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一段注定的爱情悲剧 一场社会和人性的探索:鲁迅《伤逝》启示录

一段注定的爱情悲剧 一场社会和人性的探索:鲁迅《伤逝》启示录

时间:2020-05-22 22:22:23

相关推荐

一段注定的爱情悲剧 一场社会和人性的探索:鲁迅《伤逝》启示录

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伤逝》自1925年发表至今,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小说以主人公涓生悲愤忏悔的内心独白作为叙述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败于现实,最终导致一“逝”一“伤”的悲剧爱情故事。

关于《伤逝》的解析和研读比比皆是,正所谓“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文从社会现实、经济状况以及人物个性的角度,来探讨此篇小说出现爱情悲剧的原因,以期给现实一些启示意义。

封建社会是一只逃不出的牢笼

其实对于在新社会出生长大的我们来说,是无法真正理解“封建”这个概念的。但是《伤逝》这篇小说的背景,就是我们不了解的封建社会,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就生活在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社会。

在那个社会里,人们遵守着封建传统,恪守着三纲五常,不能自由恋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结婚的前提。人们的

思想被这些封建传统观念同化之后,就变成了封建传统观念的忠实捍卫者,并且他们不能够忍受身边出现叛逆者。

涓生和子君作为两个思想觉醒的知识分子,他们要求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享受自由恋爱的果实,这便与当时社会的普遍认知产生了极大的矛盾,麻木的捍卫者们对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为,进行了群体性的抵制和抨击。

在涓生送子君出门时,会有“那鲇鱼须的老东西的脸又紧贴在脏的窗玻璃上了”;人们对他们投以“探索、讥笑、猥亵、轻蔑的眼光”;在找住所时,“大半是被托辞拒绝”,“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住所”。两人在外同居之后,子君的叔叔“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涓生也“陆续和几个自认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后来“小东西”告密,局长下达了免职令,涓生因此而失业,整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被切断,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封建的伦理道德沉重地压在每一个人身上,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压迫者。只要有人想要打破这些所谓的人生准则,他在社会上就会备受压迫,举步维艰。

在现实生存状况的面前,涓生还是没能挣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无奈之下与子君提出分手,徒留子君一人独自走向那“没有墓碑的坟墓”。

爱情是开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花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级,其中生理的需要被排在首位,也是最基础的位置。“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感觉”,更何况是爱情。

在窘迫的生活境况面前,涓生和子君那轻松自如的心境没有了。刚得知涓生被局里开除的时候,子君的第一反应是:“无畏的子君也变了颜色”。涓生也开始陷入忙碌求生的困局,他整日在无尽的抄写工作中奔走呼号,由此也和子君产生了矛盾。

爱情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需要阳光雨露和肥料的滋养,才能如期盛开,而这些浇灌花朵的养料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才能获得的。在吃饭都是难题的情况下,人的思考能力、道德观也会明显变得脆弱。

“贫贱夫妻百事哀”,涓生的工作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但是子君常常因为琐碎小事和拮据的生活而同邻居争论不休,这些争吵致使涓生产生了一种凄凉感:“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

在突发性的失业经济危机和外界的嘲讽与欺凌的双重压迫之下,爱情之花还能如期盛放吗?最终,涓生选择了逃避性的离开,两人的爱情之花自此枯萎死亡。而为爱出走的子君只能重回周遭人群的冷眼与嫌弃里,在走投无路中选择了死亡。

经济独立是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基础,没有牢固的基础,结出的果实遭受一点风雨就倒塌是必然的结局。只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爱情,才能够得到充分的物质保障。

个性的局限是一根宿命的困绳

冲出时代禁锢的牢笼,毅然决然地走出家门,共同开始新生活之后,涓生和子君也曾拥有过一段忙碌而幸福的时光。

刚开始在爱情的荷尔蒙作用之下,涓生是十分勇敢的,他也曾真诚地爱过子君。

子君没有来的时候,他“什么也看不见“;在等待子君的过程中,“耳朵分外地灵”;在送走子君之后,面对“老东西的脸”和“小东西的脸”,他也毫不在乎,而是“骄傲地回来”。

然而同居之后,涓生的工作突然没有了,生活的压迫也随之而来。在生计断绝的困境中,涓生自如的心境消失了,他自私、虚伪和卑怯的性格随即暴露无遗。

他竟然还为自己的虚伪和自私寻找借口,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子君。

涓生觉得,自己“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

最终,他把卑怯当作勇敢,对子君说出那自私的分手感言。

“况且你已经可以无须顾虑,勇往直前了……。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

涓生明知子君一旦离开他,只能回到父母身边,甚至会死在那个冷漠的家庭,但他仅因为对自己与子君的未来感到害怕,就跟子君提出了分手,这正是他极度懦弱与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这种自保性抛弃行为比当今社会中的始乱终弃要可恶一万倍,他不负责任的代价是,让子君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子君的性格缺陷,则是思想解放的狭隘性造成的。在面对家庭的阻挠时,子君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响亮的呼声,显示出了她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但就在她以为争得同居的权利,从此就能过上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时,她却将“别的人生的要义”都忘却了。她的眼中除了她喂养的小油鸡和阿随之外,只有忙碌繁杂的家务。

子君早已将其他事情遗忘于脑后了,也不再与涓生“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而是渐渐陷入小市民的无尽争斗中,她开始为了小油鸡与邻居吵架,常对一些琐碎的事情耿耿于怀。

归根结底,这个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也包括她思想解放的不彻底性。虽然她敢于和涓生突破父母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束缚,但是她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很肤浅的阶段。依附于夫君生活的传统思想始终牢牢地禁锢着她,一旦失去了涓生的爱,她的人生就陷入了死局。

鲁迅在演讲《娜拉走后怎样》时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涓生与子君的确已从昏睡的梦境中清醒,但觉醒仅仅是反抗的开始,梦醒之后走不出来,注定是走向悲剧的结局。

解放思想绝不仅仅是对固有悲剧命运的反抗,更需要我们打破已有的条条框框,冲破各种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在抵制封建传统思想同化的同时,还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思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变化的形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