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时间:2023-11-09 23:03:32

相关推荐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茶不但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颗明珠。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也很广泛,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还是茶在精神领域的延伸。弘扬茶文化,有益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艺术欣赏的水平。

一、饮茶之始历代茶学家、医学家都认为,茶并非单是生津解渴的饮料,而且还是一种富含营养生理作用和药理功能的保健饮品。如果回顾一下茶的发展历史,便不难发现,茶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它既曾作为治病的良药,也作为佐餐的菜肴,还当过祭天祀神的供物。当茶成为商品之后,在唐代它作过“飞钱”货币,在唐、宋、明代作过中原与边疆“以茶易马”的交易品,还当过边疆官吏的“饷银”等。至于茶是如何经过先人的探索,最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饮料,则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般认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最早仅仅把茶作为一种治病的药物,他们从野生的茶树上采下嫩枝,先是生嚼,随后是加水煎煮成汤汁饮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原始粥茶法。这种煎煮而成的茶汤必然苦湿如药,因此,那时人们把茶称之为“苦茶”。以后,我们的先人通过不断实践,发现茶不仅是一种药物,可以防治疾病,而且还可以生津止渴,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饮料,于是开始种茶、制茶,逐渐养成了饮茶的习惯。那么,这种转变起于何时,也就是说,是何时开始饮茶,从而茶成为日常生活饮料的呢?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根据《尔雅》和《晏子春秋)所载茶事,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是传说中被神化了的人物,而鲁周公则确有其人,他是封于鲁的周武王之弟周公,因此不少人认为鲁周公以及春秋时代以生活简朴,每餐仅“食脱粟之饭,炙三七五卵,茗菜而已”著称的齐国宰相晏婴,是最先知道饮茶的人。鲁、齐都在我国的北方,而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那么,按此推算,南方饮茶应更早于北方。也就是说,南方饮茶更早于春秋战国之时了。由于《茶经》并未写明北方的周公和晏婴是如何知道饮茶的,北方的茶又是从何处而来的,因此有人就向南方产茶区寻找最早的饮茶记载。他们依据《吴志·韦曜传》所说的,三国时吴国国君孙皓每次设宴,座客至少饮酒七升,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优礼有加,暗中赐给他茶,以用茶代酒,而推论我国饮茶至迟始于三国。但有更多的人引用早于三国的西汉辞赋家、宣帝时为谏大夫的王囊《懂约》中的“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即要家懂在家里煮茶、洗涤茶具和去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买茶的条款,认为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四川一带饮茶已经相当普遍,并有较大规模的茶叶市场了。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则主张:“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就是说,我国北方饮茶始于“秦人取蜀”之后。那么在南方,特别是作为茶树原产地的巴蜀一带,无疑始于“秦人取蜀”之前了。从陆羽《茶经》中提及的茶人、茶事,五褒《值约》中所说的“烹茶尽具”,以及汉王到江苏宜兴茗岭“课童艺茶”,设立教人种茶、饮茶的学校等茶事活动中可以看出,自春秋到秦汉,我国从南到北,饮茶风尚已逐渐传播开来。另据《中国风俗史》载:“周初至周之中叶,饮物有酒、醴、浆等。此外,犹有种种饮料,而茶其最著者。”因此,有理认为,茶作为饮料,由药用时期发展至饮用时期.

当在春秋战国至秦代之时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了茶叶作为饮料的先河,秦汉时代,饮茶之风随之逐渐传播开来,到三国时,不但上层权贵喜欢饮茶,而且文人以茶会友渐成风尚。当时的饮茶方式虽然摒弃了早先的原始粥茶法,但仍属半制半饮的饮茶方式。这可在三国魏张辑《广雅》的有关记述中得到印证:“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著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就是说,此时饮茶已由用生叶煮作羹饮,发展到先将做好的茶饼灼成“赤色”,然后打碎成末,过筛人壶煎煮,加上调料,尔后煮透饮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