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3.7亿中国家长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 到底该如何正面引导?

3.7亿中国家长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 到底该如何正面引导?

时间:2018-12-21 06:23:38

相关推荐

3.7亿中国家长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 到底该如何正面引导?

4月4日上午10点,桃子妈带着桃子一起默哀。

时钟停摆,音乐声静默,祖国上空,国旗降半。

默哀结束后,桃子忽然问我:“妈妈,什么是死亡?我们为什么要默哀?”

我告诉她:“默哀是在悼念,也是在铭记,为了铭记逝去的英雄,我们只是默哀了3分钟,里头却藏了太多人的一生。”

桃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对于我们来说,今天是一个沉痛、严肃且值得铭记的日子;

而对于孩子来说,汽车的鸣笛声、家门的警报声...今天似乎是个好奇的日子。

到底该如何抓住孩子的这份好奇,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死亡。

桃子妈决定好好和大家聊聊这件事儿。

1这3种死亡教育方式,千万别学!

①去了天堂,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父母认为死亡这件事对孩子来说还太残酷时,就会将它说成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会让宝宝对死亡产生向往。

正确做法:

你可以为孩子保留一个美好的幻想。

但前提是孩子可以正确的理解死亡,一切关于死亡的美好构筑,都是建立在对生命敬畏之上。

②只是走了,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朋友家的小宝,因为住同一层楼的老奶奶去世了就不停追问,朋友告诉小宝说:奶奶去了很远的地方。

但小宝却觉得对自己很亲切的奶奶没有告诉他就走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患得患失中,经常追着爸爸妈妈问:

“你们也会去很远的地方玩吗?”

“你们今天下班会回来吗?”

“你们会不要我吗?”

正确做法:

这样的回答会让小孩子产生被抛弃感和不安全感,如果是亲人故去还会加剧这种感觉。

死亡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分别的形式,比起欺骗,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说再见。

③只是睡着了,而且要睡很久很久……

这种答案是很多孩子噩梦的来源,一部分宝宝会混淆死亡和睡觉这两件事,对睡觉产生惧怕;还有一部分宝宝会因此而看轻死亡。

正确做法:

在死亡带来的所有影响中,过度看重和漠视死亡都是不可取的,死亡的意义本应该是让人更加珍惜生命。

2“死亡教育”,应该何时开始?

近几年,国内也从幼儿园时就开设“死亡教育”课程。

在无法参与死亡课程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抓住合适的时机帮助宝宝面对死亡。

什么是合适的时机?

在生活中,宝宝们通常会在发现自己的宠物不动了,或者小花小树枯萎了的时候,开始提出关于生命的问题,这就是“死亡教育”最好的时机。

此外,清明节带孩子去参加葬礼时,他们往往会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产生疑问,当提出关于生死的问题时,也是“死亡教育”的好时机。

3不同年龄的宝宝怎样引导?

死亡教育应该是一个分阶段的、持续的过程:

3岁以下的儿童:

对“死亡”没有概念,无法区分“死亡”和“分离”,通常会误以为分离就是消失,即成人所理解的死亡。

方法:这个阶段宝宝不需要理解死亡,父母只需帮助宝宝理解分离,并将“分离”的概念和“死亡”剥离开。

比如将宝宝心爱的玩具藏起来,再从他面前拿出来,让他慢慢明白看不到的东西不等于消失。

3-5岁的儿童:

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可以粗浅的思考和判断死亡。但更多时候,他们是通过父母的表现和语言中感知到这是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情。

方法:当宝宝问起关于死亡的问题时,可以比喻化的做出解释,比如——小汽车坏了,就是死了。

此外,如果父母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过分悲伤,甚至是一蹶不振的态度,就会给宝宝埋下隐患。

5-9岁的儿童:

已经可以理解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带有魔幻色彩的理解,比如他们会认为死亡是被鬼差抓走,对另一个世界充满探知和想象。

提示:“死亡教育”在这个阶段要从两方面着手:

1.和“生命教育”联系起来,提醒孩子认识到死亡的危险性,培养安全意识,珍惜生命。

2.驱除对死亡的焦虑、恐惧。

方法:借助绘本、电影,鼓励孩子发问。通过阅读死亡题材的绘本,引导孩子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并解答;关于生命题材的动画影片可以更好的帮助宝宝理解“生与死”的含义。

1.借由绘本进行死亡教育

我们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比较优秀的死亡题材绘本,比如:

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提问慢慢讲解,这样的方式可能会比较轻松一点。

2.借由动画进行死亡教育

热映的《寻梦环游记》不知大家都带孩子去看了吗?虽然早有心理预期,但桃子妈还是在影院里哭成了狗。

不得不说,这部动画电影很走心,它用温暖的基调呈现了我们不知道的死亡世界的样子,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死亡教育可以这么美好。

9岁以上的儿童:

基本能正视死亡,并主动的对死亡产生不同的情绪。

方法:这个年龄的孩子面对死亡时,需要父母足够的身体、情绪呵护、引导孩子在阅读、音乐、绘画、运动、宣泄、调节自己的情绪。

另外,平时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了解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坦然的告诉他们死亡是怎么一回事。这对于正确面对生离死别是非常有好处的。

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死去的昆虫、枯萎的植物、家里宠物的死亡等等,这些属于自然界的生物都在经历着生老病死。

“死亡教育”本质就是让孩子对自然中的循环往复产生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到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让孩子们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善待生命。

跟孩子一起直面死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死亡不是终结,遗忘才是。只要还有爱,就没有遗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