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八婺新语丨汤海庆:以史为镜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自信

八婺新语丨汤海庆:以史为镜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自信

时间:2020-02-15 04:46:57

相关推荐

八婺新语丨汤海庆:以史为镜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自信

编者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中华法系曾经大放异彩。站在崭新的历史方位,金华法院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总结经验、坚定自信,努力建设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对此,金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汤海庆从宋仁宗赵祯与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两个小故事入手,进行了论述。

前段时间,电视剧《清平乐》广受关注。剧中讲述了宋仁宗赵祯在位40多年的传奇故事。有学者将宋仁宗一朝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四十年”。在该朝,人文、科技、金融都达到了空前繁荣,“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以及范仲淹、司马光、晏殊、包拯等耳熟能详的名士都出现在仁宗一朝。这与宋仁宗“任贤相,听台谏,遵法度”的管理思想是分不开的。

宋代的风俗是,“近臣有罪,不付有司议法”,宫内的宫女、太监均由皇帝以家法处置。“近臣”都是皇帝的身边人,由皇帝自行处置理论上并无不妥。但谏官王贽还是站出来抗议:“情有轻重,理分故失,而一切出于圣断,前后差异,有伤政体,刑法之官安所用哉?”王贽认为,司法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司法裁判要分析情节的轻重、区分主观上出于故意还是过失,如果近臣有罪由皇帝裁断,难免会因为不专业而出现差异裁决,闹出笑话。因此,王贽提出,“请自今悉付有司正以法”,宋仁宗“许之”。

时间往后推移近600年,大约是明朝万历年间的1608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柯克大法官有过一个类似的争论。国王想过一把“法官瘾”,弄几个案子审一审,遭到了法官们的拒绝。国王大怒:“我是国王,和你们一样具有理性,由我进行审判是合理的。”柯克反驳道:“的确,上帝赋予陛下丰富的知识和非凡的天资,但陛下对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国王更加生气:“你们还要不要国王的领导了?”柯克答:“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两个故事虽然相似,但结局大有不同。在柯克的故事中,“詹姆士勃然大怒,柯克感觉到落在他头上的全部力量,忙不迭祈求陛下怜悯他、宽恕他”,但随后柯克被免职。宋仁宗却最终采纳了王贽的意见。很显然,宋仁宗比詹姆士一世更会克制自己的权力欲,也更尊重司法的规律。

两段相隔近600年的对话,内容相似,结果却不同。其背后反映出了中国几千年悠久文化所孕育的源远流长的法治精神,对当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有重要启示。

启示一:坚定制度自信,吸收优秀法治成果。

中华法系曾经是世界五大主要法系之一,在历史上独树一帜、源远流长,形成的一些司法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宋代的鞫谳分司制度,鞫指审理犯罪事实,类似今天的事实审;谳指检法议刑,类似今天的法律审。“狱司推鞫,法司检断,各有司存,所以防奸也。”勘推官和检法官之间形成有效制约,能够有效地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再比如南宋在地方司法机构制有专门的“检验格目”,重视现场勘验,在还原案件真实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宋慈的《洗冤集录》也成为了法医学的经典著作。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法治文明曾经熠熠生辉、领先世界。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大变局中,一些人大肆鼓吹西方的宪政民主和司法模式,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予以抵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我们只有对自身的文化理想价值真正了解、有自信,面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司法模式时才能有坚守的定力。

启示二:坚持三治融合,传承优秀法治文化。

赵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仁宗”,从他的庙号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以仁义治天下的皇帝,他或许没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但不可否认,正是因为宋仁宗“仁政”治国,当时的年税收达到3680余万缗,约合人民币300亿元,是唐朝鼎盛时期的4倍。据记载,饥荒年间,总会发生一些盗米和伤主事件,仁宗道:“饥劫米可哀,盗伤主可疾。虽然,无知迫于食不足耳。”饥民的死罪统统免除。虽然盗窃和伤主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权衡其作案动机,适当减轻刑罚,这正体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司法理念。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家国情怀”的民族,古代官员断案讲究“过得官场,过得乡场”,发挥乡里尊长的道德教化和家规家训的道德约束作用对当代司法仍有借鉴意义。

启示三:坚守正义底线,发扬优秀法治精神。

《折狱龟鉴》中曾记载一则与金华有关的案例。张奎“为常州推官,转运使举监衢州酒税。婺州有滞囚,法当死,狱成,再问辄不服。命奎覆案,一视牍而辨之,得不死。”这个案例反映了宋代的翻异别勘制度,即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由另一法官或其他司法机关重审,类似今天的另组合议庭再审。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同时也体现了宋朝统治者的慎刑精神。传统的中华法系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法治精神仍随着中华文明一起绵延至今,现代司法审判也应当秉持“谦抑、审慎、善意”的司法理念,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最大限度接近案件事实的真相,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宋仁宗一朝的执政理念直接带来了宋代司法制度的空前发展、经济社会的空前繁荣。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法院人,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代重任,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从优秀的传统法治成果、法治文化、法治精神中汲取养分,才能让司法实践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期盼,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值班主编:杜羽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