血馒头”引出的夏瑜的牺牲,虽然占了很小的一段篇幅,但是这也说明了鲁迅先生严重革命之所以不能成功的原因。

一是因为夏瑜不会很好地联系群众二是封建残余仍旧存在,封建道德有很大的局限性三是民众的麻木夏瑜虽然有着比较先进的革命思想,但是却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所理解,他的伯父因为钱而高发他,狱卒因不理解他的想法而殴打他,民众因为不理解他而笑他发疯。夏瑜就是《狂人日记》中的迫害狂,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发疯的,而没人理解他。

人们以为夏瑜的这种做法无异于以前的造反,在民众的眼中大清似乎还没有亡,他们在转述夏瑜的话“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他们却说“你想,他说的这是人话吗”,而隔壁的驼背听到义哥将夏瑜打了以后,他却忽然高兴起来。所以在民众的心里仍旧以为大清还是大清,大清还没有灭亡,大清的天下仍旧是大清的。这种思想在他们心里早就根深蒂固了。而夏瑜的行为是造反的行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等级观念也许还深深扎根。

鲁迅先生在谈到《药时》曾说: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革命者的悲哀,或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因这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某人的一己私利。

华与夏:家庭的悲剧也是国家的悲剧

夏瑜因为他们而牺牲了自己,而华老栓以及其他人却以为他的血是治疗痨病的良方,而后来却以两个家庭的悲剧而收场。所以最后一部分,则描写了华大妈和夏大妈上坟的场景:路的左边埋的是死刑和瘐毙的人,路的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座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微风起来,吹动她的短发,确乎比去年白的多了”“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发现华大妈在看她,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

这是华大妈和夏大妈的相遇,说明了在当时的社会下,一个是愚昧麻木的人民,因为无知而导致的家庭的悲剧,一个是因为愚昧无知的人民而牺牲的革命者,亦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小说是以双线结构展开,一个线索写的是华老栓为了治疗自己儿子的痨病而听从了康大叔的意见,人血馒头能治病,吃人血馒头就能好,但是吃了人血馒头之后,小栓的三次一次比一次重的咳嗽,让自己一命呜呼。而他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夏瑜的,就这样两条线索串联起来。夏瑜认识到了我们要当家作主,我们要革命,但是却因为大众的愚昧无知,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也因为夏瑜没有好的办法获得大家的支持而失败,以至于丢掉了性命。愚昧无知的人竟然还以为人血馒头能治病,竟也是夏瑜的血,最终还是没能改变封建社会中人吃人的本质。

从华大栓,夏瑜也能看出来作者的隐喻,正是我们华夏民族,文章写于五四前后,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虽然国家内忧外患,在寻求民族解放道路的过程中,鲁迅先生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那就是麻木,愚昧,依旧沉醉于封建道德而不自知,所以他就决心“先行发露各样的劣点,四下那好看的假面具来”。

对于华家和夏家的结局,也就引导出这种悲剧结局的根源,那就是国民的劣根性,革命失败的原因也是没有依靠和联系群众。在最后,华大妈看到了夏瑜的坟头有一圈红白的花,“花也不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这个细节,表现了鲁迅对未来的希望,我们终会团结起来,取得胜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